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2)
2023(11389)
2022(10076)
2021(9496)
2020(8105)
2019(18568)
2018(18755)
2017(35767)
2016(19913)
2015(22392)
2014(22783)
2013(22224)
2012(20478)
2011(18277)
2010(18197)
2009(16663)
2008(16041)
2007(13858)
2006(12207)
2005(10445)
作者
(58160)
(48076)
(47735)
(45545)
(30878)
(23201)
(21727)
(19125)
(18603)
(17360)
(16943)
(16114)
(15538)
(15276)
(14858)
(14756)
(14501)
(14380)
(14027)
(13881)
(12170)
(11929)
(11678)
(11152)
(10823)
(10809)
(10791)
(10646)
(9788)
(9619)
学科
(74623)
经济(74529)
管理(55041)
(50415)
(42033)
企业(42033)
方法(34563)
数学(28929)
数学方法(28606)
(20625)
中国(19003)
(18991)
(18620)
地方(17847)
业经(16725)
理论(14528)
(14457)
农业(13770)
(12548)
(12159)
贸易(12152)
环境(12047)
(11844)
财务(11773)
财务管理(11746)
(11719)
技术(11369)
(11358)
银行(11312)
教育(11185)
机构
学院(275578)
大学(274974)
管理(110039)
(99580)
经济(97097)
理学(95131)
理学院(93993)
研究(92448)
管理学(92264)
管理学院(91771)
中国(67531)
科学(61205)
(60170)
(47780)
(47142)
(46194)
(45698)
业大(44028)
研究所(43297)
中心(41743)
(38526)
师范(38098)
农业(37437)
北京(37231)
财经(36917)
(34333)
(33798)
(33402)
技术(31098)
师范大学(30751)
基金
项目(193657)
科学(150493)
研究(140674)
基金(137901)
(120881)
国家(119860)
科学基金(102112)
社会(85184)
社会科(80455)
社会科学(80431)
(78142)
基金项目(74615)
自然(68252)
自然科(66557)
自然科学(66536)
自然科学基金(65294)
(64789)
教育(64244)
编号(58469)
资助(57012)
成果(47187)
重点(42978)
(41451)
(41044)
课题(40684)
(39596)
科研(37093)
创新(36848)
计划(35528)
项目编号(35525)
期刊
(112370)
经济(112370)
研究(77495)
中国(52481)
学报(47346)
(42910)
科学(42579)
管理(39016)
大学(34637)
(34128)
教育(33122)
学学(32563)
农业(29959)
技术(23834)
(21503)
金融(21503)
业经(19736)
财经(16859)
经济研究(16312)
图书(15851)
(15041)
问题(14406)
(14157)
科技(14096)
理论(13710)
资源(13316)
(13272)
实践(12839)
(12839)
技术经济(12518)
共检索到399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孝章  黄礼隆  
根据防护林体系配置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定位和半定位研究方法,分层次探讨防护林体系的保土功能,研究表明:不同地类及用地方式,不同森林类型及不同林龄阶段,土壤侵蚀差异较大。农耕地是林地的5~10倍,是荒山灌丛草地的1.32倍。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土壤侵蚀减少83.57%~99.9%:流域森林覆盖率由7.5%上升到15.1%时,产沙量减少34.58%:山丘区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可减少29%的泥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雷孝章  黄礼隆  
通过对长江上游环境背景特征研究,探讨了防护林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并进行防护林体系配置,由此设置生态效益监测体系,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防护林体系配置后,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比荒坡高4~5倍;林地地温和气温均比农耕地低2~3℃,相对湿度提高30%~40%;流域的年地表径流减少,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地表径流减少4.1mm,年产沙量可减少5%~7%。生物措施可减少25%的泥沙,工程措施减少29%的泥沙。营建防护林后,经济效益明显:在中、低山区,林地直接经济效益净增值为921.5~992.4元/hm2·a,四川盆地净增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世东  陈应发  
在全面总结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10年取得的5大成就与启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当前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的6大问题,提出了今后要切实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流域治理”方式、“近自然林业”模式等对策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青  李富程  李国蓉  慕长龙  
长江上游防护林健康评价对提高防护林生态服务功能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框架,选取20项指标建立了长江上游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技术修正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等级赋分法对评价指标无量钢化,使不同区域的防护林健康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利用健康指数法对官司河流域的主要防护林群落马尾松林、柏树林、栎树林、松柏混交林、桤柏混交林健康水平进行定量化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官司河流域防护林综合健康指数为46.95,各种类型防护林健康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栎树林(55.43)>桤柏混交林(52.54)>松柏混交林(50.84)>柏树林(49.68)>马尾松林(38.9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申  朱金兆  吴斌  李建军  毕华兴  
以工作站为硬件平台,应用ARC/INFO及ERDAS系统,开发了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及生态效益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6个子系统:①属性数据库管理子系统;②数字地形模型子系统;③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④遥感数据处理子系统;⑤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模型子系统;⑥生态效益评价子系统.结果表明: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显著,1994年与1989年相比,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流域总生物量增加3.7%,年径流总量减少6.97%,年产沙总量减少8.17%.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冰  
概述了防护林体系综合评价的意义、内容、方法、指标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在防护林体系综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林  王礼茂  王睿博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1 Tg=1012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怒云  邓侃  
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简称"长防林")建设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按照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高度统一的目标进一步调整体系内部结构,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体系结构调整包括投资结构、造林方式、林种、树种、产业和森林经营组织结构的调整。调整结构要在有利生态效益充分发挥的规划指导下进行,并应十分重视种苗培育、人员培训等工作,以保证结构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申  吴斌  朱金兆  李建军  
该文在分析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数量化理论Ⅰ,提出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评价指标计算模型,得出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各地类单项生态效益指标值.在此基础上,应用权重法,构建了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各地类单项生态效益指标数及生态效益综合指数.研究表明,1994年与1989年相比,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显著,生态效益综合指数由1989年的2.79提高到1994年的2.88.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邓玲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和新的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过去长江上游经济建设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构建一条绿色屏障,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生物措施、经济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社会措施等手段组合的综合体系来实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富炜  谢京湘  聂耿青  
该文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为基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失的基础上,阐述了指标体系设立的几个重要原则,并对经济效益评价中的系统观与系统分析问题和商品与产品等理论问题进行探索,并据此提出了以"投入资金效率"指标为主体,价值化指标与非价值化指标并存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对其是否应计入以及如何计入效益总值作了明确的分析,说明了标准,界定了范围,以确保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显春  张新华  杨祖达  刘锡荣  杨大三  
以三峡库区端坊溪小流域防护林体系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和生态经济学理论,针对防护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综合评价问题,采用特殊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多属性决策的理想点法,提出最优防护林复合结构模式,为小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炳浩  郝玉光  陈永富  
本文旨在对内蒙古西部乌兰布和沙区周边绿洲农区防护林体系的气候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前、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3个时期的变化趋势,建立防护林体系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气候因子风速、大风日数、扬沙日数、沙尘暴日数有一定的影响,体现了防护林体系的生态屏障作用;(2)防护林体系的变化对年平均温度、湿度、降水量、持续干旱日数和霜期等因子影响不明显,这是因为这些因子的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所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玲  王鹏  
该文分析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智能优化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为思想,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层次分析法,根据信息系统的理论,在Microsoft.net平台下研究并实现了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优化系统。该系统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以向导的方式,提示用户按照设定的步骤,并结合应用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完成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的优化。为进一步验证系统的功能,应用该系统对华北土石山区半城子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功能设计合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等显著特点,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该系统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