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9)
2023(10166)
2022(9294)
2021(8716)
2020(7287)
2019(16954)
2018(16981)
2017(32672)
2016(17949)
2015(20330)
2014(20324)
2013(20139)
2012(18623)
2011(16614)
2010(16361)
2009(14721)
2008(14019)
2007(11964)
2006(10387)
2005(8836)
作者
(52215)
(43262)
(42902)
(40769)
(27738)
(20818)
(19574)
(17173)
(16582)
(15358)
(15066)
(14458)
(13648)
(13619)
(13435)
(13185)
(12941)
(12874)
(12455)
(12338)
(10778)
(10527)
(10424)
(9918)
(9693)
(9589)
(9585)
(9504)
(8586)
(8580)
学科
(69926)
经济(69848)
管理(48888)
(47054)
(38215)
企业(38215)
方法(33231)
数学(28972)
数学方法(28659)
(19533)
地方(18369)
(17328)
贸易(17323)
中国(17167)
(17095)
(16848)
(16803)
业经(14872)
农业(13345)
环境(11858)
(11633)
理论(11172)
(10890)
技术(10819)
(10701)
(10405)
财务(10347)
财务管理(10331)
(9740)
企业财务(9730)
机构
大学(249405)
学院(248158)
管理(101163)
(94752)
经济(92669)
理学(88518)
理学院(87463)
管理学(85932)
管理学院(85487)
研究(84221)
中国(60837)
科学(55449)
(53886)
(42836)
(41338)
(41246)
业大(39917)
研究所(39713)
(39359)
中心(37836)
财经(33612)
(33484)
师范(33151)
北京(33134)
农业(32515)
(31191)
(30568)
(29183)
经济学(27275)
师范大学(27030)
基金
项目(180343)
科学(141324)
基金(130370)
研究(129973)
(114354)
国家(113441)
科学基金(97279)
社会(79500)
社会科(75270)
社会科学(75248)
(71452)
基金项目(70790)
自然(65814)
自然科(64201)
自然科学(64188)
自然科学基金(62986)
(59882)
教育(58405)
资助(53734)
编号(53264)
成果(41891)
重点(40614)
(39182)
(38434)
(36953)
课题(36337)
科研(34861)
创新(34474)
计划(33180)
教育部(32968)
期刊
(100327)
经济(100327)
研究(70365)
中国(43556)
学报(41813)
科学(38479)
(36278)
管理(35302)
大学(30692)
(29360)
学学(28946)
教育(25941)
农业(25774)
技术(20512)
(18638)
金融(18638)
业经(16811)
经济研究(15485)
财经(15170)
图书(14176)
资源(14097)
问题(13266)
(13026)
理论(12953)
科技(12927)
(12755)
实践(12178)
(12178)
技术经济(11476)
现代(11279)
共检索到351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应铭  李九发  虞志英  徐海根  恽才兴  
中央沙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河段,这一河段集中了宝钢等一批重要码头,下游有长兴岛造船基地和长江口深水航道等重点工程,因此分流口保持稳定至关重要。以1870年中央沙出现雏形以来的海图为基础资料,利用ArcGIS等GIS软件,研究了中央沙发育演变的位移变化及其典型剖面特征,发现中央沙的变化特点是在长期径流作用下后退和承接上游底沙下泄发生上提的“下移-上提-再下移……”的周期性演变规律。再进一步对南北港分流口各个沙洲近10年来面积和体积进行计算,结合实测水文资料对通道演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阶段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处于不稳定时期,应尽早实施分流口整治工程,稳定河势、滩势和减小底沙下泄对下游的威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帅虎  程和琴  郑树伟  
于2015年2月1~7日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横沙通道河槽进行走航测量,结合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近期长江河口横沙通道河槽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探讨河槽冲淤演变和床面微地貌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河口河槽冲淤演变过程和微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显示:近年来横沙通道河槽持续受到冲刷,2002~2013年泥沙净冲刷量为0. 86×10~8m~3,平均每年冲刷0. 08×10~8m~3,其原因可能与三峡蓄水工程、北槽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和北港青草沙水库工程的实施有关。而横沙通道的河床冲刷对圆圆沙航槽和北槽航道的泥沙回淤具有一定的贡献;其底床上除发育平滑床底外,还广泛发育凹坑和冲刷痕等侵蚀性微地貌,且河槽受到冲刷导致底沙推移质运动增强,促进了沙波微地貌的发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小丽  沈芳  朱伟健  刘曦  
