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09)
- 2023(10510)
- 2022(9418)
- 2021(8836)
- 2020(7308)
- 2019(16972)
- 2018(16949)
- 2017(32548)
- 2016(18061)
- 2015(20299)
- 2014(20307)
- 2013(20202)
- 2012(18575)
- 2011(16596)
- 2010(16430)
- 2009(14773)
- 2008(14112)
- 2007(11975)
- 2006(10392)
- 2005(8864)
- 学科
- 济(74226)
- 经济(74156)
- 管理(48575)
- 业(45025)
- 企(36881)
- 企业(36881)
- 方法(34167)
- 数学(29934)
- 数学方法(29632)
- 地方(21204)
- 农(19212)
- 中国(17603)
- 学(17538)
- 贸(17160)
- 贸易(17155)
- 易(16705)
- 业经(15470)
- 财(15381)
- 农业(12999)
- 环境(12261)
- 和(11913)
- 地方经济(11676)
- 理论(11293)
- 技术(10908)
- 制(10348)
- 出(10311)
- 划(9777)
- 务(9648)
- 财务(9591)
- 财务管理(9577)
- 机构
- 大学(250714)
- 学院(250219)
- 管理(101775)
- 济(95768)
- 经济(93666)
- 理学(89224)
- 理学院(88176)
- 管理学(86655)
- 管理学院(86220)
- 研究(83993)
- 中国(59733)
- 科学(55680)
- 京(53345)
- 所(42536)
- 农(40823)
- 财(40701)
- 江(40051)
- 业大(39532)
- 研究所(39515)
- 中心(37985)
- 范(34418)
- 师范(34046)
- 财经(33527)
- 北京(32498)
- 农业(32418)
- 院(31341)
- 经(30443)
- 州(29479)
- 经济学(27815)
- 师范大学(27682)
- 基金
- 项目(182334)
- 科学(142976)
- 研究(132259)
- 基金(131360)
- 家(114943)
- 国家(114021)
- 科学基金(97675)
- 社会(81673)
- 社会科(77327)
- 社会科学(77303)
- 省(73172)
- 基金项目(71012)
- 自然(65052)
- 自然科(63430)
- 自然科学(63415)
- 自然科学基金(62232)
- 划(60722)
- 教育(59898)
- 编号(54267)
- 资助(54051)
- 成果(42773)
- 重点(41151)
- 部(39686)
- 发(39646)
- 创(37552)
- 课题(37280)
- 科研(35093)
- 创新(35032)
- 教育部(33310)
- 大学(33201)
- 期刊
- 济(101512)
- 经济(101512)
- 研究(69972)
- 中国(42826)
- 学报(41501)
- 科学(37937)
- 农(35492)
- 管理(34895)
- 大学(30332)
- 学学(28586)
- 财(28068)
- 教育(27130)
- 农业(25671)
- 技术(21214)
- 融(17412)
- 金融(17412)
- 业经(17316)
- 经济研究(15537)
- 财经(14919)
- 图书(14264)
- 问题(13719)
- 资源(13424)
- 理论(13214)
- 科技(13026)
- 业(12664)
- 经(12495)
- 实践(12438)
- 践(12438)
- 技术经济(11840)
- 现代(11295)
共检索到351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安东 钟俊生 罗一鸣 钱伟兵 侯世挺 高郭平
为了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丰度和分布变化,2014年3-9月在长江口南支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共拖网91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1 270尾,体长范围为3.56~50.88 mm,发育阶段由卵黄囊期仔鱼期到稚鱼期。其中涨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 013尾,平均密度0.27 ind/m3,平均体长10.00 mm。其中St.8密度最高,达0.268ind/m3,平均体长为9.44 mm。退潮期间采集刀鲚仔稚鱼163尾,平均密度0.01 ind/m3,平均体长为20.08 mm。St.8昼夜调查表明,夜间采集刀鲚94尾,...
