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9)
- 2023(12217)
- 2022(10448)
- 2021(9381)
- 2020(8136)
- 2019(18610)
- 2018(17940)
- 2017(34001)
- 2016(19223)
- 2015(21488)
- 2014(21362)
- 2013(21245)
- 2012(20119)
- 2011(18351)
- 2010(18514)
- 2009(17090)
- 2008(17364)
- 2007(15705)
- 2006(13776)
- 2005(12203)
- 学科
- 济(78496)
- 经济(78403)
- 管理(50751)
- 业(49578)
- 企(39005)
- 企业(39005)
- 方法(37084)
- 数学(32836)
- 数学方法(32478)
- 学(22333)
- 农(22249)
- 财(20041)
- 中国(19376)
- 地方(16606)
- 业经(16364)
- 贸(16180)
- 贸易(16176)
- 易(15682)
- 农业(15015)
- 制(13795)
- 环境(12511)
- 务(12104)
- 财务(12088)
- 财务管理(12054)
- 和(11689)
- 银(11502)
- 技术(11441)
- 融(11431)
- 金融(11428)
- 银行(11421)
- 机构
- 大学(289733)
- 学院(285931)
- 济(111522)
- 经济(109253)
- 研究(106238)
- 管理(102683)
- 理学(89403)
- 理学院(88150)
- 管理学(86194)
- 管理学院(85687)
- 中国(77011)
- 科学(73456)
- 农(66282)
- 京(62952)
- 所(58402)
- 研究所(54196)
- 业大(53379)
- 农业(53313)
- 财(49598)
- 江(48864)
- 中心(47616)
- 财经(40031)
- 范(38675)
- 北京(38313)
- 师范(38040)
- 院(37964)
- 经(36318)
- 省(35231)
- 农业大学(34983)
- 州(34493)
- 基金
- 项目(199936)
- 科学(154913)
- 基金(145255)
- 家(133215)
- 研究(132332)
- 国家(132160)
- 科学基金(109291)
- 社会(82719)
- 省(79080)
- 社会科(78239)
- 社会科学(78210)
- 基金项目(77652)
- 自然(75983)
- 自然科(74174)
- 自然科学(74141)
- 自然科学基金(72850)
- 划(68436)
- 教育(60729)
- 资助(59355)
- 编号(50606)
- 重点(47095)
- 部(43509)
- 发(43193)
- 计划(41964)
- 创(40913)
- 成果(40635)
- 科研(40063)
- 创新(38479)
- 科技(37664)
- 课题(36467)
- 期刊
- 济(118091)
- 经济(118091)
- 研究(77174)
- 学报(62671)
- 农(58098)
- 中国(53634)
- 科学(53044)
- 大学(44370)
- 学学(42368)
- 农业(39125)
- 财(37780)
- 管理(34378)
- 教育(25825)
- 融(22713)
- 金融(22713)
- 业(21633)
- 技术(21247)
- 财经(19644)
- 经济研究(19410)
- 业经(19044)
- 业大(17222)
- 版(17208)
- 经(16801)
- 问题(16029)
- 资源(15202)
- 科技(14550)
- 农业大学(14332)
- 技术经济(13751)
- 贸(13200)
- 商业(12830)
共检索到413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毅 吴华武 贺斌 李静 段伟利 王建锋 童世贤
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已成为研究河流的水文过程及其变化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河网交错密集和水力关系复杂的长江流域。通过分析枯水期和丰水期长江水及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组成的变化,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江流域大气降水δ~(18)O组成表征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特征,长江河源区降水δ~(18)O值最低,随着海拔高度降低降水中δ~(18)O值自长江上游向下游地区逐渐减小,这与流域的水汽来源及海拔高度密切有关;枯水期长江水δ~(18)O和δD值明显要高于丰水期,原因在于丰水期河水受到较弱的蒸发富集作用和大量降水补给影响;无论在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长江水自上游到下游其同位素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主要受不同河段支流和湖泊等水体补给的影响。三峡大坝的蓄水和放水过程对河水同位素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丰水期对相应河段河水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不大,但在枯水期则影响较为明显,这将对充分认识长江流域大气降水-河水-湖水间水力联系与探讨其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华武 李小雁 赵国琴 李广泳 李舟 李柳
稳定同位素方法已被广泛用来研究水循环过程中的水汽来源分析、不同水体间补给关系及水量平衡。论文基于青海湖流域2012年夏季所收集的河水和逐次大气降水中δ18O和δD及实测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它们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水中同位素值组成变化存在两个明显的变化阶段,在8月中旬之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值较低,而之后明显偏高,这与受夏季风和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有关;该流域大气降水线(LMWL)的斜率(8.69)和截距(17.5)明显大于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表明青海湖流域夏季大气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夏季风所携带湿润海洋性气团的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与降水量及温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登忠 肖潇 汪朝辉 谭德宝 陈永柏
