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2)
2023(6523)
2022(5443)
2021(5167)
2020(4221)
2019(9359)
2018(9185)
2017(17082)
2016(9754)
2015(10664)
2014(10638)
2013(10634)
2012(10044)
2011(9115)
2010(9236)
2009(8578)
2008(8489)
2007(7700)
2006(7045)
2005(6136)
作者
(31078)
(27010)
(26532)
(25004)
(16587)
(13342)
(11575)
(10359)
(10312)
(9591)
(9226)
(9089)
(8895)
(8458)
(8346)
(8144)
(8136)
(8007)
(7667)
(7603)
(7039)
(6686)
(6675)
(6324)
(6111)
(6079)
(6008)
(5923)
(5662)
(5649)
学科
(45806)
(41151)
经济(41129)
农业(30654)
(28837)
地方(14386)
管理(13863)
业经(13424)
方法(11678)
农业经济(10748)
(9816)
数学(9715)
数学方法(9525)
(9032)
农村(9016)
中国(9003)
(8920)
土地(8111)
(7682)
(7440)
企业(7440)
发展(7270)
(7265)
及其(7043)
(6763)
贸易(6757)
收入(6704)
(6567)
劳动(6566)
(6532)
机构
学院(142350)
大学(132454)
(57219)
研究(54149)
(51450)
经济(50319)
管理(48663)
农业(44109)
理学(42156)
理学院(41570)
中国(40495)
管理学(40402)
管理学院(40185)
科学(39823)
业大(35723)
(29779)
(28854)
(28821)
研究所(27562)
农业大学(27521)
中心(25908)
(23929)
(21707)
(20649)
师范(20398)
(19871)
科学院(19606)
(18793)
(18656)
经济管理(17083)
基金
项目(101260)
科学(77563)
基金(71174)
研究(68563)
(65502)
国家(64878)
科学基金(53302)
(44801)
社会(42063)
社会科(39291)
社会科学(39278)
基金项目(39073)
自然(36673)
自然科(35619)
自然科学(35608)
(35232)
自然科学基金(34930)
(31628)
资助(28751)
编号(28473)
教育(28290)
(24952)
重点(23323)
计划(21386)
成果(20897)
科技(20656)
(20246)
(20232)
(19900)
课题(19861)
期刊
(67739)
经济(67739)
(62831)
农业(42664)
研究(32775)
学报(32593)
中国(29583)
科学(28413)
大学(23813)
学学(23518)
(19748)
业经(19680)
农业经济(13826)
农村(13141)
(13141)
(13114)
金融(13114)
业大(11754)
资源(11588)
(11494)
管理(11443)
(11118)
问题(10472)
农业大学(10072)
技术(9802)
农村经济(8963)
教育(8605)
经济问题(8413)
世界(8160)
科技(8046)
共检索到211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卓  陈震  吴桂成  杭杰  管永祥  孙政国  
为改进和优化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叶蛋白提取的工艺环节,并提高叶蛋白提取率及提取物纯度等参数指标,本研究选择长江下游农区广泛种植的金花菜为原料,通过设置较为合理科学的料液比、提取温度、加热时间、pH以及提取剂(酸)种类进行叶蛋白提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各单因素试验最佳参数分别为料液比1∶3、提取温度70℃、加热时间15 min、pH 4、提取剂(酸)为盐酸。基于清洁安全生产角度,选择了单因素试验中提取指标同样较高的柠檬酸作为提取剂,设置了料液比、pH及提取温度的3因素3水平响应面试验,发现影响叶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p H、提取温度、料液比。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pH 4.1、提取温度72℃,相应的叶蛋白提取率为49.63%,提取物纯度为56.87%。本研究优化的技术工艺及相关参数指标可为农区豆科草类植物多元化利用及叶蛋白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相关借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尹明华   胡佳欣   李瑶瑶   刘曼情   欧阳克蕙  
本研究对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JHC,江苏)叶绿体基因组进行BGISEQ-500平台测序,对其基因进行Noveplastys组装和GeSeq注释,最后通过MISA、REPuter、Gview、VISTA tools、IRscope和DNADnaSP6.0等软件对其序列特征、基因种类、密码子偏好性以及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JHC叶绿体基因组大小为124 163 bp,无四分体结构,基因组总GC含量为34.09%,共注释出111个基因(76个CDS基因、30个tRNA基因、4个rRNA基因、1个假基因)、91个SSR位点和148个长重复序列;JHC叶绿体基因组的第三位密码子偏好以A和U作为末尾碱基,UUA、GCU、UAA、ACU、CCU、GAA、GUA、AUU、UGU、GGU、UUU、CUU为JHC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JHC与MZ772862 (云南)亲缘关系较近,与MW971560 (美国)、NC_042848 (美国)关系较远,表明中国金花菜与美国金花菜的起源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万灵  韩鲁佳  王唯涌  
