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7)
- 2023(9864)
- 2022(8929)
- 2021(8460)
- 2020(7135)
- 2019(16670)
- 2018(16570)
- 2017(32147)
- 2016(17623)
- 2015(19995)
- 2014(20153)
- 2013(19999)
- 2012(18635)
- 2011(16661)
- 2010(16778)
- 2009(15943)
- 2008(14334)
- 2007(11989)
- 2006(10624)
- 2005(9000)
- 学科
- 济(70035)
- 经济(69966)
- 业(48924)
- 管理(48917)
- 企(40947)
- 企业(40947)
- 方法(33008)
- 数学(27897)
- 数学方法(27592)
- 地方(19118)
- 农(18939)
- 学(16442)
- 中国(16274)
- 财(16070)
- 业经(15439)
- 农业(13130)
- 理论(12082)
- 贸(11990)
- 贸易(11982)
- 环境(11741)
- 易(11560)
- 和(11501)
- 技术(10915)
- 务(10685)
- 财务(10628)
- 财务管理(10614)
- 制(10405)
- 企业财务(10086)
- 划(9715)
- 融(9600)
- 机构
- 学院(248697)
- 大学(248007)
- 管理(102040)
- 济(91401)
- 经济(89272)
- 理学(88900)
- 理学院(87843)
- 管理学(86269)
- 管理学院(85836)
- 研究(82277)
- 中国(59092)
- 科学(54725)
- 京(53652)
- 所(41236)
- 农(40189)
- 财(40188)
- 江(40010)
- 业大(39389)
- 研究所(38087)
- 中心(37169)
- 范(35312)
- 师范(34982)
- 北京(33144)
- 财经(32872)
- 农业(31575)
- 院(30335)
- 经(29745)
- 州(29644)
- 师范大学(28531)
- 技术(26037)
- 基金
- 项目(177286)
- 科学(138347)
- 研究(128260)
- 基金(127279)
- 家(110964)
- 国家(110048)
- 科学基金(94483)
- 社会(78324)
- 社会科(74081)
- 社会科学(74059)
- 省(71043)
- 基金项目(69715)
- 自然(63588)
- 自然科(61970)
- 自然科学(61956)
- 自然科学基金(60788)
- 划(58842)
- 教育(57902)
- 编号(53014)
- 资助(52610)
- 成果(41820)
- 重点(39506)
- 发(37944)
- 部(37936)
- 创(36300)
- 课题(36273)
- 科研(33893)
- 创新(33791)
- 大学(32286)
- 计划(32131)
共检索到350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彬 李兴祥 程琳 刘章勇
采用了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采取入户调查方式,随机抽样调查了湖北、湖南两省5地区的350户农户,对中小型小麦油菜干燥机这一设施的现状、支付意愿、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小麦和油菜收获时降雨以中到大雨为主,持续5d及以上时间所占比例分别为71.5%和58.3%;小麦和油菜损失10%~50%所占比例分别为37.6%和51.8%;0.3%的农户对干燥机有所了解,82.1%的农户没有购买意愿,83.7%的农户可以承受的价格在每台800元以下;支付意愿与受访农户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3),与其所处调查区域(p=0.000)、文化程度(p=0.010)、收入来源(p=0.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文涛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李钟杰
