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1)
- 2023(6794)
- 2022(5664)
- 2021(5113)
- 2020(4212)
- 2019(9519)
- 2018(9184)
- 2017(17358)
- 2016(9622)
- 2015(10004)
- 2014(9548)
- 2013(9420)
- 2012(8774)
- 2011(7763)
- 2010(7608)
- 2009(6886)
- 2008(6612)
- 2007(5564)
- 2006(4877)
- 2005(4132)
- 学科
- 济(39410)
- 经济(39378)
- 业(25108)
- 管理(24567)
- 企(19017)
- 企业(19017)
- 方法(17582)
- 数学(16037)
- 数学方法(15953)
- 贸(13429)
- 贸易(13427)
- 易(13166)
- 农(11673)
- 学(10606)
- 地方(9982)
- 财(9900)
- 中国(9461)
- 出(9409)
- 业经(8126)
- 口(7958)
- 出口(7947)
- 出口贸易(7947)
- 农业(7855)
- 制(7026)
- 产业(6964)
- 环境(6818)
- 务(6113)
- 财务(6112)
- 财务管理(6105)
- 技术(5936)
- 机构
- 学院(134240)
- 大学(133984)
- 济(56237)
- 经济(55465)
- 管理(50739)
- 研究(48789)
- 理学(45257)
- 理学院(44667)
- 管理学(43897)
- 管理学院(43678)
- 中国(34942)
- 科学(33826)
- 农(33335)
- 京(28109)
- 业大(27462)
- 农业(26856)
- 所(25884)
- 江(25644)
- 研究所(24447)
- 财(22637)
- 中心(21534)
- 财经(19012)
- 农业大学(18243)
- 院(18187)
- 经济学(17884)
- 经(17394)
- 省(17156)
- 经济学院(16534)
- 范(16343)
- 师范(15973)
- 基金
- 项目(102660)
- 科学(80879)
- 基金(76919)
- 家(71151)
- 国家(70615)
- 研究(65807)
- 科学基金(59530)
- 社会(44376)
- 社会科(42271)
- 社会科学(42260)
- 基金项目(42003)
- 自然(41604)
- 省(41184)
- 自然科(40613)
- 自然科学(40597)
- 自然科学基金(39930)
- 划(34536)
- 资助(30339)
- 教育(29011)
- 重点(24152)
- 编号(23213)
- 部(22506)
- 发(22497)
- 计划(21611)
- 创(21563)
- 科研(20637)
- 创新(20358)
- 科技(19424)
- 业(19299)
- 国家社会(19118)
共检索到182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雯 王思凯 秦泽 夏瑛 杨刚 孙金辉 赵峰
为查明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21年6月(春季)、2021年11月(秋季)、2022年1月(冬季)、2022年7月(夏季)于长江口南支采用定置插网对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区与对照区进行鱼类样品采集,比较分析修复区和对照区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27种,隶属于8目9科21属,其中,修复区采集到鱼类22种,对照区采集到21种。修复区和对照区鱼类的个体数、生物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修复区明显高于对照区。4季修复区鱼类群落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6.8,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92,总Simpson单纯度指数(C)为2.47,总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2.99,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为17.18,高于对照区(15.82)。春季修复区鱼类幼体出现频率(67%)明显多于对照区(44%),表明幼鱼对修复区存在较强的偏好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湿地进行生境修复能够缓解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幼鱼提供育幼场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育幼场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江口 生境修复 优势种 鱼类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长江口潮滩湿地共有大型底栖动物 6 8种 ,河口低盐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共存 ,反映了咸、淡水过渡环境的特点。沿着河口梯度 ,随着盐度的升高 ,底栖动物物种数增多。沿潮滩高程梯度 ,从低位盐沼到高位盐沼 ,随着海三棱藨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 ,以及沉积物特性的变化 ,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呈上升趋势。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 ,潮沟系统小尺度生境变化导致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列变化。就长江口潮滩湿地来讲 ,不同尺度的空间异质性特点各异、主导因素亦有差别 ,河口盐度梯度、高程梯度、盐沼植被、潮沟系统对淤泥质河口潮滩湿地不同等级尺度的空间异质性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正是这种不同尺度的异质性 ,维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杨胜龙 张胜茂 康伟 吴祖立 全为民 阮超
根据2013年3~11月对长江口东滩潮间带湿地鱼类群落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研究共采集到鱼类39种,隶属20科。结果表明,种类最多的科是虾虎鱼科(12种),其次是鳀科(4种),再次是石首鱼科(3种),而鲻科、海鳗科、舌鰨科等各有2种。从鱼类丰度水平来看,夏季最高,达97.05 ind·(net·tide)-1;春季次之,为32.80 ind·(net·tide)-1;而秋季最低,为14.00 ind·(net·tide)-1。总体来说,石首鱼科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群落 物种组成 季节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璘婧 李秀珍 李希之 闫中正 孙永光
近年来在海平面上升、长江水沙变化、植被演替等自然因素以及促淤圈围工程、深水航道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江口滩涂湿地水鸟适宜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典型水鸟中的鸻鹬类(Charadriiformes)与雁鸭类(Anseriformes),采用空间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度等指标研究1980~2010年长江口滩涂湿地景观变化对两类水鸟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水鸟的不适宜生境、边缘生境、次级生境面积均呈增长趋势,鸻鹬类共增加682km2,雁鸭类共增加314km2。而核心生境面积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鸻鹬类减少136km2,雁鸭类增加232km2,但鸻鹬类和雁鸭类核心生境面积百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瑜 韩震
植被是潮滩湿地的主要地物类型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在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通过对1949-1982年4幅航片影像和1995-2008年4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结合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口南汇潮滩植被群落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之前,分布在海堤外侧自然状态的植被群落随淤涨外延,面积在10 km2以上;20世纪80-90年代,自然冲淤强度减弱,南汇在海堤外侧种植芦苇进行人工促淤,植被处于自然状态与人为影响转换的过渡期,1995年面积达到14.30 km2;2000年以后,人工促淤工程增多,围垦...