以水为提取溶剂,对热絮凝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考察了加水倍量、打浆时间、苜蓿汁液pH、保温时间和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保温10 min蛋白提取率达24.4%;随着苜蓿汁液pH的增大,叶蛋白中蛋白提取率和质量分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pH为3时提取率最高,为23.3%,pH为6(原浆)时质量分数最高,为61.5%;pH对叶蛋白中叶黄素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pH为6时叶黄素质量分数最高,为1 022.1μg/g,碱性时次之,酸性最小。综合考虑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90℃、pH6、打浆时间3 min、加水倍量2.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沈群  卢山  涂海根  
对叶蛋白主要提取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改进叶蛋白提取工艺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原料,确定适宜的收获期,改进苹取和蛋白质絮凝技术及叶蛋白的纯化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唐建涛  沈群  
研究用加热法、酸碱法、酸化加热法和发酵酸法从营养酸模中提取叶蛋白的工艺。结果表明酸化加热法是一种提取效果好,且简单易行的方法。用该方法(pH=4.0,72℃)进行营养酸模叶蛋白的提取,叶蛋白质量分数达到63.23%,提取率达到36.09%,得率达到1.8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勇  涂海根  沈群  
采用加热法、酸碱法、酸化加热法和发酵酸法对籽粒克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得出了籽粒苋叶蛋白提取方法的适应性优劣顺序:酸化加热法-发酵酸法-加热法-酸碱法。对籽粒苋的叶绿体蛋白与白蛋白进行分离的结果为:白蛋白和叶绿体蛋白分别占总蛋白质的30.11%见和69.8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雯嘉  陈长青  乔辉  孙新素  周曙东  
利用1980~2009年长江下游地区的气象数据和灾害资料,首先对油菜越冬期最低温度<-5℃天数和蕾花期最低气温<0℃天数进行了时空特征分析;然后对比了不同年代油菜关键生育期低温冻害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980年以来,越冬期最低温度<-5℃的天数和蕾花期最低气温<0℃的天数均呈下降趋势;低温天数较大的地区是安徽和江苏省,低温天数较大的时期是1980s,1980~2009年油菜越冬期和蕾花期冻害出现的次数均有所减少,出现越冬期冻害的年份较少,发生蕾花期冻害的年份较多。安徽与江苏省是出现越冬期冻害的主要地区;除上海以外,其他省份均有半数以上的年份发生蕾花期冻害。长江下游地区可以采取育种、栽培和耕作等措施缓解关键生育期低温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磊  陈信信  孙克润  何瑞银  汪小旵  丁启朔  
[目的]本文旨在获取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区水稻与小麦机收环节的土壤扰动信息,评价该区在全程机械化条件下各机械化作业环节对土壤系统的影响。[方法]于该区连续开展3个作物季的田间调查,结合贯入阻力和微地貌测试,同时辅以取样法监测土壤含水率及容重。[结果]综合微地貌测试仪、土壤紧实度仪及土壤取样等方法获得的多维度土壤物理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出中小型稻麦联合收割机对土壤的影响。水稻机收环节的微地貌破坏严重,麦收环节机械对土壤的破坏显著降低。收割机并不造成耕作层土壤容重显著变化,表明稻作制的机械-土壤关系特殊。基于多季、不同作物及不同土层数据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表明,在该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的土壤含水率上限为35%,土壤紧实度下限为1 MPa。履带式中小型收割机造成的土壤压实面积比最低(40%),微地貌破坏能够影响全耕层,因此现有的机械设计准则需要针对稻麦轮作制的区域农业特点进一步修订。[结论]本文组装设计的土壤扰动区域调查方法可为农业智能化农情信息装备的研发提供借鉴,所得的机收土壤扰动结果也可为土壤质量精准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群  邓勇  唐建涛  
分别用德氏乳杆菌发酵淀粉糖化液和泡菜水作为母酸,对营养酸模榨汁液进行发酵制备发酵酸,用来沉淀叶蛋白。用由德氏乳杆菌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9.22%~61.25%,提取率为35.3%~43.5%;用由泡菜水制成的发酵酸沉淀叶蛋白,其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56.32%~59.48%,提取率为40.00%~44.97%。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凡枝  田丽萍  薛琳  李民  