选择长江中游的牛山湖、武湖和东汤逊湖三个典型的河蟹养殖湖区作为研究地点,从2009年2月起逐月调查湖泊放流河蟹体重和壳宽的生长变化,并同时记录投喂管理情况和收集试验湖区的水化特征及底栖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发现,河蟹在4、5、6月特定生长率最大,此时为河蟹生长的高峰期。在三个湖区间,生长有显著性差异,在收获季节,武湖河蟹的平均壳宽和体重均显著性大于另外两个湖区(P0.05);这种情形可能主要与为湖泊的天然饵料资源的种类和丰度有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国忠 高雷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唐洪玉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段仔鱼漂流的昼夜变化特征,于2015年6-7月,在该江段进行了3次昼夜连续采样调查,共采集仔鱼101 349尾,分属于6目8科22种,数量以贝■氏最多(占93.6%),其次是鳊(占4.3%)。仔鱼种类数和平均密度最大值均出现在20∶00-22∶00,分别为18种和(15.73±2.03)ind./m3。以时间段为因素对部分仔鱼进行单因素分析检验,结果显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洪湖 仔鱼 昼夜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台衡 刘国祥 胡征宇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湖泊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湖泊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子氮、磷等营养元素增加,会显著影响湖泊系统的初级生产力。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模型来模拟湖泊等水体的初级生产力。而VGPM模型和Talling模型综合考虑了水温、光合有效辐射、湖泊叶绿素浓度和真光层深度等因素,能较准确地模拟水柱初级生产力。1987~1991年、2001~2005年长江中下游湖区湖水中TP浓度分别为0.059~0.105和0.070~0.167mg/L,湖泊TP浓度升高,导致湖泊藻类初级生产力增大。15a间湖区的初级生产力由0.139~0.381gC/(m2.d)上升到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书琴 曹晓颖 赵金良 唐首杰 吴红岩
在长江中游鄱阳湖和洞庭湖鳜采样中,采集了兼具鳜(Siniperca chuatsi)和大眼鳜(S.kneri)部分形态特征的中间类型(主要特征:口裂后缘伸达眼睛后缘之下,眼睛大小、头后背前部隆起介于鳜与大眼鳜之间)48尾。为了明确中间类型的分类学关系,采用量化传统形态分类指标、筛选种间特异微卫星标记,对中间类型个体进行鉴定分析。结果:(1)量化分析表明,鳜和大眼鳜在头长/眼径、(吻长+眼径)/口裂长上存在显著差异,鳜头长/眼径为5.286~7.157、(吻长+眼径)/口裂长为0.811~0.999,大眼鳜分别为3.306~5.106和1.040~1.166。48尾中间类型中,5尾判定为鳜,其他43尾个体仍不能鉴定。(2)从28对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5个鳜和大眼鳜的种间鉴别位点(T103、T063、T089、T135、W19517),利用这5个位点对中间类型的个体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中间类型中有16尾为种间杂交后代,其中9尾为杂交F_1与大眼鳜的回交个体。长江中游湖泊中鳜和大眼鳜存在种间渐渗杂交,今后需加强长江鳜鱼野生资源遗传监测和管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建平 雷海章
规避农业洪涝巨灾风险是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剖析我国农地制度和小规模农户经营的风险特征,认识到我国农地制度存在小规模经营缺陷和缺乏产权激励机制,农户在应对洪涝巨灾自然风险时表现为无能为力,并且现有农业分担风险的外部环境更使农户无法承受自然巨灾风险而被迫成为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回避者,因此应对农业洪涝巨灾风险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实现。提出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水灾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安排建议:加强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水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发展避洪农业,实现区域农业结构的优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以农业政策性保险分担农业水灾风险,增强长江中游地区...