关键词:
南汇 潮滩 植被群落 遥感 时空变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陈渊戈 叶锦玉 靳少非 张胜茂 康伟 阮超 吴祖立
根据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长江口东滩湿地东北水域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生境下采集的鱼类样本数据,分析了该两种盐沼植被生境下鱼的种类分布等差异。结果表明:共采集到鱼类15种(类),隶属5科;其中,芦苇生境发现8种(类)鱼类,海三棱藨草生境发现11种(类)。虎鱼科鱼类最多,占种(类)数的73%;鲤科、胎鳉科、鲻科和鮨科各仅发现1种。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卵,仔鱼数量比例占35.1%,稚鱼比例为56.4%,幼鱼比例为6.4%,成
关键词:
长江口 芦苇 海三棱藨草 鱼类 季节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玲 张晓懿 朱敏 任胜杰 孙瑛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有着典型的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为了解该湿地尤其是湿地潮沟鱼类的组成和多样性,在2009至2010年间对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和下沙潮沟进行了5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 637尾,105 158.9 g,42种,分别隶属于11目、22科。其中种类和个体数均以鲈形目居多,有20种,3 433尾,其次是鲤形目7种,49尾和鲱形目5种,33尾;海水、河口、淡水、洄游4种生态类型的种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19%、40.48%、23.81%、9.52%,而河口性鱼类的个体数和总湿重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94.4%和96.3%。上沙、中沙和下沙的渔获量分别为21种742尾51 0...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湿地 潮沟 鱼类 多样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叶锦玉 张瑛瑛 康伟 彭建新 张建明
根据2015年5-12月在长江口东滩盐沼湿地水域采集的浮游植物监测数据,分析了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编号:H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早期(编号:HZ)和互花米草入侵后期阶段(编号:HH)、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编号:LW)]等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或属),隶属4个门。硅藻门种类最多,有48种(或属),占总种类数的73.8%;其次为蓝藻门种类,有10种(或属);绿藻门有6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76)、洛氏菱形藻(Nitzschia lorenziana)(Y=0.03)和近缘斜纹藻(Pleurosigma affine)(Y=0.02)等3种。5-8月盐沼植被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相对较高,而9-12月(秋季至冬初)种类数明显下降。各个植被样地中硅藻的月平均丰度均明显高于其它藻类,而甲藻丰度最低。HS和HZ植被样地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和丰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HH和LW样地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同样无显著性差异;前2种生境浮游植物的月平均丰度是后2种生境的3.8倍,这主要是由于硅藻的丰度差异较大造成的。从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看,两两生境间物种丰富度指数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指数(H’)变化趋势类似于均匀度指数(J),5-8月和12月H’值相对较高。从群落聚类和排序结果来看,在空间上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难以区分开;而在时间上大致分为2组[即5-8月(春初至夏末)与9-12月(秋季至冬初)]。总体来说,不同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月份差异较大,同一高程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邻近水体有着较大的不同,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苗中博 王思凯 彭彪彪 赵峰 庄平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湿地优势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种间关系,通过采用插网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长江口崇明东滩和九段沙盐沼湿地鱼类群落的优势种进行生态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三个季节共采获10个优势种,其中鮻(Liza haematocheila)、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在3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在10个优势种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11~1.70,其中拉氏狼牙虾虎鱼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值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57~1.53,其中棱鮻(Liza carinatus)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小黄鱼值最小。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趋势。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中具重叠意义的鱼种对(species pairs)高达73.33%,具有显著重叠意义的鱼种对高达48.89%。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具有相似性,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关键词:
优势种 生态位 盐沼湿地 长江口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蒋琰 龚小玲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按季度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18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55属,主要类群为硅藻,其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61.65%。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92.33±29.86)×104细胞/L。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生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3大类群:淡水类群、近岸广盐类群、高盐性外海类群。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年平均细胞丰度为(87.95±30.96)×104细胞/L。正是由于其细胞丰度和出现频率上的绝对优势,导致研究水域单一优势种突出,多样性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杨杰 陈振楼 王初 胡泓
随着河口区接收上游人为氮排放量的增加,为这一区域氧化亚氮(N2O)的排放增加了很大不确定性。选择长江河口潮间带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原位静态箱法和静态顶空法,从2011年1月至12月对长江口沉积物-大气界面以及涨潮水-大气界面的N2O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现场观测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大气界面N2O通量有着显著的时空差异。N2O排放通量在日变化以及季节变化上都表现出明显的源汇转变,就年平均排放通量,光滩带沉积物-大气界面达到了5.99μgN2O/(m2·h),而海三棱藨草盐沼带与大气间N2O交换则十分微弱,为0.60μgN2O/(m2·h)。对长江口涨退潮期光滩和草滩上覆水体-大气...
