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4)
2023(8840)
2022(7833)
2021(7277)
2020(6272)
2019(14831)
2018(14611)
2017(28173)
2016(15926)
2015(18054)
2014(18612)
2013(18463)
2012(17624)
2011(15884)
2010(16195)
2009(14856)
2008(15109)
2007(13956)
2006(11947)
2005(10866)
作者
(49034)
(40915)
(40842)
(39203)
(26405)
(20094)
(18872)
(15917)
(15543)
(15168)
(14068)
(14018)
(13535)
(13126)
(12978)
(12977)
(12872)
(12363)
(12090)
(11921)
(10451)
(10297)
(10075)
(9551)
(9383)
(9302)
(9265)
(9213)
(8470)
(8318)
学科
(67232)
经济(67169)
管理(42965)
(42937)
(34382)
企业(34382)
方法(32250)
数学(28561)
数学方法(28276)
(18920)
(18469)
中国(16760)
(16724)
地方(15767)
(13809)
业经(12962)
(12433)
贸易(12428)
(12313)
财务(12288)
财务管理(12249)
农业(12093)
(11933)
企业财务(11640)
(10747)
银行(10712)
理论(10555)
(10286)
金融(10284)
(10107)
机构
学院(233882)
大学(233515)
(93013)
经济(90900)
管理(84712)
研究(80714)
理学(72547)
理学院(71603)
管理学(70186)
管理学院(69736)
中国(60382)
科学(52649)
(50321)
(45459)
(43987)
(43337)
(42437)
研究所(39414)
业大(37881)
中心(37540)
农业(36019)
财经(34900)
(31439)
(31311)
师范(30890)
北京(30699)
(30033)
经济学(29034)
(28885)
(27521)
基金
项目(152583)
科学(118113)
基金(108926)
研究(108269)
(96322)
国家(95535)
科学基金(80080)
社会(66080)
社会科(62530)
社会科学(62507)
(61744)
基金项目(57876)
自然(53455)
自然科(52122)
自然科学(52102)
(51371)
自然科学基金(51194)
教育(50905)
资助(45894)
编号(44159)
成果(36250)
重点(35548)
(33967)
(33204)
课题(31492)
(31143)
科研(29959)
创新(29250)
(28945)
计划(28911)
期刊
(103394)
经济(103394)
研究(66411)
中国(46149)
学报(41956)
(39440)
(36562)
科学(36146)
大学(30254)
管理(29122)
学学(28566)
农业(26012)
教育(25474)
(21565)
金融(21565)
技术(20698)
财经(17668)
业经(17304)
经济研究(16362)
(15137)
(14348)
问题(14094)
(12380)
技术经济(11965)
图书(11399)
商业(11309)
统计(11221)
资源(11172)
(10933)
理论(10800)
共检索到347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东坡  刘凯  张敏莹  段金荣  张敏  施炜纲  
2009年3月~2010年2月,利用密目插网对长江常熟江段小型鱼类进行了连续监测,首次对该江段的小型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该江段共有小型鱼类24种,隶属于5目7科,其中鲤形目最多。根据IRI指数分析,贝氏、刀鲚、窄体舌鳎、蛇鮈和光泽黄颡鱼为优势种,共占总数量的83.44%,占总重量的82.02%;贝氏和窄体舌鳎在各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刀鲚在春、夏、秋3季为优势种。基于渔获数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常熟江段各月多样性特征值范围为:Shannon-Wiener指数(H’)1.18~1.76,Margalef指数(R)0.87~2.07,Pielou指数(J’)0.4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邓朝阳  朱仁  严云志  
为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保护措施与管理对策,2009年按季度共4次调查了长江芜湖江段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该江段现有鱼类54种,其中以似鳊(Parabramis pekinensis)、油(Hemiculter bleekeri bleek-eri warpacho)、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鲫(Carassius auratus)等中小型鱼类为常见种和优势种,表明了该江段的鱼类组成存在明显的小型化特点。长江干流沿岸浅水区的鱼类多样性最高,江心深水区最低,而青弋江支流、漳河支流和漳河河口的居中,青弋江的鱼类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敏莹  刘凯  徐东坡  施炜纲  
以2000~2004年4~6月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3年春季禁渔(2002~2004)对常熟江段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6月间常熟江段出现的鱼、虾、蟹类渔获物共有11目、18科、46种;春禁后,该江段总CPUE(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显著增加;优势种更替不明显,历年以刀鲚、鲻鱼、长春鳊等经济鱼类为主;刀鲚CPUE有所回升,资源衰退受到遏制;小型鱼类、幼鱼在渔获物中的比例明显上升;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Wilhm改进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匀度指数J′、优势度数Dw在窄幅范围波动。春禁对常熟江段渔业资源保护的生态效果较明显,春禁后渔业资源群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文静  张燕萍  赵春来  王昌来  
2007~2009年每月2次,其中4~6月每月5次对湖口江段的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组成进行了调查,共收集鱼类样本4 241尾,隶属7科19属26种。群落优势种为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粗唇鮠(Leio-cassi crassilabis),占样本个体总数的64.0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1.782,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54,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47,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标(D)为2.993,Wilhm改进指数(H″)1.873,相对稀有种数(R)为57.69%;长江湖口江段鱼类群落中体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徐东坡  张敏莹  施炜纲  
