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04)
2023(14367)
2022(12091)
2021(11142)
2020(9237)
2019(21295)
2018(21400)
2017(40744)
2016(22678)
2015(25452)
2014(25611)
2013(25038)
2012(22965)
2011(20426)
2010(20377)
2009(18091)
2008(17328)
2007(15037)
2006(13318)
2005(11500)
作者
(66058)
(55008)
(54523)
(52062)
(35106)
(26649)
(24667)
(21605)
(21175)
(19534)
(19139)
(18582)
(17763)
(17347)
(16892)
(16858)
(16546)
(16250)
(15934)
(15811)
(13790)
(13485)
(13357)
(12574)
(12364)
(12237)
(12225)
(12183)
(11024)
(10928)
学科
(87353)
经济(87261)
管理(59356)
(56035)
(44731)
企业(44731)
方法(36850)
数学(30973)
数学方法(30621)
(26644)
地方(24065)
中国(23591)
(22322)
业经(20913)
(19446)
农业(18281)
环境(15263)
理论(14843)
(14736)
(14515)
贸易(14501)
(14462)
(13973)
技术(12970)
(11954)
(11917)
财务(11886)
财务管理(11868)
(11714)
地方经济(11476)
机构
学院(311522)
大学(310879)
管理(121208)
(113945)
经济(111208)
研究(107757)
理学(104902)
理学院(103598)
管理学(101617)
管理学院(101076)
中国(78369)
科学(72406)
(68017)
(56879)
(54981)
业大(51225)
(50888)
研究所(50850)
(49830)
中心(48841)
(44494)
农业(44480)
师范(44037)
北京(42448)
财经(41041)
(39890)
(38138)
(37197)
师范大学(35847)
(34616)
基金
项目(222651)
科学(173347)
研究(159626)
基金(159231)
(140896)
国家(139743)
科学基金(118602)
社会(97542)
社会科(92069)
社会科学(92044)
(88583)
基金项目(86419)
自然(79617)
自然科(77588)
自然科学(77569)
自然科学基金(76125)
(74666)
教育(71808)
编号(65703)
资助(64232)
成果(52122)
重点(50641)
(48678)
(47053)
课题(45426)
(45398)
科研(42822)
创新(42373)
计划(41572)
大学(40185)
期刊
(126821)
经济(126821)
研究(87251)
中国(58435)
学报(55278)
(52028)
科学(50461)
管理(41836)
大学(40504)
学学(38118)
(36555)
农业(36065)
教育(34938)
技术(25533)
(23689)
金融(23689)
业经(22303)
(19161)
经济研究(18582)
财经(18223)
图书(18097)
资源(17691)
问题(17232)
科技(16288)
(15536)
(15391)
业大(14547)
林业(14425)
理论(14347)
现代(14302)
共检索到449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章建斌  刘学全  冯雯  许清萍  崔鸿侠  
以湖北省浠水县为例,采用以空间系列替代时间系列的方法,选取长江中游黄壤低丘区不同程度退化植被类型如天然林(石栎)、人工林(杉木、马尾松、毛竹)、灌丛次生林等,以荒裸地为对照,开展植物群落结构、生产力及功能退化特征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退化植被的群落外貌特征为群落层次减少,荒裸地和灌草地都缺乏乔木层,群落内多是阳性喜光植物;林分郁闭度降低,植被覆盖率降低。(2)随着植被退化程度的加深,生物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趋势为由小到大再变小,均匀度指数Simpson的变化趋势为由大变小再变大。(3)就土壤容重而言,石栎林<杉木林<灌草地灌草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成阳   梁语桐   王彬彬   蔡妙莹   刘琦   赖炽敏   孙建波   彭飞  
为了探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植物群落内稳性的影响,以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未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比及植物群落内稳性特征,以期为科学调控退化高寒草甸植物修复进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物群落叶片C和N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土壤C和N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叶片P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2)未退化和严重退化阶段植物群落叶片N:P均大于16,植物群落倾向于受P限制;中度退化阶段植物群落叶片N:P小于14,植物群落倾向于受N限制。3)同一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优势种间N:P也有较大差异,意味着不同物种可能受到不同营养元素的限制。4)植物群落叶片N和N:P表现出稳态型,P表现出绝对稳态型。本研究结果表明,未退化和严重退化阶段植物倾向于受P限制,中度退化阶段植物倾向于受N限制;在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叶片N和P均具有较强的内稳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勇  童昀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60处国家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点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核密度分析、图层叠加分析等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区域水利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解释了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谷歌地图搜索测算了各水利风景区对于相应城市群地级市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水利风景区呈随机、均匀分布态势,但有集聚分布倾向;空间集聚形态上表现为三处高密度集聚圈、三处低密度集聚圈、一处真空地带;水利风景区空间分布受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政策支撑等多因素影响;水利风景区的通达度均值为212.15分钟,大部分水利风景区可达性并不理想;湖南各地级市到达所有水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潘昱成  李秋丽  
