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0)
- 2023(8457)
- 2022(7554)
- 2021(7186)
- 2020(6256)
- 2019(14989)
- 2018(14613)
- 2017(26718)
- 2016(15426)
- 2015(17944)
- 2014(18123)
- 2013(18330)
- 2012(17663)
- 2011(16303)
- 2010(16641)
- 2009(15613)
- 2008(16127)
- 2007(14336)
- 2006(12517)
- 2005(11377)
- 学科
- 济(65232)
- 经济(65175)
- 管理(38819)
- 业(36563)
- 方法(29988)
- 企(27800)
- 企业(27800)
- 数学(26525)
- 数学方法(26252)
- 农(18922)
- 学(18124)
- 中国(17366)
- 贸(17120)
- 贸易(17116)
- 易(16670)
- 地方(15538)
- 财(15088)
- 农业(12462)
- 业经(12122)
- 和(11458)
- 制(11246)
- 出(11007)
- 环境(10424)
- 融(9359)
- 金融(9355)
- 银(9289)
- 银行(9240)
- 理论(9160)
- 资源(9017)
- 行(8847)
- 机构
- 大学(232630)
- 学院(229786)
- 济(91461)
- 经济(89454)
- 研究(87779)
- 管理(82262)
- 理学(70148)
- 理学院(69130)
- 管理学(67676)
- 管理学院(67222)
- 中国(65483)
- 科学(58557)
- 京(52199)
- 农(48572)
- 所(48201)
- 研究所(44411)
- 江(41306)
- 财(41239)
- 中心(39851)
- 业大(38813)
- 农业(38726)
- 范(33560)
- 师范(33181)
- 财经(32573)
- 北京(32296)
- 院(31245)
- 经(29470)
- 州(28821)
- 省(28036)
- 经济学(27979)
- 基金
- 项目(153671)
- 科学(118638)
- 基金(110077)
- 研究(107188)
- 家(98943)
- 国家(98143)
- 科学基金(80680)
- 社会(65065)
- 社会科(61428)
- 社会科学(61403)
- 省(60496)
- 基金项目(58550)
- 自然(54396)
- 自然科(52896)
- 自然科学(52873)
- 划(51999)
- 自然科学基金(51929)
- 教育(49140)
- 资助(45871)
- 编号(43688)
- 成果(36566)
- 重点(36394)
- 部(34378)
- 发(34217)
- 课题(30984)
- 创(30504)
- 科研(30357)
- 计划(30336)
- 创新(28763)
- 教育部(27925)
- 期刊
- 济(101350)
- 经济(101350)
- 研究(65407)
- 中国(47492)
- 学报(44997)
- 农(42613)
- 科学(39113)
- 财(31704)
- 大学(31419)
- 学学(29322)
- 农业(29053)
- 管理(26824)
- 教育(23811)
- 融(19272)
- 金融(19272)
- 技术(18239)
- 业(16590)
- 业经(15884)
- 经济研究(15757)
- 财经(15732)
- 资源(15325)
- 问题(14157)
- 图书(14132)
- 贸(13624)
- 经(13492)
- 版(12579)
- 国际(11884)
- 技术经济(11151)
- 世界(10994)
- 业大(10982)
共检索到351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思泉 田芝清 高春霞 戴小杰
刀鲚是长江水域重要的洄游性经济鱼类。根据2008-2011年捕捞汛期长江口刀鲚的观测数据,对刀鲚汛期特征及汛期体长、体重以及渔获量的年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各年调查汛期内长江口刀鲚的体长分布均呈显著差异,2008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6~38 cm,2009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2~32 cm,2010、2011年的优势体长组为24~34 cm,2008年优势叉长组较其他年份大,2011年的体长均值小于其他年份;调查的汛期样本中,150 g以上的大规格刀鲚在群体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50 g以下的小规格刀鲚比例逐年增加,刀鲚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汛期内长江口刀鲚单船每网的渔获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程家骅
选用2002~2005年秋季长江口近海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数据,对该水域秋季鱼类资源量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种组成以及水温、盐度的年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鱼类资源量与水温、盐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季长江口近海的鱼类资源量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年间变化均较为明显,但优势种组成较为稳定,以带鱼、小黄鱼、银鲳、刺鲳为主要优势种,且各年份基本上以带鱼和小黄鱼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当前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落处于较低水平的相对稳定状态。秋季长江口近海鱼类的资源量和底层水温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而与表层水温的变化趋势呈现相反的趋势,同时和表底层的水温差变化呈负相关关系;鱼类资源量的变化受表层盐度的...
