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04)
2023(5545)
2022(5052)
2021(4592)
2020(4237)
2019(10129)
2018(9949)
2017(19275)
2016(10954)
2015(12573)
2014(12956)
2013(13109)
2012(12658)
2011(11503)
2010(11659)
2009(11036)
2008(11230)
2007(10330)
2006(8847)
2005(7819)
作者
(35363)
(29840)
(29778)
(28516)
(19179)
(14665)
(13635)
(11686)
(11241)
(10830)
(10457)
(10149)
(9858)
(9700)
(9495)
(9468)
(9435)
(8996)
(8937)
(8845)
(7666)
(7466)
(7458)
(6914)
(6887)
(6869)
(6789)
(6755)
(6242)
(6181)
学科
(48881)
经济(48846)
(26011)
管理(25841)
方法(24821)
数学(21340)
数学方法(21180)
(19329)
企业(19329)
(14314)
(12860)
地方(12524)
(10719)
中国(10354)
农业(9826)
业经(9180)
(8840)
贸易(8839)
(8504)
(7365)
(7216)
环境(7153)
理论(7069)
(6415)
财务(6402)
财务管理(6381)
地方经济(6137)
企业财务(5968)
(5943)
金融(5941)
机构
学院(167193)
大学(166040)
(63338)
经济(61905)
管理(60340)
研究(58844)
理学(51729)
理学院(51023)
管理学(49997)
管理学院(49681)
中国(42590)
科学(41280)
(36855)
(35724)
(32098)
(31934)
研究所(29663)
农业(29574)
业大(29477)
(28425)
中心(27267)
(23983)
师范(23619)
财经(22842)
北京(21476)
(21438)
(20673)
(20625)
(20434)
农业大学(19225)
基金
项目(111109)
科学(84911)
基金(78337)
研究(76286)
(69856)
国家(69286)
科学基金(57362)
(46585)
社会(46083)
社会科(43543)
社会科学(43524)
基金项目(42590)
自然(39062)
(38289)
自然科(37996)
自然科学(37978)
自然科学基金(37272)
教育(34834)
资助(33591)
编号(30793)
重点(25921)
(25434)
成果(24531)
(23977)
计划(22657)
科研(22168)
(22087)
课题(21928)
创新(20766)
科技(20491)
期刊
(70984)
经济(70984)
研究(41710)
学报(32048)
(31845)
中国(29010)
科学(28207)
大学(22208)
(22065)
农业(21432)
学学(21233)
管理(18062)
教育(13415)
技术(13156)
业经(12824)
(12566)
金融(12566)
(12171)
财经(10822)
经济研究(10343)
问题(10109)
资源(9484)
(9298)
(9223)
(9028)
技术经济(8249)
商业(8187)
业大(7813)
统计(7780)
理论(7529)
共检索到239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金良  李思发  
为查明长江中下游鲢、鳙、草鱼、青鱼有无不同种群,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汉阳、瑞昌江段和下游安庆江段鲢、鳙、草鱼、青鱼各4个群体间的生化遗传变异。同种鱼各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未见有显著差异,遗传距离D值均小于0.001。由此,初步认为长江中下游的鲢、鳙、草鱼、青鱼应各属一个没有显著遗传分化的种群,我们称之为“长江种群”。因而,在长江中下游选择一处优良保护场所就有可能达到就地保护长江“四大家鱼”遗传资源的目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建军   朱文彬   罗明坤   王兰梅   董在杰  
为了探究长江中下游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的种质遗传现状,该研究收集了石首(SS)、长沙(CS)、瑞昌(RC)、扬州(YZ)和张家港(ZJG)的长江种群(YR,219尾),对其D-loop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NCBI下载整理的珠江种群(PR,213尾)和北美种群(NA,33尾)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YR、PR和NA的D-loop序列中分别检测到35、96和11个变异位点,并分别界定37、62和3个单倍型。在长江中下游的5个鳙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H_(d))介于0.798~0.897,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338~0.00653。长江中下游5个鳙群体间,RC与ZJG (F_(ST)=0.012)和CS与YZ (F_(ST)=0.018)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_(ST)介于0.031~0.125,P<0.05);群体间检测到不同程度的基因流(N_(m)介于3.509~39.993)。基于单倍型网络分析,长江中下游的鳙D-loop序列单倍型存在多个分支,并在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共享;YR和PR的中心单倍型存在广泛共享,PR的特有单倍型均为外围单倍型,并推测NA的形成存在不同的遗传来源。基于中性检验结果,推测PR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表明,长江和珠江的鳙种群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闪丽洁  张利平  陈心池  杨卫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75个雨量站1960~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全面地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的趋势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旱涝急转表现为以涝转旱事件为主,且存在由旱涝急转事件向全旱或全涝事件过渡的趋势,短周期的旱涝急转发生频率较高的也是涝转旱事件;(2)长江中下游北岸多发生旱转涝事件,南岸则多发生涝转旱事件;(3)1998年和2011年6~7月短周期高强度旱转涝事件发生在长江北岸,涝转旱事件发生在南岸地区;5~6月与7~8月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分布则呈相反状态;(4)总体来说,长、短周期涝转旱频次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旱转涝有轻微增加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鲜艳  周兵  钟海玲  柳艳菊  
利用我国高分辨率逐日降水资料,从降水量、无降水日数、连续无降水日数、气象干旱指数(CI)等指标对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气象干旱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为近60a同期最少,无降水日数、气象干旱影响范围均为近60a同期最大,重度以上气象干旱日数为近几十年来同期罕见。此次严重气象干旱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干旱范围广、影响程度重等特点,为近6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发生的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对水资源、水产养殖业、农业生产等造成了重大影响。还从大气环流、水汽输送角度对气象干旱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2011年冬春季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南方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荣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86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年连阴雨日数、过程次数、总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连阴雨日数有70~130d/a、连阴雨过程次数有7~12次/a、连阴雨总雨量为500~1 300mm/a、年均连阴雨强度为8~10mm/d,连阴雨过程持续时间多在8~11d/次左右。其中连阴雨日数和频次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连阴雨总雨量呈东南多西北少、雨强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近5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年连阴雨日数、连阴雨过程频次、连阴雨总雨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3.8d/10a、0.3次/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春春  陆建飞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波动特征和规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稻生产周期波动的强度,消除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法,对1949—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短期波动分为6个波动阶段,系统剖析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稻面积、单产以及总产波动的影响。[结论]水稻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面临下行压力;水稻产量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绝对值,水稻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现阶段面积与水稻生产波动的趋势契合度更高,科技创新亟需突破瓶颈;水稻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立波  娄伟平  
