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8)
- 2023(10675)
- 2022(9488)
- 2021(8870)
- 2020(7342)
- 2019(17022)
- 2018(17017)
- 2017(32539)
- 2016(17937)
- 2015(20165)
- 2014(20106)
- 2013(20018)
- 2012(18366)
- 2011(16386)
- 2010(16262)
- 2009(14607)
- 2008(13994)
- 2007(11895)
- 2006(10295)
- 2005(8808)
- 学科
- 济(73409)
- 经济(73338)
- 管理(48936)
- 业(45082)
- 企(37300)
- 企业(37300)
- 方法(33717)
- 数学(29427)
- 数学方法(29121)
- 地方(20492)
- 农(18568)
- 中国(17498)
- 学(17069)
- 贸(17053)
- 贸易(17048)
- 易(16593)
- 业经(15432)
- 财(15190)
- 农业(12547)
- 环境(12268)
- 和(12055)
- 理论(11460)
- 地方经济(11390)
- 技术(10983)
- 制(10402)
- 出(10221)
- 划(9904)
- 务(9657)
- 财务(9599)
- 财务管理(9583)
- 机构
- 大学(250184)
- 学院(249277)
- 管理(101759)
- 济(94797)
- 经济(92717)
- 理学(89228)
- 理学院(88182)
- 管理学(86638)
- 管理学院(86202)
- 研究(83128)
- 中国(59080)
- 科学(54872)
- 京(53850)
- 所(41805)
- 财(40308)
- 江(40065)
- 农(40043)
- 业大(39491)
- 研究所(38778)
- 中心(37319)
- 范(34370)
- 师范(34039)
- 财经(33277)
- 北京(32894)
- 农业(31483)
- 院(31034)
- 经(30234)
- 州(29379)
- 师范大学(27785)
- 经济学(27448)
- 基金
- 项目(181627)
- 科学(142729)
- 研究(131752)
- 基金(131148)
- 家(114726)
- 国家(113805)
- 科学基金(97748)
- 社会(81290)
- 社会科(76976)
- 社会科学(76955)
- 省(72367)
- 基金项目(70931)
- 自然(65295)
- 自然科(63675)
- 自然科学(63660)
- 自然科学基金(62491)
- 划(60490)
- 教育(59708)
- 编号(54171)
- 资助(53618)
- 成果(42652)
- 重点(40925)
- 发(39427)
- 部(39342)
- 创(37576)
- 课题(37144)
- 创新(35023)
- 科研(35023)
- 大学(33234)
- 教育部(33203)
- 期刊
- 济(100563)
- 经济(100563)
- 研究(69721)
- 中国(42774)
- 学报(40985)
- 科学(38212)
- 管理(35327)
- 农(35072)
- 大学(30234)
- 学学(28473)
- 财(27855)
- 教育(27667)
- 农业(25097)
- 技术(21261)
- 业经(17273)
- 融(17200)
- 金融(17200)
- 经济研究(15419)
- 财经(14831)
- 图书(14306)
- 资源(13472)
- 问题(13448)
- 科技(13150)
- 业(12741)
- 理论(12584)
- 经(12440)
- 实践(11822)
- 践(11822)
- 技术经济(11705)
- 现代(11286)
共检索到34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卫明 田欣 郭磊城 何青
以长江口徐六泾断面2009年实测水沙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其水沙特征,重点研究了三峡蓄水及长江流域旱情对徐六泾节点径流、潮位和泥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寸滩站以上流域来水减少、三峡蓄水和中下游干旱共同导致进入河口的径流量减少,各自造成的影响权重分别为38%、13%和49%。与蓄水前相比,蓄水期间徐六泾涨潮历时增加0.5h,落潮历时减少0.5h,潮差增大约0.4m;涨潮平均流速增加35%~126%,落潮平均流速浅滩处基本不变,而深槽处减幅约为22%;蓄水期间涨落潮历时、流速流向等特征由不对称趋于较对称,说明徐六泾的水动力特征对径流减少的响应敏感。伴随径流减少,徐六泾含沙量由蓄水前的0.129...
