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9)
- 2023(13080)
- 2022(11409)
- 2021(10466)
- 2020(8937)
- 2019(20682)
- 2018(20524)
- 2017(40157)
- 2016(21463)
- 2015(23819)
- 2014(23823)
- 2013(23868)
- 2012(22267)
- 2011(20227)
- 2010(20367)
- 2009(18786)
- 2008(17961)
- 2007(15690)
- 2006(14132)
- 2005(12392)
- 学科
- 济(111265)
- 经济(111179)
- 管理(58594)
- 业(54904)
- 企(45427)
- 企业(45427)
- 方法(42864)
- 数学(36573)
- 数学方法(36232)
- 地方(26920)
- 农(24145)
- 中国(23520)
- 学(22891)
- 业经(22672)
- 财(19795)
- 农业(16409)
- 地方经济(16182)
- 制(15718)
- 理论(15085)
- 贸(14998)
- 贸易(14990)
- 和(14960)
- 环境(14905)
- 产业(14512)
- 易(14388)
- 技术(13578)
- 融(12601)
- 金融(12600)
- 体(12484)
- 划(12036)
- 机构
- 学院(312063)
- 大学(312007)
- 济(133200)
- 经济(130558)
- 管理(123968)
- 研究(109431)
- 理学(107476)
- 理学院(106231)
- 管理学(104434)
- 管理学院(103879)
- 中国(78515)
- 科学(67808)
- 京(67108)
- 财(56487)
- 所(55062)
- 研究所(50439)
- 江(48831)
- 中心(47596)
- 农(47566)
- 财经(45877)
- 业大(45218)
- 北京(42149)
- 范(41987)
- 师范(41596)
- 经(41491)
- 经济学(40339)
- 院(39976)
- 农业(36972)
- 州(36872)
- 经济学院(36064)
- 基金
- 项目(213431)
- 科学(168012)
- 研究(155533)
- 基金(154821)
- 家(134598)
- 国家(133543)
- 科学基金(114773)
- 社会(98911)
- 社会科(93894)
- 社会科学(93867)
- 省(83942)
- 基金项目(83072)
- 自然(74395)
- 自然科(72557)
- 自然科学(72544)
- 自然科学基金(71248)
- 划(69367)
- 教育(69293)
- 资助(64496)
- 编号(62195)
- 成果(49513)
- 重点(47674)
- 发(47434)
- 部(46549)
- 创(43617)
- 课题(42966)
- 创新(40741)
- 国家社会(40396)
- 科研(40243)
- 教育部(39694)
- 期刊
- 济(153257)
- 经济(153257)
- 研究(93713)
- 中国(54066)
- 学报(47335)
- 管理(46050)
- 科学(45479)
- 农(42336)
- 财(40251)
- 大学(35408)
- 学学(33609)
- 农业(29638)
- 教育(28445)
- 技术(26837)
- 经济研究(24935)
- 业经(24073)
- 融(23807)
- 金融(23807)
- 财经(22574)
- 问题(19675)
- 经(19459)
- 技术经济(16940)
- 理论(14960)
- 图书(14822)
- 科技(14802)
- 业(14708)
- 资源(14683)
- 现代(14628)
- 商业(14467)
- 统计(13731)
共检索到456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彭劲松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要建立一中心,三基地,扶持三大战略产业,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按照三线两极六圈的板块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大区域协调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老工业基地的改造,构建外向型经济带,是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带 产业布局 结构调整 研究
[期刊] 改革
[作者]
易小光 丁瑶 余贵玲 尹虹潘
《改革》2005年第1期发表"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课题组的《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思路及政策选择》一文,从战略目标、思路重点及政策措施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笔者拟就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战略取向作进一步阐述。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婷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也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这一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同时承担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流域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当前,在地方权益的支配下,上游地区采取的仍是以单纯追求区内经济发展为主的开发方式,流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仅是中央政府,导致上游地区生态功能恢复缓慢、新的破坏仍在继续,这样的现状使我们有必要将经济带与生态屏障作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列系统,将其放在一个更大的区域系统中研究,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共建,在共建中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上游经济带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共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雄
现代中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强烈的地域空间依存性。中药生产过程既是人们的劳动生产过程,也是药物的自然生产过程,中药的品质和功效对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鲜明的选择性。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适宜的技术工艺生产出地道的高品质药物。文章以长江上游为例,提出因地制宜地发展中药产业,这既是国家产业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区域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现代中药产业 布局 优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党晶晶 孙斌
本文实证检验了长三角经济带流通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长江经济带流通业的推动作用相比第一、二产业更为积极,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显著;流通业规模的增加能积极推动长三角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且重点在于批发和零售业的贡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流通业 产业结构调整 关联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钰莹 何晴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战略区域之一,其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是今后一段时期内长江经济带亟须探寻的关键所在。运用LMDI模型将1996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共11省市的能源消耗增量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规模效应和强度效应分别体现了促进能源消耗增加和减少的主导作用,而结构效应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相对较弱,其中下游地区较中上游地区相比,其单位能耗、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内能源利用技术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芸香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屏障建设事关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并以省行政单元为评价对象对该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张曦予 代薪宇 杨忻语
文章基于2013—2022年长江上游经济带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上游经济带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详细分析了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经济带整体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城市碳减排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高质量发展水平;(2)长江上游经济带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W”型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耦合协调等级得到了跃迁式提升,逐渐形成以重庆市、昆明市为核心城市,以成都市、贵阳市、绵阳市、宜宾市和德阳市为次核心城市的碳减排-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3)影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科技竞争力、社会促进力、可持续发展力、外部竞争力和政府调控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季妍 高吉喜 张远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1991~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从"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目前维持在"二、三、一"型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演进基本与工业化进程保持一致,且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超过全国乃至东部地区,具有比东部地区更为强大的产业结构演变动力;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表现出地区差异,38%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60%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2%的城市产业结构转换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关键词:
长江上游 产业结构 经济发展 协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兴述 田代贵
培育长江上游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经济带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我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对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大特点,提出了战略目标及空间发展战略构架。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经济带 战略目标 空间发展战略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崇举 张益伟 张宏丽 熊萍
长江上游经济带肩负着引领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其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战略取向应为:对内实施地区联合发展模式,对外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与长江中下游的良好对接;其发展定位应是:注重特色产业和战略产业的发展,以成渝经济区为增长极。以城市化和工业化战略辐射和带动整个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并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晓东
针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长江经济带旅游物流产业链布局规划过程中存在的旅游物流产业链专业化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健全、经营管理体制落后以及品牌建设能力低下等问题,为长江经济带旅游物流产业链布局优化提出建议,为长江经济带旅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旅游物流 产业链布局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佳玮 张晖 虞祎
[目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背景下,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将是发展重点,需要对其生产布局变迁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新的讨论。[方法]运用Arcgis10.7、重心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呈现了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生猪生产的布局变动及发展趋势,并构建面板模型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经济条件、比较优势和政府政策五个方面探讨“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生猪生产格局变动的影响因素变化。最终根据污染预警分析对产业布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生猪生产的地域格局基本稳定,且中游地区产能提升;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的生产重心大致由东北向西南迁移;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规模异质性、屠宰加工能力、劳动力机会成本、财政投入是长江经济带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建议因地制宜地进行生猪生产布局规划,遵循地理距离优先和供需总量平衡原则明确生产区和消费区主体功能,配套相应物流基础设施,平衡供需;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清洁生产;组织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快良种育种;构建长效支持政策以应对转型、防疫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