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93)
- 2023(4191)
- 2022(3432)
- 2021(2922)
- 2020(2320)
- 2019(5463)
- 2018(5433)
- 2017(10079)
- 2016(5870)
- 2015(6315)
- 2014(6282)
- 2013(6463)
- 2012(6291)
- 2011(5673)
- 2010(5588)
- 2009(4672)
- 2008(4461)
- 2007(3894)
- 2006(3507)
- 2005(3050)
- 学科
- 济(26196)
- 经济(26189)
- 管理(15277)
- 业(11708)
- 贸(10771)
- 贸易(10768)
- 易(10598)
- 环境(10410)
- 方法(9484)
- 学(9163)
- 企(8811)
- 企业(8811)
- 数学(8701)
- 数学方法(8630)
- 出(8584)
- 地方(8345)
- 口(7697)
- 出口(7687)
- 出口贸易(7687)
- 农(6734)
- 中国(6164)
- 财(5305)
- 结构(5085)
- 划(4898)
- 产业(4814)
- 资源(4654)
- 业经(4631)
- 生态(4417)
- 地方经济(4403)
- 农业(4238)
- 机构
- 学院(83776)
- 大学(82855)
- 济(34768)
- 经济(34240)
- 研究(33602)
- 管理(27334)
- 科学(24051)
- 理学(23713)
- 理学院(23336)
- 中国(23192)
- 管理学(22722)
- 管理学院(22584)
- 农(21039)
- 江(20119)
- 京(18757)
- 所(18395)
- 业大(17547)
- 研究所(17261)
- 农业(16827)
- 中心(14570)
- 财(13882)
- 省(13300)
- 院(12928)
- 经济学(11381)
- 室(11089)
- 财经(11059)
- 农业大学(11010)
- 科学院(10879)
- 范(10548)
- 研究院(10435)
- 基金
- 项目(62856)
- 科学(48883)
- 基金(45786)
- 家(42446)
- 国家(42210)
- 研究(40412)
- 科学基金(35077)
- 省(27005)
- 社会(25464)
- 自然(24706)
- 基金项目(24406)
- 社会科(24354)
- 社会科学(24349)
- 自然科(24021)
- 自然科学(24009)
- 自然科学基金(23583)
- 划(21949)
- 资助(18658)
- 教育(17851)
- 重点(15893)
- 发(15140)
- 编号(14015)
- 计划(13963)
- 江(13727)
- 部(13326)
- 科技(13173)
- 科研(12823)
- 创(12540)
- 创新(12031)
- 发展(11153)
共检索到123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俊 杨红 王春峰
长江口沉积物总有机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含量会随着外源磷的输入而发生变化。采用泥(沉积物)水质量比约为1:1,周期为56d的室内模拟试验系统设置包括对照组在内的6个输入过磷酸钠的浓度梯度试验组,研究不同水平的外源磷输入所引起的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变化特征。同时,运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方法研究含磷物质的加入对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结构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各实验组沉积物TOC含量在第56天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0%、7.08%、8.09%、9.33%、11.80%,表明随着外源磷输入量增加,长江口沉积物中TOC加速分解。在试验周期内,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芳香化程度最大值与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溶解有机质分子量和芳香环结构变化幅度与外源磷的输入量呈正相关,说明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大能够加快沉积物溶解有机质的变化。随着实验时间的增加,不同磷水平溶解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呈现先上升,随后开始下降的趋势;而溶解有机质的分子量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其芳香环取代基上的取代基逐渐替换为更具有活性的官能团。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减少过程中先生成腐殖质,随着腐殖质继续分解,其腐殖化程度降低,且腐殖化程度和芳香化程度具有同一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文良 罗固源 许晓毅 朱虹 杜娴
应用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激发-发射光谱矩阵(EEMs)结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长江重庆段主城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应用吸收指数E2/E3、荧光指数f450/f500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指纹等参数,对长江重庆段主城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来源、组成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以类胡敏酸为主,其他的类富里酸、水体微生物代谢物质和类蛋白物质均有检出,陆源输入为水体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DOM)主要来源,并且荧光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梅雪英 张修峰
通过对白茆沙、扁担沙、中央沙、九段沙和崇明岛等长江口南支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的测定,研究河口岛屿沙洲湿地陆向发育过程中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变化。结果得出:长江口南支岛屿沙洲湿地陆向发育过程中,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逐步增加。处在发育前期的岛屿沙洲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低,如白茆沙仅1.057%,随着岛屿沙洲的发育,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逐渐升高,如发育较为成熟的崇明东滩湿地达3.176%;另外,从高程较低的光滩到发育较为成熟的芦苇带,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也逐渐增加,其中芦苇带的含量最高(3.004%),海三棱藨草带次之(1.812%),光滩较低(1.436%);再者,随着岛屿沙洲湿地的陆向发育...