关键词:
长江口 秋季 鱼类资源 多样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管卫兵 陈辉辉 丁华腾 宣富君 戴小杰
为探求长江口地区溯河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于2006~2008年刀鲚溯河洄游期间,采集刀鲚样品。通过对其体长、体重、肝重、性腺重、条件指数、脂肪重等生物学参数的研究,以了解三年内溯河群体刀鲚的生殖特征和条件状况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洄游群体刀鲚体长、体重年际间有变化,体长-体重的拟合关系年际间有差异。(2)长江口地区洄游群体刀鲚生殖特征年际间有变化,刀鲚性腺重量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均呈正相关关系。(3)洄游群体刀鲚条件状况,不同年份亦有变化。其中:肝重、脂肪重分别与体长、体重关系密切,呈正相关;洄游群体刀鲚条件指数2007年最大,对每个年份刀鲚条件指数进一步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
关键词:
长江口 刀鲚 生殖特征 条件状况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倪勇 陈亚瞿 龚群 黄卫平 包伟民 龚志高 施德龙
中华绒螯蟹蟹苗俗称河蟹苗,蟹苗,是长江口区最重要的水产苗种之一,经济价值高。1991年以来,其资源每况愈下,除1993年和1995年产量分别为2438kg和1219kg外,其余年份均在500kg以下,1998年仅产200kg。这表明,长江口区蟹苗资源呈严重衰退状况。但在1999年,长江口区蟹苗再度旺发,产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李圣法 丁峰元 程家骅
以1960年和2004年各3个季节长江口近海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网具标准化之后对该水域的鱼类优势种组成和多样性的长周期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2004年的鱼类种类数和资源密度指数与1960年相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虽然仍以底层鱼类的生物量占绝对的优势,但鱼类群落中的优势种的种类组成却发生了较大的更替,由1960年以底层优质鱼类为主变为2004年以中上层种类和小型低值杂鱼为主,群落的多样性趋于简单化,稳定性更加脆弱。高强度的捕捞和近海环境污染是引起鱼类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提高长江口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考虑,当前最主要的措施应该是...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 多样性 年际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谭赛章 孙亚伟 可愚 叶属峰
通过对2000、2006和2013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剔出异常值,进行态性检验后,确定了化学要素PO_4(3-)-P、DIN、Cu、Pb、Cd和As的基线值,初步探讨了各要素基线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目前PO_4(3-)-P基线值呈现升高趋势,DIN基线值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Cu、Pb、Cd和As基线值整体呈现降低趋势,研究海域的污染状况正由营养盐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并存过渡到单纯的营养盐污染。不同季节间,各项要素的平面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但整体表现为近河口区偏高,远岸偏低。利用因子分析
关键词:
长江口 基线值 因子分析 营养盐 重金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杨琴 宋超 张涛 庄平
为探究长江口凤鲚(Coilia mystus)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科学管理,通过对已有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综述了长江口凤鲚的形态特征、分布、洄游、年龄与生长、摄食习性和繁殖发育等基础生物学研究进展,并论述了近50余年来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与管理现状。凤鲚的自然分布较广,不同凤鲚群体的分化明显,洄游履历类型多样。长江口凤鲚的年龄组成以1~2龄占优,属于匀速生长类型,繁殖群体的组成呈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长江口凤鲚在1~+龄即可达到性成熟,成熟个体一年可繁殖一次,产卵属于单峰一次性产卵类型。长江口凤鲚的生殖力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其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除个别年份外均呈现下降趋势。长江口凤鲚产量自1974年达到历史顶峰后,除1995年出现大幅反弹外,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近几年长江口凤鲚汛期资源量为40 t左右,已基本不能形成渔汛,其资源岌岌可危。据此,建议加强长江口凤鲚种群动态、生境需求和人工繁育等方面的研究,为长江口凤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基础资料。
关键词:
凤鲚 生物学特征 资源利用 长江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海 娄保锋 邓世江 黄波 欧阳雪姣
长江口入海总氮通量对近海水域水环境、水生态具有重要影响,在优选断面基础上研究了2005~2022年长江口水域总氮浓度和入海通量。结果表明:(1)2005~2022年,入海总氮通量年际间波动较大,最大年通量(263万t/a)是最小年通量(116万t/a)的2.27倍;长江口水域总氮浓度和入海通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2008~2019时期入海总氮通量相对较高,大部分年份入海通量接近或超过200万t/a。2016年以来,长江入海总氮通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长江入海总氮年通量与年径流量的波动节律具有类似性,丰水年入海总氮通量偏高。相近年径流量情况下入海总氮通量对比表明,长江流域总氮污染控制成效明显。(3)2016~2022年,长江口水域总氮浓度特征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平均高24%;入海总氮通量年内分布特征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大约是枯水期的1.93倍。(4)2016~2022年,长江入海总氮年通量(平均为185万t/a)中,来自长江上游、洞庭湖、汉江和鄱阳湖的氮源分别占43.8%、24.4%、4.9%和10.8%。长江中下游干流区间净增的氮源(该区间内除上游、洞庭湖、汉江和鄱阳湖汇入的氮源外,通过其他支流汇入和直接进入该区间的氮源再扣除区间消耗后的部分后)占16.2%。
关键词:
长江口 总氮 通量 来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维佳 蒋雪中 薛靖波 何青 陈吉余
以1998/1999年长江流域洪水后奠定的河口河势为参照,利用四期大比例尺海图,数字化分析了1998/1999~2011年长江口北港河势与横沙东滩演变,讨论了北港和横沙东滩受河口重大工程影响产生的新变化。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工程稳定了北港河势;依托深水航道导堤工程和圈围工程,横沙东滩快速淤长,至2011年,-2m、-5m以上面积分别达到304km2、522km2,扣除深水航道坝田区面积,还有237km2、450km2;围绕横沙岛和横沙东滩,北岸可利用-10m岸线达到16km,在未来的7~23a,可为上海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新增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横沙北靠北港,南依长江口深水航道,东临东海;吹填成陆...
