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8)
- 2023(5451)
- 2022(4793)
- 2021(4620)
- 2020(3764)
- 2019(8754)
- 2018(8374)
- 2017(16586)
- 2016(9354)
- 2015(10297)
- 2014(10441)
- 2013(10259)
- 2012(9905)
- 2011(8997)
- 2010(9542)
- 2009(9174)
- 2008(9117)
- 2007(8384)
- 2006(7960)
- 2005(7279)
- 学科
- 济(35031)
- 经济(34985)
- 管理(26036)
- 业(24088)
- 企(18058)
- 企业(18058)
- 农(13850)
- 方法(11234)
- 地方(11198)
- 中国(10079)
- 财(10073)
- 农业(9323)
- 学(8808)
- 策(8620)
- 数学(8586)
- 数学方法(8328)
- 业经(8300)
- 制(8223)
- 贸(7391)
- 贸易(7386)
- 易(7144)
- 及其(6850)
- 环境(6750)
- 税(6686)
- 税收(6293)
- 银(6265)
- 银行(6262)
- 收(6245)
- 政策(6193)
- 理论(6076)
- 机构
- 学院(134882)
- 大学(130439)
- 济(52231)
- 经济(50882)
- 管理(50323)
- 研究(49623)
- 理学(41193)
- 理学院(40668)
- 中国(40105)
- 管理学(39903)
- 管理学院(39648)
- 科学(30884)
- 京(29979)
- 江(29220)
- 财(27844)
- 所(25998)
- 中心(23111)
- 农(23078)
- 研究所(23049)
- 范(20787)
- 师范(20645)
- 财经(20236)
- 业大(19352)
- 北京(19124)
- 州(18983)
- 院(18967)
- 省(18902)
- 经(17957)
- 农业(17083)
- 师范大学(16341)
- 基金
- 项目(81819)
- 科学(64088)
- 研究(61650)
- 基金(57393)
- 家(49986)
- 国家(49531)
- 科学基金(41743)
- 社会(37559)
- 社会科(35494)
- 社会科学(35485)
- 省(34185)
- 基金项目(30141)
- 教育(27374)
- 划(27358)
- 自然(27296)
- 自然科(26442)
- 自然科学(26434)
- 自然科学基金(25957)
- 编号(25688)
- 资助(25311)
- 成果(21505)
- 课题(19304)
- 发(19032)
- 重点(18630)
- 部(17371)
- 性(15892)
- 江(15648)
- 创(15457)
- 年(15395)
- 发展(15317)
共检索到222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阶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禁伐具有长远的生态意义 ,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作用。但同时给这些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天然林禁伐区财政收入减少 ,GDP增长速度减慢 ,居民收入降低 ,以木材运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萎缩 ,劳动就业压力加大 ;退耕还林区粮食产量减少 ,农民生活受影响。当前 ,在两大工程过程中 ,出现虚报退耕面积和造林成果数字 ,一刀切 ,重视经济林、轻视生态林 ,林种和种植结构雷同 ,林区欠帐无法偿还 ,地方资金不配套 ,退耕后农业不知如何发展等问题。为此 ,笔者建议 :退耕和“天禁”与区域脱贫、社区建设相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分生态类型区实施 ;坚持实事求...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天然林禁伐 长江上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世梁 傅伯杰 刘国华 马克明
退耕还林因地域的差异存在不同的问题。长江上游山区本质属于受干扰山地系统,生态恢复需从多尺度和多角度入手。作为一个契机,退耕还林对生态恢复的作用在持续性和生态性上存在着矛盾和统一,同时也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针对岷江上游区域,在分析了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对比,讨论了人工林种植后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抚育较好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指数增加,人工林需要加强人为的干预,并根据在该区域的社会经济调查,指出了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恢复 岷江上游 人工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世荣 史作民 马姜明 赵常明 张远东 刘兴良
综述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干扰体系、退化特征及恢复重建的研究现状,分析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生态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阐述并拓展封山育林的传统概念。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的基本对策是:依据自然演替的规律,仿拟天然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充分利用和启动自然调节机制,并根据自然演替的关键环节采用功能群替代或目的物种导入等辅助的人工措施,促进土壤和群落功能的修复,跨越或缩短某些演替阶段,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尽可能利用乡土树种定向恢复以大径级、高经济价值林木为目标的森林群落。根据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的现状、类型及其特点,提出4种恢复重建的组合模式:1)封禁保护原始老龄林;2)封育重建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淑萍
毁林开垦、陡坡耕种是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退耕还林,是阻止生态进一步恶化,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的退耕还林工作中,涉及的不只是耕地转为林地的土地利用形式的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照光 潘开文
长江上游属于 2 5°以上的陡坡退耕还林地面积达 170万hm2 ,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 ,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陡坡耕地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以及退耕的难点与有利时机 ,并探讨了详细分析了主要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焱 周旺明 于大炮 周莉 谷晓萍 吴志军 吴胜男 王晓雨 代力民
