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1)
2023(14254)
2022(12488)
2021(11573)
2020(9668)
2019(22066)
2018(21957)
2017(42236)
2016(23262)
2015(25784)
2014(25989)
2013(25641)
2012(23531)
2011(21223)
2010(21142)
2009(19457)
2008(19063)
2007(16680)
2006(14551)
2005(12974)
作者
(67669)
(56410)
(55886)
(53354)
(35995)
(27169)
(25455)
(21974)
(21515)
(20290)
(19561)
(19157)
(18120)
(17847)
(17583)
(17459)
(16836)
(16713)
(16338)
(16154)
(14004)
(13945)
(13562)
(12891)
(12656)
(12571)
(12480)
(12450)
(11417)
(11085)
学科
(91819)
经济(91690)
管理(69759)
(63808)
(53952)
企业(53952)
方法(40216)
数学(34714)
数学方法(34326)
(25235)
(23649)
中国(23098)
地方(22285)
(21434)
(20737)
业经(20616)
(15879)
财务(15810)
财务管理(15778)
农业(15725)
环境(15298)
企业财务(15028)
理论(14857)
(14831)
贸易(14824)
(14749)
技术(14519)
(14513)
银行(14460)
(14377)
机构
大学(329873)
学院(327771)
管理(128809)
(126866)
经济(124021)
理学(111884)
研究(111547)
理学院(110561)
管理学(108657)
管理学院(108050)
中国(81184)
科学(71164)
(70530)
(60808)
(56516)
(54193)
(52684)
研究所(51739)
业大(50331)
中心(49972)
财经(48370)
(43871)
(43789)
北京(43439)
师范(43312)
农业(42557)
(41008)
(39127)
经济学(37954)
财经大学(36128)
基金
项目(230104)
科学(180945)
基金(166953)
研究(166652)
(146291)
国家(145121)
科学基金(124261)
社会(104618)
社会科(99087)
社会科学(99063)
(90834)
基金项目(89131)
自然(81838)
自然科(79829)
自然科学(79810)
自然科学基金(78350)
(76187)
教育(75977)
资助(68219)
编号(67318)
成果(54811)
重点(51934)
(50581)
(49038)
(47851)
课题(46758)
创新(44756)
科研(44211)
(43818)
教育部(42961)
期刊
(139362)
经济(139362)
研究(95746)
中国(62476)
学报(55032)
科学(50027)
(48490)
管理(47056)
(46570)
大学(41023)
学学(38744)
教育(36187)
农业(33352)
(27937)
金融(27937)
技术(26982)
财经(23615)
业经(22569)
经济研究(21356)
(20006)
问题(17940)
(16705)
科技(16457)
图书(16167)
理论(16017)
(15688)
资源(15258)
技术经济(14816)
实践(14692)
(14692)
共检索到475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  许文珊  
根据2004年2月和8月调查资料分析了冬夏两个季节硝酸盐(NO3-N)、铵盐(NH4-N)和活性磷酸盐(PO4-P)在长江口水域表层和底层浓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营养盐(硝酸盐)浓度大致呈现近岸高,向外海方向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再生营养盐(铵盐和磷酸验)夏季的底层浓度值高于表层。一方面藻类在夏季的光合作用强烈,对上层水体的营养盐消耗很大;另一方面,底层水体得到海底沉积物中再生的营养盐的补充,表底层营养盐的此消彼长使得底层营养盐含量明显高于表层。冬季,由于水体混合强烈,表底层营养盐的分布趋于均匀。进一步以氮磷浓度比考察长江口水域营养盐的限制特性发现:近河口区为磷限制,向海方向逐渐过渡成为氮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王春峰  
运用LOICZ通用的生源要素通量估算法BOX模型,估算长江口主要营养盐物质DIP和DIN的通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门水域DIP和DIN的行为过程,DIP在口门内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而离开系统,而在口门外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过程,DIP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进入系统;DIN在这两个区域都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进入系统,充当"源"的作用;论证了长江口海域DIP和DIN营养盐通量主要由径流量所控制;盐度分布、营养盐浓度也是营养盐通量控制因素之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润昊  王家宏  艾万政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一些极端天气所引发的自然灾害的频率也在增加。而台风是对海上交通及大陆沿海地区影响最广,危害最大的灾害。众所周知,长江口及其周遭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带,是我国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有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东南沿海的长江口每年都会遭遇到台风的侵袭,平均每年可以达到6次之多。因此制定合理而行之有效的避台措施,无论是对航道设施还是水域通航船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介绍长江口结构、台风成因开始,研究了台风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列出长江口水域在船舶避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阐述避台时船舶和岸基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新强  陈亚瞿  全为民  罗民波  王云龙  
