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7)
- 2023(5185)
- 2022(4401)
- 2021(3999)
- 2020(3382)
- 2019(7503)
- 2018(7606)
- 2017(13283)
- 2016(7760)
- 2015(8644)
- 2014(8930)
- 2013(8411)
- 2012(7919)
- 2011(7238)
- 2010(7361)
- 2009(6695)
- 2008(6563)
- 2007(5841)
- 2006(5297)
- 2005(4584)
- 学科
- 济(26415)
- 经济(26382)
- 管理(15891)
- 业(13146)
- 学(10425)
- 企(9550)
- 企业(9550)
- 地方(9411)
- 方法(8956)
- 农(8907)
- 中国(7392)
- 数学(6475)
- 制(6386)
- 数学方法(6381)
- 理论(6343)
- 农业(6080)
- 业经(6075)
- 体(5790)
- 财(5497)
- 环境(4529)
- 融(4310)
- 金融(4303)
- 地方经济(4256)
- 银(4198)
- 银行(4166)
- 行(4080)
- 和(4018)
- 教育(4017)
- 税(3828)
- 水产(3573)
- 机构
- 学院(107693)
- 大学(104687)
- 研究(43449)
- 管理(34804)
- 济(32676)
- 科学(31771)
- 经济(31676)
- 中国(31432)
- 理学(29176)
- 理学院(28653)
- 管理学(27679)
- 管理学院(27488)
- 农(25113)
- 江(24960)
- 京(24644)
- 所(23803)
- 研究所(22160)
- 农业(19933)
- 中心(19688)
- 业大(19226)
- 范(18471)
- 师范(18144)
- 省(17303)
- 财(16789)
- 院(16714)
- 州(15144)
- 技术(14904)
- 室(14631)
- 师范大学(14605)
- 北京(14306)
- 基金
- 项目(75881)
- 科学(58322)
- 基金(52530)
- 研究(51793)
- 家(48582)
- 国家(48175)
- 科学基金(39321)
- 省(33133)
- 社会(30302)
- 社会科(28500)
- 社会科学(28494)
- 基金项目(28424)
- 自然(27437)
- 划(27076)
- 自然科(26670)
- 自然科学(26661)
- 自然科学基金(26146)
- 教育(23502)
- 资助(22047)
- 编号(20824)
- 重点(18504)
- 发(17721)
- 成果(16821)
- 课题(16460)
- 计划(16117)
- 江(15687)
- 部(15227)
- 科研(14929)
- 科技(14871)
- 创(14836)
共检索到166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子伟 茹辉军 李云峰 张燕 吴湘香 李荣 李爱华 郭丽 倪朝辉
为阐明长江上游鱼类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残留分布,本研究于2013年分3次在长江上游不同江段,采集该地主要经济鱼类铜鱼(COreiuS heterOkOn)。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铜鱼肌肉、肝和性腺3种不同组织全氟辛烷磺酸(PFOS)含量。结果表明,铜鱼组织内PFOS检出率为100%,总体均值为2.72 ng/g(0.33~10.14 ng/g)。PFOS含量水平在肝最高(5.56 ng/g),肌肉次之(1.39 ng/g),性腺最低(0.62 ng/g)。不同组织间差异极显著(k-W teSt,P<0.01),表明鱼类肝比肌肉和性腺更易于积累PFOS。在不同采集江段,PFO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天珩 田辉伍 王涵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为了解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长江上游铜鱼繁殖情况,2011—2014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江津江段通过使用圆锥网捕捞鱼卵,定点进行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采集到的8 014粒鱼卵中铜鱼鱼卵数量最多,占总鱼卵数的14.76%。调查期间江津江段铜鱼卵苗年均年总径流量为22.45×107尾。2011年—2014年江津江段铜鱼鱼卵日均密度各年平均值分别为8.41、10.57、1.32和3.18个/1 000 m3,2013年和2014年铜鱼鱼卵日均密度显著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铜鱼鱼卵日均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2013年和2014...
