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5)
2023(7807)
2022(6706)
2021(6164)
2020(5188)
2019(11955)
2018(11802)
2017(22619)
2016(12279)
2015(13583)
2014(13166)
2013(12704)
2012(11328)
2011(10078)
2010(10171)
2009(9265)
2008(8852)
2007(7504)
2006(6395)
2005(5395)
作者
(36590)
(30317)
(30306)
(28621)
(19543)
(14836)
(13579)
(11910)
(11717)
(10783)
(10469)
(10324)
(9883)
(9592)
(9373)
(9274)
(9235)
(9195)
(8967)
(8893)
(7686)
(7512)
(7236)
(7160)
(6937)
(6823)
(6663)
(6475)
(6121)
(6035)
学科
(52145)
经济(52100)
管理(33385)
(32883)
方法(28344)
数学(26339)
(26331)
企业(26331)
数学方法(25832)
(15755)
贸易(15751)
(15445)
(13489)
中国(11289)
(10604)
地方(10489)
业经(10375)
(10035)
(9694)
农业(8962)
技术(8186)
(8045)
出口(8034)
出口贸易(8034)
环境(7845)
理论(7288)
(7055)
(6701)
(6656)
财务(6627)
机构
学院(171619)
大学(169887)
(69956)
经济(68829)
管理(68726)
理学(61277)
理学院(60601)
管理学(59175)
管理学院(58911)
研究(54608)
中国(39786)
科学(37108)
(35136)
(35019)
业大(31618)
(30138)
农业(28136)
(27948)
(27830)
研究所(26082)
中心(25415)
财经(23457)
(21416)
经济学(21402)
(20094)
北京(20028)
(19953)
师范(19688)
经济学院(19663)
经济管理(19547)
基金
项目(127444)
科学(100439)
基金(94181)
(84894)
国家(84268)
研究(84259)
科学基金(72592)
社会(55041)
社会科(52468)
社会科学(52452)
(51967)
自然(50690)
基金项目(50344)
自然科(49595)
自然科学(49580)
自然科学基金(48706)
(42747)
教育(39354)
资助(39295)
编号(32004)
重点(29003)
(27457)
(27047)
(26548)
计划(25615)
创新(25351)
科研(25301)
教育部(23030)
国家社会(22953)
大学(22898)
期刊
(66525)
经济(66525)
研究(40770)
学报(32435)
(29595)
科学(28283)
中国(28132)
管理(23707)
大学(23656)
学学(22970)
农业(20172)
(20138)
技术(15158)
业经(12543)
教育(12510)
(12355)
金融(12355)
经济研究(12167)
(11365)
财经(10818)
统计(10504)
(10011)
(9162)
问题(9147)
业大(9112)
商业(9104)
资源(8969)
(8963)
科技(8899)
技术经济(8862)
共检索到230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泽坤  程和琴  刘昌兴  姜云鹏  计娜  杨忠勇  
首先建立了一套基于非结构网格的长江口—杭州湾二维垂向平均潮流数学模型,又基于最新的实测资料重点对南支水域流速、流向和水位进行验证,充分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潮流模型可靠的基础上为MIKE21SA(溢油模块)提供水动力基础数据,建立了一套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体系的"油粒子"追踪技术,综合考虑油膜扩展、输移和风化过程的长江口溢油行为与归宿预测模型。并对长江口夏季和冬季大潮溢油事故发生后取水口油膜厚度的变化及油膜运动路径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油膜在长江口受到往复流形式的涨落潮交替作用,油膜沿深槽向下游震荡漂移;油膜在纵向上逐渐被拉伸,形成窄长的油带,覆盖面积逐渐增大;油膜的运动轨迹除了受到涨落潮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刘成秀  李曰嵩  潘灵芝  丁丽丽  
基于GNOME溢油模型模拟长江口外锚地发生溢油时的漂移轨迹与扩散情况,先利用FVCOM建立潮流场,并选用主导风作为常风场,一起输入GNOME溢油模型,以中质原油为油种,模拟了100 t溢油量下、一个潮周期内涨急、涨憩、落急、落憩4个时段发生溢油后4 d中的溢油轨迹和最终分布,通过计算1 d的溢油扩散面积及距离来讨论风向与流场共同作用下对油膜漂移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风情形下溢油向西南方向扩散;西北风情形下的溢油均呈螺旋状向南扩散;东南风情形下的溢油除涨急时向北漂移外,其余均在杭州湾近上海海域振荡,部分吸附于上海岸线;1 d中西北风情形下的油膜质心漂移距离大于东南风下,溢油扩散面积上则相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新峰  刘洪生  杨红  
