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28)
2023(6405)
2022(5291)
2021(4865)
2020(3989)
2019(8919)
2018(8729)
2017(16531)
2016(9363)
2015(10184)
2014(10135)
2013(10105)
2012(9764)
2011(8846)
2010(8877)
2009(7894)
2008(8055)
2007(7113)
2006(6241)
2005(5649)
作者
(29189)
(24726)
(24274)
(23141)
(15919)
(11948)
(11100)
(9581)
(9325)
(8942)
(8791)
(8759)
(8318)
(8037)
(8020)
(7560)
(7550)
(7322)
(7228)
(7168)
(6241)
(6237)
(6039)
(5970)
(5691)
(5436)
(5429)
(5149)
(5092)
(5082)
学科
(41744)
经济(41703)
管理(22083)
(20593)
方法(16790)
(15122)
企业(15122)
数学(14914)
数学方法(14723)
地方(14434)
(12225)
贸易(12224)
(11936)
(11345)
(11131)
中国(9512)
地方经济(8780)
(8616)
(7767)
(7561)
出口(7542)
出口贸易(7542)
业经(7373)
农业(7317)
环境(6613)
(6428)
金融(6426)
(6067)
(5594)
银行(5572)
机构
大学(137117)
学院(136965)
(54680)
经济(53656)
研究(53490)
管理(47507)
理学(41693)
理学院(41018)
管理学(40059)
管理学院(39791)
中国(37889)
科学(36450)
(30542)
(30062)
(28969)
(27594)
研究所(27109)
农业(24497)
业大(24120)
(23612)
中心(23556)
(20241)
师范(19969)
(19452)
财经(19383)
(17664)
(17641)
经济学(17336)
科学院(17057)
(17009)
基金
项目(99841)
科学(79300)
基金(73701)
研究(68199)
(67290)
国家(66805)
科学基金(55697)
社会(44088)
社会科(41895)
社会科学(41883)
(40176)
基金项目(39242)
自然(37630)
自然科(36710)
自然科学(36693)
自然科学基金(36047)
(34042)
教育(30665)
资助(29905)
编号(25523)
重点(24071)
(22876)
(22174)
(20447)
成果(20348)
计划(19936)
科研(19758)
创新(19387)
课题(18908)
国家社会(18837)
期刊
(58340)
经济(58340)
研究(36713)
学报(28105)
(26972)
中国(25479)
科学(24852)
大学(19909)
学学(19144)
农业(18987)
(16596)
管理(15884)
教育(12541)
(11665)
金融(11665)
(10222)
技术(9846)
业经(9496)
财经(9353)
资源(9291)
经济研究(9169)
问题(8441)
(8298)
(8041)
(7996)
业大(7716)
国际(6803)
科技(6668)
世界(6536)
农业大学(6383)
共检索到198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郭旭鹏  金显仕  庄志猛  苏永全  张凤琴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聚类分析法对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虻(Erisphex potti)的饵料组成、摄食随体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虻的食物由大于900μm的浮游动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火枪乌贼(Loligo beka)、日本枪乌贼(Loligojapon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仔稚鱼组成,优势饵料为浮游动物,其重量贡献率为69%~75%。(2)虻的食物组成及摄食量在体长为60mm时发生较大变化,脊腹褐虾、仔稚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沈新强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栾青杉  孙军  
采用Utermhl分析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5°~32.5°N,121.0°~123.5°E)2005年秋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初步鉴定浮游植物95种(含变种和变型),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其丰度比例达到93.1%;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文明  杨刚  张涛  赵峰  庄平  
为了解长江口横沙浅滩及邻近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状况,分析其是否受河口工程建设的影响,本研究于2019年6月对该水域展开底拖网数据调查,通过分析其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来了解群落结构现状。结果显示,夏季该水域共出现游泳动物68种,种类组成主要以节肢动物和鱼类为主。优势种分别为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主要为小型、低营养层次和短生命周期的物种。调查水域游泳动物生物多样性指数偏低,群落结构总体不稳定,受环境扰动较大。聚类和排序分析显示调查水域站位大致可分为两组,并且两组组间物种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R=0.825, P<0.01),主要是受到盐度和水温的影响。总体上看,近年来长江口深水航道和滩涂围垦等工程的建设可能对横沙浅滩及邻近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楠  凌建忠  
利用2015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调查数据,对春夏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共采获62种、35839尾仔稚鱼,分别属于14目、30科、45属。各月种类数范围为22~36种,从4月到6月,先是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至6月达到高峰期,7月则大幅降低。各月的丰度范围为11.45~114.31 ind/(100 m3);丰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各月主要种类数范围为5~13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优势种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鳀(Engraulis japonic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属(Callionymus sp.)等。优势种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大的更替性。种类数以20 m以浅水域最多,不同水深范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20 m以浅海域的种类数与表层水温的关系在4—6月为显著正相关(r=0.997,P<0.05)。从春季到夏季,仔稚鱼高丰度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转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媛媛  宋超  赵峰  吕杨  杨刚  章龙珍  