关键词:
刀鲚 仔稚鱼 数量分布 长江口 渔业资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联飞 钟俊生 曾娇 饶元英 杨诚豪 刘欢
为了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刀鲚仔稚鱼的垂直分布及昼夜变化的影响,2017年5—9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立2个站位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每月大潮期间依据潮汐(涨潮采样4次和退潮采样4次)逆流进行昼夜、表中层水平拖网,共拖网160次,采集刀鲚仔稚鱼369尾,发育阶段由前弯曲期仔鱼到稚鱼。表层刀鲚仔稚鱼平均密度(0.851尾/100 m~3)大于中层(0.145尾/100 m~3)。涨潮时前弯曲期仔鱼和弯曲期仔鱼密度,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退潮时表层大于中层,白天大于夜间。后弯曲期仔鱼的平均密度白天小于夜间,涨潮小于退潮;稚鱼白天涨潮的平均密度表层为0,中层为0.14尾/100 m~3,白天退潮表层为0.14尾/100 m~3,中层为0。研究结果表明:在涨潮和退潮时,前弯曲期和弯曲期仔鱼表层分布大于中层,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趋于中层分布;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白天涨潮时趋于中层,白天退潮时又趋于表层,夜间分布大于白天。
关键词:
刀鲚 仔稚鱼 潮汐 垂直分布 长江口南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珂珂 钟俊生 吴美琴 赵盛龙 张冬良
2007年5-10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各采样1次。195次拖网共采获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9358尾,体长范围为3.0~61.2mm,优势体长为6.0~25.0mm,以10.0~16.0mm的弯曲期和13.0~21.0mm的后弯曲期仔鱼为主。采获数量以7月最高,占总数55.0%,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南支和北支上游,有3个站位(St.5、St.7、St.10)数量较高。其中有1个站位(St.7)刀鲚仔鱼的平均体长按月呈递增趋势,表明刀鲚仔稚鱼有利用沿岸碎波带作为早期生长场所的习性。根据刀鲚仔稚鱼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分布和数量变动的调查结果,结合目前刀鲚...
关键词:
刀鲚 仔稚鱼 数量分布 碎波带 长江口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良 李黎 钟俊生 葛珂珂 吴美琴 蒋日进
通过对2007年6-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的刀鲚仔稚鱼早期发育的观察,研究了其外部形态发育特征。卵黄囊期仔鱼已开口,各鳍无鳍条。前弯曲期仔鱼背鳍鳍条完全形成,胸鳍下部鳍条开始出现。弯曲期仔鱼上颌骨后缘开始向后延伸,脊索末端开始上弯;胸鳍开始出现2~3枚游离鳍条,腹鳍形成,尾柄部出现少量鳞片。后弯曲期仔鱼肌节呈"W"型,尾下骨完全形成,其后缘与体纵轴垂直;胸鳍6枚游离鳍条完全形成;稚鱼期体型已基本接近成鱼,上颌骨后缘伸达前鳃盖骨,胸鳍6枚游离鳍条延长,腹鳍明显后移至背鳍基底中部下方。比较同属鱼类的早期发育特征,刀鲚仔稚鱼除了肌节数最多的特征之外,...
关键词:
刀鲚 仔稚鱼 早期发育 形态特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渊戈 张宇 钟俊生 葛珂珂 毛成责 方永清
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按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mm)在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北岸碎波带水域采集仔稚鱼。在长江口南支碎波带拖曳267网次,采集到仔稚鱼11 066尾,隶属于11科40种,数量最多的为刀鲚(Coilia nasus),占渔获物的64.44%;在杭州湾北岸拖曳195网次,采集到仔稚鱼3 841尾,隶属于23科59种,普氏细棘虾虎鱼(Acentrogobius pflaumii)和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共占渔获物的61.73%。两水域虽然存在25个共有种,但地形和水环境的差异影响了鱼类组成,相异性指数高达0.925。发育阶段的组...
关键词:
长江口 杭州湾 碎波带 仔稚鱼群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雪莲 张宇 钟俊生 陈渊戈 吴美琴
为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的分布与刀鲚仔稚鱼摄食的关系,2006年7~12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cm,网目0.2mm)在表层拖曳采集浮游动物78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2种,平均密度3 278.95个/网;用小型拖网(1m×4m,网目1mm)拖曳234次,采集到刀鲚仔稚鱼37 170尾,平均密度158.85尾/网。通过胃含物分析共鉴定刀鲚仔稚鱼饵料生物15种(类)(浮游动物11种,浮游幼体4类),平均摄食密度1.306个/尾。研究结果表明:前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哲水蚤、剑水蚤和枝角类;弯曲期仔鱼偏好摄食猛水蚤和桡足类桡足幼体;后弯曲期仔鱼除偏...