悬浮泥沙浓度是描述水质的重要参数,获取其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有助于水环境监测及泥沙输运观测。首先介绍了欧空局(ESA)发射的ENVISAT上携带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ERIS)基本特点,其数据较SeaWiFS、MODIS在水色波段设置和灵敏度上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我国高浑浊河口如长江口,MERIS二级产品如离水辐射率和总悬浮物浓度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大的偏差。故直接利用其一级数据即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率,采用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MODTRAN算法进行大气校正以获得水表遥感反射率。应用遥感反射率与悬沙浓度的关系模型,反演了2005年夏季三个寻常潮(7月30日、8月3日、8月9日)悬沙浓度。通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炜  李九发  李为华  
针对近期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地区出现新的河床冲淤演变情况,对分流口河道尤其北槽入口河段多次实测水文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分流口河道悬沙输运机制。通过引入输沙机制影响强度尺度参数,得到悬沙输运机制的数学表达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北槽入口河道产生淤积的原因。结果表明:(1)北槽分流口存在三级输沙机制,且不同输沙机制项在近口段、口中段和口内段各段中影响程度也不相同;(2)分流口泥沙来源于南港河段,在向"南港—北槽"输运过程中,一部分泥沙受到分流潜堤拦截,落淤在潜堤北侧造成九段沙沙头持续淤长;(3)悬沙在口中段受两项输沙机制的共同控制下,跨跃航槽,横向输运。并在输移过程中落淤,最终形成北槽入口局部区域的持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新强  晁敏  全为民  王云龙  
2000~2003年5月和8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水质、表层沉积物、浮游生物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计算2000~2003年水质综合指数得分4,年平均为2.15,年得分逐步增加。参照水质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显示长江口水域水环境综合质量已处于严重污染水平,且呈逐年恶化趋势。其中油类、锌超标程度明显逐年加大。计算2000~2003年表层沉积物综合指数得分4,年平均为0.78,参照表层沉积物参数污染等级划分标准,显示长江口水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处于中污染水平。但2003年得分为1.06,显著高于前3年,表明2003年表层沉积物质量已处于重污染水平。计算2000~2003年浮游生物多样性综合指数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西庆  吕溪溪  严以新  童朝锋  窦希萍  李键庸  田磊  
大通水文站和泥沙观测断面位于长江河口的上边界。长江下游从大通(潮区界)至长江口门的距离长达680 km。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日趋强烈的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长江入海水文和泥沙数量和特性,从而对长江下游至河口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主要研究长江潮区界大通断面20世纪50年代以来床沙粒径的长期变化。1977~2004年床沙粒径(d_(50))有一稳定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对上游河道悬沙来量持续减少的响应。值得注意的是床沙粗化过程是发生在该河床长期加积的背景上的。研究表明:导致床沙粒径粗化的原因,主要是上游河段进入本河段床沙粒径的增加和本河段冲淤过程中悬沙与床沙颗粒的交换。随着三峡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江  何青  王元叶  刘红  夏小明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清辉  沈焕庭  刘新成  傅瑞标  
利用长江口枯季潮区界大通站近 4 0年来的水文化学观测资料 ,求得长江径流来源的硝酸盐通量 ,并以此作为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结合历年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降水量资料等分析 ,发现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与流域的人口密度、农业氮肥施用量、灌溉面积以及降水量等显著正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 ,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 ,直接或间接地对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产生影响。而降水及灌溉等活动促进了土壤中氮素向河流流失的过程 ,并经长江径流向河口、海洋输送。 90年代后期 ,由人类因素造成的硝酸盐通量的增加占长江河口硝酸盐输入通量的95 %以上。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大气氮氧化物的沉降是硝酸盐通量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翠玲  严以新  
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干流和支流上已建和在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将显著改变长江的水、沙动态,改变营养物质的输移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下游河道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而且对远离工程的河口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显著和潜在的影响。分析了由于上游蓄水和引水造成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季节分配变化而对水体营养物质输移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以及因上游来水来沙量减少对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文因素是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形成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上游建坝蓄水以后。洪水的消除或洪泛次数减少削弱了河流与湿地之间的联系,造成湿地逐渐萎缩,甚至大面积丧失,生物食物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戴国梁  
