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0)
- 2023(10842)
- 2022(9722)
- 2021(9088)
- 2020(7722)
- 2019(18065)
- 2018(17857)
- 2017(34039)
- 2016(18963)
- 2015(21260)
- 2014(21230)
- 2013(21068)
- 2012(19467)
- 2011(17468)
- 2010(17215)
- 2009(15625)
- 2008(15024)
- 2007(12917)
- 2006(11459)
- 2005(9783)
- 学科
- 济(71859)
- 经济(71776)
- 管理(49843)
- 业(46955)
- 企(38893)
- 企业(38893)
- 方法(34394)
- 数学(29003)
- 数学方法(28655)
- 学(20156)
- 农(19117)
- 中国(17591)
- 地方(17029)
- 财(16243)
- 业经(15931)
- 农业(13158)
- 理论(12893)
- 和(12001)
- 贸(11944)
- 贸易(11938)
- 环境(11819)
- 易(11523)
- 制(11212)
- 技术(10968)
- 务(10231)
- 财务(10173)
- 财务管理(10154)
- 教育(9876)
- 划(9870)
- 企业财务(9610)
- 机构
- 大学(266775)
- 学院(265083)
- 管理(104017)
- 济(95041)
- 研究(93641)
- 经济(92800)
- 理学(90522)
- 理学院(89428)
- 管理学(87671)
- 管理学院(87238)
- 中国(66050)
- 科学(64835)
- 京(58711)
- 农(51239)
- 所(49087)
- 业大(45834)
- 研究所(45632)
- 江(43513)
- 财(41806)
- 中心(41236)
- 农业(40852)
- 范(36657)
- 北京(36321)
- 师范(36098)
- 院(34748)
- 财经(34003)
- 州(32023)
- 经(30865)
- 技术(30292)
- 省(29963)
- 基金
- 项目(191210)
- 科学(147460)
- 基金(136602)
- 研究(133303)
- 家(122522)
- 国家(121526)
- 科学基金(101980)
- 社会(80161)
- 省(76840)
- 社会科(75686)
- 社会科学(75661)
- 基金项目(73708)
- 自然(70518)
- 自然科(68741)
- 自然科学(68719)
- 自然科学基金(67476)
- 划(65023)
- 教育(60113)
- 资助(57348)
- 编号(53614)
- 重点(43453)
- 成果(42567)
- 发(41277)
- 部(40563)
- 创(39282)
- 计划(37881)
- 课题(37641)
- 科研(37552)
- 创新(36665)
- 大学(34298)
共检索到377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昭彬 常剑波 曹文宣
采用耳石日轮鉴定了 1998年采自长江九江江段和 1999年分别采自长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草鱼仔鱼的日龄 ,并依据日龄推算了仔鱼的孵化期和估计了日生长率。采自九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仔鱼的平均日龄分别为 10 .7d ,8.8~ 16 .0d和 7.0d。石码头江段仔鱼中 ,5月 16日样本的日龄稍高 (16 .0d) ,其余样本的日龄比较接近 (8.8~ 9.5d)。采自石码头江段的所有仔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为 0 .11mm·d-1,特定生长率为1.32 %。各批次仔鱼的体长与其日龄的相关性通常很差 ,这表明长江中游仔鱼的生长不整齐 ,部分个体可能遭受了营养缺乏的影响
关键词:
草鱼 仔鱼 日龄 生长 长江中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月娟 高雷 段辛斌 姜伟 黄安阳 王珂 陈大庆 汪登强
利用耳石微结构对2018~2020年在监利断面采集草鱼和鲢仔鱼群体进行日龄鉴定,推测其孵化时间和繁殖时间,结合长江水文特征,分析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仔鱼来源,以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等对四大家鱼仔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和鲢仔鱼耳石轮纹特征相似,日龄结构也相似。监利断面2018和2019年苗汛期草鱼和鲢仔鱼苗汛期日龄分布范围为8~15日,其中主要分布在9~12日。2020年草鱼和鲢仔鱼日龄分布范围为10~22日,主要分布在12~15日。这表明,监利断面草鱼和鲢仔鱼群体日龄范围较窄,规格整齐,可能产自相同或相近的产卵场。基于日龄推测长江监利断面草鱼和鲢苗汛期仔鱼的繁殖时间与宜昌江段涨水日期基本一致,推测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主要来自于宜昌江段。2018~2020年三峡水库开展4次生态调度,仅2018年6月中旬的生态调度在监利断面出现相应的家鱼苗汛,其它5月底开展的3次生态调度在监利江段未监测到相应的苗汛,可能是因为5月下旬长江中游温度较低、饵料生物较少,影响了鱼苗的早期生长和死亡率。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在6月下旬开展生态调度,对下游仔鱼资源的补充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耳石微结构 日龄 四大家鱼 生态调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国忠 高雷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唐洪玉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段仔鱼漂流的昼夜变化特征,于2015年6-7月,在该江段进行了3次昼夜连续采样调查,共采集仔鱼101 349尾,分属于6目8科22种,数量以贝■氏最多(占93.6%),其次是鳊(占4.3%)。仔鱼种类数和平均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0∶00-22∶00,分别为18种和(15.73±2.03)ind./m3。以时间段为因素对部分仔鱼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洪湖 仔鱼 昼夜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兴坤 高雷 杨浩 刘绍平 段辛斌 陈大庆
