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1)
2023(5037)
2022(4165)
2021(3866)
2020(3224)
2019(7390)
2018(7059)
2017(13587)
2016(7600)
2015(8330)
2014(8158)
2013(8206)
2012(7962)
2011(7161)
2010(7047)
2009(6380)
2008(6397)
2007(5693)
2006(4949)
2005(4577)
作者
(25363)
(21179)
(20886)
(19861)
(13819)
(10539)
(9444)
(8437)
(8108)
(7866)
(7570)
(7489)
(7208)
(7193)
(6981)
(6701)
(6668)
(6360)
(6293)
(6290)
(5536)
(5342)
(5266)
(5195)
(4992)
(4844)
(4709)
(4556)
(4513)
(4400)
学科
(29270)
经济(29231)
管理(19139)
(18832)
(14407)
企业(14407)
方法(13053)
数学(11536)
数学方法(11391)
(9958)
(8581)
地方(7877)
(7474)
中国(7280)
(5765)
农业(5651)
业经(5625)
(4943)
贸易(4941)
(4905)
金融(4903)
(4772)
技术(4686)
(4615)
银行(4582)
(4530)
财务(4524)
财务管理(4509)
环境(4476)
(4394)
机构
大学(109692)
学院(108337)
研究(45327)
(41771)
经济(40955)
管理(36673)
中国(32519)
科学(31957)
理学(31830)
理学院(31358)
管理学(30589)
管理学院(30415)
(30225)
(25397)
(25117)
农业(24515)
(24142)
研究所(23623)
业大(22433)
中心(19952)
(18811)
(17052)
(16574)
农业大学(15224)
财经(14924)
(14582)
科学院(14384)
(14194)
北京(14156)
(13843)
基金
项目(79178)
科学(61557)
基金(58166)
(54942)
国家(54542)
研究(50378)
科学基金(44655)
自然(32267)
(32134)
自然科(31494)
社会(31487)
自然科学(31477)
自然科学基金(30950)
基金项目(30603)
社会科(29810)
社会科学(29798)
(27476)
资助(24575)
教育(22622)
重点(19280)
编号(17802)
计划(17642)
(17390)
(17330)
科研(16241)
(16152)
科技(16022)
(15647)
创新(15281)
(15051)
期刊
(45281)
经济(45281)
研究(29616)
学报(27207)
(26245)
中国(23947)
科学(22418)
大学(18892)
学学(18199)
农业(18112)
(14228)
管理(13981)
(10300)
金融(10300)
(10130)
教育(9624)
业大(7902)
财经(7588)
技术(7566)
经济研究(7236)
业经(7126)
(6862)
农业大学(6661)
(6482)
资源(6313)
问题(5935)
科技(5655)
林业(5643)
(5107)
世界(5081)
共检索到164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静静  耿智  冯广朋  庄平  吴晓峰  黄晓荣  沈盎绿  王海华  
2017年10月—2018年4月逐月采集长江口生殖洄游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运用胃含物分析法分析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摄食强度以及营养级,探讨其在长江口抱卵繁殖期间的摄食规律。结果表明:雌蟹摄食率、食物饱满指数、平均胃饱满度系数等3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月份变动,抱卵前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0—11月份(秋季)最高,12—2月份(冬季)最低;抱卵后雌蟹的摄食指标在12—2月份(冬季)最低,3—4月份(春季)最高。洄游期的雌蟹抱卵前后饵料来源多样,包括水生植物、藻类、甲壳类、多毛类、鱼类、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卵、颗粒碎屑等。其中,藻类、颗粒碎屑和甲壳类为抱卵前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68.13%、54.76%和19.05%;藻类、颗粒碎屑和水生植物为抱卵后的主要饵料,出现频率分别为70.35%、73.91%和25.39%。雌蟹抱卵前后饵料组成存在显著差异(χ~2=21.57,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广朋  张航利  庄平  
对长江口不同性腺发育时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性亲蟹的性腺与肝胰腺进行取样,对比研究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之间能量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亲蟹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性腺指数均在V期显著升高,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变化;性腺总脂含量放流群体在第VI1期显著下降,自然群体在第VI2期显著升高,其它时期变化均不显著;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肝胰腺总脂含量随着性腺的发育逐渐减小,第VI2期显著低于第IV期。在亲蟹性腺发育的同一时期,放流群体性腺和肝胰腺的蛋白水平显著小于自然群体,两个群体的性腺指数、肝胰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等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在放流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航利  冯广朋  庄平  王瑞芳  章龙珍  王海华  