为了评估大型水库对河流碳循环的拦截作用,选择清江流域最上游水布垭水库为典型案例,采用德国元素公司vario TOC分析仪对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研究新建大型水库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表层水体总碳、总无机碳、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6.665、24.089、2.141和0.438 mg/L,在水库年内蓄水阶段呈现显著的峰值,其空间分布格局在支流库湾和坝前典型断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水体碳中总无机碳占据主导地位,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极为相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水体无机碳则与水体电导率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溶解有机碳则与水体温度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数量最少的颗粒有机碳则与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弱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以为理解水库碳循环过程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开展大坝建设的河流碳循环影响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星根 李昌彦 吴敦银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最大水系,赣江水沙变化对鄱阳湖入湖径流、泥沙等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目前对赣江水沙研究主要集中在下游外洲站河段,不足以反映全流域水沙变化规律。选取赣江上游4站、吉安和外洲水文站分别代表上、中、下游河段,基于近60a的实测流量、悬移质泥沙资料,采用水文学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赣江水沙年际变化特征以及可能影响因素,以期为流域水沙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赣江径流年际变化大,1970s、1990s水量较丰,其它年代径流偏少,年径流序列无显著变化趋势和突变点;(2)输沙量年际变化剧烈,呈显著降低趋势,上游4站、吉安站、外洲站输沙序列突变点分别为2002年、1995年、19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仕宝 杨世伦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湘宇 吴正方 杜海波 王雷 杨满根 陈志彪
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实测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点值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福建省极端降水整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SDII、R50mm和CWD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在1994年左右、1995年左右和1998年左右;各极端降水指数普遍存在着23a、68a的短周期和1012a的中周期;(2)在空间尺度上,极端降水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影响存在明显的空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环流因素 福建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湘宇 吴正方 杜海波 王雷 杨满根 陈志彪
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逐日降水量实测资料,应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小波分析法、点值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福建省极端降水整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SDII、R50mm和CWD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突变时间分别在1994年左右、1995年左右和1998年左右;各极端降水指数普遍存在着2~3a、6~8a的短周期和10~12a的中周期;(2)在空间尺度上,极端降水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具体表现为PRCPTOT变化趋势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小;(3)随着季节变换,影响或登陆福建省台风数、副热带高压带的强度引发明显的环流季节变化对福建省极端降水产生重要影响,福建省在850hPa和1000hPa位势高度差值均存在负的低值中心,有利于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研究结果为未来福建省的极端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福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估、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时空变化 环流因素 福建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起永东 何明琼 郑永宏 高洁 王丹 孔繁希
利用汉江流域32个气象站1961~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汉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海温及大气环流对流域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量和雨日空间分布相似,小雨、中雨的雨量和雨日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降水中心位于西南和东南部;流域东北部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由偏少转为偏多,而雨强空间分布则没有明显规律。流域降水集中度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降水集中期逐渐推迟。海温对降水的影响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受前期南印度洋、热带北大西洋和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影响,冬季降水则受海温影响不明显;大尺度大气环流对降水存在影响,冬季欧亚遥相关型和春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均引起冬季风强度变化来影响冬季和春季降水,夏季副高位置和乌山阻高以及秋季巴湖低槽和印缅槽强度则均通过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强度及交汇位置来影响夏季和秋季降水。
关键词:
汉江流域 降水 海温 大气环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恒全 王贺 陈洁 张陈俊
