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66)
- 2023(4743)
- 2022(4011)
- 2021(3608)
- 2020(2973)
- 2019(6485)
- 2018(6072)
- 2017(10937)
- 2016(6178)
- 2015(6675)
- 2014(6829)
- 2013(6747)
- 2012(6483)
- 2011(6022)
- 2010(5995)
- 2009(5473)
- 2008(5306)
- 2007(4609)
- 2006(4228)
- 2005(3674)
- 学科
- 济(30910)
- 经济(30896)
- 地方(16285)
- 管理(12015)
- 地方经济(9374)
- 方法(9262)
- 学(8994)
- 业(8706)
- 农(8390)
- 数学(7246)
- 数学方法(7179)
- 环境(7162)
- 农业(6578)
- 中国(6234)
- 业经(5991)
- 资源(5153)
- 企(4613)
- 企业(4613)
- 生态(4568)
- 和(4560)
- 贸(4425)
- 贸易(4420)
- 发(4136)
- 易(4131)
- 划(3565)
- 理论(3555)
- 域(3391)
- 区域(3387)
- 农业经济(3362)
- 融(3247)
- 机构
- 学院(92565)
- 大学(88948)
- 研究(37616)
- 济(30736)
- 管理(30270)
- 经济(29958)
- 科学(28666)
- 中国(26107)
- 理学(25798)
- 理学院(25282)
- 管理学(24541)
- 管理学院(24375)
- 农(21273)
- 江(20932)
- 京(20858)
- 所(20301)
- 研究所(19055)
- 业大(17335)
- 中心(16719)
- 农业(16582)
- 范(16318)
- 师范(16079)
- 院(14608)
- 省(14295)
- 师范大学(13239)
- 州(12887)
- 科学院(12802)
- 北京(12284)
- 财(12134)
- 室(11798)
- 基金
- 项目(69970)
- 科学(54413)
- 基金(49259)
- 研究(46049)
- 家(45766)
- 国家(45440)
- 科学基金(37560)
- 省(30148)
- 社会(28818)
- 社会科(27316)
- 社会科学(27310)
- 基金项目(27257)
- 自然(26364)
- 自然科(25361)
- 自然科学(25349)
- 自然科学基金(24846)
- 划(24630)
- 资助(20021)
- 教育(19097)
- 发(17907)
- 编号(17413)
- 重点(17104)
- 计划(14715)
- 江(14090)
- 科技(13929)
- 科研(13585)
- 发展(13566)
- 展(13382)
- 部(13359)
- 课题(13341)
共检索到134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庄平 沈新强 张涛 朱江兴 李备军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种最多(37属93种),其次为绿藻(17属20种),甲藻、蓝藻、黄藻和裸藻相对较少;物种群落结构多样,有近海低盐性、外海高盐性、河口半咸水性和淡水性四大类群,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305.28×104ind/m3,平水期(5、11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2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物种之间细胞丰度分配比例和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起关键性支配作用。长江径流、外海水系季节性消长直接...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丰度分布 长江口 中华鲟保护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涛 庄平 章龙珍 刘健 王云龙 侯俊利 刘鉴毅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闫文罡
为了解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2004~2008年利用底拖网、插网、定置网和刺网等多种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组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05种,隶属于18目43科86属,鱼类种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中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各37种,河口定居性鱼类25种,洄游性鱼类6种;鱼类种类组成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渡类型,鱼类食性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食性为主,凶猛性鱼类较少。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调查水域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一些重要的物种更是濒临绝迹。保护区水域鱼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稀有性和很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其生态系统也较为...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长江口 中华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于2009年底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立伊始,即全面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专题研究工作。该书汇集了6周年的资源和环境科学考察成果以及大量的原始科学数据,专题研究包括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时空分布、生长特性、摄食习性、发育行为、生态毒理、生理调节、受伤个体的抢救治疗技术、人工放流技术等内容。专著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已于2009年底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叶海新 上官欣欣 毕子昊 潘为箴 吴惠仙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按季度对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区外潮下带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5属228种,其中硅藻门153种、绿藻门25种、蓝藻门21种、甲藻门14种、金藻门2种、黄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裸藻门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春季6门31属73种,夏季5门34属106种,秋季7门61属111种,冬季5门27属63种。各季节丰度分别为春季3.78×10~5个/L,夏季7.93×10~5个/L,秋季3.72×10~5个/L,冬季1.14×10~5个/L。对浮游植物与水化因子进行CCA典范应对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物、浊度、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由于贝类投放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生态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显著,各季节浮游植物种类数及丰度都有明显增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峰 陈锦辉 黄硕琳 杨红 刘健 吴建辉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中华鲟幼鲟入海前调节和索饵的重要场所,分析和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对中华鲟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05年8月和2006年5月和8月保护区调查数据,应用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该水域受无机磷污染严重,无机氮污染有加剧的趋势,2006年5月保护区富营养化程度最高,而北港水域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同期其它水域;保护区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不均,群落结构简单,呈现出2005年8月生物量远高于2006年的5月和8月,而其生物多样性低的反常现象;通过近年来大型中华鲟误捕情况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和...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口 保护区 生态环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晓娟 李云峰 茹辉军 吴湘香 张燕 沈子伟 李荣 倪朝辉
