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3)
- 2023(10765)
- 2022(9643)
- 2021(9095)
- 2020(7689)
- 2019(17771)
- 2018(17988)
- 2017(34120)
- 2016(19283)
- 2015(21667)
- 2014(21763)
- 2013(21409)
- 2012(19719)
- 2011(17643)
- 2010(17570)
- 2009(15789)
- 2008(15236)
- 2007(13137)
- 2006(11436)
- 2005(9876)
- 学科
- 济(71306)
- 经济(71233)
- 管理(52793)
- 业(47996)
- 企(39186)
- 企业(39186)
- 方法(33044)
- 数学(28502)
- 数学方法(28188)
- 农(20635)
- 地方(18531)
- 中国(18337)
- 学(18231)
- 贸(17393)
- 贸易(17388)
- 易(16960)
- 财(16447)
- 业经(15890)
- 环境(15376)
- 农业(13652)
- 和(12925)
- 理论(12444)
- 制(11462)
- 技术(11393)
- 划(11224)
- 务(10513)
- 财务(10450)
- 财务管理(10434)
- 出(10372)
- 教育(10236)
- 机构
- 学院(262920)
- 大学(261876)
- 管理(105278)
- 济(97358)
- 经济(95009)
- 理学(91429)
- 理学院(90358)
- 研究(89015)
- 管理学(88722)
- 管理学院(88281)
- 中国(64371)
- 科学(59336)
- 京(57329)
- 所(45745)
- 农(45500)
- 业大(42847)
- 财(42774)
- 江(42420)
- 研究所(42351)
- 中心(40450)
- 范(36156)
- 师范(35791)
- 农业(35785)
- 北京(35566)
- 财经(34579)
- 院(33009)
- 州(31793)
- 经(31263)
- 技术(29519)
- 师范大学(28847)
- 基金
- 项目(188566)
- 科学(146509)
- 研究(137649)
- 基金(133513)
- 家(117145)
- 国家(116146)
- 科学基金(98724)
- 社会(82933)
- 社会科(78360)
- 社会科学(78336)
- 省(76376)
- 基金项目(72242)
- 自然(65889)
- 自然科(64185)
- 自然科学(64167)
- 划(63585)
- 自然科学基金(62958)
- 教育(62446)
- 编号(57338)
- 资助(54946)
- 成果(45693)
- 重点(42470)
- 发(40717)
- 部(40631)
- 课题(40021)
- 创(38849)
- 创新(36169)
- 科研(36152)
- 计划(34935)
- 项目编号(34413)
共检索到375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新强 晁敏 全为民 王云龙
2000~2003年5月和8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浮游生物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2000~2003年水质综合指数得分4,年平均为2.15,年得分逐步增加。参照水质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显示长江口水域水环境综合质量已处于严重污染水平,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其中油类、锌超标程度明显逐年加大。计算2000~2003年表层沉积物综合指数得分4,年平均为0.78,参照表层沉积物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显示长江口水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处于中污染水平。但2003年得分为1.06,显著高于前3年,表明2003年表层沉积物质量已处于重污染水平。计算2000~2003年浮游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得...
