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1)
- 2023(11010)
- 2022(9435)
- 2021(8574)
- 2020(7270)
- 2019(16867)
- 2018(16259)
- 2017(30641)
- 2016(17454)
- 2015(19447)
- 2014(19463)
- 2013(19261)
- 2012(18317)
- 2011(16593)
- 2010(16681)
- 2009(15474)
- 2008(15657)
- 2007(14081)
- 2006(12275)
- 2005(10664)
- 学科
- 济(71973)
- 经济(71899)
- 管理(45231)
- 业(44626)
- 企(34505)
- 企业(34505)
- 方法(34139)
- 数学(30357)
- 数学方法(30056)
- 农(20662)
- 学(19512)
- 财(17629)
- 中国(17191)
- 地方(15909)
- 贸(14904)
- 贸易(14900)
- 业经(14767)
- 易(14422)
- 农业(14038)
- 制(11797)
- 环境(11503)
- 务(10704)
- 财务(10686)
- 财务管理(10658)
- 和(10466)
- 融(10259)
- 金融(10255)
- 技术(10161)
- 企业财务(10078)
- 银(10076)
- 机构
- 大学(261683)
- 学院(259181)
- 济(101418)
- 经济(99419)
- 管理(94312)
- 研究(94097)
- 理学(82443)
- 理学院(81320)
- 管理学(79582)
- 管理学院(79117)
- 中国(67495)
- 科学(64867)
- 农(60149)
- 京(55960)
- 所(51383)
- 业大(48811)
- 农业(48391)
- 研究所(47842)
- 江(44314)
- 财(44042)
- 中心(42124)
- 财经(35952)
- 范(35309)
- 师范(34769)
- 北京(33572)
- 院(33443)
- 经(32579)
- 农业大学(32190)
- 经济学(31188)
- 省(30952)
- 基金
- 项目(182139)
- 科学(141168)
- 基金(132077)
- 研究(121454)
- 家(120469)
- 国家(119505)
- 科学基金(99199)
- 社会(76467)
- 省(72738)
- 社会科(72391)
- 社会科学(72363)
- 基金项目(71113)
- 自然(68360)
- 自然科(66736)
- 自然科学(66705)
- 自然科学基金(65525)
- 划(62384)
- 教育(55663)
- 资助(53456)
- 编号(46782)
- 重点(42622)
- 部(39702)
- 发(39462)
- 计划(37866)
- 创(37411)
- 成果(37079)
- 科研(36307)
- 创新(35202)
- 科技(33953)
- 课题(33233)
- 期刊
- 济(106546)
- 经济(106546)
- 研究(67607)
- 学报(55492)
- 农(52694)
- 科学(47224)
- 中国(47153)
- 大学(39147)
- 学学(37470)
- 农业(35509)
- 财(33563)
- 管理(30198)
- 教育(22419)
- 融(19892)
- 金融(19892)
- 业(19665)
- 技术(19203)
- 业经(17772)
- 财经(17471)
- 经济研究(17155)
- 版(15609)
- 业大(15172)
- 经(14914)
- 问题(14681)
- 资源(14286)
- 科技(13131)
- 农业大学(12710)
- 技术经济(12626)
- 贸(12105)
- 商业(12085)
共检索到368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风约 段学军 邹辉 王君櫹 郭宇菲 王晓龙
长江干流广布的季节性淹水造成的江心洲岛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等重要生态作用,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江流域湿地的分布、动态及其生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而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利用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江心洲岛湿地,采取GIS方法提取河道形态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及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揭示了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分布格局,探讨了河道形态要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江心洲岛湿地空间上呈现四段式分布,即宜宾-忠县河段,仅有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分布;忠县-宜昌河段,完全没有江心洲岛湿地分布;宜昌-九江河段,以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为主;九江-长江口河段,各面积水平江心洲岛湿地广泛发育,中小型江心洲岛湿地比上游更密集而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无明显差异。长江干流小型江心洲岛湿地数量多,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数量少。大型江心洲岛湿地比小型的对河道形态更为敏感。江心洲岛湿地面积与河宽、河宽差有显著正关系,与两岸差有显著负关系;宽阔的、顺直对称的河道平面形态更有利于大型江心洲岛湿地的演化。
关键词:
湿地 江心洲岛 长江 空间分布 河道形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可儿 陈敏建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湘香 王银平 张燕 吴凡 魏念 杨海乐 沈丽 朱挺兵 茹辉军 刘凯 段辛斌 倪朝辉 李云峰
浮游动物是河流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截至目前,尚缺乏对长江干流宏观尺度浮游动物的全面调查。本研究于2018—2019年,在长江干流约5 000 km江段设置51个调查站位,并于每年鱼类繁殖期(3—6月)、育肥期(8—10月)和越冬期(11—1月)各开展1次调查,系统调查分析了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时空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种类: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共187种,其中原生动物56种、轮虫59种、枝角类34种、桡足类38种;三峡库区是浮游动物种类数最丰富的水域(87种),其余分别为金沙江(59种)、长江上游(68种)、长江中游(54种)、长江下游(56种)。鱼类繁殖期是浮游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季节,分别为金沙江(45种)、长江上游(56种)、三峡库区(47种)、长江中游(41种)、长江下游(32种)。