基于三维数值模式ECOM,建立了长江口以及近岸海域的水动力耦合盐度数值模式。该模式考虑了移动潮滩边界和深水航道等地形特点。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符合良好,较好地放映了长江口区域盐度场的时空分布特点。模式模拟长江口盐水入侵的三维特征,表层盐度较低而底层盐度较高。利用此模式计算了2003年2月枯季大、小潮时期,在长江口代表性的断面处2个连续潮周期内的盐通量情况。2月1-2日大潮期间北支SEC01、SEC02断面分别为3333600t、957600t,崇头SEC03、SEC04断面分别为-270000t、-71640t,南支SEC05、SEC06断面分别为1364400t、1512000t;2月7-8...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曰嵩  潘灵芝  
构建了海洋与溢油模型相耦合的长江河口的溢油轨迹预报系统,海洋模型能较好模拟该海域的表层流场;溢油模型采用拉格朗日和随机游走的油粒子追踪法,可快速预测油粒子的漂移扩散轨迹和扫海面积。研究表明,大潮时溢油的油粒子的分布范围和扫海面积均比小潮时刻大,在南支溢出的油粒子会漂移到南、北港和南、北槽,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大,会影响陈行和青草沙两大水库取水口,并对中华鲟和九段沙湿地保护区产生潜在的生态危害;在北支溢出的油粒子主要分布在北支水道和两岸,如果溢油点位于上段会倒灌进南支水道,将会产生较大的生态危害;在南港溢出的油粒子会漂移到南北槽,不会对两大水库和中华鲟保护区产生危害,但会对九段沙保护区造成潜在的危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陈莎  洪波  
应用美国EMI公司的SMS(surface-watermodeling system)软件计算长江口海域四季的潮流场,并应用溢油全动力轨迹模式、溢油扩展扩散模式和溢油蒸发溶解模式等来模拟四季在南槽航道发生250 t溢油事故后油团的漂移轨迹,扩展范围以及油团中心浓度分布变化。结合美国农药办公室(OPP)提出的生态风险的表征方法即商值法进行风险区划。最后得出结论:发生溢油事故对鱼类春夏季出现不可接受的风险区域,对虾类影响很大,四季均出现大面积不可接受的风险区域,对贝类大部分为可缓和的风险区域。夏季发生溢油事故油团将影响到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中华鲟保护区和江苏省的滩涂围垦区。夏季溢油危害最严重,其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易树平  迟宝明  吴法伟  周彦章  
傍河水源地以其水量稳定、水质洁净等优点在我国北方普遍应用,地下水资源的准确评价为其良性运行的关键。结合实例,运用VisualM odflow对傍河水源地进行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及优化开采模拟分析。通过研究发现:①傍河水源地的模拟对河流的敏感性最强,其次为人工开采,而表征地下水系统特征的K、μ、a等参数的影响却不明显;②傍河水源地的模拟关键在于河流的处理。对非完整河流,在河床底部设置一层弱透水的缓冲区可取得满意效果;③傍河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量丰、枯年份相差不大,比较稳定;同时,地下水的资源量是个变量,随开采量增大而增大,且与开采井到河流的距离有关;④运用建立的水源地模型,可方...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吴星辰  刘莲  徐丽丽  闫庆  
基于海洋模式ECOM-si,建立长江口外海包含环流场、温盐、泥沙和NPZD型生态模型的物理-生态耦合数值模式。利用历次定点、断面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模拟精度,且稳定性良好,可用于研究长江口外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及长江入海径流量受三峡工程调蓄前后,不同月份下泄水量的增减分别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对长江口外营养盐和浮游植物月平均生物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长江口外营养盐增减的绝对量由近河口区向远河口区递减;且调蓄引起的营养盐增减峰值时间上自西向东推迟、峰值滞后。枯水年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丁娇  梁彬  梁雨萩  
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补偿责任的分摊是跨流域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基于“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水质水量双视角构建生态补偿模型,制定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生态补偿总额以及各受水区应分别承担的生态补偿额,并建立库区与受水区之间的双向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从测算总额来看,2016~2019年4年间库区所需生态补偿总额为28.79亿元,与筹集专项资金进行对比,推算库区生态补偿额存在约5.75亿元缺口;(2)从各受水区测算结果来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分别承担9.15、4.52、7.29和7.83亿元生态补偿额;(3)对比水质水量补偿总额,水量补偿总额比水质补偿总额多11.39亿元,受水区对水量的重视程度高于水质,侧面说明受水区对水量仍然具有较高需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金  黄金玲  陈锦辉  李拜  赵静  高春霞  王学昉  田思泉  
