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50)
2023(12466)
2022(10723)
2021(9887)
2020(8315)
2019(19525)
2018(19156)
2017(36771)
2016(20260)
2015(22717)
2014(23225)
2013(23413)
2012(22358)
2011(20656)
2010(21012)
2009(19570)
2008(19681)
2007(17956)
2006(15821)
2005(14549)
作者
(63268)
(53157)
(52795)
(50137)
(33808)
(25809)
(24229)
(20701)
(20051)
(19264)
(18204)
(18175)
(17213)
(17078)
(16715)
(16383)
(16330)
(15598)
(15584)
(15436)
(13416)
(13266)
(13003)
(12120)
(12090)
(12041)
(11920)
(11898)
(10999)
(10681)
学科
(93718)
经济(93639)
管理(53523)
(52338)
(39939)
企业(39939)
方法(37941)
数学(32538)
数学方法(32199)
地方(26588)
(26297)
中国(26245)
(20400)
业经(19792)
(19755)
农业(18117)
(15989)
(15884)
贸易(15872)
(15206)
环境(14918)
(14839)
(14705)
银行(14671)
(14602)
金融(14600)
地方经济(14177)
(14148)
(13917)
理论(13354)
机构
学院(301228)
大学(299404)
(120473)
经济(117700)
管理(110992)
研究(110328)
理学(93989)
理学院(92751)
管理学(91055)
管理学院(90480)
中国(82969)
科学(71480)
(66649)
(58888)
(58622)
(55085)
研究所(53588)
(51583)
中心(50461)
业大(47709)
农业(46161)
(43305)
财经(43021)
师范(42821)
北京(42113)
(39560)
(38961)
(38751)
(36645)
经济学(35951)
基金
项目(196261)
科学(152552)
研究(140505)
基金(138774)
(122783)
国家(121725)
科学基金(101979)
社会(87038)
社会科(82424)
社会科学(82392)
(79845)
基金项目(73813)
(66610)
自然(66515)
自然科(64754)
自然科学(64728)
教育(63579)
自然科学基金(63531)
资助(58039)
编号(57177)
(47849)
成果(46579)
重点(45266)
(42566)
课题(40932)
(39665)
科研(37691)
发展(37604)
创新(37218)
计划(37126)
期刊
(140772)
经济(140772)
研究(86479)
中国(65523)
(52940)
学报(51237)
科学(46889)
(42128)
管理(38798)
大学(36728)
农业(36144)
学学(34357)
教育(32754)
(28796)
金融(28796)
技术(26120)
业经(24449)
经济研究(21597)
财经(20796)
(19943)
问题(18831)
(17871)
资源(17857)
图书(16350)
技术经济(15534)
统计(14526)
(14519)
商业(14382)
(14201)
科技(13995)
共检索到463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攀  彭轲  赵幸悦子  王新峰  梁川  程刚  
长江中游岸线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大。通过充分分析长江中游岸线资源特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从地质学角度构建港口码头、过江隧道与过江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划定出三种工程类型一级岸线(适宜)、二级岸线(较适宜)、三级岸线(一般适宜)与四级岸线(非优先开发)区域范围。由结果可知:长江中游岸线港口码头以非优先开发区域为主,长度合计931.47 km,占岸线总长的46.71%;过江隧道与过江大桥以较适宜开发、一般适宜开发区域为主,较适宜开发、一般适宜开发区长度合计分别为1550.75 km、1224.18 km,占岸线总长的77.77%、61.39%。最后,针对三种工程类型适宜性等级特征提出相应地学对策建议,为重大工程部署规划提供地学理论依据,促进长江中游岸线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以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国土空间规划,保护大长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城市岸线地区是城市中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空间领域,在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农业社会对岸线的利用规模小,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岸线地区成为主要的港口(含公用港口和工业用港口)集聚地段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赋予城市岸线的利用功能不断增加。仅从岸线自然条件及岸线集疏运、城市依托等人文因素出发讨论岸线港口开发适宜性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统筹考虑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才能实现岸线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赢。以长江南京段岸线为例,从岸线自然条件和岸线承担的多种功能角度,分析了岸线资源港口开发的适宜性状况,指出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李建海  孙小伍  
选择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为研究区域 ,该文在进一步扩展长江岸线资源研究的区域范围的同时 ,通过建立包括岸前水深、岸线稳定性、岸线陆域宽度、岸线集疏运条件和岸线城市依托条件为主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 ,运用GIS手段和定量方法 ,探索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分等结果显示 ,九江—新济洲段长江干流岸线资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岸别差异 ,而且各项指标组合好的、质量高的岸线资源有限 ,说明岸线资源的开发要以治理和保护为基础。此外 ,以评价结果和岸线利用现状为依据 ,在深入分析各地市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适宜岸段后 ,提出了港口、工业、仓储和桥梁 4种岸线主要利用方式的重点开发岸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国华   杨赟   张程   陆洋洋  
科学客观地评估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水平,是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的基础。基于DPSIR模型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CRITIC法分别计算各指标主客观权重,运用博弈论原理计算指标组合权重,基于集对分析理论构建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Moran’s I、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对长江江苏段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总体等级为较低风险,风险较高的区域分布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和栖霞区,以及苏州沿江区域入海口一带;风险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组团特征,热点区分布于南京与仪征、镇江邻接区域,以及南通崇川区与苏州市辖区的环长江入海口区域,这些区域是未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管控的重点区域;最后基于风险评估结果,从优化港口码头布局、加大岸线监管力度、加强岸线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管理保护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述明  