关键词:
铜鱼 产卵 影响因子 长江上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蒲艳 杨浩 田辉伍 邓华堂 倪文静 魏念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为了解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长江上游至三峡库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水文环境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鲢幼鱼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影响鲢幼鱼资源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其中流速偏差解释率最大为57.7%。随着流速增大,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集中分布于0.10~0.55 m/s流速范围内;浮游生物密度和离坝距离与鲢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浮游生物密度增加和距离大坝越远,其鲢幼鱼资源密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水温的升高,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集中分布在18℃~21.5℃水温范围内。本研究揭示了长江上游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变化对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在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应加强缓流生境库区和干支流汇合处的生境保护,为鲢种群资源量恢复构建重要栖息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璐 李继龙 陈大庆 倪朝晖 李小恕
本文基于Arcview GIS平台,对长江上游水域的重要经济鱼类、珍稀特有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以及理化因子、生物环境、沿江水工建筑等进行分析,发现水利工程、过度捕捞、水域污染等人为活动对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影响明显,致使与之高度相适应的各种鱼类资源衰退,地理分布受到影响。
关键词:
GIS 长江上游 鱼类地理分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锡良 陈大庆 王珂 刘绍平 罗宏伟 段辛斌
于2009年5—7月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卵苗的时空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5月14日、6月3日及6月9日前后该江段有卵苗汛发生,卵苗的平均密度为9.36 ind/100 m3,最大密度为37.73 ind/100 m3;经威氏符号秩次检验,卵苗密度的昼夜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卵苗密度垂直分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水平分布上,南岸和北岸之间的卵苗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岸和江中间的卵苗密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立元 危起伟 张辉 王成友 杜浩 谢晓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向家坝至宜宾44 km江段鱼类在枯水期(1—4月)的分布特征,2006—2012年期间采用裂波式探鱼仪BioSonics DT-X对该江段进行了7次水声学调查,并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采集流速等环境特征数据,此外,还在2011年3月同期进行试验性捕捞。水声学探测目标(Max.(TSc)≥-45 dB)的平均强度为(-42.32±5.02)dB,推算平均体长为22.71 cm。试验性捕捞共采获20种鱼类,平均体长21.31 cm。鱼类在研究区域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横河口、岷江口、南广河口三处河口以及打铁窝、李家沱两处深水区。分析认为枯水期该江段鱼类对环境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深文 倪朝辉 李云峰 沈子伟 张燕 周运涛
于2008-2009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采集了10种鱼样,分别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体肌肉内Cu、Zn、Pb、Cd的含量,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g、As的含量,用以评价保护区内鱼体肌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食品安全。6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鱼类肌肉中残留范围分别为0.39~1.17 mg/kg、29.83~38.68 mg/kg、0.03~0.64 mg/kg、0.015~0.042 mg/kg、0.015~0.074 mg/kg和0.031~0.077 mg/kg(湿重)。除了大眼鳜(Siniperca kneri)肌肉内Pb含量超出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外...
关键词:
重金属 鱼类 肌肉 长江上游 自然保护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玉善 操继跃 方之平 王翔凌 潘黔生 丁方科 葛建 彭玉芬
【目的】研究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mesylate,DFM)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方法】在试验水温20℃时,鲫以10mg·kg-1b.w的剂量单次经口灌服甲磺酸达氟沙星后,用液-液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中DFM的浓度。盐酸氧氟沙星做为内标。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其药物时间数据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缓慢,半衰期(T1/2Ka、T1/2α、T1/2β)分别为0.63、4.96、47.79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3.23μg·ml-1,达峰时间(TP)为2.7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54μg·h·ml...
