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6)
2023(4275)
2022(3588)
2021(3217)
2020(2754)
2019(6230)
2018(6026)
2017(10776)
2016(5974)
2015(6855)
2014(6866)
2013(6969)
2012(6933)
2011(6231)
2010(6313)
2009(5750)
2008(5629)
2007(5156)
2006(4724)
2005(4371)
作者
(22765)
(19097)
(18964)
(18033)
(12791)
(9537)
(8459)
(7823)
(7331)
(7311)
(6968)
(6928)
(6839)
(6564)
(6394)
(6163)
(6046)
(5998)
(5845)
(5613)
(5073)
(5057)
(5022)
(4737)
(4558)
(4431)
(4345)
(4312)
(4173)
(4140)
学科
(25868)
经济(25846)
(19050)
管理(17805)
(15044)
企业(15044)
技术(11460)
方法(10440)
(9474)
数学(9099)
数学方法(8966)
地方(8107)
(7905)
技术管理(6149)
中国(6076)
农业(5783)
业经(5187)
环境(4746)
(4677)
(4119)
贸易(4117)
地方经济(4096)
(3963)
(3954)
(3550)
理论(3549)
(3328)
(3212)
金融(3211)
资源(3040)
机构
大学(94275)
学院(93533)
研究(41175)
(34423)
经济(33685)
管理(31549)
科学(30254)
中国(28331)
(27232)
理学(26849)
理学院(26430)
管理学(25673)
管理学院(25536)
(23945)
(23058)
(22522)
研究所(22313)
农业(22180)
业大(21213)
中心(17912)
(17768)
(15406)
农业大学(14158)
技术(14152)
(13671)
(13475)
科学院(12990)
北京(12887)
(12607)
研究院(12431)
基金
项目(68592)
科学(51914)
基金(48007)
(46176)
国家(45851)
研究(42822)
科学基金(36783)
(29921)
自然(26879)
自然科(26207)
自然科学(26193)
自然科学基金(25732)
基金项目(25392)
社会(25240)
(24323)
社会科(23849)
社会科学(23838)
资助(20519)
教育(19222)
重点(17133)
科技(16328)
计划(16069)
(15528)
编号(15293)
(14793)
(14789)
(14426)
创新(14096)
科研(13706)
(13512)
期刊
(39589)
经济(39589)
学报(25259)
研究(24853)
中国(23507)
(23206)
科学(21040)
大学(17697)
学学(17028)
农业(16306)
管理(12847)
技术(10688)
(9923)
教育(9617)
(9068)
业大(8146)
科技(7467)
(6794)
金融(6794)
农业大学(6745)
林业(6517)
技术经济(6292)
资源(6260)
(5979)
经济研究(5766)
业经(5686)
(5398)
财经(5276)
(4638)
论坛(4638)
共检索到148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兴川  朱振东  黎志强  吴勇斌  吴翠兰  
将长江和瓯江两水系天然蟹种引入长江中游附属湖泊进行单养和混养,长江水系蟹种的成蟹回捕率分别为30.16%、40.83%和30.19%,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7.18、8.57和7.7;瓯江水系蟹种的成蟹回捕经分别为0.14%、0.32%和0.46%,群体增重倍数分别为1.22、2.84和3.1。在捕捞方面瓯江蟹种的成蟹有开捕季节晚、没有生产高峰、日产量低及蟹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文斌  苏彦平  刘洪波  杨健  徐跑  
以江苏省长江水系3个不同湖泊(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元素"指纹"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16个组形态数据的框架测量及相应的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太湖、石臼湖和固城湖产中华绒螯蟹3群体之间在形态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判别准确率分别为70%、90%和80%,但其差异程度尚未达到能够有效区分3个群体的水平。统一使用中华绒螯蟹第三步足作为标准试样,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测定了其中21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其中Cr、Co、As、Se、Cd、Pb、Tl、Ag、Mo、Ni未检出。与形态判别结果不同的是,3湖泊产中华绒...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文涛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李钟杰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孙占东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经济重地,长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战略水源地,是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后防线。然而在自然演化宏观背景下,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度降低,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危及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昌  王世会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差异,在相似的池塘条件下将辽河、长江水系及其杂交种扣蟹养殖至成蟹。本文系统地比较了在养殖过程中的生长、生殖蜕壳率和性腺发育情况,进一步评价了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和最终体质量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1)在生长阶段,4组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雌体生殖蜕壳高峰出现在7月25日到8月25日,雄体生殖蜕壳高峰则出现在8月25日到9月25日。人工养殖辽河水系成蟹生殖蜕壳时间与长江水系成蟹基本一致,无二龄早熟性状。9~11月,雌雄个体的肝胰腺指数(HSI)逐渐下降,性腺指数(GSI)显著上升。(2)4组中华绒螯蟹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最终养成成蟹雌体体质量集中于100.00~175.00 g,雄体体质量集中于175.00~225.00 g。综上,辽河与长江水系杂交组生长性能与自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 0.05),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在长江流域经适应性养殖后,生长性能得以提高,二龄早熟性状消失,而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母本的杂交种则成活率和产量杂种优势明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维孝  乔新美  叶锦春  
长江和瓯江的中华绒螯蟹豆蟹培育为扣蟹,长江蟹群体增重22.08倍,回捕率为47.18%;瓯江蟹群体增重6.19倍,回捕率为17.1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龙晓文  马明君  黄庆  赵恒亮  成永旭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秋凤  姜晓东  徐建峰  李清清  成永旭  吴旭干  
