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7)
- 2023(10414)
- 2022(9371)
- 2021(8816)
- 2020(7371)
- 2019(17239)
- 2018(17265)
- 2017(33088)
- 2016(18294)
- 2015(20477)
- 2014(20473)
- 2013(20208)
- 2012(18554)
- 2011(16550)
- 2010(16384)
- 2009(14768)
- 2008(14211)
- 2007(12032)
- 2006(10545)
- 2005(8867)
- 学科
- 济(70143)
- 经济(70070)
- 管理(48227)
- 业(45798)
- 企(37925)
- 企业(37925)
- 方法(33772)
- 数学(28594)
- 数学方法(28254)
- 农(18613)
- 学(18069)
- 地方(17039)
- 中国(16784)
- 财(15907)
- 业经(15483)
- 农业(12802)
- 理论(12516)
- 和(11760)
- 环境(11485)
- 贸(11425)
- 贸易(11418)
- 易(10992)
- 技术(10664)
- 制(10498)
- 务(10266)
- 财务(10208)
- 财务管理(10194)
- 企业财务(9677)
- 划(9554)
- 教育(9407)
- 机构
- 大学(252711)
- 学院(252302)
- 管理(102599)
- 济(91631)
- 理学(89673)
- 经济(89467)
- 理学院(88601)
- 管理学(86860)
- 管理学院(86424)
- 研究(84792)
- 中国(60739)
- 科学(57206)
- 京(54846)
- 所(42843)
- 农(41472)
- 财(40872)
- 江(40675)
- 业大(40006)
- 研究所(39801)
- 中心(38203)
- 范(36130)
- 师范(35760)
- 北京(33900)
- 财经(33511)
- 农业(32518)
- 院(31576)
- 经(30399)
- 州(29933)
- 师范大学(29210)
- 技术(26832)
- 基金
- 项目(182311)
- 科学(143014)
- 基金(131822)
- 研究(130635)
- 家(115747)
- 国家(114812)
- 科学基金(98471)
- 社会(79768)
- 社会科(75460)
- 社会科学(75439)
- 省(72574)
- 基金项目(71918)
- 自然(67003)
- 自然科(65363)
- 自然科学(65351)
- 自然科学基金(64156)
- 划(60905)
- 教育(59203)
- 资助(54388)
- 编号(53520)
- 成果(42142)
- 重点(41027)
- 部(39173)
- 发(38900)
- 创(37297)
- 课题(36644)
- 科研(35466)
- 创新(34742)
- 计划(33811)
- 大学(33125)
共检索到353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铭帅 王珂 段辛斌 陈大庆 汤滔
于2010~2011年使用EY60回声探测仪对长江中游城陵矶至宜昌江段进行了6次水声学调查。通过设定分析水层以及选择性分析-55 dB以上的目标,获得该江段大中型非底部鱼类的水声学分布特征。各年组中的平均密度以10月最低,2010年中7月最高,2011年中6月最高;年组间,2010年6月显著低于2011年6月,2010年7月与2011年7月、2010年10月与2011年10月两组差异不显著;鱼类纵向分布呈现独特的波动特征,不同时段的鱼类密度波动幅度、频率均有不同。各时段目标强度分布曲线10月相对6、7月更扁平,而且平均值大于6、7月;不同年组间目标强度差异均不显著;各月组间目标强度6月和7月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辛斌 谢意军 郭杰 王珂 刘绍平 陈大庆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至宜昌江段鱼类时空分布变化,于2014~2015年的秋季、春季和夏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该江段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3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探仪探测获得的鱼类回波信号与湖底反射信号的图像均比较清晰,且图像的背景噪声较小,长江干流的鱼类多以个体形式进行活动,探测时未发现鱼群。夏季鱼类目标强度(TS值)最高(–47.2±8.6)d B,春季鱼类TS值最低(–60.0±6.4)d B,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3个季节的鱼类TS值差异极其显著(P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鱼类资源 时空分布 水声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世健 范振华 任玉芹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于2010年1、4、7和10月对三期蓄水后长江中游宜昌至城陵矶江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周年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计8门74属147种,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分别占40.1%、26.5%和20.4%。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O.Müller)、美丽星杆藻(Asteri-one formosa Hass)、克洛脆杆藻(Fragilaria Crowe crisp bar sp.)、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Desm)、普通等片藻(Ordinary film al...