关键词:
长江河口 生态系 现状 修复对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婷婷 赵峰 王思凯 庄平
长江口其独特的生境构成了水生生物的重要洄游通道、索饵场和产卵场。由于近几十年来长江口生态环境全面衰退,渔业资源量锐减。为重新恢复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近十余年连续开展长江口水生生态修复工程,目前的研究对生态修复有提高和长期综合研究的需求。本文以与长江口同样经历渔业资源衰退问题的切萨比克湾河口(美国最大的河口海湾)生态修复项目为例,对其项目概况、实施的有效生态修复措施和方法技术进行了综述。以切萨比克湾河口区渔业资源的生态修复为具有典型参考意义的蓝本案例,通过了解其在修复河口理化环境、恢复关键物种资源量、
关键词:
长江口 渔业资源 生态修复 切萨比克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翠玲 严以新
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干流和支流上已建和在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将显著改变长江的水、沙动态,改变营养物质的输移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下游河道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而且对远离工程的河口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显著和潜在的影响。分析了由于上游蓄水和引水造成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季节分配变化而对水体营养物质输移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以及因上游来水来沙量减少对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文因素是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形成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上游建坝蓄水以后。洪水的消除或洪泛次数减少削弱了河流与湿地之间的联系,造成湿地逐渐萎缩,甚至大面积丧失,生物食物链...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水利工程 生态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得祥 李轶冰 杨改河
在了解目前国内外对青藏高原研究,尤其是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现阶段关于江河源区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江河源区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 研究现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小丽 沈芳 朱伟健 刘曦
悬浮泥沙浓度是描述水质的重要参数,获取其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有助于水环境监测及泥沙输运观测。首先介绍了欧空局(ESA)发射的ENVISAT上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IS)基本特点,其数据较SeaWiFS、MODIS在水色波段设置和灵敏度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我国高浑浊河口如长江口,MERIS二级产品如离水辐射率和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故直接利用其一级数据即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率,采用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MODTRAN算法进行大气校正以获得水表遥感反射率。应用遥感反射率与悬沙浓度的关系模型,反演了2005年夏季三个寻常潮(7月30日、8月3日、8月9日)悬沙浓度。通过...
关键词:
MERIS 悬浮泥沙浓度 遥感反射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清辉 沈焕庭 刘新成 傅瑞标
利用长江口枯季潮区界大通站近 4 0年来的水文化学观测资料 ,求得长江径流来源的硝酸盐通量 ,并以此作为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结合历年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降水量资料等分析 ,发现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与流域的人口密度、农业氮肥施用量、灌溉面积以及降水量等显著正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 ,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 ,直接或间接地对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产生影响。而降水及灌溉等活动促进了土壤中氮素向河流流失的过程 ,并经长江径流向河口、海洋输送。 90年代后期 ,由人类因素造成的硝酸盐通量的增加占长江河口硝酸盐输入通量的95 %以上。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大气氮氧化物的沉降是硝酸盐通量增...
关键词:
长江口 硝酸盐 通量 人类活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戴国梁
本文取材于1980~1996年长江河口的多年调查资料。调查表明:长江河口软体动物种类较贫乏,共采集到软体动物10种。软体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54.25g·m~(-2),占长江河口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88.4%,其中河蚬为软体动物的优势种,其生物量占软体动物的93.8%。长江河口软体动物的分布和种类的贫乏与长江的流速、含砂量、河口盐度变化幅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在长江河口上海江段首次采集到唯一的一个扭蚌标本。
关键词:
长江河口 软体动物 调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应铭 李九发 虞志英 徐海根 恽才兴
中央沙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这一河段集中了宝钢等一批重要码头,下游有长兴岛造船基地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等重点工程,因此分流口保持稳定至关重要。以1870年中央沙出现雏形以来的海图为基础资料,利用ArcGIS等GIS软件,研究了中央沙发育演变的位移变化及其典型剖面特征,发现中央沙的变化特点是在长期径流作用下后退和承接上游底沙下泄发生上提的“下移-上提-再下移……”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再进一步对南北港分流口各个沙洲近10年来面积和体积进行计算,结合实测水文资料对通道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处于不稳定时期,应尽早实施分流口整治工程,稳定河势、滩势和减小底沙下泄对下游的威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解玉浩 唐作鹏 解涵 李勃 张世东 于福