本文取材于1980~1996年长江河口的多年调查资料。调查表明:长江河口软体动物种类较贫乏,共采集到软体动物10种。软体动物的年平均生物量为54.25g·m~(-2),占长江河口底栖动物总生物量的88.4%,其中河蚬为软体动物的优势种,其生物量占软体动物的93.8%。长江河口软体动物的分布和种类的贫乏与长江的流速、含砂量、河口盐度变化幅度有密切的关系。此外,在长江河口上海江段首次采集到唯一的一个扭蚌标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中智  邵景安  陈晓玲  
本文从信息分析理论出发,研究了悬浮泥沙的时空结构与时空分析模式。由于悬浮泥沙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在空间上存在区域差异,所以从信息分析理论角度,悬浮泥沙时间分析模式可分为基于时间跨度的时间分析模式和基于变动因素的时间分析模式,而悬浮泥沙空间分析模式可分为空间变化分析模式和空间类比分析模式。基于以上时空分析模式,本文选择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1995年~2000年152个时相的NOAA/AVHRR影像反演的悬浮泥沙浓度结果,及泥沙输移模型模拟的悬浮泥沙浓度,对珠江河口及深圳湾悬浮泥沙进行周期性变化分析、趋势面分析和垂向变化分析。研究表明,珠江河口悬浮泥沙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季节变化、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文萍  杨劲松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改变了下游的来水状况,可能影响下游的水盐动态。挑选蓄水进程中典型枯水年2006年蓄水进程时段,分析该时段河口水盐动态可能受上游蓄水的影响程度。2006年秋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导致长江径流减少量约为4 000m3/s,与径流量最低值相比下降幅度达33%。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搜索了蓄水之前与2006年秋季蓄水时段长江大通径流量相似的时间序列,研究并分析了蓄水前后相似径流量过程情况下长江河口区域水盐要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前后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2006年蓄水阶段及其后续影响时段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含量均大于蓄水前各要素测值,蓄水后江水盐分最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世鹏  杨劲松  刘广明  李冬顺  
通过布置土壤水盐动态监测网开展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数据监测、采集和统计分析,研究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特征及水盐动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都有春秋季土壤积盐的季节性特点,但其枯水年份夏季土壤积盐更剧,土壤水盐动态各因子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针对三峡调蓄如何影响河口水情及土壤水盐动态这一问题,分析2003年6月三峡进入调蓄过渡期后河口土壤水盐实际动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蓄水试运行后的3年,三峡调蓄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尚不明显,气候因素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影响占主导地位,河口江水位偏低20 cm左右,河口成潮入侵势头加强,雨季土壤和地下水积盐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季伟  李占海  徐圣  张二凤  程和琴  
基于2018年4月15日至4月24日在长江口北港主槽大小潮连续10天的定点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枯季期间北港上段河道悬沙浓度的垂线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悬沙浓度较低,大小潮平均值仅为0.17 kg/m~3,悬沙浓度具有大潮显著高于小潮,涨落潮平均浓度接近的特点;水动力则具有大潮明显强于小潮、落潮明显强于涨潮的特点;观测期间的盐度值很低,平均值仅为0.16 psu,盐度的大小潮变化、涨落潮变化以及垂向变化都非常小,盐度密度分层对悬沙剖面影响微弱。在这种动力、泥沙和盐度环境下,大潮期间的悬沙剖面主要为斜线型和指数型;小潮期间的悬沙剖面有斜线型、垂线型和指数型,其中以斜线型占主导。通过Rouse公式拟合发现,大部分的实测悬沙剖面较符合Rouse公式,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悬沙沉降速度介于0.36~2.89 mm/s。Soulsby公式能够对实测的斜线型和垂线型悬沙剖面进行较准确预测,平均误差控制在10%以内。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解玉浩  唐作鹏  解涵  李勃  张世东  于福  
:1997~ 1998年在鸭绿江口设 4个测站 ,双月 1次捕取样品 ,进行鱼虾群落研究。渔获 66种水生动物 ,其中鱼类 4 8种、甲壳类 11种、其他动物 7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 5种为斑尾复虎鱼、拟棒鞭水虱、亚洲公鱼、脊尾白虾和纹缟虎鱼。数量比例最高的前 5种优势种为拟棒鞭水虱 (31.82 % )、糠虾 (2 5 .4 4% )、中国毛虾 (2 1.2 1% )、斑尾复虎鱼 (17.35 % )和亚洲公鱼 (0 .5 % )。各站生物量指数和物种丰度分别变化于3.83~ 33139.5 9和 0 .34~ 2 5 2 8.2 4。群落物种的多样性指数 (H′)变化于 0 .2 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