关键词:
河势变化 北港 横沙 长江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属峰 陆健健
20 0 0年 5月中、下旬对长江口南汇边滩泥螺种群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泥螺种群呈聚集型分布 ;泥螺种群密度分别为 2 1.2 /m2 和 32 .8/m2 ;生物量分别为 2 5.60g/m2 WW和4 4 .89g/m2 WW或 2 .0 5g/m2 DW和 3.4 9g/m2 DW ;平均壳高分别为 1.19cm和 1.34cm ,壳高日生长量为 98.7μm ,月生长率达 2 4 .9% ;种群分别以壳高 1.0 0~ 1.2 0cm ( 4 7.0 6% )和 1.2 0~ 1.4 0cm( 4 1.90 % )的种群占绝对优势 ;性成熟个体比例分别占 32 .4 %...
关键词:
长江河口 泥螺 种群特征 生态学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凯 汤滔 段金荣 徐东坡 张敏莹 周彦锋 方弟安 施炜纲
对长江口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洄游群体渔获规格及汛期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2006-2011年单船全汛期捕捞量为93.3-769.5 kg,年均值为481.5 kg;日均捕捞量为6.2-26.5 kg,均值为18.5 kg;总捕蟹个数为984-7547只,均值为4 129只;平均体质量为89.5-114.5 g/ind,均值为100.7 g/ind;雄蟹比例为65.80%-80.54%,均值为74.35%;2006-2011年单船全汛期捕捞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峰值出现于2010年;平均体质量则先升后降,峰值出现于2008年。各年汛期内最高日捕捞量基本出现于12...
关键词:
九段沙 中华绒螯蟹 渔汛 水温 潮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凯 徐东坡 段金荣 张敏莹 方弟安 周彦锋 施炜纲
分别在长江南支南门至新河水域、北港水域和圆沙至九段沙水域设置调查断面,对三峡蓄水后(2003~2011年)长江口凤鲚汛期生物学特征、渔汛特征及捕捞量进行了持续调查,并将之与蓄水前(1997~2002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调查期内凤鲚汛期绝对怀卵量变幅为3 404~26 850粒,平均为11 554粒;相对怀卵量变幅为347~1 582粒/g,平均为783粒/g;卵径变幅为0.53~1.06mm,平均为0.78mm。凤鲚全长变幅为139~155mm,平均为146mm;体长变幅为123~137mm,平均为129mm;体重变幅为12.0~15.8g,平均为13.6g;丰满度系数变幅为0.387...
关键词:
长江口 凤鲚 生物学特征 禁捕 保护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仕宝 杨世伦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帅 何青 谢卫明 郭磊城 沈芳
基于近15年的实测数据,分析给出了长江河口控制站徐六泾悬沙浓度和组成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徐六泾站多年平均表层(2003~2017年)、中层和底层(2010~2017年)含沙量分别为0.07、0.07和0.13 g/L;表层(2004~2017年)、中层和底层(2009~2017年)的中值粒径分别为7.3、9.4和11.0μm。研究期间,年平均含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洪季较枯季降幅更明显。其中2015~2017年均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2003~2005年均值分别降低了57%和20%;表层含沙量在2008年出现明显降低的拐点,2008年之后的洪枯季表层含沙量较之前分别降低56%和44%。悬沙粒度具有一定的波动变化,但没有显著趋势性变化特征,或与样本数量限制和流域内人类活动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