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蟹生殖洄游期间,对比研究了不同性腺发育时期的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性亲蟹自然群体和放流群体9项血淋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洄游亲蟹在性腺发育的不同时期,放流群体与自然群体血淋巴总蛋白、血蓝蛋白、甘油三酯、肌酐、Ca2+及Mg2+含量水平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放流群体亲蟹在性腺发育到Ⅳ、Ⅴ期时的血淋巴白蛋白含量和性腺发育到Ⅳ期时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群体(P<0.05),总胆固醇含量在性腺发育到Ⅵ期时显著高于自然群体(P<0.05)。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放流群体的大部分血淋巴生化指标与自然群体都无显著差异,仅在性腺发育到Ⅳ期后少数...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金鹏  冯广朋  章龙珍  侯俊利  杨刚  庄平  
采用栖息地适合度模型法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抱卵蟹空间分布和水文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抱卵蟹主要栖息在盐度9~15、水体流速1.3~1.5 m·s-1、水深3~6 m、透明度10~23 cm水域,平均适合度均达0.6以上。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分布显示,长江口23个调查站点中,南支北港和九段沙水域Z6、Z7、Z11、Z22、Z23的HSI较高,均在0.5以上。其中Z6的HSI值最大,为0.669 2。初步推测抱卵蟹主要适宜分布范围是横沙以东20 n mile及九段沙下游5 n mile海域,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二腾  闫明军  赖起铖  罗文涛  蒋广震  刘文斌  张定东  
为了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最适宜的投喂时间,本实验将120只初重约68 g的幼蟹随机分养在24个塑料缸(70 cm×40 cm×50 cm)中。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昼夜分为8个时间点:10:00、13:00、16:00、19:00、22:00、01:00、04:00、07:00,每个时间段作为1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1次)的方法研究中华绒螯蟹的昼夜摄食节律。结果显示,幼蟹在不同投喂时间点表现出24 h周期性的摄食节律,且总摄食高峰期在22:00。从其中6d的平均摄食量可以看出,河蟹主要在19:00~22:00时间段摄食;在肝胰腺酶活性方面,淀粉酶活性在19:00~22:00内高于其他各组,且在22:00获得最高值;脂肪酶、碱性磷酸酶和钠钾ATP酶酶活性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13:00~22:00时间段这些酶的酶活呈现上升的趋势,且最高值均在22:00获得。在相关摄食基因表达方面,肝胰腺中Lept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著低于13:00和16:00,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肠道中胆囊收缩素(CC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22:00点显示出最低值,与10:00、13:00、04:00和07:00点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中华绒螯蟹存在明显的摄食节律,这可能与光照紧密相关,最适宜的投喂时间为22: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楠  耿智  张涛  杨刚  张婷婷  赵峰  庄平  
为探究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繁殖群体的组成及交配前后的生理特征变化,于2020年12月在长江口水域进行了调查采样。分析了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的规格组成、性别比例、雌蟹繁殖状态以及交配前后的肝胰腺指数(HSI)、性腺指数(GSI)和Fulton条件指数K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群体中,雌蟹整体规格小于雄蟹,雌雄比例为0.39∶1,雄蟹数量显著大于雌蟹(χ~(2)=101.87,P<0.05)。对生理特征的比较发现,不同繁殖状态雌蟹之间的HSI差异显著(P0.05),抱卵状态下雌蟹的K指数最低(P<0.05)。雄蟹的GSI显著低于雌蟹(P<0.05),而K指数显著高于雌蟹(P<0.05)。雄蟹的HSI、GSI与壳宽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雌蟹仅发现HSI与GSI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繁殖交配期生理特征,为中华绒螯蟹资源养护及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峰  黄孝锋  宋超  张涛  杨刚  庄平  
栖息地生态修复是养护渔业资源,实现可持续产出的重要手段。针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栖息地生境退化甚至丧失的现状,本研究在长江口水域构建人工飘浮湿地生境的基础上,通过连续调查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栖息密度、规格组成及其生长特征,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对人工飘浮湿地生境的选择利用状况,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幼蟹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人工飘浮湿地构建可以形成以芦苇群落和多种生物栖息共生的立体人工飘浮湿地生境。6月至10月,中华绒螯蟹幼蟹均可选择人工飘浮湿地生境作为栖息地,最高栖息密度可达466.6 ind/m~(2),随着时间延长栖息密度显著降低(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吴晓峰  耿智  冯广朋  赵峰  张涛  杨刚  庄平  