为研究发酵酸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效果,试验在体积比(发酵酸体积/滤液体积)、混合液静置时间和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三因素不同水平上研究了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发酵酸循环使用次数>体积比>混合液静置时间,最佳工艺为体积比2:1,发酵酸循环使用1次,沉淀10min。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徐东坡  张敏莹  施炜纲  
2001至2008年对安庆、常熟和崇明3个断面的插网渔获物进行了连续调查,以此研究长江下游近岸渔业群落多样性的时空特征。研究期内共计采集鱼类80种,甲壳类14种,水母类1种,分别隶属于15目34科74属。安庆共记录52个物种,隶属于7目14科39属,常熟共记录55个物种,隶属于12目23科46属,崇明共记录31个物种,隶属于9目18科28属。安庆和常熟淡水物种比例分别为92.31%和70.91%,崇明咸水物种比例为90.32%。各断面均为底栖物种占优势,比例为38.18%~64.52%;肉食性和杂食性物种所占比例接近,合并为88.46%~100%。长江下游水域渔业群落多样性表现出逐渐由淡水型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曲晓婷  张名位  温其标  张雁  张瑞芬  魏振承  池建伟  唐小俊  
【目的】建立米糠蛋白在较弱碱性和较低温下保持其特性的高效提取工艺并明确其理化特性。【方法】采用二次通用旋转正交组合设计优化米糠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米糠蛋白特性分别考察其在不同pH、温度、离子强度下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其中,溶解度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乳化性的测定采用离心法,起泡性的测定采用体积法。【结果】建立米糠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11的弱碱性水溶液为溶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20min,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可达80.93%。米糠蛋白的溶解度在等电点附近达到最低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离子会降低其溶解度;pH、温度、离子强度对乳化性的影响与其对溶解性的影响表现一致性,蛋白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家源  张洪才  陈舜胜  
以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精巢组织为原料,采用酸提法提取鱼精蛋白。以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提取参数。结果显示,提取鱼精蛋白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提取次数>硫酸用量>硫酸浓度>95%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0.2 mol/L、硫酸用量为2.5倍、提取次数为2次、95%乙醇用量为2.5倍,在此工艺条件下,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的得率为3.82%,蛋白含量达89.01%。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可知,提取的粗鱼精蛋白有2个条带,分子量分别在25 kDa和20 kDa附近。分析其氨酸酸组成发现暗纹东方鲀鱼精蛋白属于双鱼精蛋白,其中精氨酸和丙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分别占31.40%和17.3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巧娟  李道娥  刘向阳  郭佩玉  韩鲁佳  
研究了加热法提取工艺条件对苜蓿叶蛋白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通过不同pH值和苜蓿的不同生长期的单因素,以及不同加水比例、加盐比例、提取液pH值和絮凝温度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多因素试验,得出了制取高蛋白质含量叶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佳   魏臻武   张有鑫   颜梦雨   闵学阳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食物来源日益多元化,人们对优质蛋白质食物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促使植物蛋白资源的开发和提取技术的兴起。植物蛋白有动物蛋白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叶蛋白深加工制备的蛋白肽,可以进一步提升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因此,植物叶蛋白的提取及精深加工备受关注,关于植物叶蛋白提取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也有深究,可谓前人之述备矣。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叶蛋白经典提取方法及精深加工生产蛋白肽的方法进行整理综述,从主要的叶蛋白提取环节着手,回顾了各提取方法的原理知识、操作注意事项并进行优缺点评价,以期为后续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及蛋白肽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