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6)
- 2023(4490)
- 2022(3904)
- 2021(3777)
- 2020(3231)
- 2019(7508)
- 2018(7602)
- 2017(13913)
- 2016(8134)
- 2015(9367)
- 2014(9443)
- 2013(9164)
- 2012(9155)
- 2011(8231)
- 2010(8632)
- 2009(8117)
- 2008(8519)
- 2007(7693)
- 2006(6993)
- 2005(6190)
- 学科
- 济(35036)
- 经济(34987)
- 管理(22668)
- 业(20811)
- 企(17418)
- 企业(17418)
- 方法(15767)
- 数学(13314)
- 数学方法(13094)
- 贸(12480)
- 贸易(12476)
- 易(12181)
- 学(10770)
- 地方(9245)
- 农(9003)
- 中国(8668)
- 出(8556)
- 口(7579)
- 出口(7564)
- 出口贸易(7564)
- 财(7530)
- 业经(6668)
- 制(6060)
- 理论(5841)
- 农业(5764)
- 环境(5039)
- 和(4977)
- 融(4934)
- 金融(4932)
- 地方经济(4900)
- 机构
- 大学(126821)
- 学院(124239)
- 研究(46587)
- 济(45567)
- 经济(44573)
- 管理(43079)
- 理学(37406)
- 理学院(36780)
- 管理学(35728)
- 管理学院(35532)
- 中国(33745)
- 科学(32454)
- 京(28602)
- 农(26996)
- 江(26921)
- 所(26109)
- 研究所(24063)
- 业大(21932)
- 农业(21649)
- 财(21176)
- 中心(20408)
- 范(18552)
- 师范(18280)
- 财经(16882)
- 省(16729)
- 院(16523)
- 北京(16487)
- 州(16182)
- 经(15184)
- 师范大学(14901)
- 基金
- 项目(82883)
- 科学(64838)
- 基金(60553)
- 研究(55129)
- 家(54834)
- 国家(54365)
- 科学基金(45367)
- 社会(34628)
- 省(33382)
- 社会科(32592)
- 社会科学(32581)
- 基金项目(32239)
- 自然(31779)
- 自然科(31068)
- 自然科学(31053)
- 自然科学基金(30516)
- 划(27846)
- 教育(26004)
- 资助(25502)
- 编号(20864)
- 重点(19487)
- 部(18378)
- 成果(17755)
- 发(17426)
- 创(16610)
- 计划(16489)
- 科研(16220)
- 江(16193)
- 课题(15725)
- 创新(15591)
共检索到191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弘艺 唐文乔
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在江苏靖江市的长江沿岸用定置张网采集刀鲚261尾。清洗后的矢耳石在60℃烤箱中烘烤24h,干燥冷却后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到0.01mg。成对t检验显示,左右矢耳石间的重量无显著差异(P>0.05),选用左矢耳石为研究对象。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等确定各类参数间的最佳拟合公式。结果表明,长江口刀鲚的耳石重量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重叠相对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即生长慢的比年龄小即生长快的耳石重量大,不同龄组间耳石重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按年龄组以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耳石重量的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但年龄不同的个体,...
关键词:
刀鲚 矢耳石重量 年龄鉴定 长江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文平 黎雨轩 李钟杰 谢松光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扁椭球形,只有一个翼状突起。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2.5~22.8μm,平均为(14.3±4.8)μm(n=111)。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24.9±6.4)μm(n=44)。生长轮在耳石长轴上排列较疏且不清晰,短轴上较密但清晰。凤鲚幼鱼的日龄为54~128 d,对应的孵化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7月23日,高...