关键词:
长江中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周年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明典 高雷 田辉伍 朱峰跃 汪登强 陈大庆 刘绍平 段辛斌
为了探明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状况,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于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对产漂流性卵鱼类进行监测,期间共采集鱼卵12209粒。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共鉴定出27种鱼类,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数最多,占77%;其次是鳅科,占15%;平鳍鳅科和银鱼科最少,均为4%。鉴定出的27种鱼类中,产漂流性卵鱼类有22种。2014年和2015年长江中游宜昌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79.1×108粒和70.9×108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分别为5.65×108粒和6.13×10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范振华 巴家文 段辛斌
2010—2011年分别于3月、7月和10月在宜昌、荆州和城陵矶江段对长江中游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36种,占总种类数的62.1%。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依次占了渔获总量的前4位。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鲢、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的数量比重却低于野杂鱼(Hemiculter leuciscl...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立元 危起伟 张辉 王成友 杜浩 谢晓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向家坝至宜宾44 km江段鱼类在枯水期(1—4月)的分布特征,2006—2012年期间采用裂波式探鱼仪BioSonics DT-X对该江段进行了7次水声学调查,并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采集流速等环境特征数据,此外,还在2011年3月同期进行试验性捕捞。水声学探测目标(Max.(TSc)≥-45 dB)的平均强度为(-42.32±5.02)dB,推算平均体长为22.71 cm。试验性捕捞共采获20种鱼类,平均体长21.31 cm。鱼类在研究区域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横河口、岷江口、南广河口三处河口以及打铁窝、李家沱两处深水区。分析认为枯水期该江段鱼类对环境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文杰 高雷 杨浩 刘绍平 陈大庆 段辛斌 郑永华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经济鱼类之一,长江中游是其重要栖息地。为研究其种群现状,2016—2017年对长江宜昌—荆州江段鲢开展了周年调查,共采集鲢样品470尾。结果显示,鲢的年龄范围为1~7龄,体长范围为18.2~93.8 cm,优势年龄组为3~5龄(72.7%),优势体长组为40~70 cm (77.2%);体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4.0413×10~(-5)L~(2.7546)(R~2=0.9297,n=470),为非匀速生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4.7[1-e~(-0.1603(t+0.89))], W_t=14.81[1-e~(-0.1603(t+0.89))]~(2.7546);生长参数为φ=3.2448, L_∞=104.7 cm, W_∞=14.81 kg;鲢生长拐点为5.43龄,拐点体长和体重为L_(tp)=66.6827cm,W_(tp)=4.2753kg。本研究表明长江中游鲢种群年龄结构得到了一定恢复,但生长性能出现衰退,建议加强鲢的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鲢 种群结构 生长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锡良 陈大庆 王珂 刘绍平 罗宏伟 段辛斌
于2009年5—7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卵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14日、6月3日及6月9日前后该江段有卵苗汛发生,卵苗的平均密度为9.36 ind/100 m3,最大密度为37.73 ind/100 m3;经威氏符号秩次检验,卵苗密度的昼夜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苗密度垂直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平分布上,南岸和北岸之间的卵苗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岸和江中间的卵苗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博 郜星晨 黄涛 姜伟
于2014~2020年5~7月在长江中游宜昌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监测,并对监测期间的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状况与生态水文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评估生态调度实施效果,识别影响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关键生态水文指标。结果显示:(1)2014~2020年各年间宜昌江段四大家鱼鱼卵径流量为1.76~86.11亿粒,总体呈上升变化,共出现16次四大家鱼繁殖高峰,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出现;四大家鱼鱼卵组成以鲢(61.12%)和草鱼(30.77%)为主,鳙和青鱼比例分别为3.45%和4.64%;鲢和草鱼繁殖盛期持续较长,青鱼和鳙相对较晚。(2)2014~2020年三峡水库共开展的11次生态调度中,有9次出现对应的四大家鱼繁殖高峰,除2020年外,生态调度期间鱼卵径流量占监测期间总卵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20.15%~78.35%,生态调度期间家鱼单日鱼卵径流量均高于非生态调度期间,证实生态调度的实施可促进四大家鱼自然繁殖。(3)各年四大家鱼繁殖期间鱼卵逐日密度和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0.72~0.97,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美华 杨志 胡兴坤 阙延福