关键词:
长江口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时空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凌旋 李占海 李九发 周云轩 陈炜 徐敏
基于实测资料以长江河口南汇潮滩为例,对传统机制分解法进行改进,将机制分解计算中的含沙量项按悬沙粒径进行分组处理,分为63~250、16~63、4~16、0.5~4μm 4个粒径组,对各粒径组泥沙的净输移通量分别进行机制分解计算,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各机制分解项对悬沙净输移通量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粒级的泥沙其控制输沙的潮滩动力因子不同。相当于粘土类(0.5~3.9μm)和细粉砂类(3.9~16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平均流项T1+T2及潮泵项T3+T4+T5对其输移起控制作用;相当于粗粉砂类(16~62.5μm)和细砂类(62.5~250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潮泵项T3~T5、潮振荡项T6~T...
关键词:
南汇潮滩 悬沙输运 机制分解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舒敏彦 田波 丁丽霞 周云轩 吴文挺
以长江口典型盐沼植被为研究对象,考虑不同盐沼植被类型、盖度、土壤类型、土壤湿度以及高中低潮滩地形分布因素,分别在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北湖边滩、南汇边滩设置光谱测量样带和样方,使用ASD光谱仪进行现场光谱测量,分析不同植被盖度、土壤下垫面、潮位条件下典型盐沼植被的光谱特征反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盐沼植被的光谱反射率差异是由植被盖度和下垫面共同导致的。在相同土壤背景下,光谱反射率与植被盖度在可见光波段相关系数接近-1.00,呈负相关,在近红外波段相关系数接近0.99,呈正相关。不同潮滩土壤背景,盐沼植被光谱反射率有明显差异。在可见光波段,土壤下垫面对植被光谱反射率影响较大,而在近红外波段的影响则较小。植被盖度越小,其反射光谱受土壤下垫面影响越大。盐沼植被与潮位的相关系数最大可达0.97,低潮位时植被反射光谱高于无潮汐时的光谱,且呈现随潮位升高反射率增大的趋势;当潮位上涨到一定高度,植被反射光谱低于无潮汐时的光谱,且呈现随潮位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健 毕春娟 陈振楼
利用盐酸羟氨-25%醋酸溶液,提取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含量依次为Cu 26%,Pb 36%,Fe 7%,Mn 49%,Zn 32%,Cr 14%和Al 1.6%,沉积物基本未受到Cr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Zn、Cr外,其余活性重金属在夏季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暴潮将大量细颗粒泥沙及其富集的重金属带离潮滩进入了河口水体中。受点源污染排放及沉积物粒度影响,活性重金属在长江口南岸的浒浦、顾路和浦东机场出现峰值含量,且高潮滩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潮滩。在垂向上,重金属一般在沉积物表层或亚表层形成...
关键词:
长江口 潮滩沉积物 活性重金属 空间分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新强 史赟荣 晁敏 黄厚见 唐峰华
为了解生境变动条件下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特征,为其鱼类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年5月中旬至9月在长江口进行了张网鱼类资源调查(除8月外,采样频率为1周1次)。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总共出现6种生态类群、39种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河口定居性鱼类的种类数目分居1、2位,包含种类数目最多的科是鳀科(6种),其次虎鱼科和石首鱼科(4种),5-9月间种类和生态类群种类数目更替均无显著性差异;5-9月间各生态类群尾数/重量均以海洋洄游鱼类占首位,5-8月间各月平均每网尾数/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9月除了与7月尾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尾数和重量均较各月高,生态类群尾数/重量的排序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对棘头梅童鱼、刀...
关键词:
鱼类群落 张网 长江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