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4)
2023(5861)
2022(4936)
2021(4557)
2020(3750)
2019(8293)
2018(7812)
2017(14931)
2016(8160)
2015(8513)
2014(8720)
2013(8653)
2012(8112)
2011(7444)
2010(7251)
2009(6564)
2008(6562)
2007(5738)
2006(5035)
2005(4448)
作者
(24791)
(20986)
(20457)
(19690)
(13434)
(10257)
(9362)
(7974)
(7945)
(7595)
(7509)
(7238)
(7183)
(6634)
(6575)
(6447)
(6407)
(6372)
(6252)
(6158)
(5215)
(5100)
(5034)
(4959)
(4790)
(4773)
(4673)
(4491)
(4274)
(4233)
学科
(38978)
经济(38949)
管理(18272)
(17165)
方法(15410)
地方(14766)
数学(12755)
数学方法(12617)
(12531)
企业(12531)
(9050)
(8806)
地方经济(8753)
中国(8087)
业经(7139)
农业(6724)
(6385)
环境(6060)
理论(5420)
(5289)
金融(5288)
(5026)
贸易(5023)
(4936)
(4816)
(4763)
技术(4563)
(4557)
银行(4548)
(4406)
机构
学院(117917)
大学(115384)
(43946)
研究(43564)
经济(43001)
管理(42561)
理学(37018)
理学院(36411)
管理学(35637)
管理学院(35392)
中国(30667)
科学(30190)
(25124)
(23997)
(22530)
(21917)
研究所(21038)
中心(19634)
(19511)
(18814)
业大(18699)
师范(18591)
农业(17317)
(16210)
财经(16030)
师范大学(15227)
(15208)
(14866)
(14506)
北京(14297)
基金
项目(86369)
科学(68989)
基金(63466)
研究(59079)
(57236)
国家(56811)
科学基金(48441)
社会(38705)
社会科(36841)
社会科学(36833)
(36117)
基金项目(34624)
自然(32714)
自然科(31905)
自然科学(31892)
自然科学基金(31324)
(29495)
教育(26104)
资助(25982)
编号(22058)
(20551)
重点(20300)
(18060)
(17579)
科研(16926)
计划(16865)
创新(16571)
成果(16484)
(16337)
国家社会(16277)
期刊
(48987)
经济(48987)
研究(29292)
学报(21532)
中国(20475)
科学(20460)
(18905)
大学(15160)
学学(14658)
管理(13872)
(13293)
农业(13178)
(9431)
金融(9431)
教育(9370)
业经(8741)
资源(8394)
技术(8033)
(7737)
经济研究(7390)
财经(7315)
(7238)
(6570)
旅游(6570)
(6570)
问题(6512)
(6270)
(5918)
科技(5863)
商业(5518)
共检索到166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根年  张毓  
以1995—2007年国内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分析了长江沿线10省区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从1995—2007年,长江沿线10省区国内旅游具有较高的时间同步性,1995—2001年平缓增长,2002—2007年加速增长;旅游增长率变化"三起两落",波动曲线"同涨同落";依据增长趋势线及相关系数的差异,将长江沿线10省市划分为3种类型。然而,由于政策推进、旅游投资、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的差异,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分两个时段,分别统计了1995—2001年和2002—2007年各省区国内旅游的基期值、增长指数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大小,划分出国内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响应类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方世巧  马耀峰  李天顺  
依据1980—2011年中国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客流量和旅游收入数据,分析其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响应,结果表明:中国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可分为1980—1991年的缓慢增长期、1992—2003年的快速增长期和2004—2011年的加速增长期3个发展阶段;边境9省区入境旅游的增长变化、波动周期大致相同,但相关系数较低;各边境省区入境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依据基准年数值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发展的起点,依据平均增速划分边境各省区各阶段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可动态地刻画不同省区不同阶段入境旅游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邓念梅,刘名俭  
长江沿线各省市经济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突出,具有都市旅游发展的良好条件。文章在分析长江沿线都市旅游的现状特征基础之上,对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长江沿线都市旅游互动发展的创新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建忠  张毓  
选取黄河—陇海—兰新线7省区,以1978~2007年入境旅游客流量为指标,分析了入境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结果显示:1978~2007年,黄河—陇海—兰新线7省区入境旅游发展具有较高的同步性,1978~1989年为快速起步期,1990~1999年稳定增长,2000~2007年持续高速增长;旅游增长率变化"五起四型。然而,由于政策推进、旅游投资、资源禀赋、交通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各省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区域响应。文章分三个时段,分别统计了1978~1989年、1990~1999年和2000~2007年各省区入境旅游的基期值、增长倍数和平均增长率,依据各阶段基期值和平均增长率的大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国强  江南  于兴修  
论文利用1985和2000年LandsatTM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对长江下游近15年来土地利用区域结构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化类型及土地利用格局与社会经济因子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15年来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表现为耕地数量减少和建设用地增加的趋势;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演化类型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与社会经济因子之间可以用3个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与草地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解释因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珏  
