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00)
2023(13305)
2022(11260)
2021(10288)
2020(8508)
2019(19618)
2018(19185)
2017(36589)
2016(19516)
2015(21757)
2014(21423)
2013(21039)
2012(19656)
2011(17649)
2010(17562)
2009(15750)
2008(15084)
2007(12980)
2006(11409)
2005(10317)
作者
(54226)
(45457)
(44987)
(42851)
(28911)
(21829)
(20533)
(17701)
(17558)
(16157)
(15612)
(15454)
(14634)
(14216)
(14206)
(13856)
(13495)
(13174)
(13094)
(13027)
(11414)
(11013)
(10965)
(10640)
(10340)
(10262)
(9960)
(9826)
(9125)
(8834)
学科
(90020)
经济(89937)
管理(51906)
(51311)
(39908)
企业(39908)
方法(33908)
数学(29774)
数学方法(29373)
地方(28111)
中国(25867)
(25449)
业经(21001)
(17881)
农业(17396)
(16308)
(15449)
贸易(15432)
地方经济(15297)
(14864)
(14793)
环境(14415)
技术(14134)
(13518)
金融(13515)
(13462)
银行(13449)
产业(13424)
(13241)
(13004)
机构
学院(267195)
大学(263909)
(113841)
经济(111642)
管理(105007)
研究(93363)
理学(89884)
理学院(88847)
管理学(87385)
管理学院(86878)
中国(70447)
科学(56157)
(56063)
(50138)
(45717)
(45595)
中心(44251)
(43087)
研究所(41366)
财经(39436)
业大(38341)
(37153)
师范(36774)
(35738)
(34827)
北京(34429)
经济学(34347)
(33649)
农业(33096)
经济学院(30925)
基金
项目(184952)
科学(147746)
研究(136618)
基金(134272)
(116776)
国家(115824)
科学基金(100704)
社会(88513)
社会科(84109)
社会科学(84093)
(74251)
基金项目(71447)
自然(64409)
自然科(62874)
自然科学(62859)
教育(61793)
自然科学基金(61695)
(61674)
编号(54765)
资助(53788)
(45866)
成果(42545)
重点(42333)
(40279)
(39344)
课题(38306)
创新(36845)
国家社会(36768)
发展(36732)
(36141)
期刊
(129365)
经济(129365)
研究(79416)
中国(55893)
管理(40225)
(39186)
(37485)
学报(37380)
科学(36965)
教育(29532)
大学(29144)
学学(27309)
(26903)
金融(26903)
农业(26826)
技术(25598)
业经(23283)
经济研究(19941)
财经(18979)
问题(17433)
(16472)
资源(14394)
(14312)
技术经济(13382)
图书(12996)
商业(12719)
科技(12650)
(12577)
现代(12189)
(11889)
共检索到408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野  刘青青  孙建伟  董莹  罗静  
主导产业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构成乃至在全国区域产业分工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影响重大。以长江沿岸省级以上开发区为考察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文本挖掘等方法对2006和2018年沿岸0~5、5~15和15~30 km距离区间以及上中下游主导产业的类型转换与格局演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制造业始终占据沿岸核心地位,高污染产业逐渐退出长江近岸,"化工围江"现象有所改善,产业升级态势明显。(2)优势主导产业分布更趋稳定,具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潜力,同时产业类型更趋多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迅速。(3)产业布局总体呈现由长江向外逐层递减,由下游至上游逐级递减的格局,但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平衡态势。(4)上中游和下游主导产业类型分布呈现出梯度差异演化,具备产业转移条件,同时存在一定的产业竞争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各类经济开发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使用1998-2007年县级数据考察了省级开发区的设立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成立省级开发区能够大幅提高所在县的工业经济规模特别是主导产业的经济规模,但并不能促进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依靠优惠政策和廉价要素投入的开发区发展模式难以促进区域工业的持续增长,转型和升级已刻不容缓。本文研究为新一轮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敏  黄玖立  
各类经济开发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使用1998-2007年县级数据考察了省级开发区的设立对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成立省级开发区能够大幅提高所在县的工业经济规模特别是主导产业的经济规模,但并不能促进工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这表明,依靠优惠政策和廉价要素投入的开发区发展模式难以促进区域工业的持续增长,转型和升级已刻不容缓。本文研究为新一轮自贸区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小风   涂刘欣   李炜玮   贾文慧  
开发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不同主导功能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江苏省188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基于不同主导功能的具有可比性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CRITIC组合赋权法测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并从开发区主导功能视角对比产城融合型和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构建回归模型,探讨开发区主导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1)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不论是全部开发区还是不同主导功能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均呈现出苏南高、苏中次之、苏北最低的特点;(2)江苏省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高于产城融合型开发区;(3)开发区主导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对土地利用集约度有显著负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弘艺  周天舒  唐文乔  李辉华  沈林宏  陈浩洲  顾树信  
为了解长江刀鲚Coilia nasus资源的变动状况,探讨沿岸水域对刀鲚资源的保育作用,于2002~2013年间用定制张网对长江靖江段沿岸鱼类作了每月2~3个样本的采集。分析结果显示,12a采集的369份样品中,刀鲚的出现频率达94.6%,分别占总渔获数量和重量的5.18%和5.46%。刀鲚平均CPUEN和CPUEW有16.7±19.9尾和106.6±109.5g,是沿岸鱼类群聚的优势种或次优势种。但其年资源量并不稳定,最高的2010年是最低2002年的5.4陪。平均体长123.6±37.0mm,平均体重仅7.5±8.2g。0+龄组占78.9%,1+龄组占20.7%,2+龄仅出现在4、5月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欣  张虹  
