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3)
2023(10155)
2022(8977)
2021(8189)
2020(7154)
2019(16114)
2018(15846)
2017(30271)
2016(16604)
2015(18623)
2014(18336)
2013(18050)
2012(16740)
2011(15334)
2010(15352)
2009(14574)
2008(14270)
2007(12953)
2006(11245)
2005(9883)
作者
(49587)
(41644)
(41394)
(39521)
(26283)
(20347)
(19014)
(16169)
(15659)
(14923)
(14372)
(14025)
(13425)
(13229)
(13033)
(12977)
(12950)
(12267)
(12264)
(12206)
(10566)
(10135)
(10121)
(9568)
(9528)
(9373)
(9364)
(9137)
(8432)
(8392)
学科
(72431)
经济(72379)
管理(39903)
(37180)
方法(30759)
(27998)
企业(27998)
数学(26448)
数学方法(26170)
地方(21886)
(20500)
(16840)
中国(16301)
(14530)
业经(14127)
农业(14068)
(13739)
贸易(13733)
(13219)
地方经济(12059)
环境(11642)
(10799)
(10571)
理论(10254)
(9162)
金融(9159)
(8766)
银行(8724)
(8568)
财务(8542)
机构
学院(238175)
大学(232877)
(90746)
经济(88651)
管理(85918)
研究(82913)
理学(73780)
理学院(72782)
管理学(71165)
管理学院(70719)
中国(60692)
科学(56535)
(49957)
(46195)
(43698)
(41366)
研究所(40236)
(39794)
业大(38975)
中心(38334)
农业(36589)
(34168)
师范(33786)
财经(31972)
北京(30527)
(30314)
(30157)
(28634)
(27235)
经济学(27193)
基金
项目(162391)
科学(125669)
研究(114985)
基金(114651)
(101830)
国家(101034)
科学基金(84621)
社会(70553)
(67144)
社会科(66732)
社会科学(66710)
基金项目(61560)
自然(56170)
(55638)
自然科(54702)
自然科学(54685)
自然科学基金(53626)
教育(52145)
编号(47391)
资助(47377)
重点(37934)
(37741)
成果(37032)
(33990)
课题(33594)
(33035)
科研(31826)
计划(31495)
创新(31028)
发展(29440)
期刊
(102195)
经济(102195)
研究(61369)
中国(42572)
学报(41912)
(41427)
科学(37750)
(30013)
大学(29763)
学学(28426)
农业(28278)
管理(27388)
教育(22571)
技术(19609)
业经(18988)
(18144)
金融(18144)
经济研究(15887)
(15489)
财经(14595)
资源(13986)
问题(13676)
(12607)
(12550)
商业(11881)
科技(11200)
统计(10981)
技术经济(10971)
(10954)
(10729)
共检索到342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海新  上官欣欣  毕子昊  潘为箴  吴惠仙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按季度对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区外潮下带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5属228种,其中硅藻门153种、绿藻门25种、蓝藻门21种、甲藻门14种、金藻门2种、黄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裸藻门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春季6门31属73种,夏季5门34属106种,秋季7门61属111种,冬季5门27属63种。各季节丰度分别为春季3.78×10~5个/L,夏季7.93×10~5个/L,秋季3.72×10~5个/L,冬季1.14×10~5个/L。对浮游植物与水化因子进行CCA典范应对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物、浊度、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由于贝类投放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生态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显著,各季节浮游植物种类数及丰度都有明显增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邱哲文  刘婧  赵开彬  吴惠仙  薛俊增  
在长江口北支北八滧河以北贝类放流滩涂湿地的潮下带水域,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滩涂贝类放流前后的变化。贝类放流后在放流区邻近潮下带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1种,其中软体动物15种,节肢动物17种,环节动物4种,脊索动物14种,纽形动物1种,全年优势种有8种。年平均密度为0. 265个/m~2,年平均生物量为0. 06 g/m~2,年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为0. 93,年丰富度指数为0. 895,年均匀度指数为0. 39。与放流前调查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比,贝类的放流影响了放流区邻近海域的底栖动物群落和优势种的组成。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锦平  夏静  
根据2003年8月长江口深水航道水生态调查20个站点所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长江口丰水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共检出50种,主要分属3种生态类型。聚类分析将20个站点聚合为3类(类群I、II、III),类群I主要位于长兴岛以西水域,为淡水性群落类型;类群II和III则位于长兴岛以东水域,分别为河口近岸低盐性群落类型和外海高盐性群落类型。上述3个类群中,以河口近岸低盐性群落类型种类最多。结合三个类群的环境指标来看,盐度、悬浮物浓度、浊度在三个类群中差异很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庄平  沈新强  张涛  朱江兴  李备军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种最多(37属93种),其次为绿藻(17属20种),甲藻、蓝藻、黄藻和裸藻相对较少;物种群落结构多样,有近海低盐性、外海高盐性、河口半咸水性和淡水性四大类群,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305.28×104ind/m3,平水期(5、11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2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物种之间细胞丰度分配比例和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起关键性支配作用。长江径流、外海水系季节性消长直接...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蒋琰  龚小玲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按季度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18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55属,主要类群为硅藻,其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61.65%。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92.33±29.86)×104细胞/L。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生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3大类群:淡水类群、近岸广盐类群、高盐性外海类群。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年平均细胞丰度为(87.95±30.96)×104细胞/L。正是由于其细胞丰度和出现频率上的绝对优势,导致研究水域单一优势种突出,多样性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栾青杉  孙军  
采用Utermhl分析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5°~32.5°N,121.0°~123.5°E)2005年秋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初步鉴定浮游植物95种(含变种和变型),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其丰度比例达到93.1%;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勇  张薇  薛俊增  陈立婧  