关键词:
长江 三峡水库 干旱 徐六泾 河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钊 李占海 张国安 王智罡 姚俊
根据2015年1月7日至14日在长江口南槽中段主槽内获得的流速和悬沙观测资料,运用机制分解法分析了从大潮到小潮连续变化过程中南槽中段的水沙输运机制,通过小波分析方法探讨了悬沙浓度和流速的周期性对悬沙输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一个大小潮周期过程中各潮周期的单宽净输水以向海为主,斯托克斯余流和欧拉余流的强度由大潮到小潮呈减小趋势;(2)各潮周期的单宽净输沙以向陆为主,与净输水方向相反,输沙强度从大潮至小潮呈现"小-大-小"的变化特征,该特征的产生与潮泵效应输沙的剧烈潮周期变化有关,平流输沙、潮泵效应输沙与垂向净环流输沙项是影响潮周期净输沙的主要成分;(3)小波分析表明,悬沙浓度和流速具有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捷 何青 王宪业 郭磊城
利用2009和2010年洪枯季、大小潮长江口南北支长时间序列的水沙盐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近期南北支的水沙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南北支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北支水沙盐倒灌,特别是泥沙倒灌对南支水域悬沙浓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北支盐度和悬沙浓度年际、季节性及大小潮差异明显,一般大潮大于小潮,枯季大于洪季,平水年大于丰水年;南支受径流影响大,悬沙浓度均值在0.2kg/m3左右,盐度在0.25‰左右,南支悬沙浓度和盐度的大小均较北支小一个量级,其变化较北支复杂,尤其是在落潮时段盐度和悬沙浓度短时间内明显增加。北支作为河口唯一受潮汐控制的分支,水沙盐倒灌南支,倒灌期间南支悬沙浓度增加,洪季大潮有微弱沙量倒灌,悬...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支 南支 水沙盐倒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时连强 李九发 应铭 左书华 徐海根
研究南槽没冒沙演变规律,可以为筑库引淡蓄水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该海区近百年来各个时期的海图和20年来的实测水文泥沙等资料以及2003、2004年的现场观测数据,探讨了没冒沙的形成及形成后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没冒沙的形成和发育经历了局部边滩冲刷、边滩沙嘴发育和沙脊形成3个阶段;近半个世纪来,沙体中轴位置在稳定强劲的涨落潮流作用下呈现出西北—东南走向的良好的稳定性,具有潮流脊性质。而蓄淡水库工程建设将有可能使南槽成为适应进出水沙量的新型河槽。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没冒沙 冲淤演变 水库工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帅 何青 谢卫明 郭磊城 沈芳
基于近15年的实测数据,分析给出了长江河口控制站徐六泾悬沙浓度和组成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徐六泾站多年平均表层(2003~2017年)、中层和底层(2010~2017年)含沙量分别为0.07、0.07和0.13 g/L;表层(2004~2017年)、中层和底层(2009~2017年)的中值粒径分别为7.3、9.4和11.0μm。研究期间,年平均含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洪季较枯季降幅更明显。其中2015~2017年均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2003~2005年均值分别降低了57%和20%;表层含沙量在2008年出现明显降低的拐点,2008年之后的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之前分别降低56%和44%。悬沙粒度具有一定的波动变化,但没有显著趋势性变化特征,或与样本数量限制和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云平 李义天 樊咏阳
为了研究河口前缘沙洲演变过程与流域入海泥沙要素关系,建立了长江口前缘沙洲面积冲淤速率和流域入海泥沙要素关系曲线,并预测沙洲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河口前缘沙洲1958~1989年-5m以浅面积表现为淤涨,1989~2000年为淤涨和侵蚀交替变化,但幅度较小,自2000年起为冲刷趋势发展,这一过程伴随流域入海泥沙量和含沙量的减少而产生。同时沙洲面积的锐减过程中存在临界泥沙要素条件,并建立了相应的经验曲线,当沙洲面积冲刷和淤涨达到平衡时,临界入海沙量和含沙量临界值分别为2.83×108 t/a,0.318kg/m3。依据以往三峡水库蓄水后入海沙量预测数据,三峡水库蓄水后60a左右前缘沙洲-5m以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斌 仝云云 唐文乔 张亚
长江河口是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栖息密度较高的分布区,崇明岛西部的东风西沙水域是窄脊江豚长江亚种即长江江豚(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活动的热点水域。为了弄清东风西沙水域江豚的种群动态,2014—2016年期间采用目视考察与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显示,6次目视考察(样线224 km)共目击到江豚11群次,计68头次。江豚的遇见率在0.121.14头次/km之间,平均0.37头次/km。专业渔民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吉余 陈沈良 丁平兴 杨世伦
南汇咀近岸水域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带 ,其动力条件、泥沙运移、沉积过程和地貌演变复杂。根据长江口南汇咀近岸水域的水文泥沙观测和沉积地貌等资料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 ,探讨了长江口入海水沙在南汇咀近岸水域与杭州湾的交换和泥沙输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 ,沿南汇水下沙咀存在一个泥沙通道 ,长江口水沙在多种动力因子的驱动下经过该通道直接进入杭州湾 ,参与杭州湾水沙的周期变化。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 ,长江口泥沙以异重流的方式向杭州湾输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炜 李九发 李为华
