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1)
- 2023(9005)
- 2022(8094)
- 2021(7266)
- 2020(6326)
- 2019(14915)
- 2018(14634)
- 2017(28415)
- 2016(15608)
- 2015(17604)
- 2014(17928)
- 2013(18007)
- 2012(16885)
- 2011(15356)
- 2010(15622)
- 2009(14777)
- 2008(14668)
- 2007(13293)
- 2006(11540)
- 2005(10278)
- 学科
- 济(67814)
- 经济(67769)
- 管理(41660)
- 业(40878)
- 方法(31428)
- 企(29191)
- 企业(29191)
- 数学(26888)
- 数学方法(26648)
- 农(19732)
- 地方(19174)
- 中国(16256)
- 学(15706)
- 财(15170)
- 业经(13824)
- 农业(13575)
- 环境(13494)
- 贸(12473)
- 贸易(12468)
- 易(11976)
- 制(11171)
- 和(10575)
- 理论(9849)
- 地方经济(9606)
- 务(9165)
- 财务(9141)
- 财务管理(9118)
- 银(9070)
- 银行(9042)
- 划(8995)
- 机构
- 学院(229563)
- 大学(228588)
- 济(88768)
- 管理(86593)
- 经济(86565)
- 研究(78499)
- 理学(74320)
- 理学院(73294)
- 管理学(71880)
- 管理学院(71435)
- 中国(58146)
- 科学(52337)
- 京(50182)
- 农(41930)
- 所(40862)
- 江(40407)
- 财(39669)
- 研究所(37451)
- 中心(37359)
- 业大(36493)
- 范(33762)
- 师范(33391)
- 农业(33060)
- 财经(31824)
- 北京(30874)
- 州(29432)
- 经(28545)
- 院(28389)
- 师范大学(26964)
- 经济学(26677)
- 基金
- 项目(155976)
- 科学(121760)
- 基金(111987)
- 研究(111205)
- 家(98598)
- 国家(97822)
- 科学基金(82864)
- 社会(70009)
- 社会科(66194)
- 社会科学(66171)
- 省(63013)
- 基金项目(61150)
- 自然(54524)
- 自然科(53065)
- 自然科学(53048)
- 划(52325)
- 自然科学基金(52074)
- 教育(49818)
- 资助(45692)
- 编号(45405)
- 成果(36375)
- 重点(35665)
- 发(35303)
- 部(33299)
- 创(31364)
- 课题(31172)
- 科研(30076)
- 创新(29340)
- 计划(29223)
- 国家社会(28553)
- 期刊
- 济(100204)
- 经济(100204)
- 研究(60466)
- 中国(42178)
- 学报(38391)
- 农(36455)
- 科学(34922)
- 财(30561)
- 大学(27650)
- 管理(27340)
- 学学(25894)
- 农业(24891)
- 教育(19904)
- 技术(19068)
- 融(17650)
- 金融(17650)
- 业经(17628)
- 图书(15722)
- 财经(14875)
- 经济研究(14821)
- 资源(13900)
- 业(13856)
- 问题(13830)
- 经(12755)
- 版(11565)
- 书馆(11234)
- 图书馆(11234)
- 技术经济(11116)
- 商业(11060)
- 统计(10808)
共检索到334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生态系统功能的不断退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焦点问题。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深入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干扰程度,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结果,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度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方法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经历了"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过程,山区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平原地区、城市群地区、大城市周边县区以及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变化呈现"两纵三横"的空间分布格局;(2)1995-2015年间退耕还林、还水、还湿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改善的主要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以及建设用地对林地和耕地的占用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恶化的主要原因;(3)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气体调节、土壤保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五种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有所增加,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功能敏感性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子功能的持续供给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芬 夏昕鸣 周兰兰 黄绍霖
采用环境质量分区指数方法,运用GIS技术及当地统计数据,对长江中游地区节点城市荆门市的生物丰度、植被盖度、水网密度、土地胁迫、污染负荷指数等进行分析,定量化评估城市分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荆门市东宝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水平,但土地胁迫指数较高,掇刀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钟祥市(县级市)的污染负荷指数较高,水土流失情况也较为严重,沙洋县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均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指出各区优先治理的生态敏感因素,为研究区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梅 张文信 蒋海明 路昌 葛艺冰 董光龙