关键词:
浮游动物 刀鲚仔稚鱼 摄食 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胡芬
利用2015年4-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岸水域的调查数据,对该水域小黄鱼仔稚鱼的时空分布和生长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仔稚鱼的平均出现率为51.85%,以6月中旬最高,4月中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的平均出现率明显大于N断面;站位总平均丰度为3.27尾·100-1·m~(-3),以5月中旬最高,5月上旬次之,7月中旬最低,S断面小于N断面。S断面的出现率较高,N断面的高丰度站位随时间的推移向外海转移。总体来看,30 m以浅水域的丰度先升高后降低,5月中旬达到峰值;30 m以深水域的丰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丰度随水深增加而减小。根据仔稚鱼不同发育期在各时间段所占的百分比,把其生长发育过程分为仔鱼期、仔稚鱼期和稚幼鱼期等3个阶段,相对应的时间段分别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6月中旬至7月中旬。春末夏初,河口水域快速上升的水温以及由冲淡水增强形成的低盐环境有利于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长江口 小黄鱼 仔稚鱼 丰度 生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曾娇 钟俊生 李联飞 饶元英 刘欢
为探讨潮汐对长江口南支仔稚鱼群落的影响,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长江口南支的南北纵向断面设置两个站位点(St.1:N31°35.500′,E121°20.004′;St.2: N31°33.500′,E121°20.000′),于每月大潮期间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mm)按潮汐定时昼夜进行“表、中层”水平拖网采样(涨潮采样4次,退潮采样4次)。全年总计拖网384次,共采集到仔稚鱼51,783尾,隶属于11科32种。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总尾数的87.05%),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占总尾数的3.45%),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占总尾数的3.16%),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占总尾数的2.16%),香?(Repomucenus olidus)(占总尾数的0.01%)。所采集的仔稚鱼发育阶段主要集中在前弯曲期,占总数的95.21%,其次为弯曲期4.54%,后弯曲期0.12%,稚鱼期0.12%,卵黄囊期0.01%。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水域各月平均密度及不同生态类型的渔获量均受不同程度的“涨退潮”影响,均表现为涨潮平均密度、渔获量大于退潮。长江口南支贝氏?、鲫、翘嘴鲌、子陵吻虾虎鱼、香?五个优势种的体长及发育阶段分布因潮汐而变化,除子陵吻虾虎鱼外,其余4种仔稚鱼的体长分布均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5种仔稚鱼体长的周年分布呈显著月变化;除前弯曲期外,5个优势种均表现出退潮时弯曲期仔稚鱼的平均密度高于涨潮时,退潮时后弯曲期仔稚鱼低于涨潮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溶氧量、温度与平均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盐度与平均密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钧渊 陈锦辉 钟俊生 吴建辉 罗渊政 杜志鹏 陈再忠
为了探明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2020年11月—2021年8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周边水域设置14个站点,按季度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 m,网目0.5 mm)在各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共采到仔稚鱼4 556尾,隶属于8目14科48种。种类组成优势种明显,以凤鲚(Coilia mystus,25.09%)为主,其次为康氏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nii,20.12%)和有明银鱼(Salanx ariakensis,17.11%)。春夏两季仔稚鱼密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冬两季,夏季密度最高,达0.658 ind./m~3。春季种类数最多,为28种,冬季种类数最少。种类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呈相同季节变化趋势:春季最高、夏季其次、冬季最低。春夏季仔稚鱼密度北支高于南支,秋冬季南支高于北支。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仔稚鱼可分为淡水类群、河口Ⅰ类群及河口Ⅱ类群;夏季可分为河口类群和海洋类群;秋季长江口崇明东滩仔稚鱼大致分为淡水类群、河口类群与海洋类群;冬季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甚少。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显示,夏季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与盐度呈相关关系,与水温、叶绿素、浊度无相关性。文中还对崇明东滩仔稚鱼优势种和群落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探讨。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涛 王焕焕 毕学娟 宋超 赵峰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的主要繁殖期在长江口采集仔稚鱼103尾。分析凤鲚仔稚鱼样本得出日龄范围为548 d,体长为4.2026.21 mm。为研究长江口凤鲚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生长,测定了凤鲚仔稚鱼(548日龄)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变化,其变化分为3个阶段(511日龄、1230日龄、3148日龄)。不同日龄阶段,体长的生长速率差异性显著(P<0.05)。耳石早期发育研究发现耳石长、耳石宽随鱼体的生长而增长,在1719日龄之后其生长速率增大约2倍。采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耳石长、耳石宽与日