关键词:
凤鲚 矢耳石 微结构 日龄 生长 长江口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育培 刁晓明 盛晓洒 权恒
在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白庙子江段采集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Richardson))标本586尾,对其星耳石重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星耳石重量在不同年龄组间的重叠相对较少,大小相近的个体,年龄大的(即生长慢的)星耳石重量比年龄小的(即生长快的)大,不同年龄组之间星耳石重量差异显著(P<0.05)。按年龄组以星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分析星耳石重量的频率分布,能分离出体长相近但年龄不同的个体,其结果与依据星耳石年轮观测的基本一致,星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用该相关性估算年龄,与从星耳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涛 王焕焕 毕学娟 宋超 赵峰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的主要繁殖期在长江口采集仔稚鱼103尾。分析凤鲚仔稚鱼样本得出日龄范围为548 d,体长为4.2026.21 mm。为研究长江口凤鲚早期发育不同阶段生长,测定了凤鲚仔稚鱼(548日龄)体长随日龄的生长变化,其变化分为3个阶段(511日龄、1230日龄、3148日龄)。不同日龄阶段,体长的生长速率差异性显著(P<0.05)。耳石早期发育研究发现耳石长、耳石宽随鱼体的生长而增长,在1719日龄之后其生长速率增大约2倍。采用分段回归方法分析耳石长、耳石宽与日
关键词:
凤鲚 仔稚鱼 日龄 早期发育 耳石形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超 杨琴 赵峰 张涛 胡丽娟 庄平
为探明相邻海域凤鲚(Coilia mystus)群体间的差异性,分别采集江苏吕四(吕四群体)、上海崇明(崇明群体)、浙江舟山(舟山群体)和浙江温州(温州群体)邻近海域的凤鲚共240尾。以凤鲚矢耳石为研究对象,利用耳石测量法和耳石框架法获得21个测量参数,通过公式转化为20个形态指标数据,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显示4个群体间14个形态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7个反映耳石形态特征的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79%,结果显示不同群体耳石的整体形态相似,各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局部的框架形态指标;利用贡献率最大的9个形态指标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方程,温州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为96.7%,其次是崇明群体(66.7%)、吕四群体(60.0%)和舟山群体(58.3%);聚类分析表明崇明和舟山群体距离最近,其次为吕四群体,与温州群体距离最远。结果表明:崇明、舟山和吕四群体的矢耳石形态差异较小,而温州群体与这3个群体的差异最大,可单独确立为一个生态群体。可见,短距离洄游性凤鲚不同群体间耳石形态差异大小与不同群体间地理阻隔程度相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焕焕 张涛 宋超 赵峰 毕学娟 章龙珍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1.63×10~(-5)l~(2.75)(n=124,R~2=0.935 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205.85[1-e~(-0.48(t+1.02)(],W_t=38.31[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 郭弘艺 唐文乔 李辉华 张旭光 吴嘉敏
2012年1-4月,在长江河口靖江段采集了一批溯河洄游中的日本鳗鲡幼鱼,对其中5尾幼鱼的矢耳石进行了全耳石SRXRF分析。结果表明,SRXRF分析可精确测得14种元素的含量,其中钙(Ca)和锶(Sr)的平均含量分别达240 215.928μg/g和2 383.221μg/g,是常量元素;其余12种均属于微量元素,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钡(Ba)、铁(Fe)、锰(Mn)、锌(Zn)、铬(Cr)、镍(Ni)、汞(Hg)、硒(Se)、钴(Co)、铜(Cu)、金(Au)、钒(V)。其中,钡(Ba)、铁(Fe)、锰(Mn)、锌(Zn)的平均含量在1~10μg/g之间;铬(Cr)、镍(Ni)、汞(Hg)、硒(...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金 刘必林 陈新军 陆化杰 李思亮 曹杰
年龄和生长是头足类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利用耳石轮纹鉴定其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方法。耳石经提取、研磨、抛光后制备成切片,对切片观察面轮纹进行计数可得到日龄。研磨平面的选择是头足类耳石制片的最关键步骤,通常选择纵截面研磨。轮纹计数时,一般选择轮纹相对比较清晰的背区计数。适合头足类的生长模型有线性、指数、幂函数、逻辑斯谛、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等多种。分析认为,同一种头足类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种群间,其年龄组成、生长率以及适合的生长模型往往不同,因此,建议应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产卵季节或地理种群的划分,然后根据不同种群分别研究其生长并建立生长模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魏凯 郭弘艺 田芝清 唐文乔 翁志毅 张敏 谢正丽
2008年4月29日,在长江口崇明岛附近水域发现2头死因不明的雄性江豚遗骸。江豚1体长138 cm,上下颌齿整齐,齿冠完好,髓腔深凹。江豚2体长168 cm,约1/3上下颌齿脱落,齿冠严重磨损,髓腔已基本封闭。经下颌齿磨片鉴定分别为4龄和8龄。2头江豚体表完整,未见损伤和局部肿大。解剖发现,江豚1体态健壮,脂肪层鲜亮厚实,各主要脏器外表未见异常,肺部无明显水泡,胃部充满未被消化的舌鳎类鱼骨。江豚2体态瘦弱,腹壁脂肪层灰暗干瘪,在胃肠联合处有7颗肿块,肺部未见明显水泡,消化道无任何鱼骨。综合年龄、体表和解剖观察、以及死亡场所分析,江豚1可能是在湿地追逐食物过程中搁浅死亡的,江豚2则可能是因年老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正丽 郭弘艺 唐文乔 魏凯 沈林宏 吴嘉敏 陈文银
