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0)
2023(12003)
2022(10731)
2021(10065)
2020(8419)
2019(19433)
2018(19295)
2017(37172)
2016(20272)
2015(22391)
2014(22483)
2013(22220)
2012(20356)
2011(18163)
2010(18109)
2009(16358)
2008(15856)
2007(13673)
2006(11888)
2005(10221)
作者
(58654)
(48693)
(48246)
(46163)
(31076)
(23485)
(22041)
(19206)
(18718)
(17336)
(17136)
(16426)
(15501)
(15399)
(15198)
(14952)
(14599)
(14547)
(14128)
(13889)
(12083)
(11903)
(11708)
(11174)
(10861)
(10788)
(10786)
(10610)
(9709)
(9590)
学科
(84134)
经济(84063)
管理(58759)
(54091)
(45784)
企业(45784)
方法(37776)
数学(32848)
数学方法(32471)
地方(22445)
(20996)
(20469)
中国(20336)
(19245)
业经(17685)
(14290)
财务(14225)
(14206)
财务管理(14201)
农业(13845)
环境(13630)
企业财务(13512)
(13226)
理论(12948)
(12834)
贸易(12824)
地方经济(12526)
(12317)
技术(11997)
(11429)
机构
大学(283320)
学院(281688)
管理(113960)
(107360)
经济(104891)
理学(99588)
理学院(98389)
管理学(96563)
管理学院(96075)
研究(94774)
中国(68912)
科学(62041)
(61753)
(48032)
(47450)
(44725)
(44687)
业大(43914)
研究所(43763)
中心(43033)
财经(39107)
(38555)
师范(38126)
北京(38102)
(35505)
(35410)
农业(35132)
(33435)
经济学(31122)
师范大学(31109)
基金
项目(202967)
科学(160098)
基金(147476)
研究(145866)
(129297)
国家(128278)
科学基金(110603)
社会(90853)
社会科(86150)
社会科学(86127)
(80405)
基金项目(80038)
自然(74285)
自然科(72482)
自然科学(72468)
自然科学基金(71145)
(67413)
教育(66235)
资助(60192)
编号(59038)
成果(46719)
重点(45887)
(43906)
(43435)
(41651)
课题(40607)
科研(38973)
创新(38901)
教育部(37125)
大学(37045)
期刊
(115373)
经济(115373)
研究(79683)
中国(49449)
学报(46451)
科学(42872)
管理(40789)
(38495)
(35775)
大学(34306)
学学(32279)
教育(29179)
农业(27357)
技术(24504)
(21205)
金融(21205)
业经(19054)
财经(18059)
经济研究(17932)
图书(15925)
(15241)
资源(14990)
问题(14960)
科技(14297)
理论(14031)
(13849)
技术经济(13418)
实践(13030)
(13030)
现代(12959)
共检索到398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合生  李昌峰  
长江沿江区域“点—轴—集聚区”空间机构等级系统主要由三级点形式、三级轴型式和三个集聚区组成,形成机制在于其开发条件、中心—边缘效应以及区位和政策因素等,相应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正确处理沿江轴线和二级轴线(省域主要轴线)之间的关系,扩大参与沿江开发开放的地域范围,构筑与沿江轴线相交的新的二级轴线,重点发展一、二级轴线的节点港口城市;(2)加快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特别是沿江铁路建设;(3)优化长江三角洲港口布局,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4)加强中上游地区重大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有合理的政策导向,加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建设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区域创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七零  
在认识空间结构内涵与确定研究范围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长江流域的空间分异状况。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符合核心-边缘结构模式,包括3个一级核心、8个二级核心、两大跨省成长三角、1条主轴、2条辅轴、3条地方轴、1个外围区和1个边缘区。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经历了低水平的离散型阶段、极化发展的非均衡阶段、扩散的多核非均衡阶段,未来将向区域一体化的高水平均衡阶段发展。从聚散原理、空间相互作用和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等3方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长江流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要从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两方面入手做3件事情。一要加快单个节点的发展和尽快形成核心区域,尤其是上游地区要构建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兴华  钟业喜  徐羽  陈琳  
在构建城市影响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1988、2001及2012年长江经济带内110个地级市以上城市影响力指数;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空间分析方法,依据改进场模型、扩散模型,综合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内地级市以上城市的可达性、空间场能及扩散效应,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间影响力指数差异较大但整体呈缩小趋势,城市可达性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格局;区域内存在一条主轴、三大核心圈、多条辅轴的区域空间结构,构成区域"1+3+X"发展格局;长江经济带经过城市孕育、极核发展、点轴扩散、网络化、局域一体化发展5个阶段,基本形成串珠式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内出现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彬  谭琛君  
从经济转型中区域空间结构动态演进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长江流域区域空间差异形成的多重因素,认为促进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积极推进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重组。针对引起长江流域空间结构差异化的具体原因,提出现阶段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系机制,以城市区域为空间结构重组的基础性功能单元,构建集区域空间价值最大化、空间联系优化、空间竞争力重塑和空间创新能力挖掘等目标于一体的区域空间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程选  刘德顺  杨萍  张长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艳  周燕萍  徐长乐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德福  史学正  吕成文  于东升  