本文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间的百度搜索指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关系图、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特征,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了城市实体特征对城市信息联系网络的影响。研究结论:城市信息联系骨架网络呈"三角形"结构,三个中心城市分别是武汉、长沙和南昌,其中武汉是"领头羊"地位;省内城市联系较紧密,部分地区城市打破了空间距离跨区域形成联系组团,省间联系则普遍弱,省级行政边界制约明显;网络联系年际加强但整体仍未发展稳定,总体而言一体化程度不高;城市实体空间与信息空间存在交互作用,城市信息网络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及行政等级的影响,空间距离影响则不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刘晓君  刘苑秋  张志坚  莫兴悦  肖廷琦  
【目的】通过测定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的土壤养分状况,探讨长期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明确其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在江西退化红壤森林植被恢复国家长期科研基地,按照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自然恢复4种恢复模式,依据“均匀分布,随机布点”的原则进行取样,共测定了89个样点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合GIS和地统计学分析开展相关研究。【结果】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4种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在9.0%~56.1%之间,除了阔叶林的速效钾含量属于弱变异之外,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自然恢复地的有效磷变异系数最大;阔叶林的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小。2)4种土壤养分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含量都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地(P 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自然恢复样地;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自然恢复样地。在空间区域尺度上,有机质、碱解氮斑块特征显著,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针叶林中;有效磷、速效钾分布相较均匀,其中有效磷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地区的针阔混交林中含量最高,速效钾在研究区东部地区含量较高。在今后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应注重营造针阔混交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张远  沈体雁  王敏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新兴城市群,城市间缺乏密切的职能分工协作,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确,尚未形成完善的功能网络,亟需对其城市职能结构特征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本研究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基本职能特征,然后用区位商测度结果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各个城市进行职能定位,最后采用职能分类方法来分析其城市职能体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职能与全国相比,只有湖北省部分城市存在优势,其中宜昌较为突出;生产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处于劣势,只有武汉和长沙超过平均水平;生活性服务业职能在全国层面上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英  曾皓淼  吴巍  李桂媛  
2021年3~11月对长江中游低山丘陵区(宜都市)乡村聚落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共鉴定出植物171种69科147属,采用植物区系和频度指数分析该地区植物群落组成特征;针对乡村聚落不同生境类型分别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出12种配置模式。结果表明:科级区系分布以热带分布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共35科,占总科数20.7%;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分别为29属和28属,占该地区总属数的19.7%和19%;科、属的区系组成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出现频度较高的乡土树种依次为复羽叶栾树、构树、枫香树等。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乡村聚落植物树种选择与群落构建,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长江中游低山丘陵区乡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文毅  王磊  张伊娜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趋增强,然而消费在空间上却存在明显的分割现象。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银联刷卡消费数据,本文首次研究了城市消费及其跨界流动的态势,并通过建立影响消费的边界效应模型对消费的空间分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省级尺度来看,省际边界对城市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即对城际消费流具有消极的屏障效应,而对城市本地消费则为保护效应;从市级尺度来看,城市边界兼具中介效应和屏障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约有一半城市的边界对城际消费流具有积极的中介效应。省级和市级尺度边界效应的背离,使得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消费最终受到省际边界屏障效应的影响而出现空间分割。因此,为了减小区域边界的屏障效应,需要加强省级与市级政府的协商,在政策管理上达成一致;同时更要加强省际的沟通协作,促进区域消费的发展和互利共赢局面的实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燕  李钒  姚树冉  孙颖  解淑斌  李海玲  楚启鹏  马娟  魏茂宏  冉金枝  田斌  邓建明  
