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1)
- 2023(10349)
- 2022(8577)
- 2021(7877)
- 2020(6261)
- 2019(14753)
- 2018(14517)
- 2017(27413)
- 2016(14782)
- 2015(16321)
- 2014(16495)
- 2013(16164)
- 2012(15034)
- 2011(13885)
- 2010(14435)
- 2009(13175)
- 2008(12724)
- 2007(11309)
- 2006(10355)
- 2005(9443)
- 学科
- 济(72988)
- 经济(72933)
- 管理(34934)
- 业(33303)
- 方法(26716)
- 地方(24665)
- 企(24171)
- 企业(24171)
- 中国(24080)
- 数学(23100)
- 数学方法(22583)
- 农(19050)
- 业经(15732)
- 农业(13378)
- 学(13316)
- 地方经济(12720)
- 发(12381)
- 环境(11883)
- 理论(11244)
- 贸(10661)
- 贸易(10648)
- 融(10632)
- 金融(10631)
- 银(10185)
- 银行(10175)
- 易(10119)
- 行(9980)
- 财(9881)
- 制(9687)
- 技术(9575)
- 机构
- 学院(212022)
- 大学(206980)
- 济(83270)
- 经济(81191)
- 管理(78667)
- 研究(77308)
- 理学(66629)
- 理学院(65657)
- 管理学(64118)
- 管理学院(63720)
- 中国(57493)
- 科学(49468)
- 京(47232)
- 所(39096)
- 江(38087)
- 财(35995)
- 研究所(35503)
- 中心(34836)
- 农(34286)
- 范(32912)
- 师范(32574)
- 业大(30322)
- 北京(29710)
- 院(28898)
- 州(28013)
- 财经(27955)
- 农业(26385)
- 师范大学(26304)
- 经(25081)
- 省(24718)
- 基金
- 项目(140804)
- 科学(111838)
- 研究(101791)
- 基金(100140)
- 家(87618)
- 国家(86913)
- 科学基金(75224)
- 社会(64445)
- 社会科(61265)
- 社会科学(61250)
- 省(58430)
- 基金项目(53444)
- 自然(49164)
- 划(48048)
- 自然科(48004)
- 自然科学(47996)
- 自然科学基金(47048)
- 教育(46503)
- 资助(41447)
- 编号(40946)
- 发(36575)
- 重点(32325)
- 成果(31750)
- 课题(30538)
- 发展(29178)
- 部(29016)
- 创(28762)
- 展(28693)
- 创新(26948)
- 科研(26175)
- 期刊
- 济(101416)
- 经济(101416)
- 研究(64095)
- 中国(46837)
- 农(31514)
- 科学(30886)
- 管理(29953)
- 学报(29419)
- 教育(26160)
- 财(24535)
- 大学(22409)
- 农业(21925)
- 学学(20972)
- 技术(20712)
- 融(19913)
- 金融(19913)
- 业经(18738)
- 经济研究(15686)
- 问题(14261)
- 资源(13035)
- 财经(12728)
- 业(11910)
- 统计(11746)
- 发(11685)
- 策(11049)
- 经(10987)
- 商业(10786)
- 技术经济(10523)
- 现代(10270)
- 科技(10110)
共检索到328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重要支撑的"品"字型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藩篱效应;旅游流空间差异明显,长沙市→湘潭市、上饶市→景德镇市、长沙市→岳阳市、武汉市→宜昌市等是主要流动方向;旅游流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且不均衡性强,主要由少数节点控制,系统内部存在较强的凝聚性;武汉市、长沙市是核心节点,南昌市是次核心节点,九江市、上饶市、宜昌市、岳阳市等是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处于延伸扩展模式发展阶段,在城市群旅游流内部存在多个子嵌套系统。最后,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最新地域空间范围为研究对象,选取标准差作为衡量地区绝对差异的指标,变异系数用于衡量相对差异的变化,选用Moran’s I模型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用以验证整个研究区域的空间模式和分布态势。以Moran散点图、LISA聚集地图进行局域自相关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间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差距在显著缩小,但绝对差距仍在缓慢扩大。子城市群内旅游发展差异明显,子城市群间旅游发展差异不明显。旅游极化效应明显,旅游发展的轴—辐网络效应不突出,旅游增长极的辐射作用不明显。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有一定的集聚趋势,但目前尚不明显。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空间差异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丽君 张家凤
搜集了2000—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9个城市的相关数据,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变化及其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且旅游增长速度区域差异大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区域差异。(2)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大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旅游和经济的基尼系数及重心在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两者的变化方向也不同,既有同向变化,也有反向变化。(3)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对旅游发展的平衡性无显著影响,而旅游发展的平衡性会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的旅游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勇 童昀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及构建区域性大型旅游联合体的战略背景下,识别现阶段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评价未来旅游业发展潜力和趋势,并构建更为优化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体系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多维超体积生态位理论和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可以分别测算生态位"态"、"势"的区域旅游生态位测度指标体系。根据生态位态势模型算法并结合GIS平台绘制了研究区域旅游生态位"态"、"势",以及旅游综合生态位的图谱。结果表明:(1)旅游生态位"态"值、"势"值、综合生态位最高和次高的生态元均聚集于武汉和长沙地域;(2)与"态"的图谱相比,旅游生态位"势"的图谱更为破碎化,反映了区域旅游发展态势相对复杂;(3)旅游综合生态位一般的生态元集聚形成了以南昌市、景德镇市为双核心的片区,和以宜昌市、襄阳市、荆州市、岳阳市组成的绵延区;(4)旅游生态位"态"值、"势"值以及综合生态位均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但空间集聚类型存在差异。最终根据旅游综合生态位测算结果,构建了"一核引领、两极驱动、三轴串联、四区支撑"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体系。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宏兵 刘晓桐