根据2006至2017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资源调查,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对2017年鱼类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佳GAM偏差解释率分别为69.6%、55.9%、51.4%和47.4%,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的平均效应为0.62~0.88。盐度、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长江口鱼类资源密度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且在不同季节对鱼类资源密度有不同的影响机制。总体上,在春、夏、秋季,盐度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夏、秋、冬季,水温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秋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在春、秋、冬季,溶解氧对鱼类资源密度有显著影响,在冬季与鱼类资源密度之间存在正向线性相关。研究表明,2017年夏季鱼类资源密度较高;在长江口南支的自然延伸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低值,在崇明岛向海自然延伸方向水域存在鱼类资源密度的相对高值。后续研究将对长江口鱼类资源进行不同生态类型区分,以期更加准确地掌握影响各生态类型鱼类时空分布的环境因素及其时空分布信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焕庭  茅志昌  顾玉亮  
南水北调工程是长江流域继三峡工程后的又一重大工程 ,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河口的环境与生态有何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是众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南水北调是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 ,有东、中、西线三种方案 ,它建成后必将对长江口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涉及径流、泥沙、咸水入侵、岸滩冲淤、航道、水产、渔业和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根据有关初步设计资料及长江河口的流量和盐度等实测资料 ,用统计的方法对东线南水北调调水5 0 0、70 0和 10 0 0m3 /s后对长江口咸水入侵的影响进行了初步预测。为了减少其不利影响 ,还提出了采取加快实施北支整治工程、尽快建造新的避咸蓄淡水库、确定调水的控制流量和三峡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文静  林学钰  张兰英  苏小四  仲建强  吴晓芳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傍河地下水源地为主要模拟对象,进行了硝基苯迁移转化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吸附与生物降解作用是影响硝基苯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淤泥介质对硝基苯的除去能力较高,砂砾介质对硝基苯的除去能力相对较弱。实验过程中,从进水口至出水口的各取样点依次出现硝基苯浓度峰值,并且随着硝基苯迁移路径的延长其浓度峰值相应变小。硝基苯的浓度峰值在含水介质中的持续时间并不很长,但由于硝基苯解吸附作用的存在,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拖尾现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董雅文  
如何协调江苏沿江开发与饮用水源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选取饮用水源地上下游1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上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下游1km~5km岸线利用、饮用水源地腹地土地利用等四个经济因子,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强度和是否有排污口等将四个因子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特尔菲法赋权,对江苏沿江26个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安全的水源地(综合得分>0 48)仅占27%,生态较安全的水源地(0 26<综合得分<=0 48)占46%、生态低安全的水源地(综合得分<=0 26)占27%。评价结果与现状水质之间有着较高程度的一致性,说明饮用水源地的生态安全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超  王思凯  赵峰  宋超  庄平  