为了探明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于2014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23个站点分涨、落潮水平拖网同步检测环境因子,获得仔稚鱼样品357 ind。其中5月份样本125 ind,隶属于5目7科10种,以鲈形目居多,共5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有2种,鲇形目、鯔形目和鲽形目各出现1种;优势种有香斜棘(Repomucenus olidus)、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鮻(liza haematocheil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鹏飞   戴芳群   陈云龙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12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13年1月(冬季)和5月(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渔业底拖网调查数据,对渔业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渔业种类114种,隶属于17目66科90属,其中鱼类12目36科50属58种,鲈形目种类最多(26种),甲壳类2目25科33属49种,头足类仅3目5科6属7种。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仅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全年优势种。秋季平均单位网次渔获量最高(29.20 kg/h·net),春季(17.95 kg/h·net)高于夏季(14.60 kg/h·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长松  俞连福  戴国梁  郁连春  汤建华  沈德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左涛  戴芳群  金显仕  庄志猛  
根据长江口及毗邻南黄海水域多种生物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计算其摄食生态类型,结果表明,一些生物的摄食生态类型计算结果存在时空与计算方法差异,其原因是生物的食性存在季度或年际上的时间变化,并会随栖息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发生改变;统一稳定同位素法与胃含物分析法计算生物摄食生态的判断类型后,2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24种共有生物有21种生物的判断结果一致,推断稳定同位素法计算生物摄食生态类型可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汤昌盛  张芳  冯颂  戴芳群  王彦涛  
根据2015年6月(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渔业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93种,其中底层鱼类56种、中上层鱼类7种、头足类10种和甲壳类20种,以底层鱼类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包括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鱼山渔场及舟山渔场近岸区和长江口渔场离岸区群落多样性较高,舟山渔场离岸区和大沙渔场南部多样性较低。渔业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谷  孙栋  林施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王妤  庄平  
2017年3月19日,在长江口近海采集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长133.0 cm、体质量13.8 kg,对其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中华鲟在长江口近海摄食较好,摄食强度为4级,饵料生物共有6种,其中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3种,甲壳类有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佳  施利燕  钟俊生  赵路路  
为探明长江口南部水域鱼类群落结构,2020年4月(春季)与9月(秋季)在长江口北港、北槽、南槽水道共设置12个站位点,采用单囊拖网(最小网目25mm)进行了2个航次渔业资源调查。计算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α-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以判定春秋季群落时空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到鱼类49种,隶属于16目25科 41属,均为暖温及暖水性鱼类,以河口种居多,狭盐性鱼类较少并呈区域分布。春季尾数资源密度高于秋季,而秋季质量资源密度高于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刀鲚(Coilia nas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鮸(Miichthys miiuy)在两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春季,鮸的尾数资源密度对总密度贡献率最高,且在各物种尾数资源密度中对总密度贡献率影响最显著;秋季,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尾数资源密度贡献率最高,但刀鲚的尾数资源密度影响最显著。尾数及质量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秋季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 均匀度指数(J’)、Margalef 种类丰富度指数(D’)均高于春季,而春季Simpson单纯度指数(C’)平均值较高。研究水域内水面表层盐温受多种动态因素影响,存在季节性变化,资源密度平面分布揭示出许多类群有趋温、趋盐的生活习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帼英  朱云云  陈建国  周忠良  
花鲈为沿海及河口的经济鱼类,亦可溯河生活于淡水。在长江口水域,花鲈属中型鱼类,其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式为:W=0.0605L2.6346(r=0.9878),生长方程为:Lt=100.9957[1-e-0.1768(t+0.7633)],Wt=11542.26[1-e-0.1768(t+0.7633)]2.6346,体重生长拐点tr=4.7龄,拐点处体重为3281.4克。早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以后转变为主要以虾其次以鱼为食,成鱼则主要以鱼其次以虾为食。在长江口水域,鱼虾等饵料资源丰富,为花鲈极好的肥育场所。在该水域,花鲈的资源量应引起重视。文中,最后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作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