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5)
- 2023(6183)
- 2022(5393)
- 2021(4900)
- 2020(4272)
- 2019(9613)
- 2018(9617)
- 2017(17537)
- 2016(10396)
- 2015(11464)
- 2014(11553)
- 2013(11284)
- 2012(11001)
- 2011(10130)
- 2010(10167)
- 2009(9343)
- 2008(9167)
- 2007(8402)
- 2006(7799)
- 2005(7059)
- 学科
- 济(37354)
- 经济(37298)
- 管理(22577)
- 业(19472)
- 企(14559)
- 企业(14559)
- 方法(13769)
- 学(13283)
- 农(11561)
- 地方(11133)
- 数学(10434)
- 中国(10410)
- 数学方法(10248)
- 制(8708)
- 理论(8259)
- 财(8240)
- 业经(8105)
- 农业(7876)
- 体(7460)
- 融(6617)
- 金融(6610)
- 银(6061)
- 银行(6008)
- 教育(5923)
- 行(5843)
- 环境(5719)
- 和(5637)
- 贸(5584)
- 贸易(5581)
- 易(5316)
- 机构
- 大学(146161)
- 学院(146078)
- 研究(61841)
- 济(50006)
- 经济(48699)
- 管理(47222)
- 中国(44285)
- 科学(43458)
- 理学(39327)
- 理学院(38694)
- 管理学(37619)
- 农(37552)
- 管理学院(37367)
- 所(34856)
- 京(34524)
- 研究所(32163)
- 江(31531)
- 农业(30063)
- 业大(27991)
- 中心(26716)
- 财(24387)
- 省(23606)
- 院(23434)
- 范(22450)
- 师范(21949)
- 北京(20910)
- 州(20184)
- 技术(19861)
- 室(19344)
- 研究院(18802)
- 基金
- 项目(100084)
- 科学(75433)
- 基金(69034)
- 研究(66990)
- 家(65235)
- 国家(64693)
- 科学基金(51282)
- 省(42458)
- 社会(39013)
- 社会科(36637)
- 社会科学(36626)
- 基金项目(36442)
- 划(35980)
- 自然(35872)
- 自然科(34908)
- 自然科学(34889)
- 自然科学基金(34222)
- 教育(30390)
- 资助(30361)
- 编号(25807)
- 重点(24225)
- 发(23342)
- 计划(22170)
- 成果(21752)
- 课题(20904)
- 部(20739)
- 科技(20664)
- 创(19959)
- 科研(19901)
- 江(18952)
共检索到234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家乐 聂式忠 冯建彬 何为 范益平 程熙
在池塘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了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长江如皋段以及浙江长兴等五个群体青虾生长养殖情况。结果表明,这五个群体青虾在网箱中体长以线性速度生长、体重以指数形式生长;太湖群体青虾的性成熟率最低,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养殖总产量最高,浙江长兴本地养殖群体相反。以30天性成熟率、绝对增重率、瞬时增重率、90天成活率和90天总产量这几个指标,太湖群体分别比养殖效果最差的浙江长兴群体低37.3%和高73.2%、20.8%、3.9%、75.2%。在浙江长兴养殖太湖青虾最好,并应做好青虾保种选育工作。
关键词:
青虾 五群体 生长 养殖 比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云飞 蓬国辉 熊礼静 彭波 吴毅博 宋朝伟 白旭峰
用8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分别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13个克氏原螯虾野生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多态性信息含量(PIC)、Hardy-Weinberg平衡指数与遗传距离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群体不同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5个,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观测杂合度与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分布在0.37~0.57、0.23~0.48与0.40~0.56,表明在这些群体中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得出:1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初步分化为3个类群,分别为以太湖(TH)与鄱阳湖(PYH)为代表的类群,以重庆与巢湖为代表的类群和以洪湖、洞庭湖与洪泽湖等为代表的类群。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具有遗传多样的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加虎 黄群 孙占东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经济重地,长江是我国唯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战略水源地,是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最后防线。然而在自然演化宏观背景下,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开发利用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负面环境效应。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生态调节和自我恢复功能大幅度降低,并已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危及长江水系的生态平衡,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基础上,针对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湖泊 长江中下游 对策建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照鹏 董芳 杜浩 蔡志宇 沈丽 张辉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修复、维持和扩增物种自然种群规模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信息系统采集的基础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区2016-2019年增殖放流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4年在长江中下游区的89处河流、湖泊、水库进行了增殖放流,涉及72种水生生物,隶属于21目31科,其中鱼类55种、贝类7种、虾3种、蟹2种、龟鳖类2种、两栖类2种,水母类1种。