在测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模式与路径.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1/3的城市处于高或较高发展质量,总体发展质量不高.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在2012年~2016年间发展质量波动明显且有较大差别,武汉城市圈发展质量波动大、增速快,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质量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增速不明显.根据测度结果,提出了充分发挥三中心城市对接辐射作用、打造"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城市群发展质量提升模式以及加强城市群之间交流合作、以绿色发展为手段的发展质量提升路径.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发展质量 提升模式与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刘赛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缓解区域旅游经济粘性、实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以引力模型为依托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基础上,研究借助图论理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构建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于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客运的综合交通联系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对2016年度29个节假日期间的游客空间对流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极化效应和"俱乐部收敛"特征并存,局部呈现匀质化、网络化发展态势;旅游经济和交通网络整体协调水平不足,从全域至单个城市多数处于非协调状态;次中心、走廊和子群逐步发育,成为单中心向多中心旅游格局演变的关键。最后,提出重点发展集约化城际交通、发挥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辐射功能、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垚焱 胡静 刘大均 朱磊
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集聚型,其集聚程度有逐渐增强的演变特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高密度区呈现散点状结构向组团结构演变的特征,并逐步形成"U"字形核密度结构;(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存在围绕武汉、宜昌、长沙、南昌等城市集聚分布的现象,但呈现出不断均衡的发展趋势;(4)资源本底、市场条件及政策环境对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加强,不同等级旅游景区受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斗 曲峻熙
本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8座地级及以上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展开全方位的分析。结果显示:第一,28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0座出现收缩,主要集中于湖北境内;18座处于非收缩状态,重点分布于湖南和江西两省;15个市辖区和64个市辖县出现收缩。第二,城市收缩总体划分为全域型收缩、边缘型收缩和交错型收缩三种,其中全域型收缩主要包含黄冈、荆州、咸宁和襄阳,均位于湖北境内,呈现连绵不断的发展趋势;边缘型收缩主要包含荆门、宜昌和孝感;交错型收缩主要包含常德、黄石和益阳,呈现出收缩与非收缩交叉分布的条状交错状态。第三,城市收缩的出现伴随着青少年人口大幅减少和老龄人口急剧增加,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同时,在就业比例中,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增长最快。第四,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引发的区域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承载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社会压力增加以及生态环境污染和政策的导向作用成为城市收缩的主要成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盈 张津 刘转花 林爱文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长江中游地区被列入我国城市化21个主要地区之一,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将使其成为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平台。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引力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量化测度。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呈现明显的层级关系,武汉是城市群的发展核心,长株潭、南昌则为城市群的次级中心;组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次级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具有差异性,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联系紧密,并且两个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强度较高,环鄱阳湖城市群内部联系松散且相对边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发展中级城市以增强外向功能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思维 童光荣
城市群回流效应指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抑制彼此经济增长的机制现象。基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关注,本文使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关系、群内回流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城市流强度模型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几大中心城市行业外向功能量无明显的互补关系,该城市群内可能存在回流效应影响;通过将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SDM回归分析,结果确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回流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和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思维 童光荣