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农村人口继续大量向大中城市集聚,二是进入城市的新市民或尚未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民工将会主要从服务业发展中获得就业机会。江西城镇人口增加和向莆铁路运营为标志的旅游交通改善,促进了江西区域旅游发展。向莆铁路沿线旅游产业对城镇化积极影响表现在:促进农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化;解决农民的身份问题和无污染的城镇化。向莆铁路江西沿线区域旅游城镇化的对策包括:政府积极推动动,社会广泛参与与;吸引民间资本,培育旅游产业集群群,建设特色旅游城镇;推进土地流转,拓宽旅游用地来源,以推进土地流转为主要抓手来推进旅游城镇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宣国富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变异系数、Theil系数、nich指数等指标定量分析了1999~201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内部构成、空间格局及演变。结果表明:(1)1999~201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区域总体差异呈现先增加后缩小的特征,1999~2005年呈波动增加,2005年以后总体差异逐渐下降;(2)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构成以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间差异为主,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奠定了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格局,地区内差异所占比重相对较小;(3)江苏省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都呈现明显的南北梯度差异,且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格局在一段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丽君  龙云  孙根年  
基于本底趋势线理论,本文通过收集入境与国内旅游相关数据分析入境与国内旅游发展的非同步性,发现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存在多个时间长度不同的波动周期,入境旅游基于旅游收入指标和旅游人次指标的分析结果有所不同,国内旅游基于旅游收入指标和旅游人次指标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按照经济学有关波动周期的划分方法,国内旅游发展存在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库兹涅茨周期3种周期,入境旅游存在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库兹涅茨周期、体制释放周期4种周期;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在不同的波动周期阶段对我国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强弱不同,两者发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呈对称式发展,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周期波动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海鸽  吴小根  汤澍  宋福临  
研究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政府寻求有效的区域旅游空间合作,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组织和设计旅游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在深入分析江苏省国内游客旅游线路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度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目的地吸引力、旅游者出游目的、旅游交通和旅游成本等不同角度综合研究了旅游者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差异可将江苏13个省辖市划分为4种城市节点类型;(2)出于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选择旅游线路时对不同城市节点类型具有倾向性差异;(3)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方式对旅游线路选择的影响尺度和程度存在差异性;(4)通过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汪宇明  吕帅  
旅游形象建设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旅游形象绩效由认知绩效、市场绩效、传播绩效和管理绩效4部分组成,由此可建构起区域旅游形象绩效评估系统及相应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论。经长江流域12省区区域旅游形象绩效评估发现,各省区旅游形象绩效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浙江、上海、江苏、四川旅游形象绩效良好,西藏、云南旅游形象绩效较好,安徽旅游形象需要进一步凝练或修整,江西、湖南、贵州、重庆、湖北等省区旅游形象绩效较差,尤其是重庆与湖北,旅游形象模糊。忽视区域旅游形象管理尤其是形象保护,是区域旅游形象维系中存在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郑海燕  
文章从旅游经济增长和区域旅游合作两个方面,分析了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对粤湘鄂沿线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首先,以广州为例,在旅游收入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中引入高铁开通与否这个虚拟变量,分析发现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其次,通过对武广高铁沿线区域旅游合作的分析,发现武广高铁的开通不仅促进了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而且显著地促进了区域旅游合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有效利用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粤湘鄂沿线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深化区域旅游合作,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  陶柳延  方文杰  
选取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不同经济区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根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7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间断性降低—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波浪式递减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旅游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对"一带一路"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龙花楼  李秀彬  
区域土地利用形态与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它随着某个区域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即区域土地利用形态在时序上的变化,它通常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型相对应。论文在划分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类型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了各区段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研究表明,长江沿线样带区域农村建房用地的转型基本上能反映整个样带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且各区段所处的农村建房用地转型阶段非常明显。此外,还发现样带各区段所处的农村建房用地转型阶段与整个样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乔玉霞  
一国内旅游这种消费行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由某些人的主观意向决定和促发的,而是当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进展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一些从事旅游经济研究的学者曾概括地指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年国民收入达到400美元时,就会萌发国内旅游的欲望并具备了必需的经济条件;人均年国民收入达到800美元时,出国旅游就将提到生活日程上来。这说明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行为,是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联系的。旅游是在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的一种新的消费行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群体活动。旅游需求欲望的实现,不仅取决于人们自身的经济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多寡,而且要受到整个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