关键词:
长江中游平原 农业水灾 风险管理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明芬 王磊 王德仁 王雅芬
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 ,长江中游洪区的三元种植业结构已不适应日益多元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 ,早稻过剩、饲料粮短缺 ,再加上连年洪灾 ,农民增收减缓。本文立足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 ,以轮作方式为决策变量 ,运用线性规划法 ,分别预测了该地区 2 0 0 0年、2 0 0 5年和 2 0 1 0年的种植业结构变动情况 ,并提出了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关键词:
洪区 种植业结构 调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明芬,王德仁
农业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是长江中游1998年爆发特大洪灾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洪灾和WTO的挑战,面对农业资源利用无序和农民增收减缓,必须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本文以该地区61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立足当地资源,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运用线性规划和灰色理论方法分别研究了农用地和农业产值结构优化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洪区 农业结构 调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美华 杨志 胡兴坤 阙延福
基于2013~2015年、2017~2018年长江中游监利江段的鱼类资源监测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5年共监测到鱼类68种,隶属于6目13科,其中鲤形目共46种;2018年监测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其他年份。各年份的均匀度指数值相差不大,2018年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值要大于前面4个年份,优势度指数值有一定波动,但值均偏低。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2013年和2014年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扰动,而2015、2017和2018年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程度不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可以分为三组,但相似性分析表示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辛斌 谢意军 郭杰 王珂 刘绍平 陈大庆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至宜昌江段鱼类时空分布变化,于2014~2015年的秋季、春季和夏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该江段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3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探仪探测获得的鱼类回波信号与湖底反射信号的图像均比较清晰,且图像的背景噪声较小,长江干流的鱼类多以个体形式进行活动,探测时未发现鱼群。夏季鱼类目标强度(TS值)最高(–47.2±8.6)d B,春季鱼类TS值最低(–60.0±6.4)d B,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3个季节的鱼类TS值差异极其显著(P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鱼类资源 时空分布 水声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雪 何征 万荣荣 杨桂山
长江中游自然通江的洞庭湖和鄱阳湖,在长期的季风气候以及江湖交互作用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涨-丰-退-枯季节性水位波动模式。近几十年来,受水利工程及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两湖季节性水情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揭示和对比两湖季节性水位波动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及强度并分析其形成的可能原因,对于指导两湖地区的湖泊管理与实践,理解长江中游江湖关系演变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2003年为断点(即1980~2002年与2003~2014年两时段),首先通过湖区多站点水文要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揭示两湖各自的季节性水情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两湖季节性水情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长江中游大型通江湖泊水情变化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2003年后,涨水期和枯水期的两湖水情均呈偏枯趋势,且水位降幅均在由上游到中游的过程中扩大,由中游到下游的过程中减小,甚至涨水和枯水期的洞庭湖下游湖区还出现了水位的小幅抬升。(2)2003年后,丰水期和退水期的洞庭湖偏枯趋势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异,丰水期的洞庭湖水位下降程度在上、中游湖区更为剧烈,而退水期的水位下降程度在中、下游湖区更为剧烈。与此同时段的鄱阳湖偏枯趋势在丰水期和退水期均在由上游至下游的过程中增加。(3)2003年后的洞庭湖水位降幅在各个季节各个湖区均显著小于位于其下游的鄱阳湖。江湖关系对两湖及其不同湖区的作用方式和强度的差异是造成两湖季节性水情演变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通江湖泊 洞庭湖 鄱阳湖 季节性水位波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天红 曹崇文 朱一轨
综合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图形技术,建立了谷物干燥机分析与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由3个子系统组成:谷物干燥模拟子系统、谷物干燥信息管理子系统和谷物干燥专家咨询子系统。设计了系统的内部接口与用户接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建军 曹崇文
针对传统数学建模方法的局限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逆流式谷物干燥机模型。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基于感知机的3层前向网络,采用BP算法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数据来源于逆流干燥机计算机模拟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网络能很好地预测逆流干燥机的行为。
关键词:
谷物干燥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龚胜生 张涛 丁明磊 梅琳 吴清 葛履龙 储环
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必须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间的合作以政府间的合作较多,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较少;其合作以交通、旅游、文化、商务等为重点,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当前合作主要存在国家层面支持力度不够,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要抓紧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设置协调建设的专门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城市群 合作机制 非政府组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庆宾 黎康
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是资源集聚优势,而相比较长三角和珠三角,资源集聚能力薄弱严重制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能增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对于中部的崛起、长江经济带建设乃至我国的新型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此,以提炼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着力点和建立资源集聚在城市群内的空间优化机制与良性循环机制为目标,从“汇聚—流通—准入—组织”四个环节入手,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集聚能力的提升路径:通过“汇聚”环节,培育资源集聚强大引力;通过“流通”环节,打通资源集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资源集聚能力 提升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