为解决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基于山东省2009年、2015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交叉敏感性系数,系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交叉敏感性。结果表明:1)2009—2020年,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尤其是农田、森林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2)山东省生态服务价值先小幅下降,后大幅度升高,生态环境呈良好发展趋势,但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较大;3)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交叉敏感性受城镇扩张和退耕还林、还湿等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2009—2015年,水域、森林、农田向建设用地的转换均较为敏感;2015—2020年,农田向森林和水域转换较为敏感。山东省应统筹考虑城乡发展、生态保护和粮食安全,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政策措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志祥 任世鑫 李阳 刘静玉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长沙、天门、常德、黄冈、南昌、景德镇、武汉、娄底、新余、衡阳、仙桃、鄂州、潜江和九江为城市效率相对高水平区;抚州、湘潭、鹰潭、上饶、岳阳、黄石、荆州和株洲为城市效率相对较高水平区;萍乡、宜春、益阳、吉安、咸宁、孝感、襄阳、宜昌和荆门为城市效率相对低水平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特征,但并不显著。
关键词:
城市效率 空间分异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德旺 李红清 雷晓琴 雷明军
选择在大尺度范围的长江上游开展生态敏感性研究,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科学依据。在系统、翔实的辨识和分析长江上游区重要生境和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方式,筛选、识别和构建了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敏感度的计算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从而将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图形数据库相关联,生成基于各评价单元生态敏感性专题评价成果图,从而揭示长江上游生态敏感性空间格局,为开展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生态制约因素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长江上游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长江上游总面积的74.14%、6.76%、8.25%、4.9...
关键词:
GIS 生态敏感区 指标体系 敏感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普拉提·莫合塔尔 海米提·依米提
通过剖析传统的敏感性分析法,提出交叉敏感性概念,评价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响应性。以克里雅绿洲为研究区域,以1991、2002和2011年三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交叉敏感性分析,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敏感性,确定生态系统日趋敏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为土地管理对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 a来,克里雅绿洲生态服务价值较敏感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湿地和水体向荒漠和低覆盖度草地的转换;与1991和2011年相比,2002年的交叉敏感性系数普遍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湿地、水体面积的减少加剧了研究区的生态脆弱性,从而表现出更大的敏感性;湿地和水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智君 戚大苗
在长江流域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全国作用的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已经进入国家的战略层面,长江中游地区必将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这一背景下,长江中游地区服务业集聚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文章选取区位熵、集中系数和空间基尼系数为基本指标,对2002~2012年期间长江中游地区四省服务业集聚程度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长江中游地区四省的服务业集聚程度较低,还未形成集聚优势,且集聚水平呈下降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欣 肖豪立 黄宸 王艺霏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遵循“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框架构建生态网络、基于政府间政策文件构建社会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隶属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生态”网络并探究其协同治理机制。结果表明:(1)生态网络形态上大体呈现“三横两纵”的形态分布,核心集中在湘赣边界山区,宜春、岳阳、九江、吉安和抚州市是网络中核心城市。生态网络结构较复杂,抗干扰能力较强;社会网络中,环境保护是区域合作的主要主题,武汉、长沙、南昌市是网络核心城市。(2)城市群“社会—生态”网络结构较紧密,但整体凝聚性较弱。网络核心集中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地理格局依然是影响区域间合作的重要因素。(3)通过社会、生态网络中的核心城市匹配关系发现城市群社会治理与生态联系存在空间上“错配”关系,吉安、抚州等市存在“政府管理缺位”现象。(4)“司法+机制”网络矩阵和地理距离生态联系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城市群内部整体处于机制不完善、司法保障不健全的协同模式,单一主题的政策网络难以发挥成效。打破地域上的行政边界,强化合作机制和司法联系能够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有效机制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查松 罗震东 胡继元
城市非建设用地数量、功能与性质的巨大变化,决定了必须改变传统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和管理策略。通过划分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严格确定其边界,并分别予以严格的保护和发展导引,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生态敏感性分析作为理论成熟、应用广泛的技术方法,能够为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青龙山片区为例,选取合适的生态因子和分析方法,研究各因子对地块生态敏感度的综合影响,进而划分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从而阐明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中的应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易平 马泽忠 谢洪 钟敦伦
