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7)
- 2023(5501)
- 2022(5028)
- 2021(4608)
- 2020(4149)
- 2019(9960)
- 2018(9817)
- 2017(19134)
- 2016(10899)
- 2015(12502)
- 2014(12881)
- 2013(13056)
- 2012(12595)
- 2011(11430)
- 2010(11574)
- 2009(10782)
- 2008(10896)
- 2007(10043)
- 2006(8542)
- 2005(7562)
- 学科
- 济(48478)
- 经济(48439)
- 管理(26734)
- 业(26665)
- 方法(23714)
- 数学(21447)
- 数学方法(21285)
- 企(19758)
- 企业(19758)
- 农(14463)
- 地方(13240)
- 学(12337)
- 财(11207)
- 中国(10965)
- 农业(9677)
- 贸(8993)
- 贸易(8992)
- 易(8656)
- 业经(8584)
- 制(7773)
- 环境(7582)
- 和(7376)
- 地方经济(6710)
- 务(6568)
- 财务(6555)
- 财务管理(6534)
- 融(6262)
- 金融(6260)
- 银(6197)
- 银行(6159)
- 机构
- 学院(162032)
- 大学(161935)
- 济(64230)
- 经济(62807)
- 管理(58658)
- 研究(58599)
- 理学(50407)
- 理学院(49684)
- 管理学(48706)
- 管理学院(48400)
- 中国(43337)
- 科学(40146)
- 京(35558)
- 农(35049)
- 所(32330)
- 江(30553)
- 研究所(29869)
- 业大(28730)
- 财(28407)
- 农业(28153)
- 中心(27206)
- 财经(22551)
- 范(22400)
- 师范(22113)
- 北京(21472)
- 院(20809)
- 州(20429)
- 省(20388)
- 经(20209)
- 经济学(19680)
- 基金
- 项目(109157)
- 科学(84147)
- 基金(77302)
- 研究(75707)
- 家(68943)
- 国家(68378)
- 科学基金(56709)
- 社会(45585)
- 省(45033)
- 社会科(42981)
- 社会科学(42962)
- 基金项目(41921)
- 自然(38665)
- 划(37649)
- 自然科(37628)
- 自然科学(37615)
- 自然科学基金(36928)
- 教育(34388)
- 资助(32050)
- 编号(30982)
- 重点(25780)
- 成果(24886)
- 发(24604)
- 部(23988)
- 计划(22219)
- 课题(22074)
- 创(21722)
- 科研(21665)
- 创新(20442)
- 科技(20052)
共检索到235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慧晨 郭磊城 吴增斌 彭忠
感潮河流是以单向水流为主、同时受到潮波影响的陆海过渡河段。以长江为例,感潮河段包括大通到江阴近500 km区间。以往对感潮河段地形演变研究主要基于海图水深的冲淤分析,较少考虑河道平面形态的变化。基于1989~2021年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长江大通-徐六泾河段的平面形态及时空演变特征,定量计算了岸线及河道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近30年来长江感潮河段岸线长度整体增加约4.5 km,江心洲滩面积净增加约96 km~2。河道区间内大型江心洲呈现淤涨态势,中小型江心洲数量和面积减少。河道左右岸线的演变各具特点,河道左岸沿程变幅较大,以年均4.10 m/a向河道淤涨,河道右岸演变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布。人类活动(如围垦和筑堤)以及流域水沙变化是该河段河道形态演变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的航道整治和河道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江 感潮河段 平面形态 遥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家柱 闾国年
在数字长江河道试验中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 ,应用多平台、多时相遥感技术 ,对长江河床演变、江岸变迁、河道边界条件、护岸工程等进行数据采集 ,建立长江河道数据库。开展南通河段水深遥感探测试验 ,在水深遥感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准同步的遥感光谱亮度值与相关水深实测数据的计算 ,建立该河段水深遥感模型 ,对河床水下地形进行反演。试验研究表明 ,应用陆地卫星TM数据对含沙量较高的长江河口段水深进行探测有一定的效果 ,其探测深度可达 5m。对近岸水深条件及岸线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数据采集 ,在GIS支持下 ,应用地理信息图谱方法对江岸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 ,将岸线根据其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岸、强侵蚀岸、弱侵蚀...