(2)密度:长江干流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12~644.40个/L,中游、下游密度显著高于上游;密度高值一般出现在繁殖期,低值一般出现在鱼类育肥期。(3)生物量: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生物量范围为231.78×10~(-5)~45 638.57×10~(-5) mg/L,中游、下游和金沙江明显高于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4)优势种: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恩茨筒壳虫、淡水麻铃虫、普通表壳虫,轮虫类萼花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桡足类广布中剑水蚤、特异荡镖水蚤,无节幼体等。研究表明,长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呈现典型河流特征,种类和数量较贫乏,群落以轮虫和原生动物等小型个体为主,河流中、下游丰度高于上游,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水生态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冰 叶飞 姜毅 吴胜军 刘鸿 王川 张炜 王雨
为研究长江干流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针对细菌16S rRNA基因,采用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5年和2016年采集的长江干流自四川泸州到上海吴淞口共计40个样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体中浮游细菌16S rRNA基因丰度为2.64×10~6~1.44×10~9 copies/L。上游(泸州至秭归)、中游(宜昌至湖口)和下游水体(湖口至上海入海口)的α多样性在3组间都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性。长江干流浮游细菌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49%~86.5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0.27%~54.72%)、厚壁菌门(Firmicutes,0.03%~90.9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0.50%~45.36%)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0.00%~23.96%)构成。在属或科水平上主要由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0.03%~65.67%)、CL500-29_marine_group(0.00%~24.23%)、hgcI_clade(0.00%~28.82%)、芽孢杆菌属(Bacillus,0.00%~90.88%)和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0.03%~38.55%)组成。从上中下游水体的浮游细菌群落组成来看,上游水体相对丰度最高的类群为Bacillus(0.00%~90.88%),中游和下游为Comamonadaceae(分别为0.60%~65.67%和2.87%~50.64%)。造成上中下游水体中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环境因子各不相同:影响上游的主要为pH和悬浮颗粒物(SS),影响中游的主要为溶解氧(DO),影响下游的主要为DO、水温(WT)和总磷(T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强强 袁赛波 申明华 刘学勤
为了解长江干流洲滩湿地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18年3~5月对干流宜昌-监利5个江段洲滩的湿生植物开展了调查。共采集湿生植物88种,隶属于26科73属,其中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占优势,狗牙根、薹草、牛鞭草、虉草为主要优势种。采集样方平均种类数为6种,平均密度为88.9 ind/m~2,平均生物量(地上部分干重)为55.8 g/m~2。采集洲滩湿生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较大。枝城江段洲滩样方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最大,荆州洲滩均最小。样方密度在3~5月间呈下降趋势,生物量则呈上升趋势。划分了薹草、狗牙根、牛鞭草-紫菀等10个稳定群落。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湿生植物群落组成主要受到黏粒比例、相对水面高程、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总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黏粒比例。样方总生物量沿相对水面高程、总有机质、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先增大后减小;而与黏粒含量的关系不明显。分析认为洲滩湿生植物分布格局是在水文过程影响下,由底质、水分及营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贾艳红 李文哲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变化及江心洲面积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概念模型分析江心洲面积变化与流量和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6.1%、7.3%、9.5%,输沙量分别减小90.3%、72.1%、66.9%,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了89.6%、70.8%、64.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李海涛 林耀明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对湿地松树干液流密度进行长期连续测定,并对其周围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同步测定。样木解析结果表明:处于低龄期的湿地松,整个木质部都可看作边材,边材面积和胸径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拟合。液流速率平均值、最大值均与胸径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的判定系数在0.99以上。湿地松生长旺季不同月份晴天液流密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液流启动、到达峰值的时间以及开始升高、开始下降的时间间隔存在差异。湿地松各月液流密度日均值总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即6月份最高,其次为7月和8月。生长旺季边材液流密度主要受冠层温度、冠层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液流密度与单个气...