以云南省会泽县典型亚高山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分析方法,对该区域不同退化程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趋势及其内在关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均匀度均随退化程度加剧而增加,但是植物群落中牧草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毒杂草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例则呈上升趋势。整体上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相比于轻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0–20 cm土层pH均有显著关系(P <0.05),但是影响退化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异的土壤因子组合及其解释率并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方亚高山草地在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二者间的内在关联,为探究该区域草地退化机制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柏玲  姜磊  刘耀彬  
采用工业SO_2排放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基于自然正交函数(EOF)揭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将工业SO_2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纳入STIRPAT模型分析框架中,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空间变系数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SO_2排放总体处于上升态势,但增加速度呈现明显的减缓趋势。EOF第一模态结果显示,SO_2排放量以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低值地区集中在江西的东南部和湖南的西南部。第二模态结果显示,SO_2排放量增加速度较快的城市大部分位于湖北的宜昌、荆州、黄冈地区和湖南的株洲、衡阳、永州地区以及江西的萍乡、新余和赣州地区,SO_2排放量增加速度减缓的地区则是三省省会城市及其相邻地市。驱动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_2强度、人口、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GDP是S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各个因素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因此,各个地区必需制定区域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柏玲  姜磊  刘耀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文杰  杨红  李紫帅  张安博  辛福梅  
【目的】为探究砂生槐群落养分循环状况及化学计量特征。【方法】以西藏雅江中游干旱河谷不同区域砂生槐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各区域样地的砂生槐植株、细根及生境土壤样品,测定其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并计算碳、氮、磷元素计量比(m_(C)∶m_(N)、m_(C)∶m_(P)、m_(N)∶m_(P))。【结果】①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各样地砂生槐生境土壤SOC、TN、TP、TK含量及土壤湿度均呈增加的趋势,土壤pH值呈降低的趋势。②各样地砂生槐植株OC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SN-2>ML-2>SN-1>ML-1>RKZ-1,其值分布在24.90~35.22 g/kg;ML-2样地的TP含量(5.16g/kg)显著高于其他各样地(P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华  王丽娜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结构是整体旅游经济的提升的重要因素。文章运用旅游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长江中游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关系及网络特征。研究表明:旅游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下,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长尾分布特征有望带来长尾效应;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的空间差异明显,东南部城市的值较高,西北部的值较低,多数高值区处于区域中心地带;区域整体旅游经济的扩散水平较吸引水平更高,网络中占据控制地位的节点并不多,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区域网络的凝聚子群差异明显,凝聚子群1旅游经济发展比较聚集,有着明显的旅游经济溢出和吸引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明芬  王磊  王德仁  王雅芬  
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 ,长江中游洪区的三元种植业结构已不适应日益多元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 ,早稻过剩、饲料粮短缺 ,再加上连年洪灾 ,农民增收减缓。本文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以轮作方式为决策变量 ,运用线性规划法 ,分别预测了该地区 2 0 0 0年、2 0 0 5年和 2 0 1 0年的种植业结构变动情况 ,并提出了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旭  卢新海  
研究目的:揭示不同时间截面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为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政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研究结果:(1)2005—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和人居环境水平总体上呈稳步上升的态势,空间上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峰值区域的"多中心"分布特征为主,且地域差异逐渐缩小;(2)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则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从濒临失调逐步跨入初级协调阶段,空间分布上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和新余为峰值区域,以荆州、孝感、咸宁、吉安等地为低值区域的分布格局,但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有向片状分布发展的趋势。研究结论: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与人居环境指数逐年提升,并且城市化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度在地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存在明显的协同发展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