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23)
2023(7704)
2022(6384)
2021(6173)
2020(4886)
2019(11206)
2018(11099)
2017(20108)
2016(11606)
2015(13154)
2014(13198)
2013(12691)
2012(12425)
2011(11062)
2010(11743)
2009(10870)
2008(11052)
2007(10517)
2006(9588)
2005(8473)
作者
(33740)
(27905)
(27829)
(26719)
(18409)
(13415)
(12805)
(11048)
(10863)
(10841)
(9842)
(9646)
(9379)
(9185)
(9135)
(8806)
(8566)
(8481)
(8330)
(8316)
(7457)
(6994)
(6975)
(6619)
(6515)
(6472)
(6434)
(6263)
(5862)
(5749)
学科
(39714)
经济(39669)
管理(31194)
(26558)
(20793)
企业(20793)
(15054)
中国(13947)
地方(13387)
方法(12074)
(10916)
(10874)
数学(9862)
(9597)
数学方法(9561)
农业(9543)
业经(9427)
(9252)
理论(8835)
(8192)
贸易(8182)
教育(7959)
(7810)
及其(7602)
教学(7204)
(7178)
银行(7169)
环境(7072)
(6886)
(6843)
机构
学院(156154)
大学(154292)
研究(58707)
(57642)
经济(55943)
管理(54925)
中国(46194)
理学(44627)
理学院(44045)
管理学(43000)
管理学院(42697)
科学(36497)
(36151)
(34028)
(30220)
(29633)
(27948)
中心(27881)
研究所(26929)
业大(23801)
(23635)
师范(23370)
(23044)
(22983)
北京(22689)
(22573)
农业(21094)
财经(21070)
技术(20751)
(18837)
基金
项目(96642)
研究(75097)
科学(73910)
基金(64499)
(56488)
国家(55914)
科学基金(46406)
社会(42673)
(40565)
社会科(40010)
社会科学(40000)
教育(36052)
(32982)
编号(32856)
基金项目(32668)
自然(29673)
自然科(28848)
自然科学(28842)
成果(28730)
自然科学基金(28298)
资助(27704)
课题(25300)
重点(22637)
(21552)
(21075)
(20556)
(19350)
(19074)
(18998)
项目编号(18726)
期刊
(79192)
经济(79192)
研究(50936)
中国(42851)
教育(30168)
(25753)
学报(24672)
管理(22851)
(22847)
科学(22484)
大学(19488)
(18813)
金融(18813)
学学(17606)
技术(17285)
农业(17214)
业经(13633)
图书(11284)
经济研究(10423)
财经(10240)
职业(10049)
问题(9588)
(9026)
(8876)
(8791)
论坛(8791)
书馆(8662)
图书馆(8662)
林业(8481)
(8280)
共检索到270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凤龙  谢必武  夏洪远  
通过调研,对长江两岸森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资金投入难、林地扩大难、监督管理难等实践难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资金投入创新、林耕统筹创新、农民安置创新和林地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佳伟  许秀环  胡兴宜  兰竹  来生艳  荣新军  袁率  
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着力于解决长江干流两岸绿化断带、森林生态功能脆弱等问题,构筑连续完整、结构稳定的沿江森林生态系统。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石首市在工程实施前后森林生态格局,筛选森林生态源地,结合景观类型、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构建阻力面,提取森林生态廊道,进行重要性分级,构建森林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石首市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景观构成斑块大型化,破碎化,难于与周边其他景观产生物质能量交流;景观斑块面积和连通性重要程度不呈绝对的正相关关系。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促进长江及其支流两岸沿江绿化断带合拢,森林景观资源斑块面积增大,边缘复杂程度降低,缓解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强森林景观斑块间连通性,利于物种迁移与基因交流。工程实施后的源地生态廊道分布不均匀,通过生态网络规划,显著提高了研究区域内森林生态斑块的连接水平,增加森林网络连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合理规划生态网络可连通森林资源,联合农田林网可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山水林田湖复合生态网络格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海兵   张雅婷  
本文从林长制森林资源管理绩效审计法律法规、评价标准、审计证据、部门协同、人才素质以及审计结果运用六个维度,分析我国林长制森林资源管理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实践困境,并提出推动审计法律法规协同、优化审计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审计方法、建立审计信息共享平台等纾解对策,以发挥审计对林长制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作用,有效推动森林资源保护事业长远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镇华  张旭东  
城市森林对光、热、气、水、土等生态因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城区生态建设所使用的树种普遍比较单一,造成城市绿化景观的单调。在城市森林建设中,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人为本,林水结合。选择城市乔木树种时,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可能应用乡土及野生树种,利用乔木尽快占领城镇空间,保证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枝下高到8m左右,就可营造出夏天降温,冬天充分享受阳光的公共场所。在城区广场的绿化中,要引入一些高大乔木,形成巨大的伞状树冠,以乔木为主组成乔、灌、藤、草结合的近似天然林,充分向空间要生态效益,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还要增加攀缘植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樊宝敏  周彩贤  马红  张德成  冯达  邹大林  
