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76)
- 2023(5919)
- 2022(4949)
- 2021(4665)
- 2020(3868)
- 2019(8583)
- 2018(8557)
- 2017(15521)
- 2016(8678)
- 2015(9659)
- 2014(8904)
- 2013(8763)
- 2012(8227)
- 2011(7530)
- 2010(7754)
- 2009(7326)
- 2008(7283)
- 2007(6589)
- 2006(6062)
- 2005(5389)
- 学科
- 济(31815)
- 经济(31799)
- 管理(31448)
- 业(26273)
- 企(22219)
- 企业(22219)
- 环境(12024)
- 技术(11890)
- 方法(11068)
- 地方(10137)
- 学(9589)
- 农(9462)
- 中国(9251)
- 技术管理(9071)
- 数学(8944)
- 数学方法(8820)
- 资源(8469)
- 划(7726)
- 业经(7466)
- 财(7115)
- 和(6743)
- 农业(6468)
- 制(6070)
- 发(5559)
- 理论(5545)
- 土地(5342)
- 地方经济(5195)
- 规划(5146)
- 环境规划(4946)
- 银(4945)
- 机构
- 学院(120048)
- 大学(118859)
- 管理(47069)
- 济(46027)
- 经济(44981)
- 研究(44794)
- 理学(40056)
- 理学院(39561)
- 管理学(38782)
- 管理学院(38556)
- 中国(33572)
- 科学(30071)
- 京(27247)
- 江(25551)
- 所(23734)
- 农(22672)
- 研究所(21892)
- 中心(20700)
- 财(20005)
- 业大(19429)
- 农业(17774)
- 范(17304)
- 师范(17118)
- 院(17000)
- 省(16206)
- 州(16166)
- 北京(16153)
- 财经(15703)
- 科学院(14322)
- 经(14031)
- 基金
- 项目(85430)
- 科学(67460)
- 研究(61761)
- 基金(60714)
- 家(54728)
- 国家(54262)
- 科学基金(45956)
- 社会(38816)
- 社会科(36713)
- 社会科学(36699)
- 省(35865)
- 基金项目(32325)
- 自然(30427)
- 自然科(29484)
- 自然科学(29475)
- 划(29257)
- 自然科学基金(28931)
- 教育(26659)
- 编号(24196)
- 资助(23881)
- 创(20392)
- 重点(20053)
- 发(19958)
- 创新(19366)
- 成果(18942)
- 部(18157)
- 课题(17593)
- 江(16703)
- 计划(16387)
- 科研(16257)
共检索到184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崔鸿 杨其仁 刘胜祥 陈国生 梅星元 汪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连玉喜 杨晓鸽 万安 陈敏敏 张晓可 于道平
安庆西江是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为评估西江长江江豚饵料资源的供给能力,于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采用水声学探测与电捕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西江水域鱼类群落结构和长江江豚可持续利用的鱼类资源。共采集到鱼类5目8科34种,夏季鱼类密度为1.4~5 662.3 ind./1 000 m~3,均值为253.3 ind./1 000 m~3;冬季鱼类密度为0.8~2 338.1 ind./1 000 m~3,均值为127.5 ind./1 000 m~3。基于平均生物量和P/珔B系数估算了西江鱼类生产力,并根据Y=0.5P对江豚可持续利用的饵料鱼产量进行了估算,西江可持续供长江江豚摄食的鱼类资源量约为3 050~40 800 kg/a。为防止凶猛性鱼类种群过度发展与长江江豚争夺饵料资源,建议加强对西江鱼类群落的持续监测,并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合理调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雄 刘飞 林鹏程 王剑伟 曹文宣
为了给受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影响的鱼类筛选合适的支流进行栖息地保护,对金沙江下游12条支流进行了鱼类栖息地评估和保护优先级的研究。通过河段分类-河段样方调查-河流整体评估的路线评估了支流栖息地质量;通过2次流动调查,结合历史资料获取了各支流的特有鱼类种数;最后,结合栖息地评估结果、各支流的特有鱼类种数、年径流量和水电开发强度,运用分层排序法,得出了各支流的保护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牛栏江>西溪河>黑水河>普渡河>龙川江>鲹鱼河>西宁河>美姑河>以礼河>普隆河>勐果河>小江。建议将乌东德库区的龙川江和鲹鱼河、白鹤滩库区的黑水河和普渡河、溪洛渡库区的牛栏江和西溪河,以及向家坝库区的西宁河作为金沙江...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特有鱼类 栖息地 保护优先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段金荣 张红燕 刘凯 徐东坡 张敏莹 施炜纲
以蠡湖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数量化方法。结合蠡湖自身的环境、生态和水文条件,通过咨询水产学专家,选取12个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密切相关的因子,并将之分为4个子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选择因子对于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的贡献率,即权重,建立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模型,利用ARC/INFO软件内嵌的栅格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单因子评价图层,结合栅格计算、空间叠加和分级模块,得出蠡湖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的等级分布图,即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较高等级的区域面积为0.560 7 km2,水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为高等级的区域为6.568 2 km2,水生动...
