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2)
2023(10118)
2022(8540)
2021(7677)
2020(6336)
2019(14090)
2018(13682)
2017(25782)
2016(14494)
2015(15578)
2014(15439)
2013(15234)
2012(14403)
2011(12943)
2010(12736)
2009(11404)
2008(11436)
2007(10219)
2006(8895)
2005(7676)
作者
(46210)
(38707)
(38534)
(36371)
(24628)
(19118)
(17122)
(15039)
(14779)
(13938)
(13457)
(13418)
(12751)
(12206)
(12194)
(12186)
(11784)
(11503)
(11455)
(11380)
(10045)
(9507)
(9455)
(8844)
(8803)
(8598)
(8555)
(8534)
(7917)
(7885)
学科
(56329)
经济(56269)
管理(40546)
(36975)
(28926)
企业(28926)
方法(25908)
数学(21880)
数学方法(21585)
(17402)
(15880)
环境(14077)
(13864)
中国(13192)
地方(12140)
业经(12115)
(11296)
贸易(11292)
农业(11116)
(10958)
(9684)
(9377)
(8892)
财务(8877)
财务管理(8856)
技术(8824)
理论(8620)
企业财务(8482)
(8292)
(8216)
机构
学院(208880)
大学(208013)
(77775)
经济(76215)
管理(75960)
研究(74890)
理学(66356)
理学院(65476)
管理学(63974)
管理学院(63624)
中国(54075)
科学(53276)
(48261)
(45146)
业大(40678)
(40111)
农业(38198)
研究所(37404)
(36690)
(34326)
中心(33979)
财经(28223)
(27869)
(27719)
师范(27361)
北京(27069)
(26531)
(25706)
农业大学(25574)
(25021)
基金
项目(150853)
科学(117211)
基金(110650)
(102188)
国家(101395)
研究(97334)
科学基金(84718)
社会(62652)
(60924)
基金项目(59761)
自然(59563)
社会科(59496)
社会科学(59478)
自然科(58163)
自然科学(58139)
自然科学基金(57122)
(50974)
资助(45615)
教育(43527)
编号(35046)
重点(34797)
(32410)
计划(31796)
(31602)
(30556)
科研(30468)
科技(28786)
创新(28768)
(26391)
大学(26305)
期刊
(82928)
经济(82928)
研究(50764)
学报(48136)
(42122)
科学(40884)
中国(37005)
大学(34784)
学学(33710)
农业(28355)
(25503)
管理(25207)
(16068)
金融(16068)
教育(15549)
(15338)
业经(15215)
技术(14389)
业大(13972)
财经(13450)
林业(13265)
(13102)
经济研究(12914)
科技(11839)
资源(11571)
(11538)
问题(11282)
农业大学(11080)
(9983)
商业(9334)
共检索到294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李亚  杨万勤  李晗  倪祥银  何洁  吴福忠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灌木(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窗中心到郁闭林下不同生境(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和郁闭林下)中凋落物第一年分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融化期和生长季节)可溶性碳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凋落物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在冬季含量增加而在生长季节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无机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东来  毛子军  张玲  朱胜英  
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森林凋落物和土壤中的酶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结论为:提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进行定量测定及精确测定其活性成为可能;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受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及凋落物自身化学组成的影响;微生物群落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生物因素,土壤有机质、温度和湿度等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非生物因素;对凋落物分解与酶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成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楷  杨万勤  彭艳  张川  黄春萍  吴福忠  
凋落叶在高山森林河流中的分解不仅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内容,而且与森林养分流失以及下游水体环境密切相关,并可能受到冬季雪被变化和土壤季节性冻融的影响,但一直缺乏必要的关注。因此,以岷江上游高山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叶分解袋法,研究了一个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初期、冻结期和融化期)的质量损失特征。经过一个冬季(162d)的分解,康定柳、高山杜鹃、方枝柏和四川红杉凋落叶分别完成了初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杨校生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运用凋落物野外分解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北亚热带地区6种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土地利用类型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有机碳相对含量在分解初始阶段都呈现增加的趋势,表现为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分解开始的第3~4个月后,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下降;经过1a的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相对含量变化最大,下降11.7%;(2)集约经营毛竹林凋落物有机碳数量从分解开始就减少,而其它几种类型分解初期有机碳数量都表现一个净积累的过程,然后才逐步释放;经过1a分解周期以后,粗放经营毛竹林凋落物53.8%的有机碳净释放;凋落物有机碳释放速率由高到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承佳  袁访  卜通达  梁红  宋理洪  
[目的]揭示土壤动物在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深入认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土壤系统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采用凋落物袋法,以贵州中部地区喀斯特森林优势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圆果化香树和翅荚香槐)为研究对象,进行持续1年的原位分解,通过排序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体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质量损失率最高,木本植物凋落物翅荚香槐损失率最低。一定范围内,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平均增加了24.89%的凋落物分解,中小型土壤动物作用(15.34%)大于大型土壤动物作用(9.55%);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在分解前期较后期大。从凋落物袋中共捕获土壤动物13 733头,分属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前气门亚目、长角(虫兆)目、短角(虫兆)目、伪蝎目、中气门亚目、蚁甲科在凋落物分解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除草本植物外,黔中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分解前期贡献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张新军   王瑞红   李傲   李欣彤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于西藏色季拉山3 500~4 300 m海拔梯度开展为期一年的凋落物掩埋实验,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不同海拔凋落物降解规律来分析,阐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凋落物分解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优势菌门丰度受总氮、碳氮比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率、碳氮比显著影响真菌优势菌门变化(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受海拔、凋落物降解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01)。高海拔(4 100和4 300 m)和低海拔(3 500、3 700和3 900 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别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不同海拔细菌和真菌共生网络复杂程度差异较大;掩埋1年后,凋落物在不同海拔的降解率为28.2%~45.2%,碳氮比与凋落物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海拔、碳氮比、土壤含水率均对细菌、真菌群落演替和凋落物降解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真菌群落较细菌群落对凋落物降解贡献更大。本研究可为色季拉山高寒森林不同海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凋落物降解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芸香  张晋明  郭晋平  