关键词:
湿地松 热扩散式探针 树干液流 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湿地在流域中由于特殊的水理性质和地理位置而具有特殊的水文调节功能。但是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常常导致大量湿地丧失和退化,湿地水文调节功能遭到破坏。论文选择三江平原典型湿地流域为案例,详细分析了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湿地开发以来河流流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流域年均流量在1965~1999年间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在不同的季节月均流量、最大和最小流量变化出现差异,最小和最大流量向极端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下垫面条件变化和水利工程对年均径流和流量的影响分别占76%和16%;而降水和水利工程用水对春季径流量减少的影响分别占47%和56%;下垫面条件改变和水利工程排水对秋...
关键词:
湿地 河流流量 变化过程 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段学军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滔 黎学练 郑永华 刘建虎
对长江重庆段干流与8条主要支流的鱼类组成及主要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嘉陵江、乌江、綦河、小江、大宁河与长江干流的类似性系数(AFR值)大于80%,为共同区系关系,其中嘉陵江与干流的类似性系数最高。各支流与干流鱼类组成(包括鱼类种类总数、长江上游特有、珍稀、濒危鱼类数)的共有比例各有差异,其中嘉陵江最高,五布河最低。各支流的产卵场数较干流少,但都是以粘性卵产卵场为主,漂流性卵产卵场比例很低。其中,梅溪河没有发现漂流性卵产场,而五布河内漂流性卵产场和粘性卵产场均没有发现。各主要支流洄游通道最长的是小江,为146.5 km,最短的是五布河,仅19 km。河口流量最大的是嘉陵江,为...
关键词:
长江重庆段 干流 支流 鱼类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经波 郑利林 郭宇菲 蔡永久 王晓龙
湿地土壤有机碳是联系湿地系统内外部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在湿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鄱阳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大型通江湖泊,其湿地系统内部的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换,对于区域甚至全球的碳格局和碳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调查与样品采集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性状、植被以及高程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在主湖区中部偏北以及南部湖湾区含量较高,在北部入江通道含量最低;河口冲积洲滩和碟形湖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河道;(2)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总氮、总磷、含水率、高程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整体上解释了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35.28%的变化(整体R~2=0.35)。局部R~2值东南高,西北低,并且碟形湖和洲滩的局部R~2值明显高于河道(p<0.01);(3)不同因子对于有机碳的影响的强弱程度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特征。总氮和有机碳之间的联系在西部湖区较强,在河道以及洲滩上较强;总磷在湖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均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中影响力较强;含水率对于有机碳的影响在全湖尺度上差异较小;NDVI的影响在东部和南部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较强;海拔在湖区东南部的影响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中较强。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鄱阳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海洋 曾六福 方妙真 葛宏力 叶艺贞 曾从盛
对闽江口塔礁洲湿地4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u、Pb、Zn、Cd的含量分别为4.13-42.62、40.31-104.63、50.36-516.39、0.14-1.39 mg.kg-1;各元素平均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Zn、Pb、Cu、Cd;对比国内外典型河口,塔礁洲湿地的Cu、Cd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Pb、Zn的污染则较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塔礁洲主要受Cd和Zn的污染,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塔礁洲湿地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值为315.7±156.4,属于强的生态危害;塔礁洲湿地...
关键词:
闽江口 湿地 重金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俊娟
【目的】植物α和β多样性的变化与土壤、地貌及人为干扰等生态因子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研究了丹江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丹江湿地距湖岸0 km(近湖岸带)、5 km(湖滨带)、10 km(湿地-绿洲过渡带)、15 km(绿洲带)研究湿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丹江湿地物种较为丰富,植物群落组成较为均匀,通过统计共出现植物13科28种,莎草科和禾本科种类最多。在近湖岸带、湖滨带和绿洲带更倾向于单优群落特征,宽广型湿地-绿洲过渡带更倾向于共优群落特征。Margalef丰富
关键词:
丹江 湿地植物 多样性 环境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丽 郭夏爽 周国华 吴佳敏 陈伟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聚创新资源的核心支撑载体,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抓手。论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平台整体呈现出集聚分布特征,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呈"品字形"的分布格局;②基于不同等级和不同功能类型划分的各类创新平台均呈现出显著集聚的特征,但集聚强度和集聚状态存在一定差异;③创新平台总体和不同类型创新平台的空间集聚存在尺度效应,随地理距离的变化空间集聚趋势先增强后减弱;④创新平台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实力、信息化程度、利用外资水平、人力资本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交通可达性、城镇化水平、经济基础和创新氛围。
关键词:
创新平台 空间分布 长江中游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