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33)
- 2023(21083)
- 2022(18050)
- 2021(16540)
- 2020(14084)
- 2019(31925)
- 2018(31546)
- 2017(60609)
- 2016(33160)
- 2015(36908)
- 2014(36473)
- 2013(36047)
- 2012(32974)
- 2011(29570)
- 2010(29624)
- 2009(27548)
- 2008(27195)
- 2007(24247)
- 2006(21378)
- 2005(18548)
- 学科
- 济(137966)
- 经济(137812)
- 业(112368)
- 管理(101199)
- 企(93143)
- 企业(93143)
- 方法(64325)
- 数学(54223)
- 数学方法(53427)
- 农(50765)
- 财(37685)
- 业经(37373)
- 中国(33854)
- 农业(33806)
- 地方(28766)
- 学(27399)
- 务(25876)
- 财务(25793)
- 财务管理(25748)
- 制(25250)
- 企业财务(24406)
- 贸(24332)
- 贸易(24318)
- 易(23591)
- 理论(23512)
- 技术(23253)
- 和(22096)
- 环境(20517)
- 划(20390)
- 策(19929)
- 机构
- 学院(473792)
- 大学(468113)
- 济(187658)
- 管理(187470)
- 经济(183830)
- 理学(163063)
- 理学院(161278)
- 管理学(158091)
- 管理学院(157242)
- 研究(153852)
- 中国(116677)
- 科学(99374)
- 京(98733)
- 农(93943)
- 财(84485)
- 业大(78268)
- 所(78078)
- 江(73523)
- 农业(73172)
- 研究所(71431)
- 中心(71283)
- 财经(68248)
- 经(62233)
- 北京(60740)
- 范(59166)
- 师范(58434)
- 州(56622)
- 经济学(56007)
- 院(55773)
- 经济学院(50841)
- 基金
- 项目(328131)
- 科学(257462)
- 基金(237999)
- 研究(233022)
- 家(209909)
- 国家(208113)
- 科学基金(178739)
- 社会(147048)
- 社会科(139203)
- 社会科学(139163)
- 省(130646)
- 基金项目(125821)
- 自然(119228)
- 自然科(116530)
- 自然科学(116498)
- 自然科学基金(114407)
- 划(108824)
- 教育(106963)
- 资助(98575)
- 编号(94204)
- 成果(73915)
- 重点(73820)
- 部(71026)
- 发(70314)
- 创(69114)
- 课题(64597)
- 创新(64232)
- 科研(63338)
- 计划(60642)
- 国家社会(60438)
- 期刊
- 济(205814)
- 经济(205814)
- 研究(128646)
- 农(89462)
- 中国(86956)
- 学报(81110)
- 科学(72635)
- 管理(69792)
- 财(65725)
- 大学(61183)
- 农业(60517)
- 学学(58543)
- 教育(45957)
- 技术(42369)
- 融(40840)
- 金融(40840)
- 业经(39154)
- 财经(32912)
- 业(31743)
- 经济研究(31232)
- 经(28178)
- 问题(27494)
- 版(24531)
- 技术经济(24055)
- 科技(23352)
- 统计(23130)
- 业大(21936)
- 策(21803)
- 商业(21660)
- 资源(21646)
共检索到683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田卓亚 汪熙琮
为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数据,对长江流域主产区总体及各地级市的农业集聚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农业集聚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上游和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未发生较大波动,但中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征。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正向单门槛效应,农业集聚滞后项的门槛效应值有所下降。分区域看,上游和中游农业集聚无论小于等于门槛值,还是大于门槛值,均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跨越门槛值之后,上游的促进作用减弱,中游的促进作用增强,下游的门槛效应表现为由负向转向正向的特征。此外,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人口规模、畜禽业结构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畜禽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政府、农户、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以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李谷成
本文借鉴Holdren和Ehrlich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框架,利用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面源污染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密度、富裕度和结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量,其中乡村人口密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度最大;邻接省份的种植业结构的示范效应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正向直接影响但不显著,由于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增强了省域间的竞争,并且使农业资源外溢出本省导致间接效应显著为正。因此,未来治理农业环境污染要关注各省内部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各省影响因素相互之间的交互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松 周洁 邱爽
发挥多种适度规模经营对绿色发展的引领功能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策焦点。然而,对于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抑制农业面源污染这一核心问题,学术界观点并不一致。据此,本文综合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门槛面板模型,实证适度规模经营对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适度规模经营未达到抑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预期。进一步地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进行效应评估和机制检验发现,静态面板模型中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加剧作用,并不是适度规模经营本身带来的,而是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城镇化等外部条件对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撑不足造成的。但值得肯定的是,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适度规模经营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巍 王春平 李旭
利用2008—2013年27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农业FDI与农业技术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地区农业FDI影响存在差异,农业外资只对部分农业投资不足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带来了正效应;农业FDI对农业技术的影响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业FDI的技术溢出效果越大,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不能很好的吸收农业FDI中的技术溢出,外资对这些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形成了阻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书兴 白福臣
为探索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对粮食经济生态压力的内在机理,文章基于"压力—状态"模型进行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测度,选取了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等8个变量,通过评价值转化、综合评价值计量、协调度测算等方法剖析研究区域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水平。结果显示:江汉平原位为流域粮食经济生态综合压力之首,江汉平原的天门和仙桃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亦在其他区域之上,流域内多地呈现出综合评价得分与协调度评价值呈负相关的态势,表明地区隐藏的生态危机广泛存在。研究结论:(1)经济发展与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同步导致粮食经济生态压力高企。(2)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源在于农业生产思想对农户行为的驱使。(3)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同样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环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王圣 秦腾 王倩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考虑降雨量中绿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将绿水资源纳入农业用水总量,全面分析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变动趋势。基于1998~2011年长江流域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的检验。