我国是水资源紧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也不相适应,农业发展因此受阻,研究农业用水量驱动因素对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农业经济占全国总量40%以上的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以水-能源-粮食-土地纽带关系为视角选取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因素,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的方法将其时空演变驱动效应解析为人口规模效应、用水定额效应、土地利用效应、机械利用效应、人均机械动力效应以及农业就业结构效应,分析了影响农业用水量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人均机械动力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农业用水增量的主要因素;(2)农业就业结构效应和机械利用效应是其减量的主要因素;(3)驱动效应在不同省市对农业用水量的影响具有异质性;(4)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量驱动效应存在时间和空间可相互转化的关联关系。因此,建议通过正反双向调节各驱动效应、分省市差异化制定节水政策以降低农业用水量,相邻省份优势互通,合作发展以缩小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农业用水量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公丽 梁康 刘昌明
明晰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变化规律对于理解黄河流域水碳循环演变过程与机理、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安全以及支撑水碳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时空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全区、分区和栅格尺度上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6个典型水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蒸散发、径流和水分利用效率)2001—2018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黄河水源涵养区全区及3个分区的水碳变量主要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性。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和水碳耦合变量(水分利用效率)多年均值大小次序为Ⅲ区(伊洛河区)>Ⅱ区(渭河南部山区)>Ⅰ区(黄河上游水源区),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变化格局,而水变量(蒸散发、径流)则大致呈现南部和西北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表征水热条件的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共同驱动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的变化。全区探测的水碳变量影响因子的驱动力大小次序未发生根本改变,全区尺度主要受到叶面积指数、气温和降水因素的驱动;分区及栅格尺度的碳变量和水碳耦合变量的变化受叶面积指数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水变量的变化受净辐射和降水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双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主要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及各省市创新效率,结果发现:三阶段DEA模型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能够客观反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创新效率水平,避免创新效率值被低估或高估;调整投入变量后各区域创新综合效率值变化显著,上游地区相较调整前有所下降,中游地区有所提升并超过上游地区,下游地区依然处于最高水平;各省市创新综合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各地区应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跨区协作创新体系,因地制定创新措施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淇中 张玲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其水资源绿色效率问题直接影响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基极差熵权法、超效率EBM模型和GML生产率指数以及空间面板分位数回归等计量方法,对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测度与识别。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来看,2005—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总体水平呈高低交错状的波动上升趋势,先后经历了“稳增期”“振落期”“提速期”等3个阶段。(2)从空间格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绿色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的中心或副中心城市,数值较低的城市大多集聚在中、上游经济不发达地区,表现出由高向低的扩散迹象,且在全局空间检验中发现存在正的自相关性,局部空间存在集聚现象和溢出效应。(3)从影响因素来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科学技术水平、政府管制力度以及对外贸易程度对水资源绿色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分位点下的水资源绿色效率,其驱动因素的影响方向与力度均有差异,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旧成立。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时空演变趋势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晟铭 刘吉平 宋开山 梁晨 高佳
为研究巢湖蓝藻水华暴发的规律,该文以Landsat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AFAI指数对藻华进行提取,分析1983~2017年巢湖蓝藻暴发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巢湖藻华暴发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3~2017年巢湖藻华暴发频次、持续时间都在增加,历年最早暴发时间逐渐提前,藻华覆盖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巢湖藻华主要分布在西北入湖口,西北部是巢湖藻华暴发的核心区。从其驱动力分析发现,风速、气温和大气压力是导致巢湖暴发重要影响因子,人口增长、GDP快速发展、施肥增加以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是导致巢湖藻华现象日益严重的重要人为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