日本鳗鲡是亚洲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降海洄游鱼类,长江口是我国鳗苗的主产区和仅存的成鳗渔业水域。研究分析了2008年9-11月采自江苏靖江段(31°30′N,120°42′E)的153尾银色鳗样本的年龄和生长参数。结果显示,长江口降海洄游的鳗鲡群体雌性由3~7(平均5.52)龄组成,雄性由3~5(平均4.38)龄组成,雌性群体的年龄结构高且多于雄性群体。雌雄鳗鲡的最大年增长均出现在4龄,但雌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5.20、拐点体长lr=683.05mm、拐点体重Wr=546.37g、平均渐近体长L∞=1011.03mm和体重W∞=1830.16g,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ti=4.9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天 刘建虎
对长江江津段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G櫣nther)的耳石,年龄和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几种年龄鉴定材料中,适宜中华沙鳅的年龄鉴定材料为耳石,能准确反映其年龄状况。体重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0.021L2.8409(r=0.9404);该江段中华沙鳅的生长方程为:体长:Lt=12.5000[1-e-0.3851(t+1.1062)];体重:Wt=29.0944[1-e-0.3851(t+1.1062)]2.840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若晖 宋超 杨刚 赵峰 张涛 耿智 冯广朋 胡丽娟 彭彪彪 庄平
为了研究长江口刀鲚(Coilia nasus)群体组成, 将采自长江口南支和北支、崇明内河、浙江嵊泗共160尾刀鲚进行传统形态学和框架模型的构建, 对获得的形态变量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1)长江口不同刀鲚群体间形态变异很小; (2)组间差异主要显示为躯干横向和头长的差异, 躯干横向为差异的主要变异方向, 头长为次要的变异方向; (3)北支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95%), 判别效果最好; (4)聚类结果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 南支群体和内河群体聚为一组, 和嵊泗群体聚为一大支, 最后和北支群体聚类。本研究认为, 长江口不同刀鲚群体间的躯干横向和头长的差异可能是由摄食和栖息地利用差异造成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丽 杜蓉 刘其根 方淑波 陈丽平 孙诗卉 胡忠军
采用胃内含物法并结合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刀鲚(Coilianasus)食物组成及其食性转变。基于胃内含物数据的聚类分析表明,刀鲚食物重量百分比(W%)在小个体(150 mm)间两两差异显著;出现率(F%)和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大个体与其他2个体长组差异显著,后两者无显著差异;数量百分比(N%)各体长组间均无显著差异。以上4种指数综合显示,小个体和大个体刀鲚分别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虾鱼类,中等大小个体刀鲚主要摄食浮游动物(F%、N%和IRI%占优势)和鱼类(W%占优势);碳氮双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亦表明,虾类和鱼类对大个体刀鲚有较大的食物贡献率。刀鲚的δ~(15)N随体长线性增加,δ~(13)C与体长呈二次多项函数关系,大个体的δ~(15)N[(15.18±0.79)‰]和营养级(TL:3.63±0.23)显著高于中等个体的δ~(15)N[(13.87±0.68)‰]和TL (3.26±0.20)(P0.05)。胃内含物法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刀鲚在生长发育中发生了食性转变,转变前后分别以水层和底层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推测其作为优势种对该水库底层和水层食物网的营养耦合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健 刘洪波
利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长江口崇明水域鲻鱼(Mugil cephalus)的耳石进行了锶和钙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定量线分析和面分布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长江口鲻鱼存在着多样化的洄游活动。其孵化和早期发育需要盐度适中的生境,而在随后的继续生长和发育阶段,鲻鱼可以灵活地利用长江口淡水、河口半咸水和海水环境,个体之间洄游的"履历"差异很大,反映出了鲻鱼生活史过程中较为复杂的生存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讨鲻鱼的生存环境背景,为今后开展人工养殖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关键词:
耳石 鲻鱼 电子显微探针分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张鑫浩 金岳 林方龙 陈新军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是我国近海头足类渔业的重要物种,为研究中国枪乌贼的耳石和角质颚在其年龄鉴定中的应用,根据2016年4月南海北部陆架区采集的中国枪乌贼样本,对其耳石和上角质颚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建立基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与胴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胴长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呈线性关系;耳石和角质颚生长纹相似,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但耳石的生长纹较上角质颚生长纹清晰,在耳石和角质颚上均发现有日轮和亚日轮,且都有标记轮,但耳石标记轮比角质颚标记轮多样。耳石轮纹和角质颚轮纹与胴长都呈线性相关关系。研究对比两者表明,角质颚微结构上生长纹会出现叠加沉积导致其轮纹数不完整,而且中国枪乌贼个体小,生长纹叠加多,更加难以观察,因此,耳石更适合作为中国枪乌贼的年龄鉴定的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