城市群回流效应指城市群内各城市间抑制彼此经济增长的机制现象。基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回流效应的关注,本文使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关系、群内回流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城市流强度模型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几大中心城市行业外向功能量无明显的互补关系,该城市群内可能存在回流效应影响;通过将基于城市流强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引入SDM回归分析,结果确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回流特征,揭示了其影响因素和程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媛媛 周笑琦 顾江 陈京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产业结构高质量转型、空间统筹优化和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赋能。在由“宏观—中观—微观”三维尺度复合而成的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极化指数模型对2010—2019年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分析其空间效应,并探究该区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各子系统间具有较强的互动关系,但多数城市暂未达到良性发展状态;(2)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表现出“极化效应”显著、“回程效应”与“扩散效应”微弱的特征;(3)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4)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是在资源禀赋基础力、居民消费需求力、基础设施保障力、规模效益催动力、人力资源潜在力、经济发展拉动力“六力”共同驱动下形成的。最后,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提出强化区域联动、瞄准核心驱动力等针对性建议,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静 李小帆 张红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归纳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将其整合为集经济、社会、生态空间发展质量三个子系统集成的综合系统,以2006—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地级市城市发展质量数据为基础,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GM(1,N)动态协调发展模型,结合空间分析方法从系统内协调互促角度对其城市发展质量系统的协调性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整体水平呈下降态势,处于中度协调发展等级;生态空间发展质量子系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子系统,是制约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的主要因素,科技创新是解决系统低协调性根本途径。系统协调水平在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分散,不存在空间相关性且与城市规模等级无明显的相关性。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是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必要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亚文 李晓青 周楷淳 谢炳庚
文章从地理学视角对短视频网络空间关注度进行研究,并探索性分析了短视频生产的新型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关系及其交互机制。采用空间分布均衡性测度方法分析了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利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ESDA)分析了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的空间结构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均衡性来看,城市群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均衡性较好、集聚度适中,江西省和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均衡性比较接近;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均衡性较差、集聚度较高。(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整体格局呈“两翼较高,中部高低相间”格局,其中武汉市和长沙市关注度最高,位于第一等级。(3)从空间集聚特征来看,整体呈空间正相关,但空间集聚程度低,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空间分布较为分散。其中武汉市为高值集聚区,益阳市为低值集聚区,其他城市集聚特征不显著;武汉市和长沙市为热点区域。(4)从影响因素来看,电商物流水平、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移动互联网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创业环境质量回归系数均为正值,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对城市旅游抖音关注度的提高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其中电商物流水平正向作用最大,创业环境质量正向作用较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树强 朱佩娟 吴小双 曾伟平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协同的思想引入旅游发展的研究,运用城市引力模型,隶属度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旅游经济、旅游等级和旅游空间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协同发展演变情况。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产业整体趋向协同,但协同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各次级城市群内部差异较大。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呈现单核式发展格局,旅游等级差异变大;环长株潭城市群三个方面的协同程度都有提高,但处于发展的瓶颈期,亟待突破;环鄱阳湖城市群旅游等级和空间则始终保持低水平的稳定协同发展状态。根据研究结果进而分析影响其协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旅游协同发展 影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