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内,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波段式上升态势;流域各区段的用水效率呈下游、上游、中游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格局。(2)灌溉费、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对外开放度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均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关系,但只有降水量在统计上显著。研究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王圣 秦腾 王倩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考虑降雨量中绿水资源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将绿水资源纳入农业用水总量,全面分析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变动趋势。基于1998~2011年长江流域1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和Tobit模型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影响因素的检验。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内,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呈现出波段式上升态势;流域各区段的用水效率呈下游、上游、中游依次递减的区域分布格局。(2)灌溉费、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业对外开放度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人均水资源量和年降水量均对流域农业用水效率有负向关系,但只有降水量在统计上显著。研究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顾佳丽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000—2019年31个省份农业生产数据,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分析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集聚通过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与服务主体专业化程度的交互作用比市场组织交互作用更强烈。并且,不同地理区位表现出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两地区,农业生产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对耕地利用效率,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此外,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存在门槛效应,当农业生产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当高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能够显著地抑制耕地利用效率损失,且地区间个体特征差异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会逐渐被削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芸芸 王永东 李廷轩 郑子成 蒲勇
【目的】为了准确把握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探明其首要污染源和关键污染物,对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旨在为开展流域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历史资料宏观统计方法对沱江流域25个县(市、区)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初步宏观统计分析,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污染物排放量,污染评价与源解析采用等标负荷法,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污染类型。【结果】沱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绝对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2.56×104、4.10×104和0.55×104 t,表现出COD较多、TN和TP相对较少的特征,各流段与流域特征保持一致。流域中游各污染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发展的环境诉求,本文以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供给侧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角度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结构突变效应,并鉴于内部细分行业集聚特征展开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集聚视角下,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门槛效应;就全国层面,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行业层面,细分行业专业化集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金融业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行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宁波 巴雪真 刘家富
文章基于2004—2019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清单分析法核算了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从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两个维度对13个粮食主产区进行门槛回归分组,在有效化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异质性”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门槛回归分组能有效化解EKC“异质性”问题,以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为分组变量可将粮食主产区划分为“低-中”“低-高”“中-中”“高-中”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组;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面源污染EKC形状和拐点显著不同,“低-高”和“中-中”组为“倒U”型,“高-中”组为“倒N”型;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EKC所处发展阶段具有趋同性,多数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仍处于随农业经济增长而上升的阶段。由此,提出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农业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农业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飞
[目的]文章旨在阐明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发挥。分析精英俘获对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为精准减贫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理顺金融减贫出现目标偏离的内在逻辑;(2)采用2009—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104个传统农业县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农村居民收入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的贫困减缓效应。[结果](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鲜明的双重门槛特征;(2)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效果显著减弱。[结论]农村金融"嫌贫爱富"及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现象是金融减贫效应呈现门槛特征的潜在诱因,而减贫资源更易被农村富裕的精英群体获取导致金融减贫的初衷难以落实,加大了农村贫困内部社会分化;该文建议,应站在乡村社会和乡村治理的角度反思金融减贫,建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以避免农村金融减贫工作陷入"内卷化"的窠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曲福田 冯淑怡
借鉴Islam的研究思路,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分解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9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演变的内在驱动机制,以期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面源污染演变受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减污效应的共同影响;(2)规模效应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为正,这说明农业生产规模和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会增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结构效应的两个重要方面(经济作物比重的提高和畜禽养殖业产值比重的提高)都会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减污效应开始初步发挥,二者都能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这为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