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2)
2023(15466)
2022(12790)
2021(11683)
2020(9568)
2019(22066)
2018(21710)
2017(41045)
2016(22767)
2015(25448)
2014(25682)
2013(25152)
2012(22802)
2011(20374)
2010(20243)
2009(18431)
2008(17868)
2007(15483)
2006(13851)
2005(11984)
作者
(65876)
(54503)
(54056)
(51704)
(34935)
(26152)
(24660)
(21485)
(21047)
(19552)
(19005)
(18306)
(17522)
(17273)
(16921)
(16678)
(16244)
(16239)
(15788)
(15752)
(13557)
(13416)
(13251)
(12597)
(12364)
(12151)
(12092)
(12084)
(10998)
(10748)
学科
(93511)
经济(93406)
管理(63553)
(59543)
(48190)
企业(48190)
方法(40580)
数学(34433)
数学方法(34023)
中国(27590)
(26476)
地方(23374)
业经(21932)
(21236)
(20124)
农业(17991)
理论(16188)
(15716)
(15093)
贸易(15082)
环境(14766)
(14490)
(14116)
技术(13445)
(12778)
(12736)
财务(12662)
财务管理(12642)
(12493)
(12230)
机构
大学(320312)
学院(320004)
管理(127226)
(121546)
经济(118582)
理学(110506)
理学院(109190)
研究(107728)
管理学(107157)
管理学院(106588)
中国(77432)
(69670)
科学(69262)
(54519)
(53509)
(51760)
(50922)
研究所(49083)
业大(48667)
中心(48139)
(45413)
师范(44986)
财经(44148)
北京(43244)
农业(40257)
(40072)
(40009)
(38705)
师范大学(36671)
经济学(35566)
基金
项目(225621)
科学(177771)
研究(164169)
基金(162744)
(141986)
国家(140789)
科学基金(121568)
社会(103586)
社会科(98048)
社会科学(98022)
(89585)
基金项目(87316)
自然(79479)
自然科(77604)
自然科学(77588)
自然科学基金(76155)
教育(74932)
(74649)
编号(66925)
资助(66261)
成果(53205)
重点(50405)
(48697)
(48454)
课题(46785)
(46145)
创新(43054)
科研(42604)
国家社会(42113)
教育部(41211)
期刊
(134756)
经济(134756)
研究(92492)
中国(61124)
学报(50987)
科学(47691)
(46898)
管理(45309)
(38945)
大学(38337)
教育(37475)
学学(35962)
农业(32584)
技术(27552)
(23596)
金融(23596)
业经(23450)
经济研究(20718)
财经(20311)
问题(19173)
图书(17286)
(17280)
(16479)
资源(15722)
科技(15660)
现代(14896)
理论(14779)
技术经济(14686)
(14681)
商业(14320)
共检索到461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润  张杰  蔡思怡  余意峰  毛怡  
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是贯彻实施以人为本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核密度估计法、ESDA探索性方法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测度耦合协调关系区域差异,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指数逐年递增,且两者时空演变呈现高度拟合特征。(2)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关系逐渐增强,但整体水平不高,以武汉为首的省会城市耦合协调指数较高,其他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呈现不平衡特征。(3)区域差异方面,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不平衡状态逐渐缩小,但子城市群内部耦合协调关系差异明显,武汉城市圈内部差异化特征最为显著,城市间发展协同性较低。(4)从灰色关联度模型和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来看,城镇化率、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对居民生活质量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影响最大,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放宽农业转移人口城市落户限制,健全落户政策,提供针对农业转移人口免费劳动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以高品质城市生活为目标,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彦平  王雪峰  
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随着区域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不确定性.该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2006年~2015年区域内的28个地级市在城镇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三者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上升不明显,部分地区濒临失调;2)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耦合协调度水平较高,地市之间差异较大,明显存在区域不协调的状况;3)长江中游城市群中,襄阳、宜昌、黄石、株洲、衡阳市近年来发展较好,耦合协调度增高,这表明在城镇化以及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各地市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但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大区域来说,还需要重视整体的统筹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旭  卢新海  
研究目的:揭示不同时间截面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动态耦合协调关系,为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政策依据。研究方法: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研究结果:(1)2005—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和人居环境水平总体上呈稳步上升的态势,空间上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峰值区域的"多中心"分布特征为主,且地域差异逐渐缩小;(2)城镇化与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则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从濒临失调逐步跨入初级协调阶段,空间分布上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和新余为峰值区域,以荆州、孝感、咸宁、吉安等地为低值区域的分布格局,但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有向片状分布发展的趋势。研究结论: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与人居环境指数逐年提升,并且城市化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度在地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存在明显的协同发展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徐夕湘  
文章基于ArcGIS-GeoDa平台,利用2008—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面板数据,从人口、空间和产业城镇化角度刻画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偏低,空间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人口-空间-产业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高,但是各市(县)两极分化较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木花  
以中原城市群9市为例,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评价了其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程度,并将其划分几种类型,其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内部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总体协调发展水平偏低,除郑州外,其余8市城镇化水平均滞后于生态环境水平;2依据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被划分为3种发展类型,即"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好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中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低度协调发展,城镇化滞后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伍宁杰  官翠铃  邱映贵  
