- 年份
- 2024(8364)
- 2023(12273)
- 2022(10505)
- 2021(9545)
- 2020(8013)
- 2019(18427)
- 2018(18091)
- 2017(34275)
- 2016(19189)
- 2015(21646)
- 2014(21961)
- 2013(22056)
- 2012(21343)
- 2011(19794)
- 2010(20367)
- 2009(18741)
- 2008(18910)
- 2007(17305)
- 2006(15456)
- 2005(14173)
- 学科
- 济(89466)
- 经济(89382)
- 管理(47670)
- 业(45892)
- 方法(33229)
- 企(33099)
- 企业(33099)
- 数学(28908)
- 数学方法(28604)
- 地方(28226)
- 中国(27309)
- 农(26856)
- 学(21820)
- 业经(18912)
- 农业(18478)
- 财(17302)
- 环境(17286)
- 地方经济(15640)
- 贸(15633)
- 贸易(15622)
- 易(14974)
- 制(14739)
- 融(14538)
- 金融(14535)
- 银(14089)
- 银行(14042)
- 和(13999)
- 发(13944)
- 行(13610)
- 理论(11733)
- 机构
- 学院(287559)
- 大学(286581)
- 济(116196)
- 经济(113613)
- 研究(111214)
- 管理(101389)
- 理学(85866)
- 理学院(84572)
- 管理学(82837)
- 中国(82405)
- 管理学院(82274)
- 科学(72568)
- 京(64547)
- 所(60381)
- 农(57629)
- 研究所(55123)
- 财(51707)
- 江(50310)
- 中心(49695)
- 业大(45985)
- 农业(45238)
- 范(43020)
- 师范(42567)
- 北京(40924)
- 财经(40300)
- 院(39842)
- 州(37342)
- 经(36219)
- 省(36057)
- 经济学(35455)
- 基金
- 项目(188253)
- 科学(146364)
- 研究(134850)
- 基金(133031)
- 家(118226)
- 国家(117229)
- 科学基金(97361)
- 社会(83493)
- 社会科(78927)
- 社会科学(78900)
- 省(76058)
- 基金项目(70738)
- 划(64342)
- 自然(62958)
- 自然科(61264)
- 自然科学(61241)
- 教育(60654)
- 自然科学基金(60113)
- 编号(54813)
- 资助(54171)
- 发(47304)
- 成果(45248)
- 重点(44388)
- 部(40433)
- 课题(39864)
- 创(38063)
- 发展(37426)
- 展(36812)
- 科研(35994)
- 计划(35845)
- 期刊
- 济(139115)
- 经济(139115)
- 研究(86043)
- 中国(62379)
- 农(53111)
- 学报(50573)
- 科学(46990)
- 财(38223)
- 大学(36361)
- 农业(36267)
- 管理(35287)
- 学学(34244)
- 教育(32542)
- 融(27905)
- 金融(27905)
- 技术(24167)
- 业经(23901)
- 经济研究(21074)
- 业(19610)
- 财经(19490)
- 问题(18611)
- 资源(17506)
- 经(16781)
- 版(14927)
- 技术经济(14349)
- 图书(14041)
- 贸(14029)
- 科技(13730)
- 商业(13595)
- 统计(13415)
共检索到446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迪祥
长江流域总人口,1949年末为19,000多万,到1987年已发展到37,700多万。38年间增长95.95%,平均每年增加486万人,平均每年递增率为18.2%。人口密度由1949年106.4人/km~2增加到1987年208.6人/km~2。现就长江流域人口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如后:一、人口的生态地理分布长江流域人口分布具有如下特点:①按三大经济地带分,中部和近西部人口比重大,东部和远西部人口比重小;②平原河谷、丘陵地区人口比重大,山地、高原地区人口比重小,海拔200~1000m高度内人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迪祥
长江流域人口生态与持续发展问题探讨张迪祥区域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多目标系统工程,但总的讲,人口、环境与发展这几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克相生、相辅相成的关联运动,是我们应把握的主要矛盾。基于此,本文拟从长江流域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即人口生态的研究出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凤君 牛树海 刘毅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各种要素配置最具有潜力的地区,但在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流域交通运输业全面的分析,对长江流域地区交通运输所面临的问题作了具体的剖析,认为交通运输就是长江流域地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东西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交通运输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流域内区域差异明显阻碍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发展措施。
关键词:
交通发展 交通拉动系数 长江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杰 谢洪燕
DEA模型运用于具有多投入、多产出以及评价对象多元性特征的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发展评价中,能对比不同城市之间生态经济发展的相对有效性。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长江流域6个主要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力求做出科学评价并提出有益的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虞孝感
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流域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因素 ,并且提出了进行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 ,对近年来长江流域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促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分析 评价 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晓东 牛叔文
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对《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就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的类型与地域分布等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归类分析和总结研究。认为资源环境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实现促进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实现学科的系统集成与整合发展;寻找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新的生长点,积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强化各项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提高科学研究的技术水平;深化区域研究,提高区域研究的综合性水平四大突破,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科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李德旺 雷明军
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的数量、面积、分布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从长江流域内分布的具有全球保护意义、国家保护意义、流域保护意义、区域保护意义的角度,辨识长江流域存在的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同时分析了水能资源丰富的长江上游区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分布状况。长江流域已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多类型、多层次的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对中国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长江上游区 生态环境敏感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宗强
