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6)
- 2023(7399)
- 2022(6666)
- 2021(6287)
- 2020(5370)
- 2019(12802)
- 2018(12180)
- 2017(22602)
- 2016(12708)
- 2015(14647)
- 2014(15080)
- 2013(15174)
- 2012(14608)
- 2011(13405)
- 2010(13491)
- 2009(12893)
- 2008(12988)
- 2007(11482)
- 2006(9963)
- 2005(9004)
- 学科
- 济(62153)
- 经济(62115)
- 管理(30829)
- 业(29102)
- 方法(27876)
- 数学(24180)
- 数学方法(23990)
- 企(21429)
- 企业(21429)
- 地方(18578)
- 农(16766)
- 中国(14952)
- 学(12968)
- 财(12314)
- 农业(11545)
- 业经(11172)
- 贸(10832)
- 贸易(10830)
- 地方经济(10472)
- 易(10406)
- 环境(9141)
- 和(8839)
- 制(8818)
- 理论(8162)
- 融(8034)
- 金融(8032)
- 银(7440)
- 银行(7418)
- 行(7092)
- 务(6901)
- 机构
- 学院(190105)
- 大学(189101)
- 济(77299)
- 经济(75615)
- 管理(70635)
- 研究(68854)
- 理学(60405)
- 理学院(59564)
- 管理学(58483)
- 管理学院(58110)
- 中国(51111)
- 科学(44510)
- 京(41176)
- 所(35943)
- 农(35205)
- 江(34368)
- 财(34010)
- 研究所(32944)
- 中心(31907)
- 业大(29269)
- 范(28686)
- 师范(28416)
- 农业(27817)
- 财经(26971)
- 北京(25242)
- 院(24548)
- 经(24265)
- 州(23909)
- 经济学(23425)
- 师范大学(23074)
- 基金
- 项目(126192)
- 科学(98775)
- 研究(90799)
- 基金(90297)
- 家(79124)
- 国家(78476)
- 科学基金(66197)
- 社会(57137)
- 社会科(54071)
- 社会科学(54051)
- 省(51607)
- 基金项目(48988)
- 自然(42814)
- 划(42733)
- 自然科(41652)
- 自然科学(41637)
- 教育(41265)
- 自然科学基金(40896)
- 编号(37216)
- 资助(37215)
- 成果(29777)
- 发(29627)
- 重点(29299)
- 部(27603)
- 课题(26215)
- 创(25302)
- 科研(24520)
- 创新(23788)
- 计划(23506)
- 发展(23505)
共检索到284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巨佳 覃军 李骁锐 陈存昕
以长江中上游流域为主要研究区域,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洪水题刻和现代水位数据重建该流域过去千年极端洪涝年,分析不同时期洪涝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用历史文献和题刻重建得到截止到建国前的45个洪涝年,平均18 a发生一次,洪涝发生的年际分布不均;(2)现代器测水位数据对重建的洪涝年延长至2002年,补充了1954、1981和1998年3个年份,得到了一份1153~2002年长江中上游流域完整的洪涝年表;(3)对洪涝事件发生频率和气候背景分析发现,近千年来长江中上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近两百年来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洪涝年的发生频次和发生机理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主要是由于二者气候差异造成的冷暖、季风和降雨带的不同,现代暖期则主要是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洪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有增无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心池 张利平 闪丽洁 杨卫 徐霞
选取汉江中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域九个气象站点1969~2008年逐日降雨资料以及丹江口水库同时期日入库流量资料,采用年最大值法(AM)和百分位法两种选样方式选取1d、3d降雨和1d、3d洪量极值样本,分别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伽玛分布(Gamma)3种极值统计模型对样本进行单变量边缘分布拟合,运用Gumbel、Clayton以及Frank Copula函数模型对样本进行多变量联合分布拟合,遴选出描述流域降雨和洪水联合分布规律的最优概率模型。结果显示:对于AM选样样本,边缘分布为GEV时降雨洪量的二维和三维联合分布Frank Copula函数拟合效果最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敏霞 张学珍 荆文龙
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论文采用BCC-CSM1-1模拟的过去千年(850—2012年)气候与水文变化数据,基于Budyko假设与傅抱璞公式开展了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CA)、小冰期(LIA)和现代暖期(MWP)黄河中、上游径流变化及其归因分析。结果表明:(1)在3个气候特征期之间,上游地区径流与气候冷暖变化位相相同,MWP时期径流最高,LIA时期径流最低;中游地区径流则与气候冷暖变化位相相反,LIA径流最高,MCA径流最低。(2)径流对各因子的敏感性不仅存在地理差异,而且受特征期之间气候冷暖转变的影响。中游地区径流对降水和潜在蒸发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上游,且在冷转暖过程中的弹性系数(绝对值)略大于暖转冷过程。同时,持续偏暖过程中、上游地表变化的弹性系数(绝对值)均明显大于暖转冷与冷转暖过程。(3) 3个特征期之间径流差异主要由降水主导,地表变化影响甚微,但潜在蒸发的作用存在地域差异,上游地区潜在蒸发部分抵消了降水变化的贡献而中游地区潜在蒸发则加强了降水导致的径流变化。研究量化了黄河流域各因子对过去千年百年尺度径流变化的贡献,明确了不同气候转变期各因子贡献的差异,为更好地研究径流量多尺度变化及其成因奠定了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凡 魏念 高立方 张燕 茹辉军 吴湘香 倪朝辉 李云峰
为准确评估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提高水质评价效率,本研究基于11个水质参数,采用水质指数法(water quality index, WQI)对2006-2021年长江中上游三个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建立WQI_(min)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1)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水温和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38-2002),单因素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监测水域内整体水质处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部分年份达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2)通过综合评价方法分析,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整体为“良”;2006~2021年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水质质量呈逐年改善的趋势,且上游保护区的改善较大。(3)基于WQI方法,确定了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关键水质参数为: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汞、溶解氧、氨氮、悬浮物以及水温,分别构建了上游保护区、中华鲟保护区以及四大家鱼保护区的WQI_(min)模型;考虑权重和不考虑权重的WQI_(min)模型对比分析表明,考虑权重的WQI_(min)模型的水质评价结果更加准确,该方法可有效评估长江中上游重要渔业水域的水质变化特征并可扩展用于其他水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单红 王庆 朱银安 张其中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取自长江中上游合川、木洞、涪陵、彭水、巫山、宜昌及岳阳7个江段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Chen)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4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出327个位点(200~2500 bp)。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28.75%~48.62%之间,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047~0.3074。遗传距离显示长江中上游南方鲇各群体间有一定遗传分化,其中,木洞和合川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537),而合川和岳阳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0.1205),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1866。聚类分析(UPGMA)显示,7个群体聚为两大类群,合川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新瑜 刘君