2016年6月10-15日对长江中游黄石江段三种不同类型河道(分汊型、顺直型和弯曲型)中仔鱼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共采集仔鱼12 331尾,隶属于5目7科25种,优势种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仔鱼总数的89.4%)、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占4.6%)和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sp.)(占1.6%)。弯曲型河道仔鱼平均密度最大,为(2.34±1.10)ind/m3;分汊型河道次之,为(1.97±2.03)ind/m3,顺直型河道最低,为(1
关键词:
仔鱼 空间分布 河道类型 发育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昭彬 曹文宣
依据耳石日轮研究了采自长江的草鱼幼鱼的年龄生长。幼鱼期的生长符合线性或指数模型。体长和体重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 2 0 85mm/d和 1 2 47g/d ,特定生长率分别为 2 48%和 7 6 9%。
关键词:
草鱼 幼鱼 生长 长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树华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汪登强
为探索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亲本增殖放流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影响,对2011和2012年在长江中游增殖放流的4个草鱼亲本群体和当年草鱼早期资源调查的2个野生群体共182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和Cytb基因片段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在2 046 bp的DNA片段中共发现65个多态位点,22个简约信息位点,定义了39个单倍型,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7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1 00,表明六个草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且群体间无差异。群体间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FST=0.010 12,P>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世健 陈大庆 刘绍平 范振华 任玉芹 段辛斌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489.0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经W符号秩次检验,在水平分布上,鱼卵密度在北岸、江心和南岸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仔稚鱼密度在北岸与江心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鱼卵 仔稚鱼 时空分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欧阳美 张晓宇 张富铁 刘焕章
为了较全面了解长江中上游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种质情况,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特征,比较分析了长江中上游大范围内草鱼3个野生群体和19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677个样本共检测到35个单倍型,1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42个多态位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_d:0.769;P_i:0.001 43),原种场群体次之(H_d:0.766;P_i:0.001 13),苗种场群体最低(H_d:0.649;P_i:0.000 84)。野生群体中,万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_d:0.857;P_i:0.002 05),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万州群体曾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交流广泛;对比历史数据,草鱼野生群体多样性水平近10年来未出现下降。苗种场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H_d:0.791;P_i:0.001 47)和最低(H_d:0.247;P_i:0.000 24)的分别是阳新和蔡甸1群体,部分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养殖群体间存在大范围的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缺乏交流。综上,草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明显,在进行草鱼苗种繁育时要注意近交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周碧云 吕国庆 赵金良 姚德新 沈文奎
主要报导长江原种亲鱼鲢、鳙、草鱼和青鱼的形态特征、年龄生长和繁殖特性。通过可数可量参数的测定,年龄生长、性成熟年龄、繁殖力、成熟系数及卵比重等单项的和相对关系的研究,讨论并提出了原种亲鱼鲢、鳙、草鱼、青鱼的标准参数,可供原种场生产管理,原种检测及种质资源保护作为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殷名称
鱼类仔鱼期的摄食和生长殷名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鱼类,仔鱼期,摄食,生长FEEDINGANDGROWTHOFTHELARVASTAGE.OFFISH¥YinMingcheng(ShanghaiFisheriesUniversity,2...