2002年3月在长江口新建的北导堤N6区段试投放底栖动物10 t的基础上,2004年3月在南、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5 t,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了9.5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分别为26 489.43 g.m-2和3399.11 ind.m-2,比本底值分别增加了40.31倍和7.50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3.08倍。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 328.84 g.m-2和918.67 ind.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  许文珊  
通过对比不同季节长江口水域温度和盐度的观测数据,深入分析了该水域温、盐跃层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后发现:长江口水域的温度(热)层化现象一般形成于春季,并在夏季最为显著,进入秋季后逐渐减弱,而在冬季该水域的温度在垂直方向基本是均匀分布,显示出较强的垂向热混合过程。另一方面,该水域的盐度分布特征主要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因此在长江径流量最大的夏秋季节盐度层化现象最为显著,春季较弱,而冬季在东北季风作用下,长江冲淡水的影响主要局限于沿岸一带,长江口外的盐度垂向混合较为充分。在此基础上对引起水体结构季节变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对于进一步了解主要营养盐和污染物在该海域的分布特征和输运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兆礼  沈新强  
根据2000~2003年长江口邻近海域2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年间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高生物量分布区在交汇水团的海水一侧,而交汇水团的淡水一侧生物量较低。8月高生物量分布在交汇水团的两侧,交汇水团的生物量较低。长江口生物量的年间变动与外海水势力有关。高生物量分布区往往位于长江口水域的东侧,当外海暖水势力强盛时,高生物量分布区向长江口伸展,使整个水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增高,而当外海暖水势力较弱时,高生物量分布区范围缩小。2001至2003年浮游动物生物量逐年迅速降低与此有密切的关系。浮游动物优势种组成及丰度变化是影响长江口饵料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阮仁良  韩昌来  
长江口水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同时兼具工农业取水、通航、纳污、围垦等多种功能,长江口已成为上海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重点分析了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域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因素对长江口水域功能的影响,提出长江口现状过境水资源量为9335×108m3/a,上海市最大可开发利用的资源量约在3680×108m3/a;长江口水域水质基本符合II类标准,但近岸水域的污染不容忽视;长江口咸潮入侵成为长江口水资源利用的最大障碍,每年长江口的氯化物超标天数在45d;长江流域的来沙量有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姚东方  赵峰  高宇  宋超  杨刚  章龙珍  
以芦苇为浮床植物,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下游水域构建人工生态浮床,研究了芦苇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固定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期间(2013年5-7月),浮床芦苇的平均密度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5.6±2.5)株/m2,7月份最高达到(100.7±15.3)株/m2。相应地,浮床芦苇的平均株高也逐月增加,5月份最低为(2.6±1.4)cm,7月份最高为(55.0±15.5)cm。不同月份间植株密度和植株高度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钧渊  陈锦辉  钟俊生  吴建辉  罗渊政  杜志鹏  陈再忠  
为了探明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2020年11月—2021年8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周边水域设置14个站点,按季度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各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共采到仔稚鱼4 556尾,隶属于8目14科48种。种类组成优势种明显,以凤鲚(Coilia mystus,25.09%)为主,其次为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20.12%)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17.11%)。春夏两季仔稚鱼密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冬两季,夏季密度最高,达0.658 ind./m~3。春季种类数最多,为28种,冬季种类数最少。种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呈相同季节变化趋势:春季最高、夏季其次、冬季最低。春夏季仔稚鱼密度北支高于南支,秋冬季南支高于北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仔稚鱼可分为淡水类群、河口Ⅰ类群及河口Ⅱ类群;夏季可分为河口类群和海洋类群;秋季长江口崇明东滩仔稚鱼大致分为淡水类群、河口类群与海洋类群;冬季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甚少。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显示,夏季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与盐度呈相关关系,与水温、叶绿素、浊度无相关性。文中还对崇明东滩仔稚鱼优势种和群落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探讨。