2001至2008年对安庆、常熟和崇明3个断面的插网渔获物进行了连续调查,以此研究长江下游近岸渔业群落多样性的时空特征。研究期内共计采集鱼类80种,甲壳类14种,水母类1种,分别隶属于15目34科74属。安庆共记录52个物种,隶属于7目14科39属,常熟共记录55个物种,隶属于12目23科46属,崇明共记录31个物种,隶属于9目18科28属。安庆和常熟淡水物种比例分别为92.31%和70.91%,崇明咸水物种比例为90.32%。各断面均为底栖物种占优势,比例为38.18%~64.52%;肉食性和杂食性物种所占比例接近,合并为88.46%~100%。长江下游水域渔业群落多样性表现出逐渐由淡水型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美华  杨志  胡兴坤  阙延福  
基于2013~2015年、2017~2018年长江中游监利江段的鱼类资源监测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5年共监测到鱼类68种,隶属于6目13科,其中鲤形目共46种;2018年监测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其他年份。各年份的均匀度指数值相差不大,2018年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值要大于前面4个年份,优势度指数值有一定波动,但值均偏低。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2013年和2014年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扰动,而2015、2017和2018年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程度不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可以分为三组,但相似性分析表示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冬冬   杨海乐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基于2018年,2020~2022年在长江石首江段鱼类的监测数据,4年间共监测到鱼类62种,隶属于4目10科37属。其中鲤形目优势明显,有41种,占总种数的66.1%。不同年份间的鱼类种类数差别较大,2021年监测到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其他年份。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各年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小,各年份之间相差不大,2021年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值要大于其他3个年份。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2018年鱼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优势种以大个体的种类为主。2020~2021年鱼类群落主要以生命周期短、个体小的种类为主。2022年较2020~2021年鱼类规格有所提升,鱼类群落相对稳定。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表明鱼类群落可分为两组,但ANOSIM检验表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SIMPER分析表明,2020~2022年较2018年适应流水环境、底栖杂食性鱼类的丰度有所减少,适应静水、底栖肉食性鱼类和半洄游性鱼类的丰度有所增加。总体上长江石首江段鱼类群落较为稳定,且鱼类规格有增大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方冬冬  杨海乐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21年6月和11月在长江中游5个江段(宜昌、石首、嘉鱼、武汉、湖口)开展了鱼类和环境调查。定量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时空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6 335尾,隶属6目13科50属76种,其中鲤形目鱼类最多(52种),占总种数的70%。在3种生活习性类型中,定居性鱼类物种数最多(80%);在3种摄食类型中,肉食性鱼类物种数最多(46%);在3种产卵类型中,产黏性卵鱼类的物种数最多(50%)。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瓦氏黄颡鱼、银鲴、三角鲂、铜鱼等中小型鱼类为优势种。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5.11、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23、平均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26。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宜昌和湖口江段鱼类群落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石首、嘉鱼和武汉江段鱼类群落相对稳定。Cluster和NMDS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的鱼类群落可划分为3个类群,宜昌为一类群;石首、嘉鱼和武汉为一类群;湖口为一类群。RDA分析结果显示,NH_4~+-N和底质类型是影响长江中游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与历史资料相比,长江中游鱼类群落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鱼类占比减少,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挺兵  胡飞飞  龚进玲  王旭歌  陈康  杜红春  杨德国  吴兴兵  
为了解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现状,于2017—2019年对澜沧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和评价了鱼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澜沧江西藏段现有鱼类2目5科(亚科) 13种,其中土著鱼类9种,外来鱼类4种;摄食生态类型包括杂食性(占比92.3%)和肉食性(占比7.7%)2种;栖息类型包括3种,其中底栖缓流性鱼类物种数比例最高,占61.5%;群落优势种为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70~1.249、0.585~0.901和0.504~1.423。总体而言,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但处于稳定状态,所有有历史记录的土著鱼类均采集到样本,所有外来鱼类均是首次记录。为保护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资源,建议加强土著鱼类栖息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育,并重视对外来鱼类的防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  苏巍  杨少荣  姜伟  