通过对长江口2016-2017年度4次渔业资源和理化环境的调查数据,运用Ew E(版本6.4.3)软件构建长江口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模型功能组包括隐埋性底栖生物、头足类、虾类、蟹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碎屑等共14个功能组,对该河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营养级聚合分析、能流转化效率及系统发育成熟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集中在1~3.93,其中浮游植物与碎屑的营养级为1,浮游动物营养级为2.18,鱼类的营养级分布较广,为2.41~3.93;长江口生态系统能流分布集中在营养级Ⅰ~Ⅲ中,营养级Ⅰ级所占能流比例最高,为53.67%;营养级聚合分析表明,低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相对较低,而高营养级间的能量转化效率较高。此历史时期长江口生态系统总体能量转化效率为9.3%,表明该河口能量的利用效率未达到最适程度;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分析显示,该历史时期系统杂食指数和联结指数分别为0.321、0.345,表明长江口生态系统功能组的聚合度较低,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较易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而生产量/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245大于1,表明该河口生态系统趋于不成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雯  王思凯  秦泽  夏瑛  杨刚  孙金辉  赵峰  
为查明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在2021年6月(春季)、2021年11月(秋季)、2022年1月(冬季)、2022年7月(夏季)于长江口南支采用定置插网对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区与对照区进行鱼类样品采集,比较分析修复区和对照区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共采集到鱼类27种,隶属于8目9科21属,其中,修复区采集到鱼类22种,对照区采集到21种。修复区和对照区鱼类的个体数、生物量差异明显,均表现为修复区明显高于对照区。4季修复区鱼类群落总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为6.8,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4.92,总Simpson单纯度指数(C)为2.47,总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2.99,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为17.18,高于对照区(15.82)。春季修复区鱼类幼体出现频率(67%)明显多于对照区(44%),表明幼鱼对修复区存在较强的偏好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湿地进行生境修复能够缓解长江口鱼类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幼鱼提供育幼场所,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长江口潮滩湿地生境修复对鱼类育幼场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娇  钟俊生  李联飞  饶元英  刘欢  
为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仔稚鱼群落的影响,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置两个站位点(St.1:N31°35.500′,E121°20.004′;St.2: N31°33.500′,E121°20.000′),于每月大潮期间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按潮汐定时昼夜进行“表、中层”水平拖网采样(涨潮采样4次,退潮采样4次)。全年总计拖网384次,共采集到仔稚鱼51,783尾,隶属于11科32种。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总尾数的87.05%),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占总尾数的3.4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占总尾数的3.16%),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占总尾数的2.16%),香?(Repomucenus olidus)(占总尾数的0.01%)。所采集的仔稚鱼发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前弯曲期,占总数的95.21%,其次为弯曲期4.54%,后弯曲期0.12%,稚鱼期0.12%,卵黄囊期0.01%。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域各月平均密度及不同生态类型的渔获量均受不同程度的“涨退潮”影响,均表现为涨潮平均密度、渔获量大于退潮。长江口南支贝氏?、鲫、翘嘴鲌、子陵吻虾虎鱼、香?五个优势种的体长及发育阶段分布因潮汐而变化,除子陵吻虾虎鱼外,其余4种仔稚鱼的体长分布均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5种仔稚鱼体长的周年分布呈显著月变化;除前弯曲期外,5个优势种均表现出退潮时弯曲期仔稚鱼的平均密度高于涨潮时,退潮时后弯曲期仔稚鱼低于涨潮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氧量、温度与平均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盐度与平均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