基于2013~2015年、2017~2018年长江中游监利江段的鱼类资源监测数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该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表明:5年共监测到鱼类68种,隶属于6目13科,其中鲤形目共46种;2018年监测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其他年份。各年份的均匀度指数值相差不大,2018年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值要大于前面4个年份,优势度指数值有一定波动,但值均偏低。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2013年和2014年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严重扰动,而2015、2017和2018年受到人类活动的扰动程度不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可以分为三组,但相似性分析表示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鹏程 高欣 刘春池 刘焕章
2009年6月和11月在葛洲坝上下游江段使用SIMRAD EY60回声探测仪对鱼类时空分布进行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葛洲坝上下游江段鱼类密度范围分别为2.8~122.7、8.8~888.8 ind./1 000 m3。上下游江段鱼类呈区域性分布,主要集中在西陵峡口、大江电站下游及三江等水域。大江电站下游流水区,鱼类一直集中在中下层。而在其它的静水和缓流区,6月份鱼类主要分布在中上层水域,11月份鱼类较为集中在中下层。6月份鱼类体长与分布水深无相关性(P>0.05)或负相关(P<0.05),11月份体长与分布水深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结果分析,由于葛洲坝上下游水文情势的差别,分布有不同...
关键词:
水声学 鱼类资源 生态类群 水文条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兴坤 高雷 杨浩 刘绍平 陈大庆 段辛斌
为了解长江中游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2015和2016年在黄石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34种,分属6目9科。卵苗组成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卵苗总捕捞量的85. 7%)、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占10. 9%)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占0. 8%)为主。各类群鱼类的仔鱼数量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动态。贝氏和鳊在每个月份均占较大比例;鲢在5月份比例较低,之后逐渐升高;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sp)在5、6月份数量较多。2015年估算通过黄石江段的鱼卵、仔鱼径流量分别为6. 7×108粒、1 655. 3×108尾; 2016年分别为19. 0×108粒、1 620. 1×108尾。研究表明,黄石江段是鱼类早期资源的重要分布区,其鱼类早期资源近年来未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应加强对黄石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和保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谭细畅 李新辉 陶江平 李捷 王超 罗建仁 赖子尼
2006年5~7月对西江肇庆江段鱼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17日及6月1日前后该江段有苗汛发生,鱼苗密度平均值为0.83尾/m3,最大值为7.9尾/m3;鱼苗密度昼夜分布有显著性差异(n=26,P<0.01),夜间的密度比白天的高;鱼苗的种类在昼夜分布上也有明显差异,四大家鱼鱼苗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夜间;鱼苗的分布具空间差异性,近岸的鱼苗密度高于江中央的。
关键词:
西江 鱼类早期资源 时空分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世健 陈大庆 刘绍平 范振华 任玉芹 段辛斌
2010年5—7月对长江中游监利江段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卵样品9494粒,仔稚鱼样品328422尾,分属8目15科43属51种。结果显示:5—7月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3.3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87.8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5月;5—7月仔稚鱼平均密度为61.8 ind./100 m3,最大密度值489.0 ind./100 m3,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经W符号秩次检验,在水平分布上,鱼卵密度在北岸、江心和南岸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仔稚鱼密度在北岸与江心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鱼卵 仔稚鱼 时空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荣 徐进 甘金华 陈大庆
利用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长江宜昌江段采集的几种鱼样组织内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鱼体肌肉、脂肪和肝脏这三种组织中,HCHs、DDTs主要蓄积在鱼体肝脏,其次是脂肪组织,肌肉组织中残留量较低。鱼体肌肉组织中HCHs残留量低于0.5 ng/g,肝脏中的HCHs是其脂肪组织的2倍,最高为27.6 ng/g,主要为γ-HCH所贡献,-βHCH和-δHCH未检出。DDTs在鱼体肌肉、脂肪和肝脏组织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4~14.8、12.5~147、33.4~286 ng/g。鱼体组织中DDTs主要以p,p-′DDE的形式存在,p,p-′DDE残留量占∑DD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