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50)
- 2023(4279)
- 2022(3637)
- 2021(3262)
- 2020(2699)
- 2019(5824)
- 2018(5539)
- 2017(9954)
- 2016(5775)
- 2015(6379)
- 2014(6380)
- 2013(6360)
- 2012(6302)
- 2011(5768)
- 2010(5782)
- 2009(5237)
- 2008(5103)
- 2007(4547)
- 2006(4071)
- 2005(3799)
- 学科
- 济(27787)
- 经济(27771)
- 地方(15875)
- 管理(12354)
- 地方经济(9427)
- 业(9255)
- 学(8018)
- 农(7903)
- 方法(6856)
- 中国(6797)
- 环境(6673)
- 数学(6117)
- 数学方法(6058)
- 农业(5733)
- 企(5271)
- 企业(5271)
- 资源(5124)
- 业经(4995)
- 贸(4776)
- 贸易(4772)
- 易(4492)
- 和(4352)
- 生态(3799)
- 发(3731)
- 融(3667)
- 金融(3664)
- 划(3457)
- 域(3381)
- 区域(3376)
- 制(3353)
- 机构
- 学院(83362)
- 大学(81220)
- 研究(35935)
- 济(30285)
- 经济(29494)
- 管理(27257)
- 科学(25835)
- 中国(25488)
- 理学(22997)
- 理学院(22548)
- 管理学(22001)
- 管理学院(21850)
- 江(20256)
- 所(20051)
- 农(19542)
- 京(19026)
- 研究所(18677)
- 中心(16274)
- 农业(15470)
- 业大(14993)
- 省(13973)
- 院(13957)
- 范(13851)
- 师范(13622)
- 科学院(12064)
- 州(11881)
- 财(11837)
- 师范大学(11106)
- 研究院(11007)
- 北京(10986)
- 基金
- 项目(61981)
- 科学(47984)
- 研究(43294)
- 基金(42602)
- 家(39347)
- 国家(39021)
- 科学基金(31780)
- 省(26859)
- 社会(26379)
- 社会科(24881)
- 社会科学(24876)
- 基金项目(22955)
- 划(22301)
- 自然(21422)
- 自然科(20565)
- 自然科学(20553)
- 自然科学基金(20131)
- 教育(18220)
- 编号(17477)
- 资助(16720)
- 发(16118)
- 重点(15390)
- 成果(13671)
- 课题(13425)
- 江(13178)
- 计划(12841)
- 部(12529)
- 发展(12469)
- 创(12375)
- 展(12290)
共检索到128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涛 庄平 章龙珍 刘健 王云龙 侯俊利 刘鉴毅 冯广朋 赵峰 黄晓荣 闫文罡
为了解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2004~2008年利用底拖网、插网、定置网和刺网等多种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组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05种,隶属于18目43科86属,鱼类种类组成以鲈形目和鲤形目为主;生态类型中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各37种,河口定居性鱼类25种,洄游性鱼类6种;鱼类种类组成处于长江下游至东海的过渡类型,鱼类食性以底栖生物、有机碎屑和浮游动物食性为主,凶猛性鱼类较少。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调查水域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一些重要的物种更是濒临绝迹。保护区水域鱼类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河口代表性、稀有性和很高的科研价值,同时其生态系统也较为...
关键词:
鱼类种类组成 长江口 中华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庄平 沈新强 张涛 朱江兴 李备军
根据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附近水域浮游植物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域物种丰富,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68属132种,硅藻门的物种最多(37属93种),其次为绿藻(17属20种),甲藻、蓝藻、黄藻和裸藻相对较少;物种群落结构多样,有近海低盐性、外海高盐性、河口半咸水性和淡水性四大类群,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305.28×104ind/m3,平水期(5、11月)>丰水期(8月)>枯水期(2月),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对物种之间细胞丰度分配比例和浮游植物细胞总丰度起关键性支配作用。长江径流、外海水系季节性消长直接...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丰度分布 长江口 中华鲟保护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于2009年底已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建立伊始,即全面开展了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和专题研究工作。该书汇集了6周年的资源和环境科学考察成果以及大量的原始科学数据,专题研究包括中华鲟幼鱼在长江口的时空分布、生长特性、摄食习性、发育行为、生态毒理、生理调节、受伤个体的抢救治疗技术、人工放流技术等内容。专著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主持著述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综合管理》专著,已于2009年底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峰 陈锦辉 黄硕琳 杨红 刘健 吴建辉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中华鲟幼鲟入海前调节和索饵的重要场所,分析和评价保护区生态环境对中华鲟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2005年8月和2006年5月和8月保护区调查数据,应用水质单项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该水域受无机磷污染严重,无机氮污染有加剧的趋势,2006年5月保护区富营养化程度最高,而北港水域富营养化水平高于同期其它水域;保护区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分布不均,群落结构简单,呈现出2005年8月生物量远高于2006年的5月和8月,而其生物多样性低的反常现象;通过近年来大型中华鲟误捕情况分析生态环境变化和...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口 保护区 生态环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锦辉 黄硕琳 刘健 张葛鸣 吴铠 吴建辉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2005年4月15日实施以来,为科学有效保护中华鲟及其息栖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障。由于当时时间紧,以及对中华鲟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条文内容和规定上就采用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对于有些问题采用了一般性处理的形式。随着时空的变迁和中华鲟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现有条文内容和规定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工作的实际需要。2009年,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地方性法规立法已被市人大列入立法规划。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立法的可行性,1)有坚实的法制基础;2)地方政...