关键词:
水生动物 栖息地 评估 蠡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蕾 靖磊 雷佳琳 雷光春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
关键词:
洞庭湖 越冬水鸟 栖息地 景观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志华 李京梅 杨雪
基于填海生境损害显著、损害评估量化困难的背景,探讨生境等价分析法传统模型在填海生物栖息地损害评估领域的改进性应用。比较传统计算方式和参数改进后两种情形下的总受损量与修复规模,结果表明:传统情形在填海生境损害评估时存在总受损量和修复规模低估;海湾服务水平恢复至单位面积基线服务水平的情形存在总受损量和修复规模过大问题;海湾服务水平恢复至基线总服务水平的情形为生境等价分析法在填海生物栖息地损害评估与补偿的合理运用。以罗源湾填海生态损害评估为例,得出三种情形下平均修复规模分别为11.73km2、133.12km2、71.64km2。进一步优化修复目标,以被填海域单位面积变化导致的海湾总生态服务水平变化...
关键词:
生境等价分析法 填海 生态损害 生态修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饶榕城 余进祥 阙江龙 闵佳玲 田镇 戴银根
2022年11月及2023年2月在鄱阳湖松门山南部砂坑水域开展了大规模长江江豚应急救护行动,本文利用救护期间获得的体检数据及后续在该水域实施的长江江豚声学考察成果,首次描述了该水域长江江豚的群体结构和生长状况。该水域长江江豚群体雌雄比约为0.58,妊娠率约为27.8%;平均体长(135.01±16.95) cm,平均体质量(42.37±14.71) kg,平均最大体围(88.32±9.32) cm,平均体质指数(22.83±4.72) kg/m~2,平均体围指数65.88%±5.86%,平均腋下脂肪层厚度(2.51±0.55) cm,平均肛围脂肪厚度(2.47±0.31) cm,平均最大体围脂肪层厚度(2.08±0.34) cm;群体结构中年轻个体占比较大,雄性占比较多,种群呈现增长型;该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密度大于2头/km~2,种群数量约39~111头。整体上看,该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健康状态良好,有很好的繁殖潜力,对该水域及水域内长江江豚种群的关注及保护应加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柳晓雪 高春霞 田思泉 秦松 马金 赵静
根据2016-2018年4个季节的浙江南部近海黄鲫(Setipinna taty)的调查数据与水温、水深和盐度等水文数据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探究黄鲫的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最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显示,黄鲫最适栖息水温为11.2~33.6 ℃,最适水深为19~46.6 m,最适盐度为27.8~33.2。通过交叉验证发现,基于几何平均模型(Geometric Mean Model,GMM)拟合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精确度较高。最优模型预测结果显示,黄鲫的最适栖息地分布存在一定季节变化,全年HSI高值区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其次为冬季和秋季。春季适宜性较高的栖息地集中在28°N以南、121.5°E以西,夏季分布在27.5°~28.5°N、122°E以东,秋季分布在27.5°~29°N、122.5°E以西和27.5°N以南、121.33°E以西两个区域,冬季分布在122.5°E以西。黄鲫是浙江南部近海重要的渔业种类,本研究通过探索黄鲫的栖息地分布和变化,旨在为黄鲫资源的变化预测与养护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雷 危起伟 吴金明 杜浩 谢晓
于2011年5~7月和10月在长江干流宜宾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2种(亚种),隶属于4目10科40属,其中19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鲫(Carassius aurat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鲇(Silurus asotus)等为宜宾...
