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9)
- 2023(10363)
- 2022(9299)
- 2021(8719)
- 2020(7263)
- 2019(17157)
- 2018(17083)
- 2017(33283)
- 2016(18209)
- 2015(20342)
- 2014(20443)
- 2013(20482)
- 2012(18885)
- 2011(16898)
- 2010(16804)
- 2009(15122)
- 2008(14552)
- 2007(12399)
- 2006(10864)
- 2005(9219)
- 学科
- 济(77698)
- 经济(77627)
- 管理(49946)
- 业(48582)
- 企(39734)
- 企业(39734)
- 方法(34372)
- 数学(29769)
- 数学方法(29443)
- 地方(21332)
- 农(20684)
- 中国(18025)
- 业经(17541)
- 学(16539)
- 财(16084)
- 农业(14069)
- 技术(12409)
- 贸(12360)
- 贸易(12354)
- 环境(12222)
- 和(12102)
- 产业(11841)
- 易(11781)
- 理论(11637)
- 地方经济(11588)
- 制(11503)
- 划(10250)
- 务(10140)
- 财务(10081)
- 财务管理(10066)
- 机构
- 大学(254454)
- 学院(253907)
- 管理(105116)
- 济(99502)
- 经济(97317)
- 理学(91912)
- 理学院(90831)
- 管理学(89366)
- 管理学院(88916)
- 研究(85536)
- 中国(60345)
- 京(55394)
- 科学(54727)
- 所(42490)
- 财(41921)
- 江(40662)
- 农(40242)
- 业大(39344)
- 研究所(39131)
- 中心(38446)
- 范(34557)
- 财经(34415)
- 师范(34246)
- 北京(34120)
- 院(31748)
- 农业(31489)
- 经(31161)
- 州(30116)
- 经济学(28475)
- 师范大学(27874)
- 基金
- 项目(182086)
- 科学(143137)
- 研究(133522)
- 基金(131191)
- 家(114032)
- 国家(113129)
- 科学基金(97450)
- 社会(82731)
- 社会科(78384)
- 社会科学(78363)
- 省(72261)
- 基金项目(71269)
- 自然(64308)
- 自然科(62709)
- 自然科学(62697)
- 自然科学基金(61532)
- 划(60327)
- 教育(59742)
- 编号(54983)
- 资助(53544)
- 成果(43463)
- 重点(40517)
- 发(39850)
- 部(39540)
- 创(37820)
- 课题(37410)
- 创新(35195)
- 科研(34566)
- 教育部(33509)
- 项目编号(33456)
- 期刊
- 济(108115)
- 经济(108115)
- 研究(73418)
- 中国(44763)
- 学报(39274)
- 管理(37450)
- 科学(37341)
- 农(35808)
- 财(29548)
- 大学(29147)
- 学学(27373)
- 教育(27196)
- 农业(25500)
- 技术(21882)
- 业经(18714)
- 融(17643)
- 金融(17643)
- 经济研究(16270)
- 财经(15607)
- 问题(14424)
- 图书(14412)
- 科技(13492)
- 资源(13351)
- 经(13248)
- 业(12899)
- 理论(12643)
- 技术经济(12555)
- 现代(12359)
- 实践(11774)
- 践(11774)
共检索到359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德敏
依据我国产业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态势 ,通过对长江沿岸35城市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发展指标与布局的分析 ,提出在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发展将以东部沿海和西部沿边为纵轴、长江经济带为横轴的H型推进战略。并围绕长江沿岸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长江黄金旅游线、城市网络群、沿岸地区市场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 沿岸地区 产业规划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艳 周燕萍 徐长乐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兴昌
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以下简称“中游地区”),系指从宜昌至九江的长江干流沿岸地区,行政上分别隶属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共计17个地市,国土面积约19×10~4km~2,人口5902.85万(1986年),范围与《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国19个重点开发区之一的“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基本吻合。目前,国家计委已同意开展这一地区的国土规划工作。因此,研究和探讨中游地区国土规划的任务和系统结构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中游地区国土规划的任务中游地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首要问题是提高对长江中游地区在全国和长江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大强
湖北省长江沿岸地区地处长江中游、我国内地的腹心地带,既有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管理、智力优势;又有两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磷、铁、铜矿资源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同时,这一地区江河交错,湖泊密布,享有水源、水运、水能、水产之利,农业生产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全国经济发展“东西互补、南北交流”总的战略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筱惠
“七五”计划草案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并指出,在发展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推进的客观趋势。要实现自东而西的推进,必须加快长江中游沿岸等中部地区的开发,充分发挥其重要纽带作用。开发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搞好沿江工业布局,加快沿岸工业发展,尽快建成长江中游沿岸工业走廊。长江自西向东横贯我省,境内长达1050公里,长江中游干流河道也主要在我省境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根荣
继沿海、沿边地区实施全面对外开放之后,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长江沿岸地区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联合的新格局也正在逐渐形成。作为外向型经济重要支柱的对外贸易方面加强协调与联合,也已成为长江沿岸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伟 缪江波 夏俊楠 武静
研究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沿岸地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对于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实现沿江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时空维度对2010、2015及2017年湖北省长江经济带沿岸15 km内的土地利用及"三区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7年,城镇空间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农业空间同步占据生态空间,生态空间明显减少;生态空间转化为农业空间最为显著,农业空间、生态空间转变为城镇空间是空间交叉转换的主流趋势;地理基础条件决定了"三区空间"的总体分布特征,相关政策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镇产业模式调整,但在农业空间的功能提升、城镇空间的集约高效利用、底线控制等层面还存在政策短板和有效的落地机制,总人口和城镇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乡村人口规模的稳定,是城镇空间与农业空间增长的内在动力,"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耦合机制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格 刘光兴 高会旺
