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7)
- 2023(8798)
- 2022(7615)
- 2021(7012)
- 2020(6182)
- 2019(14180)
- 2018(13871)
- 2017(26720)
- 2016(14677)
- 2015(16406)
- 2014(16544)
- 2013(16479)
- 2012(15645)
- 2011(14118)
- 2010(14457)
- 2009(13755)
- 2008(13903)
- 2007(12645)
- 2006(10871)
- 2005(9889)
- 学科
- 济(63716)
- 经济(63669)
- 管理(38429)
- 业(37815)
- 方法(29294)
- 企(27324)
- 企业(27324)
- 数学(26261)
- 数学方法(26048)
- 农(18603)
- 中国(17434)
- 地方(16373)
- 财(15173)
- 学(14603)
- 环境(12883)
- 农业(12218)
- 制(11999)
- 业经(11990)
- 贸(11911)
- 贸易(11909)
- 银(11826)
- 银行(11800)
- 易(11440)
- 行(11181)
- 融(11126)
- 金融(11124)
- 险(11010)
- 保险(10916)
- 和(9829)
- 务(9360)
- 机构
- 学院(212916)
- 大学(211850)
- 济(86930)
- 经济(85058)
- 管理(79539)
- 研究(73883)
- 理学(67662)
- 理学院(66789)
- 管理学(65546)
- 管理学院(65159)
- 中国(59097)
- 科学(47402)
- 京(45296)
- 财(41158)
- 农(39231)
- 所(38437)
- 江(37924)
- 研究所(35213)
- 中心(35194)
- 业大(33442)
- 财经(32487)
- 农业(31121)
- 经(29337)
- 范(28760)
- 师范(28465)
- 北京(27792)
- 经济学(26915)
- 院(26515)
- 州(26399)
- 经济学院(24598)
- 基金
- 项目(141543)
- 科学(110512)
- 基金(101888)
- 研究(101663)
- 家(89181)
- 国家(88459)
- 科学基金(74979)
- 社会(63757)
- 社会科(60258)
- 社会科学(60236)
- 省(57189)
- 基金项目(54840)
- 自然(49194)
- 自然科(47875)
- 自然科学(47858)
- 划(47223)
- 自然科学基金(46972)
- 教育(45946)
- 资助(41774)
- 编号(41418)
- 重点(32851)
- 成果(32730)
- 部(31076)
- 发(30994)
- 课题(28897)
- 创(28537)
- 科研(27586)
- 创新(26809)
- 计划(26180)
- 教育部(25937)
共检索到316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贾艳艳 唐晓岚 刘振威 刘德保 杨阳
以芜湖区段1995、2005和2016年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和空间分析法,分析研究区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以揭示芜湖区段风险状况和城市建设发展对长江生态廊道的影响,旨在为芜湖区段综合风险防范、景观生态管理和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依据。研究表明:1)1995—201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明显,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优势度降低;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优势度升高,破碎度和分离度降低;湿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先增加后减少。2)生态风险时空分析表明,1995年以低、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2005年以较低、中和较高生态风险为主,2016年以较低和中生态风险为主;空间上,生态风险等级的分布基本以长江为轴向南北两侧呈递减变化,且整体上江南的景观生态风险高于江北。3)各等级生态风险转换类型多样,1995—2005、2005—2016年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换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03%、8.05%,由高向低转换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07%、26.76%,即景观生态风险在前10 a、后10 a分别呈上升、下降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贾月琴 舒天煌
长江南岸的明珠──芜湖贾月琴,舒天煌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芜湖。早在春秋时期即为长江沿岸重要商埠。素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市辖芜湖、繁昌、南陵三县和镜湖、新芜、马塘、鸠江四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3317平方公里,总人口210万。1991年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欣 张虹
景观生态格局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乌江沿岸页岩气开发区为例,基于2010、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页岩气开发规模等相关数据,应用移动窗口获取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生态网络,探究页岩气开发对区域景观格局的直接影响和生态格局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乌江沿岸页岩气开发区内林地、耕地分别减少了约52.78、43.78 km~2,建设用地增加92.04 km~2,草地和水域用地基本保持不变。页岩气矿区内景观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降低,降幅分别为9.38%~30.61%、14.36%~57.69%;斑块密度、分离度指数上升,增幅分别25.29%~55.39%、2.57%~5.11%,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增幅0.20%~0.52%。(2)井场、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土地损毁,影响周边景观生态。其中道路沿线斑块密度指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增幅最大,分别为50.95%~54.28%、0.59%~0.62%,对生态环境影响明显。(3)10年间,乌江沿岸生态源地面积减少250 km~2,生态节点增加10个、廊道长度增加55 km,生物流运行阻碍增强,不稳定性因素增加。页岩气开发加剧了乌江沿岸地表扰动,并形成累积效应,随井场规模增加,景观、生态格局响应明显。研究对深入认识区域页岩气开发的景观、生态格局影响,开展针对性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闻国静 刘云根 王妍 侯磊 王艳霞 郭玉静