2008年12月-2012年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进行了11次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7属428种,其中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为46.27%~59.42%,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为21.73%~31.69%和7.03%~16.62%。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2.45~44.95)×104ind./L和0.050 5~1.282 mg/L,其中繁殖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0.465~38.58)×104ind./L和0.371 8~0.811 3 mg/L;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665~11.82)×104ind./L和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婧 蒋琰 龚小玲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按季度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18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55属,主要类群为硅藻,其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61.65%。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92.33±29.86)×104细胞/L。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生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3大类群:淡水类群、近岸广盐类群、高盐性外海类群。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年平均细胞丰度为(87.95±30.96)×104细胞/L。正是由于其细胞丰度和出现频率上的绝对优势,导致研究水域单一优势种突出,多样性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栾青杉 孙军
采用Utermhl分析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5°~32.5°N,121.0°~123.5°E)2005年秋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初步鉴定浮游植物95种(含变种和变型),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其丰度比例达到93.1%;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勇 张薇 薛俊增 陈立婧
2012年对上海大洋山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动态进行了逐月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141种,隶属6门62属。以硅藻为主,共43属110种,占物种总种类的78.01%。该水域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密度为(37.86±39.79)×104cell/l。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为第一和第二优势种,细长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lePtoPuS)、肋缝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该水域常见种。从水质参数和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沈新强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数量分布 春季 长江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锦辉 黄硕琳 刘健 张葛鸣 吴铠 吴建辉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2005年4月15日实施以来,为科学有效保护中华鲟及其息栖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障。由于当时时间紧,以及对中华鲟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条文内容和规定上就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对于有些问题采用了一般性处理的形式。随着时空的变迁和中华鲟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现有条文内容和规定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工作的实际需要。2009年,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方性法规立法已被市人大列入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可行性,1)有坚实的法制基础;2)地方政...
关键词:
中华鲟 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 地方立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军 朱建荣 张经 吴辉 罗文俊
根据2006年7月对长江口外海域67个站点的大面积综合调查结果,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的分布特征。硅藻细胞丰度占绝对优势,其中以菱形海线藻和中肋骨条藻数量最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1.42~448.25×106 cell/m3,平均值为90.47×106 cell/m3。通过细胞体积生物量转换法,计算了2006年夏季长江口外海区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转换生物量,平均值为4.41 mg Chl.a/m3,各站点间变幅较大,范围从0.02到34.08 mg Chl.a/m3。长江口外海区夏季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在冲淡水区最高,江苏外海居中,而近河口区和台湾暖区最低。转换...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永存 徐韧 何培民 刘材材 秦玉涛 季晓 董鹏
2011年8月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海域16个站位进行了综合调查,低氧区主要位于底层,溶解氧最低值为1.85 mg/L,核心低氧区面积约为1 028 km2。对采集的82个浮游植物样品采用Utermhl方法分析,鉴定出4门37属82种,硅藻占优势,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性和广盐性为主,细胞丰度介于6.31×103~7.80×106cells/L,平均值为7.59×105cells/L,分布特征是从近岸到外海、表层到底层呈降低的趋势。发现核心低氧区、非核心低氧区和非低氧区内浮游植物种类无明显差异,但细胞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依次...
关键词:
长江口 低氧区 浮游植物 群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