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5)
- 2023(4551)
- 2022(3820)
- 2021(3416)
- 2020(2900)
- 2019(6353)
- 2018(6107)
- 2017(11599)
- 2016(6439)
- 2015(6949)
- 2014(6949)
- 2013(6895)
- 2012(6539)
- 2011(5830)
- 2010(5935)
- 2009(5459)
- 2008(5383)
- 2007(4788)
- 2006(4157)
- 2005(3829)
- 学科
- 济(29944)
- 经济(29926)
- 业(15245)
- 管理(14663)
- 地方(12834)
- 方法(11731)
- 数学(11012)
- 数学方法(10942)
- 贸(10934)
- 贸易(10931)
- 易(10719)
- 险(10681)
- 保险(10590)
- 企(9302)
- 企业(9302)
- 中国(9298)
- 地方经济(7978)
- 出(7864)
- 口(7319)
- 出口(7287)
- 出口贸易(7287)
- 农(6830)
- 银(6369)
- 银行(6359)
- 环境(6160)
- 融(6093)
- 金融(6092)
- 行(6030)
- 学(5879)
- 制(5388)
- 机构
- 学院(89423)
- 大学(88570)
- 济(38344)
- 经济(37611)
- 管理(33352)
- 研究(32001)
- 理学(28146)
- 中国(28000)
- 理学院(27755)
- 管理学(27253)
- 管理学院(27095)
- 江(21011)
- 科学(20722)
- 京(19036)
- 财(18354)
- 所(16657)
- 农(15629)
- 研究所(15452)
- 中心(15327)
- 财经(14510)
- 业大(13147)
- 经(13128)
- 农业(12529)
- 经济学(12460)
- 院(12436)
- 州(11708)
- 经济学院(11488)
- 范(11464)
- 省(11425)
- 师范(11248)
- 基金
- 项目(64177)
- 科学(51311)
- 基金(47338)
- 研究(45254)
- 家(41822)
- 国家(41514)
- 科学基金(35662)
- 社会(30290)
- 社会科(28758)
- 社会科学(28751)
- 省(26681)
- 基金项目(25094)
- 自然(23375)
- 自然科(22769)
- 自然科学(22759)
- 自然科学基金(22329)
- 划(21529)
- 资助(19964)
- 教育(19354)
- 编号(17340)
- 重点(15209)
- 发(15037)
- 部(14117)
- 江(13596)
- 创(12855)
- 科研(12848)
- 成果(12746)
- 国家社会(12729)
- 课题(12564)
- 创新(12284)
共检索到136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庆莹 白凯强 孙彬 何培民
针对上海奉贤碧海金沙封闭养殖海域的水质状况及浮游植物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并据此分析养殖期间的水质污染状况和潜在风险。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7月、10月及2017年1月。水质调查表明:4月、7月、10月,调查海域DIP、DIN和COD浓度保持较高水平,其中,DIP、DIN浓度在4月最高,而COD浓度最高值出现在7月。而养殖结束后,即10月到次年1月,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浮游植物共发现7门42种,其中秋季、夏季居多。浮游植物四季演替明显,春季优势度最高为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夏季则为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秋季蓝藻门的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为主要优势种,冬季则为蓝藻门的颤藻(Oscillatoria),其中小球藻四季均为优势种。浮游植物丰度较高集中在秋季、夏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在0.709~2.088和0.440 4~0.870 7。分析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且水质污染较重,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环境因子为营养盐浓度和温度,卷曲鱼腥藻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分别在夏季和夏、秋季优势度较高,具有潜在造成赤潮的风险,需控制养殖容量,结合生态修复,优化养殖环境。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养殖 水质污染 潜在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旭 蒋晓山 赵敏 李志恩