通过凋落物定点收集调查和分解袋定点埋置实验,对文峪河上游山地溪流河岸带寒温性针阔叶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动态和凋落叶在不同环境中的分解进程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山地溪流河岸林在河岸带和溪流中的年凋落量分别为3.46和4.09 t.hm-2.a-1;河岸带和溪流凋落物中阔叶凋落量占优势,分别占40.55%和40.19%,针阔叶凋落量分别占到总凋落量的62.00%和59.64%,枝和叶凋落量分别占总凋落量的81.09%和77.92%,凋落物各组分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针叶>枝条>杂物>花和果实>树皮;河岸带和溪流的凋落量年动态均呈双峰态,其中秋季高峰期出现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高峰期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坤枚  石培礼  谢高地  
该文以长江上游为研究区域 ,根据上游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 ,划分为暗针叶林、其它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和 6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域 ,并利用年降雨量、林冠截留量数据以及“影子工程”等方法 ,计量和评述了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效益。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涵养水资源量为 2 397 2 81 4× 1 0 8m3 ,涵养水源的年经济价值为 1 6 0 6 1 79× 1 0 8元 ,相当于该区域 1 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1 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焱  周旺明  于大炮  周莉  谷晓萍  吴志军  吴胜男  王晓雨  代力民  
森林在全球和区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对于估算碳收支与平衡有重要意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作为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不仅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且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1988~2008年5期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长江上游地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一期、二期)等资料,基于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2000~201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天保工程实施前后10a长江上游六省区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变化以及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二期(2011~2020年)森林植被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剑芬  杨玉盛  陈光水  林鹏  谢锦升  
系统评述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方法等。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既有物理过程,又有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由淋溶、自然粉碎、代谢作用等共同完成。凋落物分解过程先后出现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2个阶段,元素迁移一般呈现淋溶-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常用实际蒸散(actualevapotranspiration简称AET)作为指标。凋落物分解速率呈明显的气候地带性,与温度、湿度等紧密相关。从全球尺度来讲,凋落物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同一气候带内因AET变化较小,则起了主导作用。N、P和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毕华  张洪溢  李志安  马文辉  李妮亚  
为了探究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笔者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了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 .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 1个 ,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 ,年均气温为主要差异 ,达 3 7℃ .各样地分别收集了 1 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 .其中 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 ,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做为单种样 .1 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 ,共计6类凋落叶 ,交互置于 2个样地分解 .结果表明 :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 .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 0 在 3 7~ 7 5范围内 .在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元彬  黄从德  胡庭兴  涂利华  杨利林  张志  徐伟  
【目的】研究林分密度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降解及基质质量组成的影响。【方法】收集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叶和直径3~5mm的枝),部分凋落物在65℃烘干至恒质量并测定含水量、纤维素、木质素、C、N、P;部分自然风干后装入尼龙分解袋中,将分解袋置于稀疏(833株/hm2,株距×行距=1.5m×8m)、中密(1 333株/hm2,株距×行距=1.5m×5m)和高密(2 222株/hm2,株距×行距=1.5m×3m)巨桉林中自然分解,凋落叶于分解第60,120,180,210,240,300,360天取样,凋落枝于第90,180,270,360天取样,测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佳佳  傅伟军  杜群  张国江  姜培坤  
基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2010年6—9月的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数据和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CFI)数据,利用克里格插值法研究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为10.2~4 589.8 kg·hm-2,均值为1 627.1 kg·hm-2,森林凋落物平均碳密度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变异系数为0.54,半变异函数基台效应(Nugget/Sill)为62.75%,变程为42.69 km,其空间分布存在区域差异;克里格插值显示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由内陆至东南沿海呈下降趋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佳佳  傅伟军  杜群  张国江  姜培坤  
基于浙江省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信息数据和森林监测中心2010年6-9月采集的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数据,探讨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空间分布在全省大尺度范围和不同地级市的县域小尺度范围都存在差异。浙江省森林凋落物碳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但局部地势较低地区森林凋落物碳密度很高;生物量覆盖度和地上腐殖质层厚度两者与森林凋落物碳密度无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凋落物氮密度两者与凋落物碳密度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优势树种对于凋落物量积累有很大影响,栎类为主的落叶乔木凋落物碳密度较高,经济林则最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甲荣  尹婧  牛健植  张东升  程根伟  
通过对贡嘎山林区不同类型峨眉冷杉 (Abiesfabri)林死地被物层和土壤层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 ,初步研究了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 .结果表明 ,枯枝落叶层是保证森林充分发挥水源涵养作用的一个重要层次 ,具有明显的蓄水保水作用 ,不同类型峨眉冷杉林死地被物层有效拦蓄量的排序为过熟林 >成熟林 >中龄林 >针阔叶混交林 >灌木林 ,其中成过熟林的有效拦蓄量为 4 8~ 7 4mm ,而其它群落一般则小于 2mm .不同森林植被条件下土壤涵蓄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其涵蓄量的顺序为成熟林 >中龄林 >灌木 ;同一森林植被条件下 ,坡积物土壤的有效涵蓄量为冰碛物土壤的 3~ 4倍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