森林在全球和区域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森林碳储量的变化对于估算碳收支与平衡有重要意义。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作为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不仅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且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具有重要影响。利用1988~2008年5期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及长江上游地区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一期、二期)等资料,基于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分析了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2000~201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天保工程实施前后10a长江上游六省区市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变化以及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二期(2011~2020年)森林植被固碳能力。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天保工程区一期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建平
四川天然林禁伐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 ,给川西三州 (即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区财政和森工、林农带来了相当的消极影响。这主要在于 :一方面相关地方性法规还存在某些不足 ,没有为相应的经济政策配套留下接口 ;另一方面 ,退耕还林还草缺乏经济政策的配套与长期支持 ,生态禁———退模式带来的经济政策的系统化和配套化暂付阙如。因此 ,提出防止减收和返贫经济对策 ,以及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基金和产业扶持政策有效衔接的相关建议 ,使之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 ,就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天然林禁伐 退耕还林 政策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诗铿 何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尤刚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所依据的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施条件,系统分析工程区域规划布局、作业技术设计、规划质量保障、规划管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规划设计 优化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辜胜阻 侯伟丽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除了由工业污染造成的臭氧层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之外。还有水土流失、沙漠化、森林植被减少等所谓的“欠发达的环境问题”。近年来 ,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 ,不仅成为长江下游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而且还危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快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的进程 ,本文提出政府要从制度创新、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等多方面入手 ,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维祥
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存在着补偿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生态补偿主体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等问题。我们要根据长江流域实际,构建中国特色的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机制:一是针对长江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相应的生态补偿政策;二是建立多元化生态建设融资机制;三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补偿实施、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实现生态保护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补偿 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瑞平 王锡桐
生态屏障是一个地域和功能概念,是指位于特定区域的具有良性生态功能的巨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屏障区域的生态安全系统,同时又是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的"过滤器"、"净化器"和"稳定器"。不同地域建成的生态屏障,其结构和功能是有差异的。建设生态屏障,不能局限林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还应包括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局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还应包括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本文在深入探讨生态屏障的涵义、功能和特性基础上,认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体系至少应包括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小的水土流失和优质水源,并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地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赵玉涛 余新晓 程根伟
该文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网络站 (CERN)贡嘎山高山生态定位试验站多年水文气候资料 ,分析了该区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变化规律 ,并利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蒸渗仪 ,研究了试验流域主要土壤和母质类型水分垂直下渗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流域的水文情势可划分为以下 3个时期 :①枯水径流期 (1 1~次年 3月 ) ,径流成分主要是地下径流 ;②洪枯交替融雪期 (4~ 5月 ) ,径流成分除了地下径流外 ,冰雪融水径流和少量降水径流开始逐渐成为总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洪水径流期 (6~ 1 0月 ) ,此阶段为雨季 .蒸渗仪测定结果表明 ,该流域主要土壤和成土母质类型水分垂直运动强烈 ,形成了雨...
关键词:
暗针叶林 森林流域 自计蒸渗仪 水文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