针对近期长江口南北槽分流口地区出现新的河床冲淤演变情况,对分流口河道尤其北槽入口河段多次实测水文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分流口河道悬沙输运机制。通过引入输沙机制影响强度尺度参数,得到悬沙输运机制的数学表达形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北槽入口河道产生淤积的原因。结果表明:(1)北槽分流口存在三级输沙机制,且不同输沙机制项在近口段、口中段和口内段各段中影响程度也不相同;(2)分流口泥沙来源于南港河段,在向"南港—北槽"输运过程中,一部分泥沙受到分流潜堤拦截,落淤在潜堤北侧造成九段沙沙头持续淤长;(3)悬沙在口中段受两项输沙机制的共同控制下,跨跃航槽,横向输运。并在输移过程中落淤,最终形成北槽入口局部区域的持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云驹 常庆瑞 杨晓梅 刘举
通过对遥感监测泥沙原理和MODIS传感器特征的分析,应用不同时间的MODIS影像进行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悬浮泥沙监测。结果表明:(1)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含量较高,其中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高于长江口;(2)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水体中的泥沙由再悬浮形成,且冬季泥沙浓度和范围均大于春季;(3)入海径流与海洋动力是影响河口沿岸及近海水域水体悬浮泥沙含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海洋动力的潮流和波浪是主导控制因素。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平 由文辉 焦俊鹏
九段沙是长江口现代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新生沙洲。于2002年5月、8月和2003年11月分三次上岛,调查了岛上的底栖动物资源,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动态特征以及湿地生境变化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格局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27种,主要由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组成。上沙的优势种为宁波泥蟹(Hyoplax ningpeonsisShen)、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 glabra)等;中沙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 deschampsi)、光滑狭口螺(Stenoth...
关键词:
长江口 九段沙 湿地 底栖动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丽 杜蓉 刘其根 方淑波 陈丽平 孙诗卉 胡忠军
采用胃内含物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刀鲚(Coilianasus)食物组成及其食性转变。基于胃内含物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刀鲚食物重量百分比(W%)在小个体(150 mm)间两两差异显著;出现率(F%)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大个体与其他2个体长组差异显著,后两者无显著差异;数量百分比(N%)各体长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以上4种指数综合显示,小个体和大个体刀鲚分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虾鱼类,中等大小个体刀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F%、N%和IRI%占优势)和鱼类(W%占优势);碳氮双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亦表明,虾类和鱼类对大个体刀鲚有较大的食物贡献率。刀鲚的δ~(15)N随体长线性增加,δ~(13)C与体长呈二次多项函数关系,大个体的δ~(15)N[(15.18±0.79)‰]和营养级(TL:3.63±0.23)显著高于中等个体的δ~(15)N[(13.87±0.68)‰]和TL (3.26±0.20)(P0.05)。胃内含物法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刀鲚在生长发育中发生了食性转变,转变前后分别以水层和底层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推测其作为优势种对该水库底层和水层食物网的营养耦合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敏 李九发 李占海 姚弘毅 王飞
基于2011年洪季在南支河道从小潮至大潮连续8天现场定点观测所获得水沙观测数据(包括潮流、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对悬沙浓度、悬沙粒度和沉积物在不同时刻的组成分析,以及流速、悬沙和底床切应力的相互影响分析,对长江河口南支河道悬沙随时间变化特性和河床沙再悬浮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支主槽下段落潮水动力强于涨潮;落潮悬沙浓度高于涨潮,并由小潮至大潮逐渐增加;落潮悬沙粒径粗于涨潮,并随小潮至大潮不断粗化;河床沉积物颗粒较粗,细砂类组成达到90%以上;流速、悬沙及底床切应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河床泥沙再悬浮强度较强,其量值有限。而近期研究区域悬沙浓度和水沙关系发生变化,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安东 钟俊生 罗一鸣 钱伟兵 侯世挺 高郭平
为了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丰度和分布变化,2014年3-9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共拖网91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1 270尾,体长范围为3.56~50.88 mm,发育阶段由卵黄囊期仔鱼期到稚鱼期。其中涨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 013尾,平均密度0.27 ind/m3,平均体长10.00 mm。其中St.8密度最高,达0.268ind/m3,平均体长为9.44 mm。退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63尾,平均密度0.01 ind/m3,平均体长为20.08 mm。St.8昼夜调查表明,夜间采集刀鲚94尾,...
关键词:
刀鲚 仔稚鱼 数量分布 长江口 渔业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