为探索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群落多样性影响,于2011年(蓄水前)和2015年(蓄水后)对金沙江下游绥江断面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绥江段共计采集鱼类60种,隶属于5目12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2种。蓄水前以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为优势种类;蓄水后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优势种类。与蓄水前相比,鱼类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据生态类群分析,静水缓流型鱼类由蓄水前54%增加到蓄水后的71%,河道洄游型鱼类从39%减少到20%,江湖洄游型鱼类蓄水前后变化不大。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蓄水前绥江段鱼类群落未受到干扰,而蓄水后受到严重干扰。库区蓄水后总生物量有明显增加趋势,但优势种类趋于小型化、种类结构单一化。为科学保护金沙江下游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建议成立鱼类保护区、开展梯级生态调度和加强流域环保预警研究等措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史赟荣  晁敏  全为民  黄厚见  沈新强  
根据2010年至2011年4个季度的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资料,同时根据不同水域的盐度特征,将长江口的30个站位从河段水域至口外依次分为3个水域(Zone-1、Zone-2、Zone-3)进行分析,从构成群落的物种分类水平、丰度、二元数据和分类阶元4个角度首次探讨了长江口鱼类群落4个多样性指数(种类数目、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学指数)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4个指数的季节变化均不显著。而种类数目和反映群落不同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平均分类学指数在空间上变化明显。平均物种数目由Zone-1(3.49种)至Zone-3(10.17种)的升高趋势反映出海洋对河口作用的逐渐增强;平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沈新强  史赟荣  晁敏  全为民  黄厚见  吴庆元  
为研究长江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值(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与分类变异差异指数∧+)的长期变动,根据1985~1986年、2004年及2010~2011年3个时期共12个航次长江口鱼类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反映鱼类群落不同物种亲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均匀性∧+值。结果显示,2004年4个航次及2010~2011年3个航次鱼类△+均位于长江口鱼类群落总名录△+95%置信区间以下,与1985~1986年相比,2004年及2010~2011年各航次平均△+均较低;∧+的分布格局则与△+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2个航次的∧+均在95%置信区间内。长江口鱼类群落△+的降低跟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境破坏等有关,其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傅洪拓  乔慧  李法君  吴滟  龚永生  蒋速飞  熊贻伟  王宁  
利用2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长江不同江段共6个青虾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采样点包括重庆、万州、宜昌、武汉、九江和江阴。结果表明,6个青虾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5.2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4622;20个位点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894;期望杂合度(He)由高到低依次为江阴群体(0.6308)、九江群体(0.6096)、宜昌群体(0.5945)、武汉群体(0.5934)、万州群体(0.5844)、重庆群体(0.5821),平均值为0.6296。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长江青虾6群体间遗传变异6.92%来自群体间,93.08%来自群体内部,两两群体间FST...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范振华  巴家文  段辛斌  
2010—2011年分别于3月、7月和10月在宜昌、荆州和城陵矶江段对长江中游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36种,占总种类数的62.1%。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依次占了渔获总量的前4位。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鲢、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的数量比重却低于野杂鱼(Hemiculter leucisc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雷  马波  金星  金洪宇  吴松  陈中祥  程磊  王念民  郝其睿  
本研究首次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2015年春季(4月),2017年春季(3—4月)和秋季(11月)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湖泊布裙湖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墨脱江段及布裙湖共捕获鱼类18种,隶属于2目4科13属,其中外来鱼类2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新物种3种,分别属于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墨头属(Garra)和鰋属(Exostoma),暂时命名为裂腹鱼属待定名种(Schizothorax sp.)、墨头鱼属待定名种(Garra sp.)和鰋属待定名种(Exostoma sp.)。春季墨脱江段干流和支流的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干流主要由大中型鱼类组成,支流主要为小型鱼类。优势种组成也存在差异,仅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干流和支流的共有优势种。相对资源量最高的鱼类为弧唇裂腹鱼(S. curvilabiatus),在干流中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9844.7 g;平均每组网捕获鱼类重量446.0 g,支流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486.4 g。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95~1.77,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58~1.13,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37~0.77,其中干流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支流,表明春季墨脱江段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支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