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58)
2023(8176)
2022(7142)
2021(6350)
2020(5639)
2019(13019)
2018(12773)
2017(24380)
2016(13885)
2015(15681)
2014(15863)
2013(15847)
2012(15090)
2011(13481)
2010(13598)
2009(12556)
2008(12572)
2007(11611)
2006(9984)
2005(8833)
作者
(42591)
(35671)
(35665)
(33915)
(22525)
(17372)
(16508)
(14005)
(13533)
(12751)
(12348)
(12205)
(11456)
(11448)
(11260)
(11228)
(11209)
(10752)
(10570)
(10441)
(8993)
(8798)
(8726)
(8214)
(8151)
(7991)
(7959)
(7906)
(7304)
(7289)
学科
(63032)
经济(62990)
管理(33557)
(32896)
方法(29205)
数学(26543)
数学方法(26331)
(24823)
企业(24823)
地方(18174)
(16975)
(16204)
贸易(16202)
(15778)
中国(14383)
(14291)
(12780)
业经(11373)
农业(11335)
地方经济(10579)
(10268)
环境(9718)
(9002)
(8810)
(8234)
出口(8222)
出口贸易(8222)
(8070)
金融(8068)
理论(7908)
机构
大学(202955)
学院(202802)
(83022)
经济(81305)
管理(74336)
研究(71132)
理学(64459)
理学院(63592)
管理学(62387)
管理学院(61997)
中国(51624)
科学(47318)
(43108)
(41453)
(37760)
(36704)
(35081)
研究所(34891)
业大(34737)
中心(33221)
农业(33128)
财经(28525)
(28118)
师范(27748)
经济学(26207)
(25742)
北京(25591)
(25412)
(24817)
经济学院(24096)
基金
项目(139866)
科学(109024)
基金(100249)
研究(98589)
(88786)
国家(88089)
科学基金(74003)
社会(61781)
社会科(58560)
社会科学(58536)
(57200)
基金项目(53987)
自然(48643)
(47698)
自然科(47440)
自然科学(47420)
自然科学基金(46593)
教育(45538)
资助(40837)
编号(40028)
重点(32655)
成果(32040)
(31921)
(30798)
(28720)
课题(28283)
科研(27451)
计划(27053)
创新(27006)
大学(25565)
期刊
(88072)
经济(88072)
研究(54104)
学报(37193)
中国(37140)
(36164)
科学(32119)
(26834)
大学(26670)
学学(25351)
农业(24566)
管理(23348)
教育(19773)
技术(17310)
(16087)
金融(16087)
业经(14723)
经济研究(14134)
财经(13772)
(13489)
问题(12655)
(11833)
(11613)
资源(11298)
(10827)
技术经济(10510)
统计(9930)
商业(9703)
图书(9514)
科技(9402)
共检索到291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健  刘洪波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Mugil cephalus)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长江口鲻鱼存在着多样化的洄游活动。其孵化和早期发育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而在随后的继续生长和发育阶段,鲻鱼可以灵活地利用长江口淡水、河口半咸水和海水环境,个体之间洄游的"履历"差异很大,反映出了鲻鱼生活史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生存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鲻鱼的生存环境背景,为今后开展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  郭弘艺  唐文乔  李辉华  张旭光  吴嘉敏  
2012年1-4月,在长江河口靖江段采集了一批溯河洄游中的日本鳗鲡幼鱼,对其中5尾幼鱼的矢耳石进行了全耳石SRXRF分析。结果表明,SRXRF分析可精确测得14种元素的含量,其中钙(Ca)和锶(Sr)的平均含量分别达240 215.928μg/g和2 383.221μg/g,是常量元素;其余12种均属于微量元素,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钡(Ba)、铁(Fe)、锰(Mn)、锌(Zn)、铬(Cr)、镍(Ni)、汞(Hg)、硒(Se)、钴(Co)、铜(Cu)、金(Au)、钒(V)。其中,钡(Ba)、铁(Fe)、锰(Mn)、锌(Zn)的平均含量在1~10μg/g之间;铬(Cr)、镍(Ni)、汞(Hg)、硒(...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许庆  姜涛  杨健  刘敏  
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EPMA)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首次对福建(福州、宁德)沿岸海域采集到的3尾刀鲚(Coilia nasus)进行矢耳石的锶(Sr)和钙(Ca)微化学特征分析,重建其生活史。结果显示,这3尾刀鲚耳石核心区的Sr︰Ca值均小于3,且耳石面分析显示核心区均为蓝色,表明它们都属于淡水产卵和淡水孵化;其中,福州海域的1尾刀鲚早期生活史对淡水依赖时间较长,而宁德海域的2尾刀鲚对淡水依赖时间较短。根据耳石从核心到边缘的Sr︰Ca值变化线分析及过核心截面Sr含量面分析可以确定,3尾刀鲚均为典型的溯河洄游生态类型;其中,福州海域1尾刀鲚呈现淡水–半咸水型的生境履历,而宁德海域2尾刀鲚呈现淡水–半咸水–海水型的生境履历。本研究首次利用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揭示了福建水域刀鲚生活史和生境履历存在多样性,也证实了宁德三沙湾外海域和闽江口外沿岸水域尚存溯河洄游型刀鲚。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福建沿岸水域刀鲚的关键栖息地研究及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基础信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弘艺  张亚  唐文乔  刘东  张旭光  吴嘉敏  
在长江口日本鳗鲡鳗苗捕捞汛期,于长江靖江段采集日本鳗鲡幼体,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XRF)定量分析方法测定了幼体矢耳石中14种元素的含量,分析了在海洋与淡水早期生活史阶段的微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耳石中Ca和Sr为常量元素,Ba、Fe、Mn、Zn的含量也为1~10μg/g,Cr、Ni、Se、Co、Cu、Au则在1μg/g以下。Ni、Cu、Mn、Cr、Co、Zn和Sr含量的稳定性较好,全部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在30%以下;Se、Au的含量低且极不稳定,变异系数达40.8%~75.0%;Fe在不同个体间存在显著的含量差异,但其他元素不存在个体差异。在海洋生活史阶段,Mn、Se、Co、Ba为强富集元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钧渊  陈锦辉  钟俊生  吴建辉  罗渊政  杜志鹏  陈再忠  