为探析湖泊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以及降低流域生态风险,以普者黑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并以6期(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基于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损失度指数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借助Arc GIS地统计学中的分析方法,对普者黑湖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农地和林地的干扰度较高,建筑用地、园地和湿地的干扰度次之,未利用地的干扰度较小,干扰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朝辉 王克林 李仁东 熊艳 许联芳
应用3个时期航空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系统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应用景观破碎度、分维数、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指标,对洞庭湖区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陆景观之间的交替变化显著,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30608hm2,水域面积增加最多,净增48978hm2。20a来整个区域的景观破碎度加重,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进一步具体分析各景观类型发现,耕地、草地、居住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1980~1990年间表现为增加,1990~2000年则表现为减少,表明湖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政策已初显成效。由于受泥沙淤积和退田还湖的影响,20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坤友 曹有挥 梁双波
20世纪50年代港口地理学产生以来,港口体系的形成与演化、港口与腹地的交互作用、航线网络结构与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岸线资源的时空演变、合理开发与规划管理等相关内容未能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仅有的研究多数散见于流域开发与管理、港口规划、河道演变与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中。以沿江城市芜湖为研究对象,在行政区划调整的战略背景下,将其可利用岸线资源的空间演变划分为沿中江发展、沿青弋江发展、沿长江北扩、沿长江南延、一江两岸统筹发展等5个阶段。以此为基础,选取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等指标综合判别"新芜湖"的岸线资源等级,并结合后方腹地岸线需求对岸线开发进行功能分区,最后总结了"新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丽娜 杨国福 李嘉欣 张梦娴 徐斌
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相互关系,是制定针对性生态系统管理策略以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湿地为人类提供了多类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其生态敏感度较高,容易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以杭嘉湖平原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学统计数据,采用InVEST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评估并探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2000~2020年,杭嘉湖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以东南部的高值区为核心向外依次扩散,逐渐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聚集性向分散性转变。(2)2000、2010和2020年,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028 6、0.027 7和0.026 6,研究区整体从中等风险等级转入较低风险等级,研究区生态风险状况有所改善,高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呈片状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及北部。(3)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景观生态风险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负向相关,即景观生态风险与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存在互馈效应,负向影响与关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研究结果能为制定降低区域生态风险、增强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维持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稳定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艳 周燕萍 徐长乐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朝阳 朱仁 严云志
为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措施与管理对策,2009年按季度共4次调查了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该江段现有鱼类54种,其中以似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油(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鲫(Carassius auratus)等中小型鱼类为常见种和优势种,表明了该江段的鱼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小型化特点。长江干流沿岸浅水区的鱼类多样性最高,江心深水区最低,而青弋江支流、漳河支流和漳河河口的居中,青弋江的鱼类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施歆怡 刘秋云 孟祎晨 陈文德