关键词:
遥感 数字长江河道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达源 黄贤金 施利锋 李升峰
江心岛沿江地区的泥沙淤积、水流侵蚀以及江堤坍塌对江心岛面积形态、滩涂围垦、航道变化、河口生态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以长江干流第二大江心岛——扬中市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监测了1973~2017年沿江区域冲淤变化和塌江区域,结合多种资料分析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 1973~2017年扬中市沿江地区冲淤变化分3个阶段,不同阶段淤积和冲蚀特点鲜明;(2)经过经纬度定位,扬中市塌江区域发生在1930年扬中市主岛太平洲右侧两个江心岛之间的夹江与西南—东北向的一条古河道的交汇处;(3)塌江事件与常规水流冲刷无关,古河道出口被堵形成水压,沿江区域江底"深槽"引发"旋流"掏空底部泥沙,加上汛期后江水下泄,内外压力差加大直接引发塌江。
关键词:
江心岛 冲淤 古河道塌江 遥感 扬中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瑜 韩震
植被是潮滩湿地的主要地物类型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对1949-1982年4幅航片影像和1995-2008年4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南汇潮滩植被群落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前,分布在海堤外侧自然状态的植被群落随淤涨外延,面积在10 km2以上;20世纪80-90年代,自然冲淤强度减弱,南汇在海堤外侧种植芦苇进行人工促淤,植被处于自然状态与人为影响转换的过渡期,1995年面积达到14.30 km2;2000年以后,人工促淤工程增多,围垦...
关键词:
南汇 潮滩 植被群落 遥感 时空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有明 刘同庆 黄燕 杨娟 李学良 肖正辉
湿地与湿地环境问题早已引起国际与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MSS、TM/ETM、CBERS-02等),以ERDAS、ARCGIS、MAPGIS等软件为平台,在长江流域系统开展了1975、2000、2007年等不同时相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编图及以次级流域为单元的统计分析,全面掌握长江流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结构、分布现状以及30余a的湿地变化规律,分析其自然及人类地质营力作用机制,研究其变化态势,为流域内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大区域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湿地现状总面积为7.931 9×104 km2,其中河流、湖泊、沼泽、人工湿地各占42.33%、20.93%、18.5...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朱红云 万荣荣
了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评价岸线资源条件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立沿江基础产业带、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江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影像融合,快速发现目标靶区,精确确定岸线占用单位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运用GIS分析技术,弄清长江岸线江苏段的资源与利用现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评价,为长江岸线苏州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岸线资源 遥感 GIS 长江 苏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波 周云轩 郑宗生 刘志国 李贵东 张杰
河口滩涂位于江河入海口前沿,其岸线受江河上游来水来沙、海水潮汐动力和人为因素影响处于不断变化中。针对遥感人工目视解译判读出岸线进行冲淤变化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岸线遥感识别提取方法,阐述了整个遥感迭代识别提取过程。以长江河口崇明东滩为实验区,选取长江口1990年12月4日、1995年4月6日、2000年6月14日和2005年11月27日4个时相的陆地卫星TM/ETM+遥感影像,对其进行基于面向对象的识别处理,直接提取相应年份的岸线和滩涂陆域多边形,对4个年份的陆域多边形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了崇明东滩自1990年以来15年间的冲淤空间变化。应用表明面向对象的遥感分析识别技术在河口滩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伟 张运 黄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心之一,因此快速监测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选取1995年、2005年、2015年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分别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生态因子作为评估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生成遥感生态指数(RSEI),客观、迅速、定量地对皖江城市带近20 a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5年皖江城市带生态环境质量先降后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RSEI从1995年的0.710下降至2005年的0.683再升至2015年的0.728,总共上升了2.54%;1995~2015年生态环境恶化区域面积比例由20.03%到14.56%,减少了26.86%;生态环境改善区域面积比例由21.87%到29.39%,增加了34.39%。生态环境恶化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岸经济发达的扩张型城市和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植被覆盖、注重环境整治、绿化效果显著地区。总的来说,城市生态质量与植被覆盖情况(NDVI)和不透水建筑面积(NDBSI)关系最为密切,城市扩张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来东
本文以天津蓟运河为例,应用航空遥感象片,分析了由于兴建水利工程造成污水上溯、农田排水渠污染水体以及鱼类减少的环境效应,从而提出在兴建水利工程时要避免环境为害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为了研究新疆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利用1990、2000年TM影像及2005、2008年中巴遥感影像及其4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数据,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近20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新疆耕地总量一直在增长,但其年均净增速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00—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的动态变化主要是耕地与草地间的相互转化,中东、西北边缘地带的耕地面积相对变化较大。此外,影响新疆耕地开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水土资源的限制,同时政策因素也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土资源对耕地开发的限制作用在逐渐减弱;影...
