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6)
2023(5386)
2022(4923)
2021(4528)
2020(4128)
2019(9867)
2018(9722)
2017(18979)
2016(10748)
2015(12304)
2014(12784)
2013(12915)
2012(12350)
2011(11300)
2010(11459)
2009(10804)
2008(11013)
2007(10122)
2006(8699)
2005(7643)
作者
(33698)
(28438)
(28262)
(27007)
(18120)
(13916)
(13064)
(11104)
(10654)
(10338)
(9967)
(9601)
(9283)
(9231)
(9029)
(8951)
(8898)
(8559)
(8491)
(8319)
(7235)
(7023)
(7016)
(6585)
(6549)
(6549)
(6460)
(6321)
(5861)
(5838)
学科
(49223)
经济(49188)
(26060)
管理(25957)
方法(25064)
数学(21594)
数学方法(21429)
(19480)
企业(19480)
(14142)
地方(12529)
(10899)
(10793)
中国(10421)
农业(9694)
业经(9134)
(9076)
贸易(9075)
(8737)
(7363)
环境(7173)
理论(7115)
(7096)
(6484)
财务(6471)
财务管理(6450)
地方经济(6154)
企业财务(6043)
(6001)
金融(5999)
机构
学院(163165)
大学(161831)
(63596)
经济(62176)
管理(60414)
研究(55919)
理学(51826)
理学院(51143)
管理学(50140)
管理学院(49822)
中国(40947)
科学(37711)
(35059)
(33062)
(30975)
(29828)
(28613)
研究所(27419)
业大(27284)
农业(26372)
中心(26343)
(23508)
师范(23234)
财经(23008)
北京(21081)
(20652)
(20603)
(19606)
经济学(19346)
(18971)
基金
项目(107208)
科学(82657)
基金(75999)
研究(75223)
(66882)
国家(66331)
科学基金(55491)
社会(46164)
(44794)
社会科(43671)
社会科学(43652)
基金项目(41560)
自然(37095)
(36397)
自然科(36090)
自然科学(36075)
自然科学基金(35415)
教育(34544)
资助(32360)
编号(30780)
重点(24569)
成果(24496)
(24344)
(23388)
课题(21669)
(21334)
科研(21188)
计划(20761)
创新(20010)
大学(19521)
期刊
(71160)
经济(71160)
研究(41923)
(29272)
学报(28746)
中国(28279)
科学(25612)
(22176)
大学(20291)
农业(19752)
学学(19310)
管理(18238)
教育(13525)
技术(13163)
业经(12759)
(12691)
金融(12691)
财经(10906)
(10821)
经济研究(10454)
问题(10136)
(9296)
资源(9272)
(9054)
(8642)
技术经济(8278)
商业(8207)
统计(7920)
理论(7568)
(7548)
共检索到234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阚雪洋  尹登花  宋超  蔺丹清  应聪萍  徐跑  刘凯  
为了掌握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 aenaasiaeorient alisasiaeorientalis)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累积情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中的六氯环己烷 (HCH)、滴滴涕(DDT)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HCH、DDT和PCBs在各样本组织中总体变化范围分别是ND~0.31μg/g、ND~19.57μg/g和ND~1.23 μg/g。HCH在脂肪中含量最高,肾中含量最低,DDT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肠中含量最低,PCBs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肺中含量最低;三者在雄性样本体内的平均含量均大于雌性,在不同年龄组样本中无相关关系,DDT和PCBs在长江下游组样本含量大于鄱阳湖组,而HCH则相反。研究表明,长江江豚各组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累积特征与其生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差异与一定相关性,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长江下游长江江豚体内POPs的累积情况,及今后开展长江江豚死因分析、个体溯源及栖息地评价提供研究素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萌原  方昕  宋卓  肖锦程  蔺丹清  张家路  尹登花  徐跑  刘凯  
针对2017年9月12日发现于长江安庆段的1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样本(AQJT20170912),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其脑、心脏、肝脏、肺、肾、胃、肠、睾丸、肌肉、皮肤10种组织器官中钾(K)、钙(Ca)、钠(Na)、镁(Mg)、钴(Co)、铁(Fe)、铜(Cu)、锌(Zn)、铅(Pb)、镉(Cd)、汞(Hg)、砷(As)共12种元素的含量,以期探究各元素在其组织器官中的累积特征。结果显示,该样本Fe、Cu、Zn、Pb、Cd、Hg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现出差异性累积特征,这与水生哺乳动物组织器官元素累积特征相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元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特有的生理功能。对比分析发现,鲸类动物组织器官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累积特征有一定规律,并不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呈显著差别,总体表现为:Na>K>Ca>Fe>Mg>Zn>Cu>Co。此外,AQJT20170912各个组织器官中毒性元素Pb、As的含量均较高,这应与其栖息环境的元素背景有关,应予以关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闪丽洁  张利平  陈心池  杨卫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75个雨量站1960~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全面地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的趋势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旱涝急转表现为以涝转旱事件为主,且存在由旱涝急转事件向全旱或全涝事件过渡的趋势,短周期的旱涝急转发生频率较高的也是涝转旱事件;(2)长江中下游北岸多发生旱转涝事件,南岸则多发生涝转旱事件;(3)1998年和2011年6~7月短周期高强度旱转涝事件发生在长江北岸,涝转旱事件发生在南岸地区;5~6月与7~8月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分布则呈相反状态;(4)总体来说,长、短周期涝转旱频次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旱转涝有轻微增加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鲜艳  周兵  钟海玲  柳艳菊  
利用我国高分辨率逐日降水资料,从降水量、无降水日数、连续无降水日数、气象干旱指数(CI)等指标对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气象干旱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为近60a同期最少,无降水日数、气象干旱影响范围均为近60a同期最大,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日数为近几十年来同期罕见。此次严重气象干旱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干旱范围广、影响程度重等特点,为近6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发生的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对水资源、水产养殖业、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重大影响。还从大气环流、水汽输送角度对气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2011年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南方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荣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86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年连阴雨日数、过程次数、总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连阴雨日数有70~130d/a、连阴雨过程次数有7~12次/a、连阴雨总雨量为500~1 300mm/a、年均连阴雨强度为8~10mm/d,连阴雨过程持续时间多在8~11d/次左右。