关键词:
凤鲚 仔稚鱼 日龄 早期发育 耳石形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守海 徐兆礼 田丰歌
2009年6-8月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到1 355尾凤鲚(Coilia mystus)样品,取其胃含物并对其饵料组成和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口长兴岛北港水域每尾凤鲚对桡足类摄食数量为0.10~3.31个,长江口九段沙南槽水域每尾为0.06~0.23个,因此可以认为产卵场凤鲚的摄食强度大于洄游中凤鲚的摄食强度。同时发现,每尾体长为100~150 mm的凤鲚摄食糠虾类数量在0.4个左右,而150~190mm体长组糠虾类的数量在0.1个以下。研究表明,个体较大的凤鲚并未对较大个体的糠虾类有更强的摄食趋势。同样,食物中桡足类数量分布与体长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在杭州湾,凤鲚的胃含物和栖息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若晖 宋超 杨刚 赵峰 张涛 耿智 冯广朋 胡丽娟 彭彪彪 庄平
为了研究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群体组成, 将采自长江口南支和北支、崇明内河、浙江嵊泗共160尾刀鲚进行传统形态学和框架模型的构建, 对获得的形态变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1)长江口不同刀鲚群体间形态变异很小; (2)组间差异主要显示为躯干横向和头长的差异, 躯干横向为差异的主要变异方向, 头长为次要的变异方向; (3)北支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95%), 判别效果最好; (4)聚类结果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 南支群体和内河群体聚为一组, 和嵊泗群体聚为一大支, 最后和北支群体聚类。本研究认为, 长江口不同刀鲚群体间的躯干横向和头长的差异可能是由摄食和栖息地利用差异造成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楠 凌建忠
利用2015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调查数据,对春夏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共采获62种、35839尾仔稚鱼,分别属于14目、30科、45属。各月种类数范围为22~36种,从4月到6月,先是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至6月达到高峰期,7月则大幅降低。各月的丰度范围为11.45~114.31 ind/(100 m3);丰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各月主要种类数范围为5~13种,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优势种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鳀(Engraulis japonicus)、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属(Callionymus sp.)等。优势种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大的更替性。种类数以20 m以浅水域最多,不同水深范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20 m以浅海域的种类数与表层水温的关系在4—6月为显著正相关(r=0.997,P<0.05)。从春季到夏季,仔稚鱼高丰度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转移。
关键词:
春夏季 长江口 仔稚鱼 种类组成 丰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媛媛 宋超 赵峰 吕杨 杨刚 章龙珍
为了探明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于2014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23个站点分涨、落潮水平拖网同步检测环境因子,获得仔稚鱼样品357 ind。其中5月份样本125 ind,隶属于5目7科10种,以鲈形目居多,共5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有2种,鲇形目、鯔形目和鲽形目各出现1种;优势种有香斜棘(Repomucenus olidus)、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鮻(liza haematocheil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美琴 钟俊生 葛珂珂 练青平 蒋日进
为进一步探明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季节性变化特征,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的13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共采集到仔稚鱼77种,隶属于13目27科63属。各季节出现仔稚鱼种数分别为37、20、13和7种。仔稚鱼是以暖温性种类占绝对优势,按生态类型划分,河口性和淡水性种类为主,其次为海洋性种类,洄游性种类最少。根据优势度曲线可看出,夏季优势种最突出,秋季优势种最不明显。夏季与秋季的共有种最多,均为27种;冬季与春季,冬季与秋季间的共有种最少,均为11种。从数量分布来看,冬季仔稚鱼数量最少,且分布较分散,春季数量有明显增加,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