关键词:
长江口 湿地 沉积物 有机碳 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文利 王圣瑞 金相灿 王国栋
【目的】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物理化学方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中总有机质(OM)、活性有机质(LOM)、溶解性有机质(DOM)、轻组有机质(LFOM)和重组有机质(HFOM)的赋存特征。【结果】①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1个沉积物的OM含量为9.80~110.04 g/kg;②由化学分组法了解到沉积物LOM含量为2.48~26.32 g/kg,占OM的19.62%~31.86%;DOM含量为1.13~3.40 g/kg,占OM的2.41%~11.59%;③由物理分组法了解到LFOM含量为0.34~9.78 g/kg,占OM的2.25%~16.89%;HFOM含量为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敏 李建秋 周易勇
东湖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的网箱下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可酶解磷(PHP)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均显示增高,间隙水中的PHP较低,而APA与正磷酸盐的浓度均高,这种现象在垂直与水平两个尺度上均有体现,故由有机物的富集到正磷酸盐的剧增可能受控于酶学机制。Langmuir单分子等温度吸附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网箱下表层沉积物的最大吸附量明显较高,而吸附强度明显降低,此亦为正磷酸盐相应剧增的另一重要原因。不同深度间隙水中APA的动力学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聂梦晨 黄翠玲 隋琪 邹立 朱琳 孙雪梅 赵信国 夏斌 陈碧鹃 曲克明
本研究分析了桑沟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贝藻生物沉积对近海沉积物有机质的贡献。结果显示,桑沟湾沉积物成分组成以粉砂为主,且粒径分布与海水养殖和水动力学条件密切相关;TOC和T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均呈相似性,数值上总体表现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季节差异不大,在贝藻、鱼贝和贝类养殖区域出现较高值;而δ~(13)C和δ~(15)N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有较大差异。从相关性分析得出TOC和TN呈显著正相关(r=0.955, 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沈良 严肃庄 李玉中
根据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沉积物粒度分析数据,研究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以及分区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受水动力条件、地貌类型以及泥沙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长江口表层沉积物在纵向分布上,自西向东粒径从粗到细、分选程度从好至差,在横向上自北港-北槽-南槽,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水流动力作用强的河槽和波浪作用强的口门浅滩沉积物粒度较粗,水动力较弱的河口边滩及口外海滨区沉积物则较细。根据沉积物分布特征可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分为河口分汊河段沉积区、河口拦门沙沉积区、口外海滨沉积区和杭州湾北部沉积区等4个沉积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健 毕春娟 陈振楼
利用盐酸羟氨-25%醋酸溶液,提取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占总量的百分含量依次为Cu 26%,Pb 36%,Fe 7%,Mn 49%,Zn 32%,Cr 14%和Al 1.6%,沉积物基本未受到Cr污染,其余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除Zn、Cr外,其余活性重金属在夏季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春季,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风暴潮将大量细颗粒泥沙及其富集的重金属带离潮滩进入了河口水体中。受点源污染排放及沉积物粒度影响,活性重金属在长江口南岸的浒浦、顾路和浦东机场出现峰值含量,且高潮滩含量明显高于中、低潮滩。在垂向上,重金属一般在沉积物表层或亚表层形成...
关键词:
长江口 潮滩沉积物 活性重金属 空间分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 张丽旭
利用2004年和2009年夏季航次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统计结果,以加权平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法为基础,以参评因子动态分类排序法确定权重,以《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作为评价标准,构建新的海洋沉积物质量综合评价模式,对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进行了分类判别,综合评价了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质量状况。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石油类、汞为常态因子,铅、镉、砷、多氯联苯和滴滴涕为关键因子,铜和有机碳在个别站位已成为预警因子;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267~0.636之间,均属于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个别站位铜、有机碳含量偏高,存在超...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璐 陈曦 裘丽萍 齐延凯 孟顺龙 陈家长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和沉积物氮磷的影响,本试验根据小球藻的添加量0、50、500和5 000 mL分为对照组(NC)、低浓度组(LC)、中浓度组(MC)和高浓度组(HC)4个组,每组3个重复,选取初始体重为(14.18±0.93) 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在1 000 L的圆形聚乙烯桶中进行室外养殖试验,在桶中加水800 L,饲养50 d,每个重复30尾鱼,测定生长性能和沉积物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蛋白核小球藻能显著提升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体重绝对增长率;对初始均重和成活率而言,在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终末平均体重之间差异显著;添加小球藻可以显著降低沉积物总量及氮、磷含量和有机污染指数。结果表明:小球藻可以改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降低沉积物总氮、总磷和有机质的产生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蒋增杰 方建光 毛玉泽 王巍
利用稳定碳氮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距离网箱边缘100 m范围内)及对照区(距离网箱边缘大于500 m)沉积物的δ13C值分别为(-17.72±1.2)‰和(-12.73±0.38)‰,δ15N分别为(6.44±0.2)‰和(5.61±0.2)‰。网箱养殖区沉积物的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残饵和鱼类粪便,比例分别占47.70%和27.71%。随着与养殖网箱距离的增加,网箱养殖源有机质(残饵和鱼类粪便之和)的比例降低,变化趋势符合指数方程y=97.167e-0.007 4x(R2=0.848 1),在潮流驱动的沉积物再悬浮及野生鱼类的...