利用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 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该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 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持续增暖,回归系数达0.21℃/10 a,略低于同期中国的增温速率(0.27℃/10 a),且与各项热量资源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气候变暖,≥0℃和≥1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显著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共同影响,而前者的影响更明显。21世纪00年代起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北移特征显著,明显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界线拉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林峰  王平义  刘晓菲  
受三峡蓄水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水文生态系统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四大家鱼产卵适宜度下降以及像中华鲟这类生殖洄游性鱼类鱼卵孵化率降低。建设人工鱼礁是缓解长江渔业资源衰退、保护长江物种多样性、保持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基于水槽模型实验,以透空正六面体型人工鱼礁为研究对象,将鱼礁块体与护岸相结合铺设在河道岸坡上,构成鱼礁型生态护岸。通过对鱼礁型护岸周围水面线及水流流速等水力特性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了鱼礁型护岸的鱼类产卵场水力因子。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河道两岸铺设透空型人工鱼礁其周围水流流速可维持在0.84~1 m/s之间,处于四大家鱼产卵繁殖最适宜的流速范围内;且由于鱼礁的存在,使岸坡附近水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阚雪洋  尹登花  宋超  蔺丹清  应聪萍  徐跑  刘凯  
为了掌握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 aenaasiaeorient alisasiaeorientalis)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累积情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中的六氯环己烷 (HCH)、滴滴涕(DDT)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HCH、DDT和PCBs在各样本组织中总体变化范围分别是ND~0.31μg/g、ND~19.57μg/g和ND~1.23 μg/g。HCH在脂肪中含量最高,肾中含量最低,DDT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肠中含量最低,PCBs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肺中含量最低;三者在雄性样本体内的平均含量均大于雌性,在不同年龄组样本中无相关关系,DDT和PCBs在长江下游组样本含量大于鄱阳湖组,而HCH则相反。研究表明,长江江豚各组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累积特征与其生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差异与一定相关性,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长江下游长江江豚体内POPs的累积情况,及今后开展长江江豚死因分析、个体溯源及栖息地评价提供研究素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明  柴旭荣  王贵文  胡炜霞  张莲芝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1961-2015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通过游程理论定义气象干旱事件,并获取了描述干旱事件特征的三个变量: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指数函数和伽马函数分别用来拟合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边缘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用来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常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双变量的频率分析方法探讨5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2)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较严重的干旱事件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3)鄱阳湖流域和长江干流下游的北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和湖南的中北部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雷  许厚泽  蔡述明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必须从流域管理角度进行规划和保护,应由过去主要是单块湿地保护向按流域系统保护的转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按湖泊流域和物种分布整合现有保护区,建立新的湿地保护区,解决目前管理上的制约问题;大力开展湿地修复重建;推进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发挥森林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同时加强湿地科学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少华  林承坤  杨桂山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 ,岸线顺直 ,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 ;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 ,其冲淤变化较大 ;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 ,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 ,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 ;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 ,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 ;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 ,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 ,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 ,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孙占东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经济重地,长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战略水源地,是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后防线。然而在自然演化宏观背景下,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度降低,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危及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科  
1991年、1996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连接发生大洪水,以1998年为最。为什么长江洪水水位连创历史纪录,而且洪水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洪灾的范围、程度也大大超过了1954年?对此,我们除了加高加固数千公里长江大堤之外,能否找到一种疏筑结合、江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