根据长江口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监测资料,利用变异系数法和富积系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波动程度及富积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表层沉积物所监测的重金属中,Pb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最高,其它重金属元素的空间波动程度较低,各重金属空间波动程度的顺序依次为Pb>Cd>Hg>Cu>Cr>As>Zn;沉积物中Cu元素的富积程度最高,Pb元素次之,其它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程度较低,各重金属富积程度的顺序依次为Cu>Pb>Zn>As>Cr>Cd>Hg。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生态危害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亚岩 柏育材 王云龙
研究了长江口临近海域沉积物中Cu和Zn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形态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和Zn的分布自北向南有增加的趋势,在南部外海的泥质区富集。活性形态Cu和Zn的含量顺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L3)>碳酸盐结合态(L2)>有机结合态(L4)>可交换态(L1),活性形态高值区位于长江口和杭州湾近岸,表现较强的陆源属性。各活性形态中,粒度与有机结合态Cu、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相关性好,说明有机结合态Cu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Zn是受物源影响最大的活性形态。聚类分析表明,水化学环境对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
关键词:
铜 锌 形态 生态风险 沉积物 长江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丁振华 刘彩娥 汤庆合 王文华 庄敏
总结了上海地区汞污染的现状:以黄浦江为主的水体汞平均含量明显偏高;江水和沉积物中总汞的沿江分布特征与两岸工农业布局相一致,从上游到下游具有低一高一低的波状起伏特征,下游江段汞含量较上游高。沉积物中含汞高的地点都在高水汞点的下游,与河流沉积的动力学规律一致,黄浦江输入长江的汞逐年增加。土壤具有较高的汞背景值。各种垃圾处置场对环境汞污染的具体影响还不清楚。上海工业百年来的发展已经使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背景值升高,这些污染物低浓度、分布广,控制治理难度大,对人体的危害具有低剂量、长暴露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区正逐步变为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的服务中心区,而周边地区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生产基地。上海经济的新...
关键词:
上海 经济格局 长江口 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姚野梅 金有坤
长江口水质污染及生物残毒状况调查INVESTIGATIONONTHESTATEOFTHEWATERPOLLUTIONANDTHERESIDUALTOXICITYINORGANISMINCHANGJIANGRIVERESTUARY¥YaoYemeian...
关键词:
长江口,水质污染,生物体残毒,调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陈莎 洪波
应用美国EMI公司的SMS(surface-watermodeling system)软件计算长江口海域四季的潮流场,并应用溢油全动力轨迹模式、溢油扩展扩散模式和溢油蒸发溶解模式等来模拟四季在南槽航道发生250 t溢油事故后油团的漂移轨迹,扩展范围以及油团中心浓度分布变化。结合美国农药办公室(OPP)提出的生态风险的表征方法即商值法进行风险区划。最后得出结论:发生溢油事故对鱼类春夏季出现不可接受的风险区域,对虾类影响很大,四季均出现大面积不可接受的风险区域,对贝类大部分为可缓和的风险区域。夏季发生溢油事故油团将影响到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中华鲟保护区和江苏省的滩涂围垦区。夏季溢油危害最严重,其次...