陆架海是与人类活动及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地带,也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之一。本文针对中国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根据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原则,整合自然和人类活动对东部陆架海产生的多重压力,采用逐层分解的方法,选取生态意义非常明确的指标,构建具有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地区特点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域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和预测。计算结果显示,东部陆架海及沿岸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但该区域生态安全现状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现状,是导致东部陆架海区域生态安全总体水平呈现"较不安全"状态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生态安全 东部陆架海 沿岸地区 综合评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定樑 谭狄溪 王贵斌
舟山作为长江内河通道与沿海航运通道之间的交汇节点,应该在整个沿长江港口城市物流体系中发挥更大的赋能作用。本文通过对舟山在沿长江物流体系构建中的优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增强舟山自身"赋能"地位、延伸港航物流产业链条、跨区域协调整合、政策支持和人才队伍打造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舟山与长江沿岸港口城市物流体系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舟山 物流体系 沿长江港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弘艺 周天舒 唐文乔 李辉华 沈林宏 陈浩洲 顾树信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变动状况,探讨沿岸水域对刀鲚资源的保育作用,于2002~2013年间用定制张网对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作了每月2~3个样本的采集。分析结果显示,12a采集的369份样品中,刀鲚的出现频率达94.6%,分别占总渔获数量和重量的5.18%和5.46%。刀鲚平均CPUEN和CPUEW有16.7±19.9尾和106.6±109.5g,是沿岸鱼类群聚的优势种或次优势种。但其年资源量并不稳定,最高的2010年是最低2002年的5.4陪。平均体长123.6±37.0mm,平均体重仅7.5±8.2g。0+龄组占78.9%,1+龄组占20.7%,2+龄仅出现在4、5月份,...
关键词:
长江沿岸 刀鲚 年龄组成 生物量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亚蒙 郭弘艺 唐文乔 张亚
为了解长江近口段沿岸水域中■亚科(Gobioninae)鱼类的数量动态及其影响因子,于2003—2017年在靖江段沿岸设置一顶定置张网,每月定期收集2~3份渔获样本,对■亚科鱼类的丰度动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年共采集渔获样本499份,其中,■亚科鱼类有23 668尾、65.6 kg,隶属于9属19种。■亚科均占鱼类总种数和总个体数的14.6%,是这一水域占优势的鱼类类群之一。■亚科的平均体质量仅为2.8 g,幼体为主。相对重要性指数(Relative Importance Index,IRI)分析表明,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棒花鱼(Abbotina rivularis)、银■(Squalidus argentatus)、光唇蛇■(Saurogobio gymnocheilus)是这一水域的常见种,亮银■(Squalidus nitens)、长蛇■(Saurogobio dunerili)、蛇■(Saurogobio dabryi)为一般种。但■亚科占总渔获数量的比例在不同年份间波动很大,占比最高的年份是占比最低年份的7倍。CCA排序分析显示,气压和温度是影响■亚科物种丰度的重要因素。水温越高、气压越低,则种组Ⅰ的5个物种出现数量越多,而种组Ⅱ的2个物种出现数量越少。Spearman分析显示,■亚科的数量丰度与气压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46 1<0.01)。研究表明,靖江沿岸水域是■亚科幼体的重要栖息地,多个环境因子的变动均会对其种类和数量产生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伟轩
长江沿岸上、中、下游28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视为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的缩影,因此,沿江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水平客观上反映着中国低碳城市整体发育程度与区域差异。在分析、理解低碳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低碳指数概念,并从时空路径对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该以不影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根本前提,低碳城市发展应该以平均相对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不同城市可根据构成低碳指数的3个分项指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城市综合低碳指数。
关键词:
低碳城市 低碳指数 时空聚类 长江沿岸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玲 王劲松
九江市拥有江西省内全部长江岸线152公里,沿线包括两县一市一区——彭泽县、湖口县、瑞昌市和柴桑区,是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环节,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近年来沿江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基础设施建设,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与中央的相关要求还存在差距。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九江中支”)牢记金融业社会责任,把金融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最突出位置,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响应环保督察要求,全力支持九江市长江岸线治理升级,共同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一翔
鸦片战争后 ,长江沿岸一些主要城市陆续开埠 ,国内外贸易发展迅速 ,近代工业次第产生 ,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勃兴与城市规模的扩大 ,并逐步形成以上海———汉口———重庆三个中心城市为支点的长江流域经济带。在这个发展过程中 ,长江沿岸城市间的金融联系日益密切 ,其主要标志 :一是以银行为主体的近代金融业交叉发展 ;二是以上海为枢纽的城市金融网络渐次形成 ;三是以资金流动为内核的金融往来渐趋繁复。
关键词:
沿岸城市 金融机构 金融网络 资金流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有挥 蒋自然 陈欢 吴威 梁双波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对自古以来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科学实证,发现港口体系经历了"港口的起源与产生—港口体系萌芽—港口体系雏形—港口体系形成—港口体系升级"5个阶段。依据实证分析,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演绎,认为相关港口对水水中转和陆水中转腹地的长期相互竞争是导致港口体系形成的主要机制,其中对水水中转腹地的竞争尤为关键,而港口对中转腹地的竞争随时间推移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最后从政策层面,对长江沿岸港口体系和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