2016-2019年累计放流水生生物134.3亿单位(尾/粒/只),累计投入资金6.3亿元,年均放流水生生物34.0亿单位(变幅22.0亿~39.4亿单位),年均投入资金1.6亿元(变幅1.2亿~1.8亿元)。主要放流经济种包括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鲢(H.molitrix)、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3种鱼类放流数量占经济种的82.0%),主要放流珍稀濒危种为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放流数量占濒危种的82.0%)。按放流数量统计,以渔民增收、生物净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分别占69.9%、57.2%、0.08%。为提高长江流域禁捕后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效,建议:减少或停止在天然水域放流经济性物种,增加濒危物种放流比例;研究优化放流时间、地点、规格和方法,兼顾放流成本和成活率;科学开展放流物种遗传管理,提高放流物种种质质量;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切实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放流成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傅建军 朱文彬 罗明坤 王兰梅 董在杰
为了探究长江中下游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的种质遗传现状,该研究收集了石首(SS)、长沙(CS)、瑞昌(RC)、扬州(YZ)和张家港(ZJG)的长江种群(YR,219尾),对其D-loop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NCBI下载整理的珠江种群(PR,213尾)和北美种群(NA,33尾)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YR、PR和NA的D-loop序列中分别检测到35、96和11个变异位点,并分别界定37、62和3个单倍型。在长江中下游的5个鳙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H_(d))介于0.798~0.897,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338~0.00653。长江中下游5个鳙群体间,RC与ZJG (F_(ST)=0.012)和CS与YZ (F_(ST)=0.018)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_(ST)介于0.031~0.125,P<0.05);群体间检测到不同程度的基因流(N_(m)介于3.509~39.993)。基于单倍型网络分析,长江中下游的鳙D-loop序列单倍型存在多个分支,并在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共享;YR和PR的中心单倍型存在广泛共享,PR的特有单倍型均为外围单倍型,并推测NA的形成存在不同的遗传来源。基于中性检验结果,推测PR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表明,长江和珠江的鳙种群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单磊 魏开建 张桂蓉 邹桂伟 王卫民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4个二倍体泥鳅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在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4个种群中总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每个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R)为3.502~4.6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95~0.5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60~0.5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2~0.465,说明4个种群表现出中度的遗传多样性。在12个位点中有4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HWE),每个种群均不同程度偏离HWE,表现为杂合子不足。种群间遗传分化系...
关键词:
泥鳅 二倍体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DNA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雷 许厚泽 蔡述明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必须从流域管理角度进行规划和保护,应由过去主要是单块湿地保护向按流域系统保护的转变。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按湖泊流域和物种分布整合现有保护区,建立新的湿地保护区,解决目前管理上的制约问题;大力开展湿地修复重建;推进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等工程建设,发挥森林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作用;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同时加强湿地科学研究。
关键词:
湿地保护 流域 生态管理 长江中下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明 柴旭荣 王贵文 胡炜霞 张莲芝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旱灾将直接影响该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1961-2015年的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通过游程理论定义气象干旱事件,并获取了描述干旱事件特征的三个变量:干旱历时、干旱烈度和烈度峰值。指数函数和伽马函数分别用来拟合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边缘分布,Clayton Copula函数用来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联合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用常规单变量和基于Copula双变量的频率分析方法探讨5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特征空间格局存在一定的差异,最严重的干旱主要发生在长江下游地区;(2)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均呈正相关,即较严重的干旱事件通常持续更长的时间;(3)鄱阳湖流域和长江干流下游的北部干旱风险较高,而陕西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和湖南的中北部干旱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传胜