关键词:
鱼类,仔鱼期,摄食,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为查明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有无不同种群,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汉阳、瑞昌江段和下游安庆江段鲢、鳙、草鱼、青鱼各4个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变异。同种鱼各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未见有显著差异,遗传距离D值均小于0.001。由此,初步认为长江中下游的鲢、鳙、草鱼、青鱼应各属一个没有显著遗传分化的种群,我们称之为“长江种群”。因而,在长江中下游选择一处优良保护场所就有可能达到就地保护长江“四大家鱼”遗传资源的目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亚华 姜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增殖放流经济鱼种之一,探索有效的标志方法对其增殖放流的技术保障和效果评价无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草鱼仔鱼耳石进行了1 d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以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结果显示,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均能被标记上。标记环在可见光及荧光下均能被观察到,其中,后者使用蓝色激发光(WBS)观察效果最佳。总体上,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最好,矢耳石次之。ALC浸泡对鱼体的生存及生长无显著影响,耳石上荧光信号出现和消失与鱼体开始浸泡和结束均存在约12 h的时滞。浸泡标记过的实验鱼在经过长达60 d的恢复续养后,标记环仍清晰可见,表明ALC标记效果明显且可长期存在。该方法对草鱼仔鱼的增殖放流标记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草鱼 仔鱼 耳石 茜素络合物 荧光标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雷 胡兴坤 杨浩 陈大庆 段辛斌 王珂 刘绍平
2015年和2016年每年的5—7月,在长江中游黄石江段对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开展了调查,以了解该江段四大家鱼早期资源及产卵场分布现状。调查期间共采集四大家鱼卵67粒,苗23 948尾,种类以鲢和草鱼为主,分别占四大家鱼卵苗总捕捞数量的77.0%和18.1%。2015年和2016年,估算通过黄石江段的四大家鱼卵径流量分别为0.20×108粒、4.69×108粒,鱼苗径流量分别为19.40×108尾、13.65×108尾。黄石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主要分布在团风李家洲、鄂州城区、鄂州戴家洲和黄石道士袱4个江段。与历史资料相比,黄石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分布位置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动。建议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并在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设中注重保护洲滩等生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文杰 高雷 杨浩 刘绍平 陈大庆 段辛斌 郑永华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长江中游是其重要栖息地。为研究其种群现状,2016—2017年对长江宜昌—荆州江段鲢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采集鲢样品470尾。结果显示,鲢的年龄范围为1~7龄,体长范围为18.2~93.8 cm,优势年龄组为3~5龄(72.7%),优势体长组为40~70 cm (77.2%);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4.0413×10~(-5)L~(2.7546)(R~2=0.9297,n=470),为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4.7[1-e~(-0.1603(t+0.89))], W_t=14.81[1-e~(-0.1603(t+0.89))]~(2.7546);生长参数为φ=3.2448, L_∞=104.7 cm, W_∞=14.81 kg;鲢生长拐点为5.43龄,拐点体长和体重为L_(tp)=66.6827cm,W_(tp)=4.2753kg。本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鲢种群年龄结构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生长性能出现衰退,建议加强鲢的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鲢 种群结构 生长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郑凯迪 陈桂来 孙彬 王祥川 许莉佳 李云
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孵化后1~37 d仔鱼的体长、体重、RNA/DNA比率、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酶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胭脂鱼仔鱼1~37 d体长稳定增长。体重增加呈阶段性,在1~21 d体重增长缓慢,21~29 d体重增加较快,29~37 d体重快速增加。仔鱼从7 d开始摄食,1~6 d,RNA/DNA比率变化很小,蛋白含量逐渐降低;7~21 d,RNA/DNA比率波动较大,蛋白含量增长缓慢;21~37 d,RNA/DNA比率和蛋白质均增长迅速。生长率(GR)与RNA/DNA比率的回归方程为:GR=1.01RNA/DNA+1.6077(R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