其中连阴雨日数和频次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连阴雨总雨量呈东南多西北少、雨强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近5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年连阴雨日数、连阴雨过程频次、连阴雨总雨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3.8d/10a、0.3次/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春春  陆建飞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波动特征和规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稻生产周期波动的强度,消除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法,对1949—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短期波动分为6个波动阶段,系统剖析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稻面积、单产以及总产波动的影响。[结论]水稻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面临下行压力;水稻产量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绝对值,水稻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现阶段面积与水稻生产波动的趋势契合度更高,科技创新亟需突破瓶颈;水稻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立波  娄伟平  
利用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该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 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持续增暖,回归系数达0.21℃/10 a,略低于同期中国的增温速率(0.27℃/10 a),且与各项热量资源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气候变暖,≥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共同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明显。21世纪00年代起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特征显著,明显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界线拉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雷  许厚泽  蔡述明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必须从流域管理角度进行规划和保护,应由过去主要是单块湿地保护向按流域系统保护的转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按湖泊流域和物种分布整合现有保护区,建立新的湿地保护区,解决目前管理上的制约问题;大力开展湿地修复重建;推进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发挥森林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同时加强湿地科学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明  柴旭荣  王贵文  胡炜霞  张莲芝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1961-2015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通过游程理论定义气象干旱事件,并获取了描述干旱事件特征的三个变量: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指数函数和伽马函数分别用来拟合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边缘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用来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常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双变量的频率分析方法探讨5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2)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较严重的干旱事件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3)鄱阳湖流域和长江干流下游的北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和湖南的中北部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孙占东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经济重地,长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战略水源地,是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后防线。然而在自然演化宏观背景下,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度降低,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危及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少华  林承坤  杨桂山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 ,岸线顺直 ,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 ;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 ,其冲淤变化较大 ;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 ,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 ,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 ;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 ,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 ;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 ,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 ,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 ,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军辉  刘浩龙  郑景云  郝志新  葛全胜  傅辉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620年冬季的积雪特征与寒冷程度;估算了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9个地点相对于1961-1990年的冬季气温距平。结果表明:①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积雪期在30~100日之间,其中荆州积雪期最长,可能达百日之久;合肥、霍山、南京、巢湖等地积雪平均达70日左右;安庆、武汉、常德、长沙、景德镇等地积雪40~60日不等;苏南、上海等地积雪日数相对较少,也达30日左右。②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寒冷,冬季的区域平均气温较现代(1961-1990年)低约4.4℃;其中景德镇的冬季气温负距平最大,较现代平均低约5.7℃;其次为霍山、合肥、常德、武汉和上海,其冬季气温距平在-5~-4℃之间;长沙冬季气温负距平虽相对最小(低约3.6℃),但仍远低于器测时期的极端最低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科  
1991年、1996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连接发生大洪水,以1998年为最。为什么长江洪水水位连创历史纪录,而且洪水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洪灾的范围、程度也大大超过了1954年?对此,我们除了加高加固数千公里长江大堤之外,能否找到一种疏筑结合、江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凯  李九发  戴志军  闫虹  
利用宜昌、汉口、大通、城陵矶、湖口等重要水文站的长时间序列水位、流量资料,着重分析了1978年和2006年典型枯水年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作用。论文建立了能表明江湖水交换作用的经验公式,以此为量化方法来表示江湖水交换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1978年代表三峡大坝建造之前典型枯水年的性质,2006年则已显示出三峡水库的运行对通江湖泊与干流水交换的积极作用。表现在江湖水交换系数上,1978年洞庭湖和鄱阳湖分别为0.57和0.56,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水交换处于稳定状态;2006年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交换系数分别为0.89和0.51,显示出2006年比1978年水交换作用强烈。洞庭湖和鄱阳湖与长江交换水量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