关键词:
鱼类网箱养殖 沉积物 δ13C δ15N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赵敏 李志恩
根据长江口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富积系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及富积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Pb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它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各重金属空间波动程度的顺序依次为Pb>Cd>Hg>Cu>Cr>As>Zn;沉积物中Cu元素的富积程度最高,Pb元素次之,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各重金属富积程度的顺序依次为Cu>Pb>Zn>As>Cr>Cd>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亚岩 柏育材 王云龙
研究了长江口临近海域沉积物中Cu和Zn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形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和Zn的分布自北向南有增加的趋势,在南部外海的泥质区富集。活性形态Cu和Zn的含量顺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L3)>碳酸盐结合态(L2)>有机结合态(L4)>可交换态(L1),活性形态高值区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近岸,表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活性形态中,粒度与有机结合态Cu、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相关性好,说明有机结合态Cu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是受物源影响最大的活性形态。聚类分析表明,水化学环境对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
关键词:
铜 锌 形态 生态风险 沉积物 长江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晋璞 陆健东 姚江 杜小强 毕春娟 徐力 李卓 陈振楼
富集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及其氧化多环芳烃(Oxy-PAHs)会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土壤修复过程中母体PAHs的减少会造成更具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Oxy-PAHs浓度增加,从而造成生态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的低估。通过采集长江口滩涂沉积物和稻田土壤,分析PAHs和Oxy-PAHs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判别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长江口沉积物中16种PAHs的浓度范围为124.9-259.9 ng/g,均值为194.8 ng/g,而稻田土壤中PAHs的浓度范围为43.5-229.8 ng/g,平均值为113.2 ng/g。沉积物和稻田土壤中11种Oxy-PAH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97.7-231.4 ng/g和87.9-137.2 ng/g。表层沉积物和土壤中PAHs与Oxy-PAHs的浓度分布具体表现为:自然滩地>长期稻田>围垦区>短期稻田。人类开发时间的长短所导致的垂向淋洗、微生物降解、植被吸收转化和外源输入的不同是造成长江口沉积物及稻田土壤中PAHs及Oxy-PAHs浓度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相关性分析表明,粒径组成、有机碳含量、pH等不是沉积物中PAHs与Oxy-PAHs浓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中PAHs浓度受含水率、TOC和颗粒较细的黏粉粒占比以及氧化还原电位(Eh)影响显著。判源结果表明,沉积物和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及生物质的燃烧,土壤中PAHs的来源更加复杂多样,汽车尾气排放和焦化等工业排放对土壤PAHs污染的贡献不容忽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平 刘金金 张芬
为综合评估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2016-2019年对上海地区36个养殖场池塘采集沉积物样品360个,检测和分析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及重金属Cu、Zn、Pb、Cd、Cr、Hg和A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池塘0~10 cm层和10~20 cm层沉积物中TN、TP、TOC及各重金属均值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0~20 cm层沉积物(干重)中TN、TP和TOC平均含量分别为(873.37±352.45) mg/kg、(685.66±199.66) mg/kg和(6.62±3.05) mg/g,三者相关性显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池塘沉积物中氮和有机物质的累积量较低,磷累积量相对较高,均低于其他地区高产池塘。池塘沉积物中Cr、Cd、Cu和Hg样品超标率分别为6.42%、3.21%、4.13%和1.38%,Zn、Pb和As无超标现象。地质累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一致性沉积物质量基准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池塘沉积物中重金属整体上处于清洁等级、低潜在生态危害状态,预测不会引发生物毒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