地域文化作为特定群体在一定区域内长期发展所形成的特质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而城市景观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使得地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它们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共同构成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在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因素,使城市景观与地域文化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从地域文化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取芜湖市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加以分析,以此探讨如何加强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互动,以期为芜湖市塑造富有底蕴且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空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城市景观 历史文化 芜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乐 邢琴琴 焦华富
对芜湖城市景观形象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以城市中主要的景观如公园、广场、步行街、长江大桥等为例,探讨该市景观形象方面的利弊,分析了景观形象应如何与旅游功能相互整合,试图为芜湖及各城市的景观形象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景观形象 旅游功能 整合 芜湖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博 金晓斌 项晓敏 赵庆利 林金煌 洪长桥 金志丰 胡静 周寅康
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征程中,实施尺度、要素、途径复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解决区域系统性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江苏省长江沿线地区这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区域,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构建生态修复潜力评价体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等方法识别生态修复分区与热点,构建由点、线(带)、面组成的生态修复格局,提出生态管控与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具有多尺度性、对象复合性及途径多样性,在宏观、中观、微观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对象、目标与途径,并可以通过不同级别与类型规划进行衔接;(2)研究区要素层生态修复潜力平均值为0.460,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景观层生态修复潜力热点区分布于环长江入海口区域,冷点区分布于扬泰平原区,根据系统层评价指标可将研究区划为5个聚类分区;(3)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构建"五区、三带、两核心"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并在发展导向、空间管控策略、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对策。本文可为江苏省沿江区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修复内涵与实施范式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俊杰 杨华 邓华锋
为了分析北京明长城周边的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状况,以北京市长城普查数据和近期森林资源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北京境内明长城沿线两侧3 000 m范围为研究区域,在选取常用景观指数分析了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引入景观结构指数(Ei)和景观生态风险指数(Ri),结合趋势分析和KRiging插值方法,定量直观地描述了研究区生态风险的分布格局特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覆盖率较高,以有林地和灌木林地为优势景观类型,二者面积比重之和占总面积的83.38%。其中,有林地中又以阔叶林比重为最高,达21.64%。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二者面积较少,均不到总面积的1%,属于绝对弱势的景观类型。(2)阔叶...
关键词:
明长城 景观 生态风险 分布格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涛 肖彩霞 刘娇 禄鑫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杞麓湖动态演变过程及其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方法】基于1975-2015年8期时序Landsat数据,提取湖泊边界,并解译得到3期流域景观类型分类数据。从湖泊面积、轮廓和质心3个方面对杞麓湖动态演变进行研究,通过划分生态风险采样小区,建立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分析杞麓湖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结果】①近30 a来,杞麓湖流域景观结构变化特征明显,建设用地和滩涂湿地面积显著增加,农地、林地和水体面积持续减少,未利用地面积变化不大;②近40 a来,杞麓湖处于持续萎缩状态,2015年水体面积仅为面积最大年(1985年)的56.05%;杞麓湖形状体现为连续的复杂变化,以西部和南部的河流入湖口处变化最为明显,东部变化最小;杞麓湖质心主要向东北方向迁移,1975和2015年湖泊质心相距1 242 m;③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域以较低生态风险为主,所占比为26.75%~35.09%, 1985-2015年生态风险均值由0.957 8增加至1.013 9,流域生态风险趋于恶化。【结论】杞麓湖流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位性和异质性,高生态风险主要分布于杞麓湖水体部分,低生态风险主要分布于流域的湖盆之中,其余生态风险主要沿湖盆和湖泊呈块状或带状分布。图6表2参19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动态演变 生态风险 杞麓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大强
湖北省长江沿岸地区地处长江中游、我国内地的腹心地带,既有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管理、智力优势;又有两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磷、铁、铜矿资源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同时,这一地区江河交错,湖泊密布,享有水源、水运、水能、水产之利,农业生产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东西互补、南北交流”总的战略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