关键词:
耕地开发 耕地流失 相对变化率 驱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亚荣 张增祥 周全斌 谭文彬
运用GIS和RS技术 ,以LANDSATTM为数据源 ,监测我国草地资源近 5a来的变化 ,并对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我国草地面积总量增加约 1 3 2× 1 0 4hm2 ,其中高覆盖度与中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多 ,但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少。我国西部的草地面积减少 ,山西 ,内蒙古 ,吉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内蒙古 ,新疆的各类草地变化显著。草地的变化有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西部的各类草地变化程度比东部剧烈。草地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主要向耕地 ,城镇转化 ,同时草地存在严重的退化 ,随覆盖度的降低而增加 ,以西部地区为重。
关键词:
RS GIS 草地 动态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洪源 吴艳红 刘衍君 郭立男
青藏高原湖泊水量的变化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区域水循环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区别于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本文利用MODIS遥感影像和LEGOS高度计多年连续数据,基于湖泊水位—面积关系,探讨了湖泊水量变化的遥感分析方法,并以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青海湖为例,揭示青海湖近20年来(2001-2016)湖泊水量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主要结论为:青海湖湖泊面积在2001-2016年间整体扩张了187.9 km~2,变化速率为11.6 km~2/a;水位在2001-2014年间上升了1.15 m,变化速率为0.10 m/a。青海湖水位—面积关系表现为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基于水位—面积关系,进一步估算分析了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净收支及其年内和年际变化。近20年来,青海湖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约为4.5×10~8m~3/a。降水的增加与蒸发能力的下降是湖泊水量增加决定性的驱动因子。
关键词:
遥感 水位—面积关系 水量变化 青海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仁东 隋晓丽 彭映辉 唐万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采用遥感、GIS一体化技术,利用1989~1990年和1999~2000年获取的陆地资源卫星图像,建立了湖北省近10年来两个不同时期的同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对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了0.68%,林地减少了0.18%,各类建设用地总计增加了7.92%,水域面积增加的幅度为3.0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转型主要发生于上述4类之中,尤其是耕地与水域相互之间的转变比较频繁。动态度计算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最快的区域均处于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江汉平原、鄂东的大部分地区及鄂西的宜昌,土地利用变化较快;鄂西山区绝大部...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湖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邬国锋 崔丽娟 纪伟涛
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江水混浊而湖水清澈,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混浊。这种鄱阳湖-长江清浊倒置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鲜有研究人员系统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借助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Landsat影像分析这种清浊倒置现象的起始时间和成因。基于MODIS影像反演的鄱阳湖和长江水体透明度显示在2004年以前鄱阳湖北部的水体透明度明显高于长江,而在2005和2006年长江水体透明度高于鄱阳湖北部,出现清浊倒置现象;同期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透明度对比分析发现这种水体清浊倒置现象受长江水体透明度增加和鄱阳湖水体透明度下降的双重影响,但鄱阳湖北部水体透明度的变化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
关键词:
鄱阳湖 长江 水体清浊倒置 遥感技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静 苏红波 陈少辉 于静洁
本文从地表植被时空变化和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入手,分析了黑河中游8个完整区县2000年-2009年的绿洲化和荒漠化过程。研究表明,2000年-2009年间,山丹、民乐、酒泉肃州区中部、肃南的东部及甘州-临泽绿洲区一直是黑河中游植被分布的重点区域;从植被角度分析,虽然黑河中游各区县均有零散分布的植被退化区,但总体而言植被状况在逐渐变好,其中民乐县和山丹县的植被状况最好,变化最明显;从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肃南、山丹和民乐3个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其它地区,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降雨量和土地利用状况有关。
关键词:
黑河中游 绿洲化 荒漠化 时空特征 遥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