关键词:
溢油 风险评价 长江口 渔业生态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王春峰
运用LOICZ通用的生源要素通量估算法BOX模型,估算长江口主要营养盐物质DIP和DIN的通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门水域DIP和DIN的行为过程,DIP在口门内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而离开系统,而在口门外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过程,DIP通过生物和非生物过程进入系统;DIN在这两个区域都通过非保守性行为进入系统,充当"源"的作用;论证了长江口海域DIP和DIN营养盐通量主要由径流量所控制;盐度分布、营养盐浓度也是营养盐通量控制因素之一。
关键词:
陆海相互作用 长江口 物质通量 营养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大松 杨红 王春峰 焦俊鹏
为研究长江口上海近岸海域敌草隆(Diuron)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于2021年10—11月间采集上海长江口沿岸海域、横沙岛(内陆)水域、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附近海域24个站位水样并通过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各站位表层水样中的敌草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个不同区域24个站位水样均有敌草隆检出。其中,上海长江口沿岸10个站位敌草隆质量浓度检测范围为182.43~439.38 ng/L,检出率为100%;横沙岛(内陆)水域9个站位敌草隆质量浓度检测范围为83.48~369.25 ng/L,检出率100%;中华鲟保护区附近海域5个站位敌草隆质量浓度检测范围为1.97~2.85 ng/L,检出率100%。敌草隆的空间分布主要与船舶防污涂料在船舶停靠港口及航运中释放、农业活动、海洋水动力学扩散作用等相关。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上海长江口沿岸海域具有潜在中风险;横沙岛(内陆)水域农田耕作区具有潜在中风险;中华鲟保护区附近海域具有潜在低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上海近岸海域环境正遭受敌草隆的威胁,尤其是在上海长江口沿岸主要的港口和码头以及横沙岛海域农耕区和河流交汇处。虽然暂时未威胁到中华鲟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域,依旧需要对敌草隆在长江河口及近海海域的环境影响引起重视。
关键词:
敌草隆 长江口近岸海域 水体 风险评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一鸣 秦玉涛 刘材材 季晓 邓邦平 刘守海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长江口内。2014年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基本稳定,2012年略低,而之后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优势种包括丝异须虫、双形拟单指虫和钩虾,2013年未出现优势种,其余年份则以多毛类为主。年际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且群落组成呈逐年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口环境...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年际变化 长江口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李纲 金成法
根据1998年8月东海调查资料,计算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垂直通量,并运用垂直扩散-对流模式计算磷酸盐再生速率。研究海域垂直流速分别为ω1=1×10-3cm/s和ω2=5×10-3cm/s时,磷酸盐的再生速率分别为6.10μmol/(L·a)和30.51μmol/(L·a),磷酸盐在水体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27.61d和5.51d。磷酸盐的平均再生量为0.74μmol/L,再生的磷酸盐成为浮游植物所需磷的主要来源,是该海域夏季磷酸盐的主要补充途径之一。磷酸盐的再生量和再生速率在沿岸水域比外海要大,呈现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减小的趋势。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典型上升流区磷酸盐的平均垂直通量为5...
关键词:
长江口 磷酸盐 再生 垂直通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琴 赵峰 宋超 张涛 庄平 姜涛 杨健
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技术(EPMA)对长江口崇明和邻近吕四凤鲚(Coiliamystus)耳石Sr和Ca的微化学进行了分析。定量线分析和Sr含量面分布图谱显示,凤鲚耳石核区的Sr/Ca比值存在Sr/Ca<3、37这3种类型,分别对应的耳石核心面分布同心环区域颜色为蓝色、绿色和黄-红色,据此推断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孵化场存在3种,即淡水孵化场、河口半咸水孵化场及海水孵化场。凤鲚个体耳石从核心到边缘的Sr/Ca比值变化波动极为显著,有对应淡水生活的低值阶段(Sr/Ca7,最大为7.81±0.91),可将凤鲚的生境履历类型分为4种类型: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定居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长江口邻近海域吕四凤鲚有淡水和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半咸水–海水型和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而长江口崇明岛海域有海水及河口半咸水孵化个体,其生境履历类型包括淡水–河口半咸水型、河口定居型及淡水–河口半咸水–海水型,这反映了长江口崇明岛及邻近海域吕四2个海域凤鲚个体间的共性以及差异性。通过本次研究,首次证明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凤鲚存在3种孵化场及4种生境履历类型,准确反映了凤鲚个体组成及其生活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晓东 徐兆礼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十足类丰度的季节变化、水团对丰度分布的影响、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以及其生态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十足类丰度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平面分布变化主要受盐度影响。夏季平均丰度最高(10.42 ind/m3),主要集中在长江口羽状锋(122°40′~123°30′E)处,冬季丰度最低(0.00 4 ind/m3)。中型莹虾(Lucifer intermedius)和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是最主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