2012年对上海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逐月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141种,隶属6门62属。以硅藻为主,共43属110种,占物种总种类的78.01%。该水域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密度为(37.86±39.79)×104cell/l。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肋缝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该水域常见种。从水质参数和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沈新强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永存  徐韧  何培民  刘材材  秦玉涛  季晓  董鹏  
2011年8月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16个站位进行了综合调查,低氧区主要位于底层,溶解氧最低值为1.85 mg/L,核心低氧区面积约为1 028 km2。对采集的82个浮游植物样品采用Utermhl方法分析,鉴定出4门37属82种,硅藻占优势,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盐性为主,细胞丰度介于6.31×103~7.80×106cells/L,平均值为7.59×105cells/L,分布特征是从近岸到外海、表层到底层呈降低的趋势。发现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和非低氧区内浮游植物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依次...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吕其明  张晶晶  高彦洁  吕振波  王田田  于君宝  王庆孝  
为了研究贝类增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8年5月(增殖放流前)、8月(增殖放流后),对套尔河贝类增养殖区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调查。在调查海域,5月叶绿素a整体呈现近岸泥滩—离岸逐渐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优势种是布氏双尾藻(Ditylum brightwellii)、威利圆筛藻(Coscinodiscus wailesii)、羽纹藻(Pinnularia sp.)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8月叶绿素a的分布趋势与5月有明显的不同,高值区出现在离岸,硅藻依然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演替明显,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海洋斜纹藻(Pleurosigma pelagicum)、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feldii)、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是优势种群。叶绿素a浓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5月盐度与氨氮是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重要因素,8月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显著。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分析表明,氮、磷营养盐是影响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性演替明显,贝类增养殖对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耦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上官欣欣  薛俊增  吴惠仙  
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57种,隶属8门71属,平均细胞密度3.31×10~5个/L。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共25属6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9%。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湖泊鞘丝藻,常见种为蓝藻门的阿氏颤藻、两栖颤藻、小颤藻、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3.27×10~4~1.50×10~6个/L,南北支水域以及主河道水域没有差别。各样点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多样性指数变化和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南支水域显著高于北支和主河道水域。统计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示:物种数和总细胞丰富度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溶氧量、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盐度、电导率、溶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因此,长江口环境因子的不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强  
经长江口南支与北支水域四次调查,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种类77种。其中,枝角类17属34种,桡足类28属43种。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丽华  左涛  陈瑞盛  王俊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叶锦玉  张瑛瑛  康伟  彭建新  张建明  
根据2015年5-12月在长江口东滩盐沼湿地水域采集的浮游植物监测数据,分析了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编号:H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早期(编号:HZ)和互花米草入侵后期阶段(编号:HH)、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编号:LW)]等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或属),隶属4个门。硅藻门种类最多,有48种(或属),占总种类数的73.8%;其次为蓝藻门种类,有10种(或属);绿藻门有6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76)、洛氏菱形藻(Nitzschia lorenziana)(Y=0.03)和近缘斜纹藻(Pleurosigma affine)(Y=0.02)等3种。5-8月盐沼植被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相对较高,而9-12月(秋季至冬初)种类数明显下降。各个植被样地中硅藻的月平均丰度均明显高于其它藻类,而甲藻丰度最低。HS和HZ植被样地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和丰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HH和LW样地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同样无显著性差异;前2种生境浮游植物的月平均丰度是后2种生境的3.8倍,这主要是由于硅藻的丰度差异较大造成的。从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看,两两生境间物种丰富度指数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指数(H’)变化趋势类似于均匀度指数(J),5-8月和12月H’值相对较高。从群落聚类和排序结果来看,在空间上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难以区分开;而在时间上大致分为2组[即5-8月(春初至夏末)与9-12月(秋季至冬初)]。总体来说,不同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月份差异较大,同一高程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邻近水体有着较大的不同,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南燕  边佳胤  吴惠仙  薛俊增  
2010年10月~2011年9月在长江口北支设5个采样点,按月份采集水样品,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规律及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温度与盐度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与悬浮物和浊度极显著正相关,亚硝态氮、铵态氮、总氮与总磷两两之间极显著正相关。长江口北支盐度周年呈现"上升-平稳-下降-上升"的变化,其中2010年咸潮入侵的提前主要受三峡工程于当年9月开展蓄水所影响,而后盐度的"平稳"则可能由三峡工程在枯水期下泄量的增加所维持。北支各营养盐指标峰值均出现在当年6~8月,长江径流所携带的营养盐和浮游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对营养盐的需求则是导致北支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等变化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