为了探明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2020年11月—2021年8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周边水域设置14个站点,按季度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各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共采到仔稚鱼4 556尾,隶属于8目14科48种。种类组成优势种明显,以凤鲚(Coilia mystus,25.09%)为主,其次为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20.12%)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17.11%)。春夏两季仔稚鱼密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冬两季,夏季密度最高,达0.658 ind./m~3。春季种类数最多,为28种,冬季种类数最少。种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呈相同季节变化趋势:春季最高、夏季其次、冬季最低。春夏季仔稚鱼密度北支高于南支,秋冬季南支高于北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仔稚鱼可分为淡水类群、河口Ⅰ类群及河口Ⅱ类群;夏季可分为河口类群和海洋类群;秋季长江口崇明东滩仔稚鱼大致分为淡水类群、河口类群与海洋类群;冬季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甚少。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显示,夏季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与盐度呈相关关系,与水温、叶绿素、浊度无相关性。文中还对崇明东滩仔稚鱼优势种和群落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探讨。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轩中亚  姜涛  刘洪波  陈修报  胡玉海  杨健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文平  黎雨轩  李钟杰  谢松光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扁椭球形,只有一个翼状突起。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2.5~22.8μm,平均为(14.3±4.8)μm(n=111)。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24.9±6.4)μm(n=44)。生长轮在耳石长轴上排列较疏且不清晰,短轴上较密但清晰。凤鲚幼鱼的日龄为54~128 d,对应的孵化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7月23日,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超  杨琴  赵峰  张涛  胡丽娟  庄平  
为探明相邻海域凤鲚(Coilia mystus)群体间的差异性,分别采集江苏吕四(吕四群体)、上海崇明(崇明群体)、浙江舟山(舟山群体)和浙江温州(温州群体)邻近海域的凤鲚共240尾。以凤鲚矢耳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耳石测量法和耳石框架法获得21个测量参数,通过公式转化为20个形态指标数据,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4个群体间14个形态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7个反映耳石形态特征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79%,结果显示不同群体耳石的整体形态相似,各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局部的框架形态指标;利用贡献率最大的9个形态指标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方程,温州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为96.7%,其次是崇明群体(66.7%)、吕四群体(60.0%)和舟山群体(58.3%);聚类分析表明崇明和舟山群体距离最近,其次为吕四群体,与温州群体距离最远。结果表明:崇明、舟山和吕四群体的矢耳石形态差异较小,而温州群体与这3个群体的差异最大,可单独确立为一个生态群体。可见,短距离洄游性凤鲚不同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大小与不同群体间地理阻隔程度相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守海  徐兆礼  田丰歌  
2009年6-8月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到1 355尾凤鲚(Coilia mystus)样品,取其胃含物并对其饵料组成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长兴岛北港水域每尾凤鲚对桡足类摄食数量为0.10~3.31个,长江口九段沙南槽水域每尾为0.06~0.23个,因此可以认为产卵场凤鲚的摄食强度大于洄游中凤鲚的摄食强度。同时发现,每尾体长为100~150 mm的凤鲚摄食糠虾类数量在0.4个左右,而150~190mm体长组糠虾类的数量在0.1个以下。研究表明,个体较大的凤鲚并未对较大个体的糠虾类有更强的摄食趋势。同样,食物中桡足类数量分布与体长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杭州湾,凤鲚的胃含物和栖息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涛  王焕焕  毕学娟  宋超  赵峰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的主要繁殖期在长江口采集仔稚鱼103尾。分析凤鲚仔稚鱼样本得出日龄范围为548 d,体长为4.2026.21 mm。为研究长江口凤鲚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生长,测定了凤鲚仔稚鱼(548日龄)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变化,其变化分为3个阶段(511日龄、1230日龄、3148日龄)。不同日龄阶段,体长的生长速率差异性显著(P<0.05)。耳石早期发育研究发现耳石长、耳石宽随鱼体的生长而增长,在1719日龄之后其生长速率增大约2倍。采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耳石长、耳石宽与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弘艺  唐文乔  
