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11)
2023(11460)
2022(9113)
2021(8073)
2020(6185)
2019(13968)
2018(13639)
2017(25357)
2016(13773)
2015(15147)
2014(15376)
2013(15030)
2012(14171)
2011(12911)
2010(13279)
2009(12001)
2008(11830)
2007(10619)
2006(9949)
2005(9448)
作者
(41486)
(34476)
(34326)
(32332)
(22262)
(16575)
(15511)
(13423)
(13326)
(12461)
(12006)
(11919)
(11447)
(11157)
(10864)
(10659)
(10241)
(10154)
(10015)
(9910)
(8952)
(8631)
(8523)
(8153)
(7846)
(7822)
(7714)
(7706)
(7044)
(6842)
学科
(68826)
经济(68758)
(33509)
管理(32131)
地方(27170)
中国(24571)
(22701)
企业(22701)
(22292)
业经(17475)
方法(17352)
农业(15779)
地方经济(15176)
数学(14660)
数学方法(14545)
(13614)
(12896)
(12173)
金融(12171)
环境(12116)
(11310)
银行(11294)
(11077)
(11054)
(10727)
贸易(10714)
发展(10349)
(10324)
(10206)
(10126)
机构
学院(197902)
大学(195024)
(84171)
经济(82434)
研究(79483)
管理(69370)
中国(59364)
理学(57904)
理学院(57033)
管理学(56045)
管理学院(55663)
科学(48655)
(44540)
(41174)
研究所(37348)
(37276)
(36518)
(36010)
中心(35589)
(30911)
师范(30594)
(29028)
业大(28489)
财经(28027)
北京(27946)
农业(27676)
(26714)
经济学(25862)
(25843)
(25272)
基金
项目(131314)
科学(103932)
研究(99024)
基金(92625)
(82187)
国家(81077)
科学基金(68018)
社会(64113)
社会科(60665)
社会科学(60651)
(53751)
基金项目(48643)
(44347)
教育(43378)
自然(40701)
编号(40245)
自然科(39640)
自然科学(39629)
自然科学基金(38885)
(36442)
资助(35751)
成果(32893)
重点(31070)
发展(29715)
课题(29593)
(29219)
(27822)
(27211)
国家社会(26985)
创新(25555)
期刊
(107285)
经济(107285)
研究(64252)
中国(49148)
(35277)
学报(30786)
科学(30060)
管理(27732)
教育(26176)
(25445)
农业(24222)
大学(23115)
(22146)
金融(22146)
学学(21507)
业经(19293)
技术(18023)
经济研究(16361)
问题(14178)
财经(13671)
(13100)
资源(12337)
(11930)
图书(10408)
世界(10385)
(10250)
科技(10171)
(10089)
论坛(10089)
(9873)
共检索到324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雷  吴映梅  
江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江河流域、特别是长江流域(干流)资源的开发对中国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农耕时期,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盛唐中期以后(公元640年)长江流域(干流)就开始取代黄河流域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人口集聚和社会生产场所。进入工业化进程以来,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人文素质,长江流域(干流)再次承担起推动国家现代经济发展主力引擎的职责,尽管这一发展经受过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不同影响。随着国家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环境的变化,21世纪长江流域(干流)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将承担起较以往更为重大的责任,其中以重化工制造业的发展最为重要。然而,要切实完成国家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尚志,李利锋  
长江干流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差距正在逐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与发达地区并存。区位和政策、经济基础、资金和市场、教育科技水平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今后需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具体说来,即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抓住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上马两个契机,推动干流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上游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在上游地区积极培育区域经济的生长点和发展轴;在微观上实行反梯度推进战略;发挥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实施"一帮一"工程;加上上游防护林带建设和上中游的水土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和灾害防御能力建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雷  陈文言  
作为一种关键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投入对地区工业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的实现不仅仅体现在土地资源开发规模的快速扩展,而且也体现在土地利用结构的迅速改变。长江流域大规模工业化实践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跨部门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决定长江干流土地资源投入状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农村地区工业化,而不是城市化发展本身。换言之,在长江干流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变化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远小于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化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因此,进行地区工业生产、特别是农村地区工业生产的空间重组似应成为长江流域未来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献  李宁辉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构建一套关于区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以2009-2011年沿长江干流40个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层次科学评估了当前长江流域不同区域"三化"发展水平状况,并采用几何平均与算术平均调整的计算方法评估长江流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雷树萱  
谈谈长江干流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开发战略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咨询雷树萱多年来我国严重缺电,促进长江干流经济发展不可忽视能源问题。自四川省宜宾至上海的长江干流地区,沿江各省的煤炭资源较少,但可供该地区使用的水电资源却十分丰富。具体情况大致如下:四川省虽有一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盈  罗小龙  刘晓曼  
近年来,区域一体化与区域整合逐渐成为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针对学术界关于我国中部地区区域一体化研究较少的状况,本研究以中部地区的丰城-樟树-高安一体化区域为例,从多层次区域管治视角,探究了该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城镇发展、产业分工、基础设施、流域开发以及跨界冲突等问题。研究发现,与区域一体化推进程度较高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中部地区区域一体化体现出近域竞争激烈、缺乏一体化机制、跨界整合困难、忽视生态保护等特征。最后,为推进区域一体化,提出建立多层次区域管治体系机制、编制区域一体化规划、建立跨界合作基金等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段学军  
长江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是重要的生命线。地处水陆交错带的长江岸线,不仅要承担多种功能,而且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靖江市长江干流岸线实际情况,文章通过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对其岸线资源条件及其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对岸线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评价因子,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对岸线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是将港口开发作为影响岸线生态系统的外来干扰,综合考虑岸线承担的各种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取水质敏感性、河势稳定性、景观美学等3个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达品  
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难题中国人民大学理论所王达品自60年代亚洲“四小”经济起飞,70、80年代东盟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以来,东亚经济越来越引起世界的重视,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持续发展,其间虽有起伏,但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农  
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地带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性是由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的模式决定的。利用长江地区 9省 1市的统计数据 ,研究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揭示了长江地区城镇化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农村非农化、基础设施、政府投资等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未来长江地区的发展过程中 ,要以城镇化的发展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实现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在非农产业中 ,要大力开发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的潜力 ,加快农业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步伐。农村工业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向城市的过度集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茂清  
如何筹集工业化资金 ,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化资金的筹集主要有两个来源 ,即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无论是国内资金的筹集 ,还是国外资金的筹集 ,都要根据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工业化阶段的具体任务 ,选择合适的筹资形式 ,并注意处理好各种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维  刘远  
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难题。解决这些困惑和难题 ,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耀  刘厚俊  
基于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的理论,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异并没有因工业化的赶超而缩小的一些原因;并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今后应如何发展经济进行了再思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游佳  
区域物流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及物流业发展现状,提出一种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模式,并探讨了其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柳键  邱国斌  
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针对中部地区的经济特征和物流发展现状,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物流与贸易集成运营的现代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认为中等地区物流发展要从基础设施,合作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方面入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