长江中下游干流相对稳定的岸线变迁特征,形成了其丰富的岸线资源。随着长江产业带建设的启动,岸线资源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但由于岸线资源特有的特征,使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能忽视岸线的保护和河道的治理,历史上的一些经验教训足以说明治理和保护在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岸线变迁的特征,通过对长江干流江苏段的调查研究,认为在目前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重开发利用、轻治理保护的问题。指出长江中下游岸线资源应树立岸线资源观,贯彻保护利用的总方针。遵循开发与治理,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兼顾的基本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整治,保护有效节点,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岸线资...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岸线资源 保护利用 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少华 林承坤 杨桂山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变化的主要因素 ,它们分别是河岸崩塌 ,泥沙淤积及人类活动等 ,其中河岸崩塌是河道岸线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干流河势是稳定的 ,但五个河段有各自演变特点和规律 ,其中宜昌—枝城段河道与河床比较稳定 ,岸线顺直 ,但葛洲坝和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对河床的冲刷作用较大 ;荆江段是长江著名的河曲段 ,其冲淤变化较大 ;城陵矶至湖口段为节点和分汊河床组成 ,一般来说节点较为稳定 ,而分汊河床不太稳定 ;湖口至江阴河段岸线一般较为稳定 ,但弯道河床变化较大 ;河口段不但受江流作用影响 ,还受潮流与波浪等共同影响 ,所以河口河床演变迅速 ,主要表现为汊道主泓迁移摆动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长江岸线 河道演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闫军辉 刘浩龙 郑景云 郝志新 葛全胜 傅辉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620年冬季的积雪特征与寒冷程度;估算了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9个地点相对于1961-1990年的冬季气温距平。结果表明:①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积雪期在30~100日之间,其中荆州积雪期最长,可能达百日之久;合肥、霍山、南京、巢湖等地积雪平均达70日左右;安庆、武汉、常德、长沙、景德镇等地积雪40~60日不等;苏南、上海等地积雪日数相对较少,也达30日左右。②16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寒冷,冬季的区域平均气温较现代(1961-1990年)低约4.4℃;其中景德镇的冬季气温负距平最大,较现代平均低约5.7℃;其次为霍山、合肥、常德、武汉和上海,其冬季气温距平在-5~-4℃之间;长沙冬季气温负距平虽相对最小(低约3.6℃),但仍远低于器测时期的极端最低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科
1991年、1996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连接发生大洪水,以1998年为最。为什么长江洪水水位连创历史纪录,而且洪水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洪灾的范围、程度也大大超过了1954年?对此,我们除了加高加固数千公里长江大堤之外,能否找到一种疏筑结合、江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连芬 张敏
虚拟水是凝结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资源量。通过组合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与水足迹法,对长江中下游五省41个部门的虚拟水贸易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五省中的四省以虚拟水贸易形式向其它地区输出了大量水资源,其中农林牧渔业是生产和输出水资源量最大的部门;并且省份间农畜产品的虚拟水流动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各省份应调整进出口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综合实施虚拟水贸易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闪丽洁 张利平 陈心池 杨卫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75个雨量站1960~2012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定义长、短周期旱涝急转指数,全面地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的趋势变化和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周期旱涝急转表现为以涝转旱事件为主,且存在由旱涝急转事件向全旱或全涝事件过渡的趋势,短周期的旱涝急转发生频率较高的也是涝转旱事件;(2)长江中下游北岸多发生旱转涝事件,南岸则多发生涝转旱事件;(3)1998年和2011年6~7月短周期高强度旱转涝事件发生在长江北岸,涝转旱事件发生在南岸地区;5~6月与7~8月旱涝急转事件强度分布则呈相反状态;(4)总体来说,长、短周期涝转旱频次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旱转涝有轻微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流域 旱涝急转 时空演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 纪燕玲 于汉寿 王庆亚 吴坤 王志伟
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5个省的7个市(南京、无锡、扬州、杭州、合肥、武汉、长沙)的禾本科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从以上地区的17个地点发现了大量的分蘖上长有真菌子座的鹅观草植物群落。从中分离到75株真菌菌株,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真菌子座圆柱状,初期白色,成熟后变黄;子囊壳梨形,高205~275μm,最大直径90~140μm;子囊柱状,(188.6~251.7)μm×(5.0~5.3)μm;子囊孢子无色透明,丝状,(183.4~250.2)μm×(1.9~2.1)μm,萌发时有隔膜,不分节;分生孢子无色透明,舟形或肾形,单个顶生,(4.9±0.6)μm×(2.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