:1997~ 1998年在鸭绿江口设 4个测站 ,双月 1次捕取样品 ,进行鱼虾群落研究。渔获 66种水生动物 ,其中鱼类 4 8种、甲壳类 11种、其他动物 7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5种为斑尾复虎鱼、拟棒鞭水虱、亚洲公鱼、脊尾白虾和纹缟虎鱼。数量比例最高的前 5种优势种为拟棒鞭水虱 (31.82 % )、糠虾 (2 5 .4 4% )、中国毛虾 (2 1.2 1% )、斑尾复虎鱼 (17.35 % )和亚洲公鱼 (0 .5 % )。各站生物量指数和物种丰度分别变化于3.83~ 33139.5 9和 0 .34~ 2 5 2 8.2 4。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指数 (H′)变化于 0 .2 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茅志昌 沈焕庭 黄清辉
开发利用长江口的淡水资源 ,首先要研究河口水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咸潮入侵的时空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水质除边滩存在局部污染外 ,主槽水质良好。长江口南支、南港、北港盐水来源主要有北支倒灌和外海盐水直接入侵两种形式 ,盐水入侵具有周日、半月、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 ,由于北支倒灌咸水团的影响 ,低盐度值往往出现在大潮期和涨憩附近。通过修建边滩水库 ,达到控制引水时间、避咸蓄淡的目的。最长连续超标天数的推算是确定水库库容的关键问题 ,采用数理统计、二维数值模拟、ARMAX模型 +Markov模型等方法推算 ,几种方法相互印证 ,计算结果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避咸潮取水 ,蓄淡水保质” ,这是宝钢干部、科技人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帅虎 程和琴 郑树伟
于2015年2月1~7日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横沙通道河槽进行走航测量,结合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近期长江河口横沙通道河槽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探讨河槽冲淤演变和床面微地貌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河口河槽冲淤演变过程和微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显示:近年来横沙通道河槽持续受到冲刷,2002~2013年泥沙净冲刷量为0. 86×10~8m~3,平均每年冲刷0. 08×10~8m~3,其原因可能与三峡蓄水工程、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和北港青草沙水库工程的实施有关。而横沙通道的河床冲刷对圆圆沙航槽和北槽航道的泥沙回淤具有一定的贡献;其底床上除发育平滑床底外,还广泛发育凹坑和冲刷痕等侵蚀性微地貌,且河槽受到冲刷导致底沙推移质运动增强,促进了沙波微地貌的发育。
关键词:
长江口 横沙通道 冲淤变化 微地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瑞标 沈焕庭 刘新成
利用长江河口潮区界大通站的水质资料探讨了溶解态无机氮、磷浓度和通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NO-3、NH+4、DIN的浓度随季节变化不明显 ,而NO-2 、PO3-4的浓度是枯季较高、洪季较低 ;1963~ 1984年间 ,NO-3、NO-2 、NH+4、DIN和PO3-4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17.1、0 .4 3、7.1、2 4 .7、0 .19μmol/L ,平均通量分别为 3 3 .1、0 .5 1、3 .67、10 .5和 0 .5 4kg/s ,平均年通量分别为 10 4 .4 4、1.61、11.5 6、3 3 .1和 1.70万t;溶解态无机氮、磷的通量由于受到流量的影响而在年内分配...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潮区界 溶解态无机氮、磷 通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立军 刘敏 许世远 杨毅 刘巧梅 欧冬妮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 ,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 ,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 ,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 ,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 ,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 ,环境容量较大 ,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 ,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枯水季节强 ,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 ,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关键词:
近岸水体 自然净化作用 长江河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益,黄觉新
坚持综合治理开发长江河口水利部电力工业部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徐建益黄觉新前言长江河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然状态,致使河口的入海航道水深严重不足,南支河段的河势时有变化,北支淤浅萎缩,倒灌南支,河口的岸线及水土资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英 王中根 彭少麟 陈宝明
本文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近年来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其中城市化和植被覆盖的减少,以及农业施肥量的增加,是造成陆源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主要陆源污染物(泥沙、氮磷营养元素、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产生和迁移过程,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能够影响陆源污染物质的产生和迁移,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降低陆源污染物质,改善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陆源物质的产生与水循环密切相关,利用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量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下的陆源物质产生、迁移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陆源污染 生态环境 珠江河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