长江流域尤其下游地区是土地利用的典型地区。区域分异研究是用来阐明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是区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依据1:20万土壤数据库,采用反映土壤肥力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并输出江苏省沿江土壤肥力等级图,据此分析了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可以为长江下游、特别是江苏省进行区域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也表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应用具有先进性,可提高区域分异工作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英明,姚士谋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苏皖沿江地带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出苏皖沿江地带城市空间可持续演化的基本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洁  毕军  周鲸波  李其亮  吕俊  石磊  黄和平  
简要介绍了长江(江苏段)沿江开发带的基本情况,从区域环境质量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两方面阐述了建立长江流域(江苏段)环境风险监控预警系统的意义。在总结目前国内外环境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系统的目标、总体功能设计、框架设计以及关键技术,探索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决策过程的方法,最后提出该系统还需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即追溯最大可信度风险源方法,应急救援系统、区域多环境风险事件的复合作用,发展特定有毒有机物水质预测模型和建立优先控制有毒有机物预警系统。该系统将为江苏长江开发战略提供实用型的环境管理手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进军  季春霞  
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基础产业带和沿东陇海加工产业带是江苏省区域发展三大重点轴线,简称为"三沿"。"三沿"战略对江苏省区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它忽视了省内南北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没有将全省发展置于长三角一体化之中。基于这样考虑,作者提出"一圈五轴"的发展战略,并提出整合资源、跨江联动、突出沿江轴线的可持续性,提升沿沪宁轴线高新技术创新能力,重视对沿海轴线的开发,加快发展东陇海和内陆轴线开发等重要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亨淮  
本研究为黑龙江沿江区域的科技发展设计出一种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复合发展战略:即充分发挥沿江区域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以黑河市为发展极,以黑龙江干流为第一增长轴、以北黑铁路公路为第二增长轴、以松花江下游为第三增长轴,并通过江河干支流、铁路、公路向四周辐射,形成一个点——线——面——体的立体发展战略模式。借鸡下蛋、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合作开发、推广适用技术、引进新技术、适当发展高技术,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根据沿江各地的具体情况,从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出发有选择地区分轻重缓急,并有所侧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彬  
本文认为长江流域区域板块结构的形成与分异是各地区不同程度的市场化进程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非对称影响的结果,并论证了制度的创新与协调将有助于区域板块常规动力的耦合与外生动力的内在化。为促使长江流域区域的板块融合,应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区域的空间结构特征和重组驱动力,制定与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现实背景相适应的、以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相协同为目标、以区域治理体制为保障的空间结构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艳,蔡述明  
本文在分析湖北长江沿江机电工业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沿江机电工业应以调整行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新兴行业为方向。并针对各主要行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重点和任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陆玉麒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及其面临问题,长三角泛化已成为必然,研究泛长三角空间结构演变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空间发展态势,从而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问题依据。以场强模型为基石,根据扩散理论,构建了场对数扩散效应模型,从城市场这一新视角分析了泛长三角区域空间演进过程。泛长三角城市影响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疏点-"之"-"几"-"皮皮虾"-"鳊鱼"5种空间形态;根据这一空间形态极其演变规律提炼出疏点类型、散块类型、条带类型、团块类型、板块类型五种空间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由"以点建轴,以轴布面"思想,以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为引导,对泛长三角区域进行空间整合,形成由三级中心城市、三级发展轴线以及内核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永亮  党彦龙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的增长极,已经纳入国家重点规划行列。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间的集聚效应是影响城市群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经济引力模型来测度城市群集聚机理并揭示其空间结构。首先,对长江中游四省各城市的中心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由4个"核心—边缘"结构的城市圈组成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然后,通过经济引力模型对4个城市圈的经济引力范围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画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包络线,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引力的范围,揭示了群内的空间结构。从经济质量、经济距离和经济引力等三个层面,探寻城市群内部集聚的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