本文运用系统耦合理论,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物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城市群内31个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城市在2008~2017年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平均耦合协调程度属于轻度失调状态,部分中心城市耦合协调度较高,但其周边邻近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加快都市圈建设,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内的应用,实现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梅  赵炜涛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效率是当前关注热点。文章采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城镇化、生态效率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生态效率与旅游业发展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城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原因,且城镇化水平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而生态效率与旅游业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这种相互促进关系比较微弱,且随着时间的增长旅游业发展对于生态效率具有负的影响;最后从方差分解来看,城镇化发展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始终高于生态效率,且从长期来看这种关系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邝嫦娥  李文意  黄小丝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驱动机理,并考察分析2005—2020年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首先,理论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且二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包括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经济基础、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其次,实证研究发现:(1)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经历了“缓慢递减—快速递减”的时序演变进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短期内出现“倒V”型演变特点。(2)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以轻度、中度协调类型为主,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区存在回落现象,空间上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部分地级市整体的耦合协调度高于武汉城市圈,并在研究期间内三大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差距呈逐渐缩小的态势。(3)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而各驱动因素同样对相邻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影响,其间接效应明显。最后,在发挥双向互动作用、打造特色发展路径以及优化区域合作协调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菁  张毅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菁  张毅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燕   王克强   黄晶  
基于2016-202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市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物流业与商贸业(两业)发展水平,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业协调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两业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程度及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商贸业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物流业,但二者发展水平均呈正向增长趋势;(2)长江中游城市群两业协调水平不高,处于中度失调阶段,但耦合协调度处于正向增长的趋势,两业协调发展水平排序呈现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的分布格局。(3)长江中游城市群两业协调发展水平的地区内差异程度表现出缩小趋势。两业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超变密度,其次是地区内差异,地区间差异贡献率最小。(4)长江中游城市群及三大都市圈两业协调发展水平均存在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南昌都市圈和武汉都市圈内部无明显极化现象,长株潭都市圈在样本初期出现双峰现象,到样本末期逐渐演变为单峰,内部的两极分化特征在整体上趋于弱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燕  
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利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分析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较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度参差不齐,北京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为初级协调,其他城市为轻度或重度失调;2010、2015、2018年3个年度里,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5个城市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较高;2010年廊坊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2015年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而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慧燕  
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的逻辑框架,利用熵值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分析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度较高;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协调度参差不齐,北京为良好协调,天津和唐山为初级协调,其他城市为轻度或重度失调;2010、2015、2018年3个年度里,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秦皇岛5个城市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度较高;2010年廊坊为新型城镇化引领型,2015年转变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而石家庄、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7个城市则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型,乡村产业振兴对新型城镇化的倒逼作用高于新型城镇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戴金辉  孙小素  
由于历史问题,导致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城镇化是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之一。文章在新常态视角下,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1个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利用综合协调法测度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在我国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度也呈现出地域不平衡,据此提出我国各地区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协调发展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