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江苏靖江市的长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刀鲚261尾。清洗后的矢耳石在60℃烤箱中烘烤24h,干燥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到0.01mg。成对t检验显示,左右矢耳石间的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选用左矢耳石为研究对象。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等确定各类参数间的最佳拟合公式。结果表明,长江口刀鲚的耳石重量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重叠相对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即生长慢的比年龄小即生长快的耳石重量大,不同龄组间耳石重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按年龄组以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耳石重量的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但年龄不同的个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静  沈建忠  孙林丹  熊雷  
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技术(LA-ICP-MS)对2012、2014及2016年采自长江、赣江的鲢幼鱼耳石核区微量元素(Sr、Ba、Mg、Na、Si、Cr、Mn、Ca、Zn)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长江、赣江鲢幼鱼耳石核区4种微量元素与钙元素的比值(Sr∶Ca、Ba∶Ca、Si∶Ca、Mg∶Ca)在同一水体年际间基本不变,但不同水体(长江、赣江)鲢幼鱼群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Si∶Ca和Sr∶Ca比值对群体识别的贡献率最大。应用这4种元素比值的线性判别分析(LDFA)对长江鲢幼鱼群体整体判别成功率为92. 11%,其中对2012年、2014年、2016年样本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92. 31%、93. 33%、90. 91%;对赣江鲢幼鱼群体整体判别成功率为92. 31%,其中对2012、2014、2016年样本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80. 00%、96. 77%、93. 75%。研究表明,这4种元素比值可以作为识别长江和赣江鲢群体的环境元素指纹,LA-ICP-MS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技术用于识别长江、赣江鲢群体确实有效可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欢  陈锦辉  吴建辉  钟俊生  韩梦婷  赵晨  
2018年6月(夏)和9月(秋),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的14个站位点的表层,运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1.3 m,网目0.5 mm)水平船拖10 min采集仔稚鱼,实时采集水柱环境参数包括温度(SST)、盐度(SSS)、浊度(TUR)、深度(DEP)和叶绿素a(SSC),探讨该水域仔稚鱼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8网次共采集到仔稚鱼10 925尾。其中淡水型鱼类22种(42%),河口型(半咸水)鱼类19种(37%),沿岸型鱼类7种(13%)和近海型鱼类4种(8%)。鲤科为14种(27%);虾虎鱼科12种(23%);鳀科及银鱼科均为5种(10%)。以大于5%为优势种,凤鲚占总渔获量的21.51%、刀鲚(18.11%)、贝氏?(16.34%)、银飘鱼(10.82%)和斑尾刺虾虎鱼(9.38%)。在采集的所有仔稚鱼中,前弯曲期仔鱼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76.49%,弯曲期仔鱼11.94%,后弯曲期仔鱼8.01%,稚鱼3.43%,卵黄囊仔鱼仅出现在6月,占总渔获量的0.13%。前弯曲期仔鱼与弯曲期仔鱼的密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呈下降趋势,后弯曲期仔鱼密度呈上升趋势。夏季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密度都比秋季多。研究表明,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可以分为两支,淡水种生态群落和半咸水生态群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利明  周旺  王迪  Ebango Ngando Narcisse  
鱼类耳石元素含量受栖息环境影响,因此通过分析鱼类耳石元素含量比值可以研究其栖息环境。根据2018年10月至12月在毛里塔尼亚海域(20°10′N~21°10′N、17°10′W~17°40′W)采集的219尾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筛选58枚沙丁鱼耳石,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测定不同年龄耳石元素含量并分析其比值的差异,探讨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不同年龄栖息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耳石共检测到44种元素,主要为钙(Ca)、钠(Na)、锶(Sr)、铁(Fe)、镁(Mg)、钡(Ba)等;所有样本中不同性别沙丁鱼耳石主要微量元素(Na、Sr、Fe、Mg、Ba)含量与Ca含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耳石微量元素Na、Sr、Mg、Ba含量与Ca含量的比值核心区跟1龄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龄区与2龄区、2龄区与边缘区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毛里塔尼亚海域不同性别的沙丁鱼栖息环境相同;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0龄与1龄栖息环境差异不显著,1龄与2龄及2龄与被捕获时栖息环境差异显著。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斌  仝云云  唐文乔  张亚  
长江河口是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栖息密度较高的分布区,崇明岛西部的东风西沙水域是窄脊江豚长江亚种即长江江豚(N.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活动的热点水域。为了弄清东风西沙水域江豚的种群动态,2014—2016年期间采用目视考察与常年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水域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显示,6次目视考察(样线224 km)共目击到江豚11群次,计68头次。江豚的遇见率在0.121.14头次/km之间,平均0.37头次/km。专业渔民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