关键词:
中华鲟 自然保护区 长江口 地方立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施德龙 龚志高
中华鲟是我国稀有珍贵鱼类之一,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钱塘江、闽江、珠江,近海沿岸水域也产。具洄游性,性成熟个体在5~6月份陆续由近海进入长江,溯河而上于10~11月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燏 马永红 陈建武
2010年11月、2011年5月对四川省九寨沟勿角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种,共182尾,隶属于3目4科。其中,土著鱼类5种,外来种1种;鲤形目4种,占鱼类物种数的66.67%,鲇形目和鲑形目各有1种,均占鱼类物种数的16.67%。保护区鱼类主要组成为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兼有少量的北方冷水类群。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50%;属于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33.33%。保护区鱼类在食性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掠夺性获取,水环境破坏,以及外来种入侵是保护区鱼类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针对以上威胁提...
关键词:
鱼类区系 鱼类资源 勿角自然保护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红清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种类与群落类型繁多,已建立的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及自然遗迹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叠图法、数学统计等方法,对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分布、管理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识别、整理、统计分析与制图,结合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区分布特点,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制约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至2008年12月长江流域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827个,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流域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长江流域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区,...
关键词: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区 生态保护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赵峰 王思凯 张涛 杨刚 王妤 庄平
2017年3月19日,在长江口近海采集到1 ind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全长133.0 cm、体质量13.8 kg,对其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食性分析结果显示,春季中华鲟在长江口近海摄食较好,摄食强度为4级,饵料生物共有6种,其中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3种,甲壳类有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
关键词:
中华鲟 食物组成 近海 春季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锦辉 刘健 吴建辉 徐嘉楠 郑跃平 陈慧文 戴小杰
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中华鲟幼鲟入海前调节和索饵的重要场所,研究该水域幼鲟补充量特征的长期变化规律对于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2005-2013年幼鲟数量和生物学特征的监测数据发现:(1)不同年份间长江口水域中华鲟幼鲟的初次见苗时间、最后退苗时间和时间跨度存在较大波动;(2)幼鲟补充量在监测期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年际波动也非常明显;(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份间幼鲟的平均全长和平均体质量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这也许可以解释2007年平均全长偏高的异常现象。
关键词:
中华鲟 长江口水域 补充量 年间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甘芳 周宇晶 危起伟 樊恩源 杜浩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孝连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刘健
研究了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光照强度的选择及其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1~2 lx)、过渡区(10~12 lx)和亮区(200~209 lx)的时间百分比分别是(1.32%±3.50%)、(7.17%±13.5%)和(91.52%±14.9%);群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过渡区和亮区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42%±4.13%)、(14.20%±7.45%)和(82.38%±15.2%),个体实验的时间百分比和群体实验的数量百分比在3个不同亮度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鲟幼鱼具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幼鱼在亮区围绕光源作圆周运动,其行为模式符合鱼类趋光的...
关键词:
中华鲟 趋光行为 栖息地 光照强度 摄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衡 全为民 陈渊戈 崔雪森
根据2006~2007年对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鱼类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采获鱼类42种,隶属21科。生态类群以海洋鱼类种类最多(27种),其次为河口定居种(10种),而淡水鱼类、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和降海产卵洄游鱼类种类数很低。S1站点和S2站点类似,均以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刀鲚(Coilia ectene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优势种。两站点鱼类群落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而时间上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和初春的样品聚为一组(Ⅰ组),夏、秋季的样品聚为一组(Ⅱ组)。通过SIMPER分析可知,两...
关键词:
长江口 鱼类群落 物种组成 季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