长江上游是我国山地灾害异常活跃区,其频繁活动与该区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从自然和人文交叉最密切的领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入手,选择区内山地灾害频繁活动区———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坡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山地灾害的综合敏感性,发现易致灾的土地利用方式依次为:道路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15°的旱地、>15°低盖度草地和人工修建的蓄水区、城市建设用地、>8°的裸岩地、>25°的滩地、>35°的高盖度草地,并根据敏感值的大小进行了敏感性区划。研究成果对规划土地利用方式、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雅杰 马明 许刚
综合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及ESDA-GIS多种方法,在充分考虑传统经济影响因子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经济发展生态成本指标,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的空间匹配及演化模式。研究表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低聚集特征明显,空间极化现象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生态成本空间集聚现象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且呈现出高高集聚减少、低低集聚增多的现象,生态成本消耗有所改善;2001~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成本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差异化空间格局,呈现出由低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本过渡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高生态成本,进而发展到高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低生态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云 杨桂山 万荣荣 马荣华 段学军
以长江干流岸线南京段为例,首先从港口布局对岸线资源条件的要求入手,选取岸线稳定性、岸线前沿水深两个主要因子,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科学合理的评价单元,对岸线资源进行评价,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其次根据岸线承担功能的重要程度及其对港口布局的生态敏感性的大小,将岸线划分为生态敏感岸段、生态较敏感岸段和生态不敏感岸段;最后综合考虑岸线资源条件和生态敏感性,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确定不同岸段港口布局的取向,将其划分为港口优先布局岸段、港口有条件布局岸段、港口从缓布局岸段、禁止港口布局岸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阎水玉 杨培峰 王祥荣
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 2 72 .3 4亿美元 /年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贡献 45 .3 4亿美元 /年 ,占总生态服务价值的 16.65 % ;湿地生态系统贡献 5 8.46亿美元 /年 ,占到总服务价值的 2 1.5 3 % ;农田生态系统贡献 4.0 8亿美元 /年 ,占总价值 1.5 % ;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 12 9.48亿美元 /年 ,占总价值的 47.5 4% ;浅海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 3 4.89亿美元 /年 ,占总价值的 12 .84%。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提供者是水为主导因子的河流与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浅海海域生态系统 ,提醒人...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测度 长江三角洲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旭 王玲玲 黄峰 田玉清 杨涛 张玉铭 刘亚恒
构建野生动物迁移生态廊道有助于消除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和功能稳定.该研究以长江中游地区麋鹿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其潜在生境进行构建,探讨长江中游地区麋鹿生态廊道的栖息地连通方式.结果显示该地区麋鹿现有栖息地集中在石首麋鹿分布区、复兴洲分布区、兔儿分布区、杨波坦分布区、南蹍湾分布区、神皇洲分布区、三合垸分布区以及集成麋鹿分布区内.初步确定了利于麋鹿种群扩散的生态廊道位置,潜在生态廊道具有低海拔、缓坡度、近水源、远人群等特点.在生态廊道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生态廊道的选择必须在全面了解实际生境状况和野生动物生态学的基础上,通过最优选择,获得确定的生态区域作为某一物种迁移扩散的生态功能服务区,优化景观斑块的结构,加强生态功能建设,维持生物多样性稳定与良性循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玉卿 张华兵 张云峰
为了解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格网尺度对盐城海岸带1997, 2007和2014年3个时期的ESV进行了估算,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研究区ESV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近20 a来盐城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不断减少的趋势,由1997年的134.33亿元减少至2014年的97.13亿元,自然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碱蓬Suaeda salsa沼泽、河流面积的减少是引起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期间ESV在空间上发生了显著变化。ESV高区(ESV指数VESK>7 463.04万元)的面积和空间分布显著减少, ESV较低区(796.67万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