根据2017—2018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成蟹资源的种群结构和繁殖特征。崇明西滩、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水域中华绒螯蟹的CPUE均值分别为(0.81±0.23)、(0.49±0.57)、(0.32±0.29)、(1.02±0.37) kg·(网·d)~(-1)。中华绒螯蟹规格在空间分布上呈由中游至下游逐步下降的趋势,在时间上各调查站位变化规律各有不同。中华绒螯蟹总体雌雄性比为0.36∶1,崇明东滩和横沙浅滩雌蟹比例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九段沙雌蟹比例则一直维持在20%的水平,且显著小于其他3个调查站位。调查期间九段沙水域均可捕到抱卵蟹,抱卵率随时间推移先降低后升高。崇明东滩、横沙浅滩和九段沙抱卵蟹的相对繁殖力分别为(12.80±4.14)×10~2、(13.10±6.25)×10~2、(7.82±4.47)×10~2粒·g ~(-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孝连  庄平  章龙珍  张涛  冯广朋  黄晓荣  刘健  
研究了长江口中华鲟幼鱼对光照强度的选择及其对摄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1~2 lx)、过渡区(10~12 lx)和亮区(200~209 lx)的时间百分比分别是(1.32%±3.50%)、(7.17%±13.5%)和(91.52%±14.9%);群体实验时,中华鲟幼鱼选择暗区、过渡区和亮区的数量百分比分别为(6.42%±4.13%)、(14.20%±7.45%)和(82.38%±15.2%),个体实验的时间百分比和群体实验的数量百分比在3个不同亮度区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华鲟幼鱼具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幼鱼在亮区围绕光源作圆周运动,其行为模式符合鱼类趋光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连福  李长松  陈卫忠  戴国梁  龚志高  施德龙  
根据1970-1995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捕捞情况、产量统计和1996~1998年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的调查资料,对蟹苗的分布和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蟹苗汛期日趋缩短、分布区域分散变小、资源密度降低,数量急剧减少,河蟹苗资源已严重衰退。分析了中华绒螯蟹蟹苗产量降低的原因,提出了保护蟹苗资源的对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凯军  王静安  倪康达  陈海红  陈晓雯  王军  王成辉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欣悦  赵峰  张涛  耿智  朱美贵  庄平  
为探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放流亲蟹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对77个放流和野生亲蟹个体进行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样本共计77个coⅠ基因序列(630 bp)中,变异位点(V)41个,简约信息位点(p)37个,A+T(61.7%)的含量明显高于c+G(38.3%),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两个群体共检测出15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1出现频率最大,为两个群体所共享,放流和野生群体各具有5种独有单倍型;两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82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4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庞杨洋  黄根勇  徐敏杰  张聪  庄岩  成永旭  杨筱珍  
为了解摄食行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个体生长发育以及群体生活的影响,选取12只附肢健全的雄蟹,使用高清摄像头连续6 d记录其在1 h内的摄食行为。结果显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50%,第2天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另外5 d,第1天摄食反应时间显著高于另外5 d;河蟹摄食连续天数以连续摄食2 d的河蟹数量最多,各连续天数间蟹的摄食量无明显差异,连续摄食6 d的河蟹对饵料反应时间显著高于连续摄食3、4和5 d。河蟹摄食期间使用右螯、左螯和双螯的频率分别为55%、41%和4%。右螯比左螯长的河蟹比例为91.67%。螯长与摄食量无明显相关性,但螯长与体长存在正相关性(R~2=0.968 3,P<0.01)。结论:每天摄食的河蟹比例约占一半,平均摄食量约占体重的1.6%;摄食反应时间第1天最高,连续摄食可造成蟹对饵料的反应时间升高。雄性河蟹右螯较长,是摄食期间最常使用的螯肢。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伟  马玉舸  刘伟荣  
由于阳澄湖天然饵料资源遭到破坏 ,导致养殖成蟹的规格趋向小型化 ,为此 ,对中华绒螯蟹生活环境的天然饵料和人工投喂的饵料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对阳澄湖自然环境中的水温、pH值、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期找到影响湖泊围网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摄食的外在因素 ,并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摄食情况进行对比 ,以找到更科学合理的投喂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鑫  何全源  宋迁红  
中华绒螯蟹蚤状Ⅰ期幼体对钝顶螺旋藻的摄食率和消化率周鑫,何全源,宋迁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无锡214081)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摄食率,消化率,钝顶螺旋藻FEEDINGEFFICIENCYANDDIGESTIBILITYOFMITTE...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