长江中上游地区横跨我国中西部两大板块,其经济影响力在整个长江流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会娟 刘明典 汪登强 董微微 吕浩 陈大庆 李云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长江是其重要的种质资源库。为了研究长江中上游鲢群体遗传多样性现状,比较中上游群体的遗传分化,本研究采用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和控制区(D-loop)序列分析了长江中上游鲢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状况,为鲢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长江中上游江津(JJ)、宜昌(YC)、嘉鱼(JY)、黄冈(HG)等4个鲢群体共151尾样本。结果表明:135条Cyt b序列共检测出53个多态位点和1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建敏 高歌 陈峪
该文从长江流域汛期降水特征以及近 50a来的气候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该流域暴雨洪涝的气候成因 ,并以 1998年特大洪水为例 ,着重探讨了地理、水文和人为等非气候因子的致洪作用。结果表明 ,近10a来 ,汛期气候趋于暖湿 ,降水变率加大 ,暴雨日数有增加趋势 ;虽然气候变化趋势及降水年际变化的异常是形成暴雨洪涝的主要成因 ,但近几十年来人为导致的水土流失严重和湖泊面积缩小等也是洪涝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暴雨洪涝 气候背景 致灾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沙航 罗相忠 李忠 邹桂伟 梁宏伟
为了对长江中上游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种质资源现状进行监测和评价,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基因(COI)对长江中上游宜宾、忠县、万州、石首、监利、湘江6个鲢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648 bp的COI序列中共检测到42个变异位点,其中单变异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28个。6个群体123个个体共定义了2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0476~0.094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6~0.00982。6个鲢群体总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万州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均最高,忠县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最低,核苷酸多样性最低的为石首群体。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间,单倍型网络图和系统进化树显示各群体的单倍型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此外,上游宜宾群体和万州群体与中游的石首、监利和湘江群体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中游的监利群体与石首群体和湘江群体也有一定的遗传分化,上游群体和中游群体应该分属于长江水系两个不同的种群。
关键词:
鲢 COI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蒲艳 田辉伍 陈大庆 段辛斌 刘绍平 汪登强
为探明大坝建设及过度捕捞等可能会对圆筒吻鮈资源造成的影响,采用线粒体DNA Cyt b基因序列对长江中上游宜宾、泸州、合江、江津、巴南、涪陵和黄冈7个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群体进行研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获得的998 bp序列长度中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140尾样本定义15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25、0.000 77,说明圆筒吻鮈种群遗传多样性较贫乏。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圆筒吻鮈地理群体间未出现显著遗传分化。单倍型Network网络分析呈星型结构,邻接系统发育(NJ)树显示单倍型没有出现高支持率的分支,表明群体内部没有发生遗传分化。中性检验、错配分布及BSP分析均表明圆筒吻鮈发生历史种群扩张事件,种群扩张发生在0.06 Ma(百万年前)。综上表明,圆筒吻鮈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建议将圆筒吻鮈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就地保护,并在今后应加强长期监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继增 邓梨红 曾荣平
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相对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产业梯度系数的测度确立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开放的优势产业,实证表明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存在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的客观条件和动力。其次,根据产业相对梯度系数计算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系数与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梯度系数的比值,明确长江中上游各省区重点承接的产业。最后,从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优化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及进一步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宏兵
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 ,探讨了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问题及重点 ,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长江中上游地区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道龙 毕于运 陈印军
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 ,河流输沙量连年增加 ,导致河道、湖泊淤塞 ,蓄洪行洪能力减弱 ,抗洪压力增大。植被破坏和顺坡开垦是导致水土流失不断增加的主要人为因素 ;保护植被 ,植树造林种草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宗伟 许有鹏 钟善锦
以赣江流域中上游的8个水文站点所控制的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水系分形维数为指标来描述流域水系特征,以Hurst指数为指标来描述流域径流序列复杂性,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流域水系特征、水系变迁对流域旱涝灾害的影响。研究表明,流域水系分维数越高,水系越复杂,其径流深序列Hurst指数则越高,其径流过程则越简单,反之亦然。径流序列的复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径流越复杂,则洪涝干旱灾害发生可能性越高。因此,一般来说水系分维越高,水系越复杂,则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低。各流域水系分维与径流深序列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系变迁对洪涝干旱灾害的影响:在气温、降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