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定位,无疑对北京的森林文化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优质的森林文化,不但为宜居城市提供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提供和谐优雅的人文环境。以生态文明价值观为指导,努力弥补森林资源和文化服务两方面的短板,是北京森林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设计了"三区、九线"的空间布局框架;谋划了发挥美学功能、历史功能、游憩功能、教育功能、健康功能等五条森林文化发展途径;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政策支撑、产业扶持、公益活动、国际合作、完善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沈龙  
森林转让的问题与对策张沈龙森林转让是指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按一定的程序,以有偿的方式,由一方转移给另一方的经济行为。包括森林抵偿、森林抵押、森林拍卖和林地经营租赁,以及以森林为标的物的折价入股,发行股票、债券。森林拍卖包括可采伐的林木转让和中幼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曦  黄国桥  
"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实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力度,城市绿化、园区建设、污染治理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也要看到,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公众环境意识薄弱、环保行为不足和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需要从认知和制度层面加以引导和规范,以适应"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和长远发展需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希平  陈鑫峰  沈超  赵敏燕  马月伟  李小龙  
通过系统调查与梳理国内外森林养生的开发利用情况,对森林养生的发展、养生保健功效、开发的主要形式与特点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结合国外开展森林养生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的建设提出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健全有序的管理与标准体系、加强研究深化合作机制、完善整体规划与试点示范、提高理念宣传与公众引导、注重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英杰  曾迎香  张金珠  程宝栋  
自国家提出开展森林特色小镇建设试点以来,业界和学术界对森林小镇的关注程度日渐提升。不过,鲜有研究能够从宏观视角全面覆盖50个建设试点,比较分析其实践进展中的共性和差异。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公开信息,从发展基础、整体规划与产业定位、投资计划与现实进展、基于公开信息的显示度4个方面,量化了首批森林小镇建设试点的实践进展。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首批试点森林小镇:整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试点的实际进展存在较大差异;对外信息主动披露或宣传不足,公众关注度也有待提升;产业模式相对单一,特色仍需进一步挖掘。因此,建议森林小镇确定合理的规划和投资方案;提升官方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审慎防范同质化风险。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秀勤  李洪波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探讨了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涵义、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与"美丽中国"实践的关系。对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建设应主要包含建设的目标、构建的路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主体4个方面,而这4个方面与围绕着"美丽中国"的实践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森林公园生态系统适宜化、森林旅游产业生态化、森林旅游消费生态化、森林公园公共服务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构建路径,生态物质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认知文明和生态心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四大建设内容,政府、企业和民众是生态文明型森林公园的三大建设主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思华  肖英  
城市森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析长沙城市森林建设,提出长沙城市森林建设要依据城市整体布局;重视长沙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建立长沙城市的绿色廊道体系;重视乡土树种种植改变绿化结构单一现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巫锐  
在全球教育治理的语境中,“多物种正义”既具有当代意义,也有着深厚的人类学基础,而森林教育则是推动实现“多物种正义”的重要途径。自德国森林教育转向“多物种正义”目标以来,其实践策略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物种间的“平视关系”;二是探索物种间的“接触地带”;三是还原物种间的“行动者网络”。这些策略将人类置于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中。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中心控制机制,而是所有物种一起书写和编织共同的时空与星球。这充分体现出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也有助于打破仅仅局限于人类利益的“中心—边缘”二元叙事。在教育领域,“多物种正义”的整体观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超越人类自身,紧密围绕生态共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新年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年10月)著者(二级教授,福建农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森林与环境学报》常务副主编)在其积累的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科研、教学和工程实践丰富经验与大量的国内外最新资料基础上,结合自己40年来从事数十项科研和撰写数百篇学术论文,进行认真分析、归纳、探索、提炼与升华,形成一部学术专著性教材。本书以森林生态理论与技术指导山地森林采伐、木材集材与运材作业,为使森林可持续利用,采伐和更新达到既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其内涵主要包含林分和景观两大内容。在撰写过程中,注重山地森林生态采运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