景观生态格局是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乌江沿岸页岩气开发区为例,基于2010、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页岩气开发规模等相关数据,应用移动窗口获取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景观生态风险指数;构建生态网络,探究页岩气开发对区域景观格局的直接影响和生态格局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乌江沿岸页岩气开发区内林地、耕地分别减少了约52.78、43.78 km~2,建设用地增加92.04 km~2,草地和水域用地基本保持不变。页岩气矿区内景观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降低,降幅分别为9.38%~30.61%、14.36%~57.69%;斑块密度、分离度指数上升,增幅分别25.29%~55.39%、2.57%~5.11%,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增幅0.20%~0.52%。(2)井场、管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土地损毁,影响周边景观生态。其中道路沿线斑块密度指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增幅最大,分别为50.95%~54.28%、0.59%~0.62%,对生态环境影响明显。(3)10年间,乌江沿岸生态源地面积减少250 km~2,生态节点增加10个、廊道长度增加55 km,生物流运行阻碍增强,不稳定性因素增加。页岩气开发加剧了乌江沿岸地表扰动,并形成累积效应,随井场规模增加,景观、生态格局响应明显。研究对深入认识区域页岩气开发的景观、生态格局影响,开展针对性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艳  周燕萍  徐长乐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德敏  
依据我国产业跨世纪可持续发展态势 ,通过对长江沿岸35城市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发展指标与布局的分析 ,提出在21世纪初我国产业发展将以东部沿海和西部沿边为纵轴、长江经济带为横轴的H型推进战略。并围绕长江沿岸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长江黄金旅游线、城市网络群、沿岸地区市场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等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彬  王磬  
本文在介绍主导产业内涵和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基础上,对主导产业选择标准进行指标化分析,将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和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程度、区域产业发展潜力这三个一级指标细分为十四个可量化分析的二级指标。然后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实证分析主导产业应如何选择,其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彬  王磬  
本文在介绍主导产业内涵和主导产业选择标准的基础上,对主导产业选择标准进行指标化分析,将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和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程度、区域产业发展潜力这三个一级指标细分为十四个可量化分析的二级指标。然后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实证分析主导产业应如何选择,其选择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程兴华  唐文乔  郭弘艺  李辉华  沈林宏  顾树信  
为了解长江下游沿岸似鳊(Pseudobrama simoni)的种群变动及生长状况,研究了2002-2009年间在靖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的每月2次或3次共237份渔获物样本。结果表明:237份样本共有鱼类73 960尾、409 256.23 g。其中似鳊4 253尾、39 618.05 g,分别占总渔获量的5.75%和9.68%。平均每样本19尾、180.08 g,最高达145尾、1714.6 g。时间格局分析表明,似鳊月渔获重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对2002-2009年的月渔获重量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0.387B)(1-B12)lnyt=(1-0.555B12)et的A...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伟轩  
长江沿岸上、中、下游28个地级以上城市可视为我国东、中、西部城市的缩影,因此,沿江城市的低碳化发展水平客观上反映着中国低碳城市整体发育程度与区域差异。在分析、理解低碳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低碳指数概念,并从时空路径对长江沿岸28个城市的低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与评价。认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应该以不影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根本前提,低碳城市发展应该以平均相对量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不同城市可根据构成低碳指数的3个分项指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提高城市综合低碳指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燕榕  曲福田  姜海  李效顺  胡立兵  
随着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合理界定其用地规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运用多目标决策法评价开发区集约利用等级,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选取与集约利用相关度较大的因素作为预测依据,进而计量其合理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其一,A、B和C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级,可以适当扩大开发区规模;D、E、F和G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I级,应该维持开发区规模;而H和I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V级,应适当缩小开发区规模。其二,当B开发区、A开发区和其他开发区地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23.10%、18.18%和15%时,可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潜力。其三,即使实现土地集约利用,B开发区仍需扩充6.08 km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智利  
西南地区是我国水能资源主要蕴藏地区,其水能资源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文章分析了西南地区自80年代以来水电装机容量的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以及西南水电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市场经济模式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离不开所在的区域环境背景。根据相对优势理论、产业聚集理论、产业价值链理论,结合区域的产业结构、自然禀赋、区域生产要素以及产业的市场需求等约束条件,提出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柳州高新区选择发展的主导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