关键词:
鲫 甲磺酸达氟沙星 药物动力学 休药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袁璐瑶 潘若雷 江敏
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参考PFOS对斑马鱼(Danio rerio)的96 h-LC50值,设置了0、1、5和10 mg/L 4个浓度组,采用静水式实验测定了PFOS对斑马鱼头部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内脏团中AL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肌肉中ALP、SOD、MDA含量。结果表明:斑马鱼头部ALP和AchE活力会在实验初期短时间内受到抑制,之后逐渐恢复;中低浓度PFOS(1 mg/L和5mg/L)胁迫会使得头部LDH活力显著升高。内脏团中ALP活力受到显著诱导,并与PF...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晶 梁岳 方展强
研究全氟辛烷磺酸类物质(PFOS)暴露对剑尾鱼肝脏Cu/Zn-SOD及相关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筛选导致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的敏感生物标志物,并首次克隆和分析剑尾鱼Cu/Zn-SOD的cDNA全序列。实验将剑尾鱼随机分为5组,包括对照组和3.5、7.0、14.0和28.0mg/L等4个PFOS实验暴露组,同时设置平行组。定量测定了24 h、48 h、96 h和14 d肝脏组织中的Cu/Zn-SOD、HSP70-1、HSP70-2和GST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成功克隆包含794 bp核苷酸和编码154个氨基酸的剑尾鱼Cu/Zn-SOD的cDNA全序列。通过与其他相关鱼类Cu/Zn-SOD的核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师长兴
针对一般编制输沙模数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主要基于侵蚀量加权平均绘制输沙模数图的方法。利用1956~1987年152个水文站输沙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将各水文站观测数据插补延长到同样的长度,通过侵蚀量加权空间插值制作了长江上游输沙模数分布图。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输沙模数插值结果要优于直接插值法的结果。所绘制的输沙模数图显示长江上游高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两个条带:一个是从北向南沿陇南和川滇山地延伸,另一个是从秦巴山地向东南,过川中丘陵北部,至黄陵背斜。同时,该图也揭示出在低产沙区存在局部高产沙斑块或条带;在高产沙区则存在局部低产沙斑块。充分反映了长江上游强烈的产沙空间变异性。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输沙模数 空间插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大文 张莉 魏益华 王冬根 罗林广 陈宇炜
为阐明鄱阳湖表层水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现状,于2011年4月7~9日采集鄱阳湖的表层水样30份和长江水样2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质谱法检测样品中PFOS和PFOA含量,探索鄱阳湖表层水中PFOS和PFOA的污染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FOS和PFOA的浓度范围分别为未检出~0.71ng/L和0.30~1.89ng/L,均值分别为0.35ng/L和1.10ng/L。而位于长江的0号点水中PFOA和PFOS含量分别为15.11ng/L和0.81ng/L。鄱阳湖表层水中的PFOS和PFOA在整体上都呈现南部高于北部的趋势,这可能是由鄱阳...
关键词:
全氟辛酸 全氟辛烷磺酸 污染水平 鄱阳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泥石流灾害 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志雄 肖莺
利用长江上游流域5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逐年、四季Z指数及区域旱涝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站Z指数旱涝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区域旱涝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典型旱涝年的确定及旱涝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Z指数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区域旱涝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变化,作为长江上游流域旱涝指标比较合理;(2)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及四季的干旱指数与雨涝指数基本呈反位相特征;(3)长江上游流域四季旱涝与500hPa高度场分布形势有密切关系,除冬季旱涝与海温场关系较弱外,春、夏、秋季旱涝均与海温场关系密切。研究结论对长...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旱涝 Z指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毅 周明莹 陈碧鹃 田丽粉
采用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在牙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1)牙鲆连续5d口服剂量为50mg/kg的氟苯尼考后,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血液>内脏团>肌肉,随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浓度逐渐下降。6d后各个组织药物浓度趋于平稳,而肝肾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在10d和14d时有回升现象。2)T1/2为32.09~40.73h,说明口服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消除较快,残留较少,但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较为明显。3)探讨休药期的制定,如果只考虑可食用组织,且最大残留限量为0.1μg/g,在本试验的养殖环境下推算,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平均温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