全球水资源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跨流域调水是我国东部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相当充沛,是极为宝贵的财富。但是,“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的洪涝灾害举世嘱目,也是历来沿江各级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腹大患。解决长江中游的洪涝问题,合理分配、利用长江中游的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家柱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 ,结合地面调查和测量资料 ,建立长江江苏段江岸变迁 ,航道水深变化 ,护岸工程和岸线资源利用等数据库 ,在GIS支持下开展地理信息图谱研究 ,对长江岸线资源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评价 ,分析岸线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 ,提出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王玲玲  黄峰  田玉清  杨涛  张玉铭  刘亚恒  
构建野生动物迁移生态廊道有助于消除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和功能稳定.该研究以长江中游地区麋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其潜在生境进行构建,探讨长江中游地区麋鹿生态廊道的栖息地连通方式.结果显示该地区麋鹿现有栖息地集中在石首麋鹿分布区、复兴洲分布区、兔儿分布区、杨波坦分布区、南蹍湾分布区、神皇洲分布区、三合垸分布区以及集成麋鹿分布区内.初步确定了利于麋鹿种群扩散的生态廊道位置,潜在生态廊道具有低海拔、缓坡度、近水源、远人群等特点.在生态廊道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生态廊道的选择必须在全面了解实际生境状况和野生动物生态学的基础上,通过最优选择,获得确定的生态区域作为某一物种迁移扩散的生态功能服务区,优化景观斑块的结构,加强生态功能建设,维持生物多样性稳定与良性循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谅慧  李加林  杨磊  袁麒翔  王明月  陈鹏程  
研究目的:岸线资源是21世纪"海洋世纪"重要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的岸线资源评价有利于沿海开发战略的制定,能够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研究方法:利用遥感和GIS手段,建立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岸线资源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大陆岸线资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浙江省大陆岸线中,生产优先开发岸线占4.9%,生产适度开发岸线占10.3%,生活旅游岸线占21.9%,生态保护岸线占1.5%,储备岸线占61.4%。研究结论:(1)平湖市与海盐市交汇岸段、宁波市甬江口以南至北仑北岸岸段、象山港沿岸的宁波市区岸段以及象山县岸段等建港条件优良,适合生产优先开发或适度开发;(2)海盐市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慧君  马玉铭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是中国最重要的物流黄金水道。正是由于具有良好的长江岸线资源和初具规模的港口码头设施,长江下游沿岸城市成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下游沿江岸线开发和保护的矛盾越显突出,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合理开发、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实现长江下游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建立长江下游岸线资源世代交迭模型,分析了政府在长江下游岸线资源持续利用过程中的倡导者、组织者以及推动者角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荣华  杨桂山  朱红云  万荣荣  
了解岸线资源利用现状,科学、合理地评价岸线资源条件是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建立沿江基础产业带、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江产业布局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通过影像融合,快速发现目标靶区,精确确定岸线占用单位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运用GIS分析技术,弄清长江岸线江苏段的资源与利用现状,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内的岸线资源进行评价,为长江岸线苏州段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田鹏  邵姝遥  汪海峰  王丽佳  叶梦姚  赵梦琪  张珂琴  蔡凯特  阮莹超  沈杏雯  
基于东海区海岸带1990-2015年6个时期遥感影像,分析其大陆岸线变迁,并评价其岸线利用强度。结果表明:(1)大陆岸线持续向海推进,且岸线长度缩减了495.91 km。岸线变迁强度呈现波动变化状态。岸线结构中大量自然岸线转变为人工岸线,自然岸线比例缩减了14.18%,而人工岸线占比上升了21.94%,岸线的多样性快速增长。(2)岸线平均分形维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形态向平直、规则方向发展。海岸带海陆格局表现为陆进海退,陆地面积增加了2655.01 km2,海岸带受滩涂养殖、围填海、港口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显著。(3)岸线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强。岸线人工化指数增加,2015年增长至53.88%。开发利用主体度由单一主体模式发展形成二元主体模式,至2015年,岸线二元主体转变为基岩岸线和建设岸线,主体度分别为30.53%和20.26%。岸线综合利用指数上升了32.42%,人类活动对岸线变化影响力大幅提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细兵  卢金友  蔺秋生  
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分别选取武汉河段和扬中河段作为代表性河段,针对桥梁群和码头群两类主要岸线开发利用形式,开展了涉河工程群对河道洪水位及流场累积影响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群体工程共同作用后将引起河道洪水位和流场的叠加影响,其影响值及影响范围远大于单个工程,当群体工程的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对河道的行洪与河势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建议桥梁群应保持合理的密度,码头群应合理控制港区规模,上下游港区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在岸线开发过程中应制定岸线利用规划,规范涉河工程设计,以尽可能减小对防洪的累积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诚  甄云鹏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点、评判其合理性,提出岸线利用的优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2002年以来,江苏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其中,北岸地区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南岸地区由工业占用和港口利用共同驱动,总体上,仍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港口、仓储、工业等重点类型岸线中,岸线质量等级结构与岸线利用要求的匹配度增加,岸线利用趋于合理化。尽管如此,用于非涉水工业开发的优质岸线仍然较多,港口岸线利用受到挤占,岸...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段学军  
长江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是重要的生命线。地处水陆交错带的长江岸线,不仅要承担多种功能,而且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靖江市长江干流岸线实际情况,文章通过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评价单元,对其岸线资源条件及其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对岸线资源的评价,主要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评价因子,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对岸线生态敏感性的评价,是将港口开发作为影响岸线生态系统的外来干扰,综合考虑岸线承担的各种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选取水质敏感性、河势稳定性、景观美学等3个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