关键词:
长江 宜宾江段 群落结构 渔业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兴坤 高雷 杨浩 刘绍平 陈大庆 段辛斌
为了解长江中游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2015和2016年在黄石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34种,分属6目9科。卵苗组成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卵苗总捕捞量的85. 7%)、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占10. 9%)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占0. 8%)为主。各类群鱼类的仔鱼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贝氏和鳊在每个月份均占较大比例;鲢在5月份比例较低,之后逐渐升高;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sp)在5、6月份数量较多。2015年估算通过黄石江段的鱼卵、仔鱼径流量分别为6. 7×108粒、1 655. 3×108尾; 2016年分别为19. 0×108粒、1 620. 1×108尾。研究表明,黄石江段是鱼类早期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其鱼类早期资源近年来未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应加强对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和保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明典 高雷 田辉伍 朱峰跃 汪登强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为了探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状况,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于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进行监测,期间共采集鱼卵12209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7种鱼类,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占77%;其次是鳅科,占15%;平鳍鳅科和银鱼科最少,均为4%。鉴定出的27种鱼类中,产漂流性卵鱼类有22种。2014年和2015年长江中游宜昌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79.1×108粒和70.9×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5.65×108粒和6.13×108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自力 刘亮 袁林 吴惠仙 薛俊增
近年来长江口浦东机场外进行了滩涂围垦,根据浦东机场围垦区外侧滩涂的特殊性,选用电杆礁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滩涂生态修复。结果显示在电杆礁修复实施后,其基部可形成小水体,小水体体积与电杆礁地上高度具有相关性(P=0. 035),且修复区内电杆礁基部沉积物的含水量为45. 62%。通过对修复区内外沉积土样含水量的比较分析,显示修复时间影响沉积土样的含水量,修复时间长(180 d)的区域0 m处的含水量(48. 41%)高于修复时间短(90 d)的区域0 m处的含水量(40. 73%);位于修复区近岸侧的含水量(50. 56%)高于远岸侧含水量(38. 22%);垂直于海岸线向修复区外延伸的样点(纵向样点)的含水量(48. 24%)高于平行海岸线向修复区外延伸的样点(横向样点)的含水量(37. 29%)。综上所述,电杆礁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提升修复区滩涂栖息地含水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佟佳琦 陈锦辉 高春霞 戴黎斌 王学昉
刀鲚是长江水域重要的洄游型鱼类,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保护资源。为研究长江口刀鲚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2012—2014年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渔业资源调查采样数据,分析长江口刀鲚相对资源密度(RAI)与水深,水温,盐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SI)模型。结果表明:长江口刀鲚春、冬两季的RAI较高,并主要分布在南支水域附近;刀鲚种群在长江口多栖息于水深10 m以下,盐度范围为0.0~1.0的中上层水域;春季水温与适应性指数(SI)之间变化平缓,夏、秋两季SI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2.5℃和28.5℃,冬季集中分布在15℃附近水域;回归分析表明,使用几何平均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长江口刀鲚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了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刀鲚分布的影响,依据HSI模型讨论了刀鲚的时空分布,并对选用的HSI模型进行评价,为保护长江口刀鲚种群并修复长江口的生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栖息地适应性指数 长江口 刀鲚 时空分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维新 杨桂山 朱红云
物种栖息地经济价值评估是当今世界上生态经济学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其评估工作及其结果可以为管理决策者提供一个经济价值评价尺度,有利于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意识。在简单评述物种栖息地价值常用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以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例,选择并利用替代法和生态价值法等方法,在考虑物价变化和社会发展阶段水平等因素前提下,初步估算保护区作为重要物种栖息地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保护区建成后实际用于保护的投入共0.8076×108元,只占盐城地区人们对该项功能价值支付水平的59.6%,因此该保护区现阶段的栖息地功能价值为1.355×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59×104元/km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朝阳 方康 董芳 张蓥钰 吴金明 牟希东 张辉
为系统揭示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外来鱼类现状和生态风险,本实验以“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2017—2021年在长江流域65个站位的调查为基础,结合进一步的文献调研,系统总结分析了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外来鱼类的种类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外来水生生物风险筛选工具(Aquatic Species Invasiveness Screening Kit,AS–ISK)对其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长江流域天然水域现有外来鱼类38种,隶属于8目15科29属,其中鲤形目17种、鲇形目7种、鲈形目5种、鲟形目4种、脂鲤目2种、鳉形目、胡瓜鱼目和雀鳝目各1种,外来鱼类多来源于亚洲(17种),引入目的多为水产养殖(20种);(2)除沱沱河和横江外,研究区域内各水系和湖泊均有外来鱼类记录,其中三峡库区最多(22种);(3)AS–ISK评估结果显示,高、中、低风险鱼类分别为19种、6种、13种,风险最高的5种鱼类依次为食蚊鱼、下口鲇、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莫桑比克罗非鱼。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外来鱼类呈现种类数量多、分布格局复杂的现状,当前虽暂未发现有外来鱼类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但仍存在极高的潜在风险。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我国外来鱼类的防控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