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郭旭鹏  金显仕  庄志猛  苏永全  张凤琴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聚类分析法对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虻(Erisphex potti)的饵料组成、摄食随体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虻的食物由大于900μm的浮游动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火枪乌贼(Loligo beka)、日本枪乌贼(Loligojapon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仔稚鱼组成,优势饵料为浮游动物,其重量贡献率为69%~75%。(2)虻的食物组成及摄食量在体长为60mm时发生较大变化,脊腹褐虾、仔稚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安东  钟俊生  罗一鸣  钱伟兵  侯世挺  高郭平  
为了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丰度和分布变化,2014年3-9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共拖网91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1 270尾,体长范围为3.56~50.88 mm,发育阶段由卵黄囊期仔鱼期到稚鱼期。其中涨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 013尾,平均密度0.27 ind/m3,平均体长10.00 mm。其中St.8密度最高,达0.268ind/m3,平均体长为9.44 mm。退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63尾,平均密度0.01 ind/m3,平均体长为20.08 mm。St.8昼夜调查表明,夜间采集刀鲚94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斌  仝云云  唐文乔  张亚  
长江河口是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栖息密度较高的分布区,崇明岛西部的东风西沙水域是窄脊江豚长江亚种即长江江豚(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活动的热点水域。为了弄清东风西沙水域江豚的种群动态,2014—2016年期间采用目视考察与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显示,6次目视考察(样线224 km)共目击到江豚11群次,计68头次。江豚的遇见率在0.121.14头次/km之间,平均0.37头次/km。专业渔民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南燕  边佳胤  吴惠仙  薛俊增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长江口北支设5个采样点,按月份采集水样品,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盐度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与悬浮物和浊度极显著正相关,亚硝态氮、铵态氮、总氮与总磷两两之间极显著正相关。长江口北支盐度周年呈现"上升-平稳-下降-上升"的变化,其中2010年咸潮入侵的提前主要受三峡工程于当年9月开展蓄水所影响,而后盐度的"平稳"则可能由三峡工程在枯水期下泄量的增加所维持。北支各营养盐指标峰值均出现在当年6~8月,长江径流所携带的营养盐和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对营养盐的需求则是导致北支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等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佳  施利燕  钟俊生  赵路路  
为探明长江口南部水域鱼类群落结构,2020年4月(春季)与9月(秋季)在长江口北港、北槽、南槽水道共设置12个站位点,采用单囊拖网(最小网目25mm)进行了2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计算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α-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以判定春秋季群落时空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16目25科 41属,均为暖温及暖水性鱼类,以河口种居多,狭盐性鱼类较少并呈区域分布。春季尾数资源密度高于秋季,而秋季质量资源密度高于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oilia nas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在两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春季,鮸的尾数资源密度对总密度贡献率最高,且在各物种尾数资源密度中对总密度贡献率影响最显著;秋季,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尾数资源密度贡献率最高,但刀鲚的尾数资源密度影响最显著。尾数及质量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秋季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春季,而春季Simpson单纯度指数(C’)平均值较高。研究水域内水面表层盐温受多种动态因素影响,存在季节性变化,资源密度平面分布揭示出许多类群有趋温、趋盐的生活习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守海  徐兆礼  田丰歌  
2009年6-8月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到1 355尾凤鲚(Coilia mystus)样品,取其胃含物并对其饵料组成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长兴岛北港水域每尾凤鲚对桡足类摄食数量为0.10~3.31个,长江口九段沙南槽水域每尾为0.06~0.23个,因此可以认为产卵场凤鲚的摄食强度大于洄游中凤鲚的摄食强度。同时发现,每尾体长为100~150 mm的凤鲚摄食糠虾类数量在0.4个左右,而150~190mm体长组糠虾类的数量在0.1个以下。研究表明,个体较大的凤鲚并未对较大个体的糠虾类有更强的摄食趋势。同样,食物中桡足类数量分布与体长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杭州湾,凤鲚的胃含物和栖息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