系统比较了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以下分别简称长江组和闽江组)的生殖性能、胚胎色泽及其生化组成,结果显示:(1)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抱卵量、生殖力、生殖指数、单卵湿质量和干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长江组亲本所产胚胎的卵径显著高于闽江组(P0.05),长江组和闽江组胚胎中的总类胡萝卜素湿质量含量分别为0.44和0.47 mg/g,两者也无显著差异;(3)两组胚胎中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接近(P>0.05),两者胚胎中C16∶0、C18∶0、C16∶1n7、C18∶1n9、C18∶1n7、C18∶2n6、C20∶4n6、C20∶5n3和C22∶6n3为主要脂肪酸种类,含量均在4%以上,其中长江组胚胎中的C18∶2n6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闽江组。综上,闽江水系野生河蟹的生殖性能及其胚胎中的生化组成与长江水系野生河蟹接近,需要进一步研究闽江水系河蟹的养殖性能,为闽江水系河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为鉴别长江与闽江野生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养殖子一代,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研究两群体野生个体及其养殖子一代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主要步骤为先通过地标点法提取头胸甲上特征点的坐标值,然后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4群体头胸甲,最后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头胸甲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表明:(1)长江和闽江水系野生个体被完全分为两块较集中的区域,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一代频繁交叉出现,各组不能形成较集中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各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野生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而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判别准确率40%~60%,存在明显的错判风险;(4)聚类分析先将两野生群体养殖子代聚为一类,然后与长江野生个体聚为独立的一支,最终与闽江野生个体相聚。综上,长江与闽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形态特征差异较大,但这些形态特征差异在人工养殖一代后基本消失,因此形态学特征不能区分长江与闽江野生绒螯蟹养殖子一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清清  吴旭干  姜晓东  苏雨  郑海地  成永旭  
生殖性能是评价水生动物亲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胚胎色泽、常规生化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①野生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力、生殖指数和抱卵量略高于养殖亲本的,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胚胎单卵湿重、单卵干重和卵径无显著性差异;②养殖组冻干胚胎的红度(a~*)、黄度(b~*)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亲本,然而2组胚胎的亮度(L~*)和色差值(dE~*)无显著性差异;③2组亲本所产胚胎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野生组胚胎的C18:1n9、C18:1n7、C20:4n6、C22:5n3和C22:6n3显著高于养殖组,但其C18:2n6和C18:3n3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研究表明,池塘养殖和野生亲本的生殖性能和胚胎中常规生化组成无显著差异,但2组胚胎的色泽、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部分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亲本选择、生殖性能评价和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海华  冯广朋  吴斌  张燕萍  胡火根  庄平  
[目的]为保护我国中华绒螯蟹天然资源,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政策分析和统筹研究等方法,在总结剖析我国中华绒螯蟹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针对影响中华绒螯蟹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水利工程、湖泊围垦、水质污染、酷鱼滥捕等主要问题,综合应用资源生态、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开展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了5条中华绒螯蟹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策略:(1)扩大放流规模,加强增殖保护,尽快恢复中华绒螯蟹资源和自然种群规模;(2)控制捕捞强度,落实限额捕捞制度,全面保护好中华绒螯蟹亲蟹、抱卵蟹、幼蟹和蟹苗资源;(3)强化渔政管理,加强巡航检查,及时取缔各种有害渔具渔法,严厉查处违规非法捕捞行为;(4)加强资源监测,科学评价放流效果,指导资源增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5)开展种质管理,建立中华绒鳌蟹种质评价标准,防止种质混杂和退化。[结论]建议中华绒螯蟹资源保护要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加强水污染治理,理顺监管体制,建立增殖放流及相关配套制度,以及加大资源保护宣传力度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张巧莉  范元伟  
长江水系港口效率评价对科学反映港口效率现状,实现港口有效运营,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弥补现有关于港口效率研究中忽略港口之间存在技术水平异质性的不足,从技术差异影响港口效率这一视角出发,在DEA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共同边界技术(MEtA-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对长江水系主干线21家主要内河港口2010~2012年的共同效率、组群效率以及共同技术比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水系三大群组共同效率均值最大仅为0.27,总体上效率偏低,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群组效率均值分别为0.58、0.67和0.27,不同群组之间技术水平存在差异,技术水平受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南佑平  王琪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会  王海宁  李清清  吴旭干  成永旭  
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F_1不同规格仔蟹对扣蟹养殖性能的影响并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地比较了长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F_1不同规格仔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成活率、早熟率、产量、养成规格和饵料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1)生长阶段,小规格组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始终低于大规格组。就雌体而言,6—7月和8—9月,小规格组扣蟹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就雄体而言,6—7月和7—8月,小规格组扣蟹的WGR和SGR显著高于大规格组(P0.05)。小规格组最终养成扣蟹无一龄早熟现象,而大规格组则存在一定的早熟率。小规格组饵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大规格组(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书琴  曹晓颖  赵金良  唐首杰  吴红岩  
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鳜采样中,采集了兼具鳜(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鳜与大眼鳜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鳜和大眼鳜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鳜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鳜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鳜,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鳜和大眼鳜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鳜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鳜和大眼鳜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鳜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