长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区占全流域面积的 5. 74%,比我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低1.9个百分点。保护区数量在80年代增幅最大,面积在90年代增幅最大,这种不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保护区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建立较多的大保护区,保护较大的生态系统。本流域的各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与流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和珍稀物种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生态系统类的自然保护区多分布在长江一线以南,形成4个明显的集中分布地带。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在川西高原、川黔湘接壤带和鄱阳湖附近比较集中。川西南滇西北、川西高山峡谷区、川鄂湘黔接壤区、南岭山地北部等6个区域成为长江流域自然保护的关键区域。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环境 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立群 ,李映虹
今天的长江流域同其它地区一样,面临着“生态平衡”破坏的问题,从“生态经济”的认识高度来考察长江流域演替史,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回首过去的生态经济历史,或许有助于我们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找寻有效的“对策”。现就长江流域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提出一些尚不成熟的看法。1.建立生态历史学和社会生态学,开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永平
陇南长江流域大多地处嘉陵江上游的源头地区 ,是一个资源较为富集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压力较大的丘陵山区。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着眼世纪之交摆脱贫困与奔向小康转换时期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协调演进 ,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山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市场配置资源、培植支柱工业 ,商贸、旅游并举、突出第三产业 ,强化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空间结构重组的战略构想是重点发展东部经济重心区、积极带动南部和西部经济开发区 ,集中整治中部的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 ,适当增加中部的劳务输出和环境移民 ,不断强化区内的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生态重建 陇南长江流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伟 朱孔来
当前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大多偏重经济、社会因素,而真正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所占权重和比例偏少,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重点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涉及到"废物排放"、"环境治理"、"能耗"和"环境资源"等,共计25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生态环境质量。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层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生态环境指数,计算了全国31省市的生态环境指数,着重分析了长江流域各地的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整体的生态环境指数略高于全国均值,上游的青海、下游的江苏和上海得分偏低,云南、四川、江西和西藏表现较好,重庆、湖北、湖南和安徽位于全国中游水平。依据各地的得分及其在各评价指标上的表现给...
关键词:
生态环境指数 熵权 模糊评价 长江流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水能
综合商社,起源于日本,创建于19世纪后半期,成长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日本出口的主导力量,综合商社为战后日本扩大对外贸易起到了先锋作用,为日本的“贸易立国”经济飞跃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日本九大综合商社在日本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日本综合商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韩国、泰国等一些亚洲国家纷纷借鉴和仿效,都取得了较大成功而大力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商社作为一种以贸易为主导,集贸易、金融、信息、综合组织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跨国公司组织,一般都具有企业规模和经营规模巨大,经营范围广泛,经营地区多元化、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慧敏 姚庆祯 张经 吴莹
2003年4月到5月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中常量元素(Ca2+,K+,Na+,Mg2+,Cl-,SO42-及碱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常量元素的含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阳离子以钙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40%~80%;而阴离子主要为HCO3-,占阴离子总量的60%~90%;阴阳离子含量顺序为HCO3->SO42->Cl-,Ca2+>Na+>Mg2+>K+。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河水的常量离子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主要受碳酸盐类溶解的控制,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较弱。而大气沉降的影响很小,只有SO42-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长江干流的Na+、Mg2+、Ca2+、HCO3-和Cl-主要来自于上游,...
关键词:
长江 常量元素 含量 分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南岳
文章阐明了长江流域所孕育的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和流域协调发展问题,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指出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建设长江防护林带、强化环境管理和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流域直辖市管理机构等对策。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长江经济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士谋
建国 50年来 ,长江流域各大、中、小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城市经济实力、城市性质与功能结构 ,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区域成绩体系等产生了质的飞跃 ,向着更高层次的城市战略目标发展。从本流域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与现状特征分析 ,具有五个比较鲜明的个性与共性问题 ,共同构成了长江流域城市化的特征与趋势。本文着重阐述了五个特征 :①城市化的速度 ,比例各省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征 ;②流域内各省城市空间结构有自己的特点 ;③城市发展条件与形态有自己的个性 ;④城市用地的结构性特点 ;⑤流域内各大中城市的合理发展模式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发展 长江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